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想象的艺术,电影《迷墙》的分析

电影:想象的艺术,电影《迷墙》的分析

时间:2023-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现性电影和想象性电影在电影诞生初期出现,意味着电影的两支重要脉流出现。成为电影主要的描绘对象,电影作者的艺术才华带来的是电影狂放的艺术形式,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欧洲青年内心的压抑情绪和存在的哲学思考。《迷墙》展现了人的精神和身体存在,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的天才的想象,从而使《迷墙》成为一部欧洲青年的心灵史。荒谬的是,判决的结果是被处以撤除围墙。

电影:想象的艺术,电影《迷墙》的分析

二、电影:想象的艺术

在电影诞生之时,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的《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可以认为是纪录片的雏形,记载的是生活中的琐碎事件,而稍晚梅里爱制作了《月球旅行记》,该片可以认为是想象性电影的鼻祖。电影利用特技开始表现人类的想象,虽然当时显得笨拙,但是到了数字技术时代,技术的魔力使得想象时空可以再现于银幕。再现性电影和想象性电影在电影诞生初期出现,意味着电影的两支重要脉流出现。[17]电影因为想象而获得精神超越的动力,使观众能够进入人类的精神时空,获得内心深刻的体验。

马利坦认为,艺术的对象是作品,但是诗没有指定的目的,只有超越的目的,美是超越目的的目的。诗为了超越的目的需要创造对象,以使自己创造性直觉力量得到表达的途径。

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对象,那么力量就不能继续起作用。为了丰富,诗必须为自己制造或创造一个对象……它渴望给出的诗性直觉的表达必然将是某种完成了的、通向外部的东西。[18]

诗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在艺术活动之中获得表达,诗必须有一个对象,诗的对象就是艺术,诗作为精神自由在艺术中获得有限的存在。创造性直觉带来的体验是一种灵魂的诗性经验,是一种“诗人灵魂深处的自我交流”[19],诗之所以成为诗是因为诗性意义,诗性意义包含逻辑意义又不仅限于逻辑意义,诗性意义与词语、意象、韵味有直接的关系。这里的诗是艺术的本质,是艺术创造活动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内在交流。[20]电影艺术的内在精神力量也可以说是诗的力量,创造性直觉建构想象的形象,融合感情、感觉、理性、意味、品味等精神元素进行影像叙事,然后在现实时空中再现想象时空,通过摄录设备进行物质化的固定。

电影艺术是四维空间艺术,虽然不能留住生命,但是电影能够留住生命的影子。生命的影子——影像存留在胶片上,在银幕上能够展现人的存在的生命波流:身体、面容、行动、言语、情感、意志、精神、文化等。想象成为电影艺术的本质性构建元素,电影能够记录客观世界的景象,呈现处于生存之境的人,也能够展现人的梦境和幻想,更加重要的是,电影已经能够再现想象之境,同时展现人的内心世界,电影作者的奇幻艺术想象通过电影审美四维空间展现出来。电影构建想象之境从而导致电影具有强烈的作者色彩,电影作者的精神世界——审美趣味、艺术品味、文化意念、想象时空等都能呈现出来。展现想象的电影时空与呈现生存之境的电影相比具有一种强烈的艺术家个人色彩。从而使得影片呈现另一种艺术风味。

1982年英国导演阿伦·派克拍摄一部艺术电影的典范之作:《迷墙》,它深刻地体现了电影作者灿烂的想象力,展现了二战后欧洲青年的存在境遇(包含身体和精神,着重点在精神)。成为电影主要的描绘对象,电影作者的艺术才华带来的是电影狂放的艺术形式,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欧洲青年内心的压抑情绪和存在的哲学思考。《迷墙》展现了人的精神和身体存在,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的天才的想象,从而使《迷墙》成为一部欧洲青年的心灵史。

首先,《迷墙》呈现了欧洲二战后的男青年的命运和精神历程,在狂放的形式背后是迷幻的青年精神存在;由英国著名的迷幻摇滚乐队——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乐队的贝司手Roger Waters编剧,讲述了一个名叫平克·弗洛伊德的摇滚歌手的人生经历:孤独的童年、迷惑的少年和迷乱的青年。展现了欧洲青年生存的命运和精神的具有普遍性的不同方面:(www.xing528.com)

(1)父亲虽然早逝,对父亲的依恋却贯穿始终,父亲总是在Pink Floyd的现实生活中在场。平克对缺席的父亲的想象的存在寄托了内心的父亲情结。童年时在游戏场中留恋别人的父亲,少年时父亲的幻影总是出现在脑海,父亲保存了岁月的痕迹的军装装饰了少年时的平克的稚嫩梦幻。成年后在孤独苦寂的情境下依然在幻想中寻找父亲阵亡的遗骸,梦想在火车站迎接凯旋的父亲,虽然知道父亲不再会回来。这是二战后欧洲青年的具有普遍性的生命遭际和内心情愫。

(2)战争的噩梦一直伴随着平克的成长。片首出现父亲被炸身亡的镜头,父亲与自己因为血肉的情感关联,所以战争对平克来说意味着伤害和痛苦,战争的幽灵一直如影随形伴随着平克的成长。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动画表现战争的残忍和意义的缺失。战争撕碎了平民的生活,但是牺牲奉献的归宿却了无意义,米字旗在战争中化作碎片零落,鲜血流入城市的下水道,这表现了反战的思想。二战的幽灵和冷战的现实构成了欧战青年成长的宏大生存空间结构,对生存于其中的人的精神的压抑显而易见,反战成为20世纪60年代欧洲青年的文化运动的重要主题,这也成为《迷墙》的深层次意蕴。

