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创意产业:产业性及成果

文化创意产业:产业性及成果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创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创意经济每年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长,已成为其支柱产业。创意之所以能被产业化运作,其根本动力就是产业的求利性。创意产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正根源于此。

文化创意产业:产业性及成果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性

(一)创意产业作为产业的合理性

包括创意产业在内的任何产业部门,都应符合构成产业的基本条件。产业是能为人类带来增加值社会经济领域总称,属于经济学概念,本意指国民经济中的各种生产部门。每个部门都是一个集合,集合内的经济组织生产同一性质的物质产品、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流通手段以及服务劳动。

产业的划分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集合就是大大小小的产业部门,每个小的低层集合都属于相应的大的高层集合。所谓大的高层集合,通常是指宏观社会生产门类的划分与聚集,比如将社会生产这一总的活动分作工业、农业商业、文化等的产业部门,创意产业的提法就处于这一层面。所谓小的低层集合,是指在上述基础上产生的若干子集,例如,工业产业部门里的纺织、炼钢、造船等产业部门;农业部门中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产业部门。构成创意产业的广告、设计、出版、影视、展演、网络、动漫等产业,则属于这一层次。

无论哪一级的产业集合,都必须具备相当的结构条件即产业集合体的四点共性(即生产性、商品性、求利性、组织性),创意产业也不例外

1.创意产业具备生产性

产业的生产性是指产业创造财富的功能。一切生产都是人类在特定社会形态中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这种占有就是社会财富的创造,它是人类社会全部经济活动的核心,且决定于社会形态的生产方式

例如,奴隶制下的社会财富表现为财物的积累,财富增长方式则表现为农牧和战争掠夺;农业经济下的封建时代,劳动成为财富之父,土地成为财富之母;随着自由资本主义萌芽的到来,重商主义提出商业贸易创造价值、增进社会财富。但商业贸易只是转移社会财富,不能在根本上创造新的社会财富。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第一次真正深入到人类经济的核心,揭示了人类社会财富增长的实质是劳动创造价值;资本主义进入机器大工业时代后,马克思完善并发展了劳动价值学说,提出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增值的秘密。其社会财富表现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各种商品,商品价值的大小及其社会认可程度都取决于生产它们所使用的技术的先进性,即价值的技术决定论

上述历史过程说明,每种经济时代下的社会财富,其形成都与对应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自然经济时代,社会财富的创造主要依靠人的劳动力,且以体力劳动为主;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的创造主要依靠机器,机械力劳动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形式。

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意产业方兴未艾,它通过知识产权的运用,把知识与智能转化为财富。创意在社会财富形成过程中的地位日益显著,据保守估计,2005年全球创意产业创造的GDP约为3. 2万亿美元, 占全球GDP的8%。目前,创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创意经济每年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长,已成为其支柱产业。在这些国家,经济增长方式悄然发生根本性变化,从事创意产业的就业比重和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2.创意产业具备商品性

任何产业生产的产品和劳务都非生产者自身消费,而是用来交换,这就决定了产业的社会交换性。商品交换的前提在于其具有使用价值,亦即效用,强调商品对人的有用性。因此创意要商品化、产业化,也需对人有用。产业区别于事业,就在于市场化导致的商品性。在知识经济和消费社会的共同背景下,创意已成为满足市场趣味性、精致性要求的重要手段,市场需求必然催生创意的层出不穷。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市场机制,创意就能成为商品,成为生产要素,创造财富。

商业价值的创意,为市场所需要,就可通过融入某一传统产业或兴起某一全新产业来创造财富;没有商业价值的创意,不具备市场需求,就难以成为商品被产业化运作。前者如2006年度畅销书中的《易中天三国》、《藏獒》、 《忏悔无门》……热演舞台的《大河之舞》、《云南映像》……票房高涨的《疯狂的石头》、《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精神产品,其创意无不迎合了人们的体验需求,因此能够让创意形成财富。后者则如有些书、戏剧电影的创意,虽然具有某种艺术或历史价值,但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也就不能将其蕴含的创意形成经济效益,这类创意虽暂时无条件产业化运作,但考虑其社会价值,通常由国家按事业化运作,或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这也为收藏和拍卖被列为创意产业,找到了合理性。