(3)性的解放与精神的迷乱成为影片的重要内容。二战后欧洲文化面临反思阶段,在文化上逐渐进入后现代时期。欧洲青年文化运动方兴未艾,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和抛弃、对未来的迷茫、对身体的发现和解放成为其主题,“要做爱,不要战争”在冷战时期成为响亮的口号,解放身体和性自由成为青年的反文化运动的极端反抗方式。法国“红五月”文化运动把这场青年文化运动推上了高潮。当时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如萨特、加缪、波伏瓦、福柯等走上街头支持青年的文化解放运动。砸毁教室、焚烧教材成为反传统文化的象征性行为。反对僵化的教育系统以免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之墙的一块规范的砖。《迷墙》的文化意义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彻底颠覆,这与当时的青年文化运动的主旨一致。一直到今天,性与身体依然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关键词。身体与文化运动连接在一起,平克少年时对女性进行窥视,青年时和妻子陌生相处,与妻子分开后性自由带来的空无感最后导致歇斯底里的情绪爆发,性自由导致身体的解放却使得精神更加虚无,精神危机仍然存在。压抑导致的歇斯底里最后以极端的形式爆发,在毒品的刺激下产生强烈的迷幻,破坏一切,砸碎一切,穿着类似党卫军服装,剃着光头走向街头,进行暴力的法西斯宣泄,结果遭到“蠕虫”法庭的审判。荒谬的是,判决的结果是被处以撤除围墙。一切美好归于平淡,一切激情变成绝对的虚无,一切变得像鸡毛一样无意义地纷飞。

(4)《迷墙》展现了欧洲青年孤独、迷惘的精神存在。影片中诸多细节表现了人的存在的荒谬性,平克的妻子来见平克时对他说:“我是(婚姻)登记处派来的。”这表现了夫妻之间陌生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墙”造成的隔膜以极致的方式表现出来。作为摇滚歌手,平克拥有丰厚的物质财富,但是精神的困惑无法解脱。虽然在毒品的刺激下精神[21]可以获得亢奋的快感,成为幻想的“精神领袖”实施暴力,最后仍旧要陷入一地鸡毛式的虚无空洞的精神存在之境。欧洲当时宏大的社会文化时空结构形成强大的压力造成境中之人的极大危机感。所以最后砸碎高耸的围墙成为共同的心声,当围墙倒塌的时候,不同肤色的小孩在一起玩耍,他们倒掉了瓶子中肮脏混浊的水,意味着隔阂的消失和新的生存场景的产生。

同时,《迷墙》的结构是想象时空按照内在的激情作诗性的跳跃剪接,平克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在影片中混合剪接在一起,过渡时按照动作、灯光、情绪的相似性进行连接,在想象中让意识自由流动,从而建构了能够带来强烈身心体验的电影审美四维空间。影片主体是平克·弗洛伊德乐队富有文化哲学意味的摇滚歌曲,按照歌曲组合画面和连接时空,形成狂放、激情四溢的审美四维空间,[22]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身心体验。内心的激情成为艺术形式狂欢的推动力,激情导致想象的爆发,从而组合画面和音乐。片首父亲战斗沙场的场面和学生运动的场面交叉剪辑在一起,两者形成对比,父亲与法西斯敌人战斗,而儿子与警察战斗,场面相似,父亲战斗的意义和儿子战斗的意义却完全不同,从而消解了当权者控制的意识形态的意义,虽然父亲战死得到国王的嘉奖。片尾少年的平克在刚刚结束战斗的战壕中寻找父亲的遗体,为父亲整理衣装,后来走到灰蒙蒙的教堂大厅中遇到了痛苦不堪的青年平克,魔幻的手法建构了诡异的艺术空间,时空结构完全摆脱现实时空的逻辑,自由地按照想象无缝融合时空,战争导致的伤害情绪和青年时期的迷惘情绪充盈电影时空。

电视画面成为电影中的一部分,交代了当时处于核战阴影、越战、民族矛盾等社会的宏大话题和时代气氛,社会时代的宏大时空进入个人的空间,电视——现代传媒文化的代表对个人的生存构成压力,平克在深夜里砸碎宾馆的一切,把电视扔下了高楼,在高楼上呐喊,表达了个人对宏大时空文化气氛的反抗。动画也成为影片的一部分,成为内心思想情绪的能指,诗意地表达了平克对战争、女性、父亲、母亲、强权暴力的体会和理解。影片中的现实时空随时跳跃到精神时空之中,电影中的影像发生种种诗意的变形,现实与想象的交叉产生了迷幻的艺术效果。个人的生存时空和宏大的社会时代时空结构诗意地融合在一起,建构了《迷墙》独特的时空结构。

最后,《迷墙》带来一场艺术形式狂欢,其电影语言成为音乐/诗歌电影的典范。《迷墙》是以音乐为主体的电影,音乐是情感语言,结合充满哲理意味的歌词给人以纯艺术的体验。贯穿始终的摇滚音乐给人美的享受和哲理的领悟。全片没有一以贯之的情节,没有现实时空的长段事件。现实只是作为精神的引导存在,现实影像、想象影像交叉出现,从而导致一场电影影像的狂欢。极端情绪化的结构方式使得影片结构复杂多变,按照想象的逻辑呈现影像,展现电影作者的精神世界:形象、情绪、意念、冲动、潜意识、本能等。电影镜头语言的运用达到极致,远、全、中、近、特景别变换多样,仰、俯、平视根据艺术气氛渲染的需要进行选择,剪辑的节奏符合音乐的内在节奏,过渡采用动作、情绪、画面相似连接,自然流转吻合精神时空的想象逻辑,音乐与画面的对应结合形成巨型的音乐电影结构。《迷墙》的电影语言完全根据艺术表达的需要进行选择,从而有效地构建了电影审美四维空间,电影的语言成为精神的想象能指,从而成就了一部艺术电影的高峰之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