上述情况不仅存在于文化领域,很多科技成果也是如此,有商业价值的科技成果,具备产业化条件,迎合了市场需求,例如既可净化室内空气又具观赏价值的炭雕。而有些科技成果暂时虽看不出商业价值,但有社会效益、国防效益,可以先事业运作,待时机成熟,市场产生需求后,再产业化运作,之后仍可列入创意产业,历史上的军用转民用多是如此。但终究会有许多科技成果目前不为市场需要,甚至也无军用需要,特别是在中国,大量的发明专利没有得到商用,不能说其缺乏创意,只是因为市场还没表现出对其的需求,不具备产业化条件,所以难免束之高阁。按照《后工业社会》的逻辑,一旦人们的闲暇时间进一步增多,或需求结构进一步调整升级,被束之高阁的科技创意就又具备了巨大的产业化空间,利用创意创造财富和就业。因此,科技成果也蕴含创意。

3.创意产业具备求利性

所谓求利性,就是产业通过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收益,以实现产业的发展。创意之所以能被产业化运作,其根本动力就是产业的求利性。求利性具体表现在对知识产权的收益上。没有产权的激励,没有利益的保障,就没有创意、创新和创造。只有创意被产业化,获得利益后,才能不断激发新创意;也只有具备了盈利的可能性,创意自身才有被产业化的愿望,才能以自己为核心,吸引资本、劳动力等其他产业要素的支持,实现产业化。换句话说,如果某个创意无法获得经济利益,也就不会被产业化,另一方面,如果创意获得了经济利益,被产业化了,但创意的拥有者因为盗版等问题失去了对创意的获利权,则产业状态必然夭折,不能持久。(www.xing528.com)

创意产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正根源于此。因为创意在其产业化后,分享利益的凭证只能是知识产权,一旦其知识产权受到威胁,创意的利益诉求也就被釜底抽薪、进而前功尽弃。因此,对知识产权的控制,关乎创意求利的命脉。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以版权产业表示创意产业,正是突出了创意产业的求利性。此外,求利性也是创意阶层兴起的动力,只有科技创意和文化创意具有盈利的可能性,创意从业者才会真正从单纯的艺术家和科学家群体中脱离出来,进而形成创意阶层。

4.创意产业具有组织性

每个产业集合的基本单元,都是一个系统的子集。生产社会化的规模越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这种集合体的有机性就越强,组织就越严密。创意产业日趋明显和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丛正体现着产业的组织性。

创意产业链强调以创意为龙头,以内容为核心,驱动产品的制造,拉动批发和营销,带动后续产品开发,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链条。在建立产业链的过程中,“分工协作”和“价值扩散”成为两个相互对应的导向。“分工协作”是要求每一家参与协作的企业,具有更高的专业性,更突出的核心专长和核心技能,从而提高经营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价值扩散”是指把企业创造的核心价值,通过合作开发、技术或者版权转让的形式,扩散到周边产业中,形成长线生产能力,扩大价值产出量。创意企业可以通过发展规模经济和“一体化战略”延长产业链,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例如美国的迪士尼就是从创作动画片的主人公开始,不断延伸产业链,包括文学人物、影视角色、音乐制品、后续产品及推销、主题公园、网页和所有电子商务

“产业丛”的英文为“cluster”则可以解释为丛集、簇群、组合等,它不是从上而下的一根链条,更像是一簇生机勃勃的野生丛林,掺杂着鲜花、药草、刺槐和昆虫,迸发出野性的活力。它往往把相关的各种企业、研发机构、工作室、艺术家俱乐部等组合在同一个空间,不但降低了开发的成本,而且在相互的穿插渗透中,形成许多新的组合。许多城市正在探索的“创意产业园区”,正像一个个孵化创意和生产力的“蜂房”。例如,加拿大渥太华卡尔顿科技园区以大学为基础连接信息、软件、游戏等产业,充满了科技和研发的气息;台北市的华山艺文特区,以非政府、非营利的“第三部门”主办,吸引文化人、艺术家、会展工作者、设计师等,成为举办各种创作、会展和交流活动的“艺文之家”;英国雪菲尔德市的文化产业区,以“族群效果”为主,包括了31栋文化和创意建筑,如千禧年博物馆、大学科学区、图书馆、BBC电台、艺术家村、油画陈列馆、创业投资机构、版权中介公司、电影院和娱乐中心等,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相互聚合、渗透激活的“引爆效果”;上海浦东的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依托开发开放浦东的国家战略,背靠张江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以“政府积极引导和强力推动下的市场主导型”为模式,以动漫和网络游戏产业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作用,建设文化与高科技紧密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这里有中国“硅谷”和“药谷”之美称,是国家级的微电子产业高地、生物医药产业高地、软件基地、信息安全基地,由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设备等150家中外企业组成了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信息产业技术开发体系,这里的软件开发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开发能力,在国内首屈一指。在这片科技沃土上,集中了盛大、第九城市网络文化企业,和一大批文化创意及艺术教育学院,使创意产业的内容扩张到了影视制作、空间设计、游戏娱乐产品、产品造型设计等,而它的周边,还有上海最优秀的中学之一——华东师大二附中,以“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为一大特色。这样的组合,有利于把高端的科技开发和前沿的创意开发,深度地结合起来,催生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意产业之花。

逐一对应产业的特性,可以看出,构成产业的要素就是产业必须是组织严密的生产系统,这个生产系统能够创造出为人们所需要的有价商品或服务,每个生产者都以获利为目的而生产产品与服务,整个生产系统以利益关系形成产业链具有极强的组织性。 由此看来,创意产业齐备了产业所必备的各种条件,将称其为一类产业,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二)创意产业是产业升级的方向

动态的角度看,创意产业是生产力发展到当今阶段的必然产物,从各国纷纷发展创意产业的目的来看,其本质都是促进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的内涵是指在特定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资源条件下,按照一般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和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地提高产业的结构层次和发展水平,保障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增长,是产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换过程,它不仅包括产业产出总量的增长,而且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又可以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一、二、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权重的演化;其次是产业结构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之间依次演变;再次是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高附加值的演化;最后是产业结构从低加工水平向深加工水平的演变。

产业升级主要是为了提升新产业在价值链中所占比重,升级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延长,从而增加在价值链中所占比重。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消费社会的形成使创意成为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而产业升级成为创意的外在表现。从历史上看,业已完成的产业升级有如下三个典型:

第一,三大产业之间的产业升级。首先,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在大多数国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其次,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所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都是上升的,但进入60年代以后,美、英等发达国家工业部门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开始下降,其中传统工业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再次,各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都呈上升趋势,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更为迅速,所占比重都超过了60%。从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在工业化阶段,工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之后逐步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

第二,农业内部各产业的结构变化趋势。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虽然种植业的生产水平日益提高,但其在农业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畜牧业的比重逐渐提高;林业日益从单纯提供林产品资源转向注重其环境生态功能,保持和提高森林覆盖率越来越受到重视;渔业日益从单纯依靠捕捞转向适度捕捞、注重养殖,其比重稳步上升。

第三,工业内部各产业的结构变化趋势。起初是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像英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都是从纺织、粮食加工等轻工业起步的。之后是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化工、冶金金属制品电力等重、化工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且发展最快的是化工、冶金等原材料工业。此后是工业高加工度化的发展阶段,在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的后期,工业发展对原材料的依赖程度明显下降,机电工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时对原材料的加工链条越来越长,零部件等中间产品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迅速增加,工业生产出现“迂回化”特点。加工度的提高,使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大提高,而消耗的原材料并不成比例增长,所以工业发展对技术装备的依赖大大提高,深加工业、加工组装业成为工业内部最重要的产业。

以上三个阶段,反映了传统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变化的一般情况,并不意味着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完全按照这种顺序去发展。例如,新中国建立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就是首先集中力量建立起一定的重工业基础,改革开放初期再回过来补轻纺工业的课,当前则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利用创意产业的高端机会驶上产业升级的快车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