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后病:家传秘方有效,预防危险!

产后病:家传秘方有效,预防危险!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产后病是妇女怀孕期满,孩子产下之后发生的病变。(一)辨证治疗产后血晕,如不及时抢救,很容易发生危险。

产后病:家传秘方有效,预防危险!

产后病是妇女怀孕期满,孩子产下之后发生的病变。妇女产后多失血,有一个恢复的阶段,再加上哺乳孩子,因此用药不同于平常。

一、产后血晕

产妇在生下孩子后忽然头晕目眩,眼花发黑,不能够坐起,或胸中满闷,心烦呕吐,甚至牙关紧闭,神昏失知,叫血晕。

(一)辨证治疗

产后血晕,如不及时抢救,很容易发生危险。可先用铁器烧红淬醋熏产妇鼻孔,或用水醋煮韭菜,滚三五沸后趁热倒入壶中,壶嘴对准产妇鼻孔熏之,待苏醒后再服药治疗。

如因失血过多,初起觉头昏眼花,心神恍惚,继则昏迷不醒,面色苍白,甚则四肢厥冷,出冷汗,舌淡无苔,脉微细或浮大而虚的,宜大补气血,可用人参9g,黄芪30g,熟地黄10g,当归10g,白术10g,茯苓10g,白芍10g,生龙骨20g,生牡蛎20g,炙甘草6g,水煎服。汗多加附子

如因受寒气血凝滞,恶血不下,气往上冲致晕的,则心下满急,阵阵腹痛,面赤唇绛,昏迷不醒,牙关紧闭,呼吸气粗,脉数有力。宜活血祛瘀,可用蒲黄炒6g,五灵脂炒6g,没药9g,

荆芥炒6g,水煎后童便为引服。

(二)针灸治疗

1.水沟、三阴交。

2.印堂、足三里(灸)、支沟。

虚宜补,瘀宜泻。

(三)验方集锦

1.苏醒血晕者 韭菜汁、童便等份和服1杯。

2.因虚血晕 泽兰叶3g,人参9g,川芎8g,荆芥穗15g,炙甘草3g,共为细末,用温酒热汤各半杯送下,每服3g,日服3~4次。

3.因瘀血晕 川芎10g,当归15g,共末,酒水煎服10g。

二、恶露不行

恶露是胎产后子宫内遗留的余血与浆水,如恶露不行,多因感寒而气滞血凝或失血过多而无血可下所致。

(一)辨证治疗

1.气滞血凝 因感受寒邪而气滞血凝,腹中胀痛拒按,或有结块,脉沉涩。宜适血去瘀,可用蒲黄30g,五灵脂30g,研末,醋调6g,水煎服。

2.失血过多 因下血过多,无血可下,则面色白,自觉腹胀不痛,精神倦怠,脉虚无力,宜益气补血,可用人参9g,黄芪30g,当归12g,白芍10g,川芎9g,熟地黄10g,水煎服。

(二)针灸治疗

实证:关元、中极、三阴交。

虚证:脾俞、肾俞、关元、气海、足三里。

(三)验方集锦

1.产后恶血不下,上冲心痛 猪膏、白蜜、鲜地黄汁,合煎后多服。

2.产后恶露不行或因瘀腹痛,或欲促恶露畅行,可服生化汤 当归20g,川芎9g,桃仁9g,炙甘草3g,炮姜3g,水煎服。

三、恶露不绝

产后恶露多日淋漓不断,多因冲、任两脉受损,血难收摄或瘀血停留所致。

(一)辨证治疗

因冲任受损的,血多淡兼黏液,无臭味;有瘀血的,血紫黑有块,小腹疼痛拒按,下血多有腥臭之气。

因受损而虚的,宜补虚摄血,可用人参9g,白术10g,黄芪30g,当归12g,阿胶6g(烊化),续断10g,炙甘草6g,水煎服。

因瘀血所致的,则宜活血行瘀,可用治疗因血瘀恶露不行的方法进行治疗,或用当归24g,川芎10g,白芍10g,熟地黄9g,红花6g,桃仁10g,丹参15g,炮姜3g,炙甘草3g,水煎服。

(二)针灸治疗

关元、气海、归来、隐白、三阴交、膈俞、肾俞、血海。

每次选取3~4穴,虚宜补或灸,瘀宜泻,恶血不尽的可针灸并用,冲任不摄的宜灸。

(三)验方集锦

1.恶露不尽,寒热往来 柴胡10g,桃仁10g,当归10g,芍药10g,黄芪15g,吴茱萸5g,生姜10g,水煎服。

2.恶露不尽,腹痛引腰背 泽兰20g,当归20g,生地黄20g,甘草10g,生姜15g,芍药10g,水煎服。

3.恶露不尽,腹中刺痛或绞痛 大黄10g(后下),黄芩10g,桃仁10g,桂心6g,甘草6g,当归6g,芍药6g,生地黄6g,生姜10g,水煎服。

4.恶露不尽,体虚有痰 人参10g,黄芪24g,地黄20g,桂心20g,当归20g,防风10g,茯苓10g,细辛10g,芍药10g,甘草10g,水煎服。

5.产门不合 风仙(指甲花)、玉簪(坐锅花)各1把,水煎服。

四、产后腹痛

产后少腹疼痛,也叫儿枕痛或后阵痛。如轻度疼痛持续数日,逐渐缓解的属正常现象,如果疼痛剧烈且持续发作的,即为病态。

(一)辨证治疗

腹痛也不外血瘀和血虚两种原因。

1.血虚 气血虚弱,则腹中空痛,喜按喜热,头昏目眩,耳鸣便秘,舌红苔薄,脉虚细。宜补养气血,可用人参9g,黄芪30g,川芎9g,熟地黄9g,白术9g,当归10g,桂枝6g,白芍9g,砂仁6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2.血瘀 血瘀而痛,则冷痛拒按,得热减轻,持续疼痛或兼寒热,面色青白,舌暗苔白,脉沉紧,宜散寒行滞,可用当归12g,丹参10g,木香6g,红花6g,桃仁9g,炮姜6g,水煎服。

如果产后腹中有块,按之坚硬,时时攻痛,多因风冷之邪乘虚入腹,使血瘀成块而致,宜散寒逐瘀,可用当归10g,赤芍9g,生蒲黄9g,桂心6g,琥珀5g(研末冲服),红花9g,延胡索9g,水煎酒引服。

(二)针灸治疗

天枢、三阴交、足三里、肾俞。

每次选取2~3穴,虚多补或灸,瘀多泻。

(三)医案选例

赵某,女,37岁。2001年6月17日因产后腹痛求诊。其人肚子空痛,喜热敷,手按之痛减,头晕目眩,便干尿黄,舌红苔薄,脉细弱,知因失血过多所致。宜补养气血,令用黄芪30g,当归12g,桂枝6g,白芍12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3剂后愈。

(四)验方集锦

1.心腹诸痛 芍药20g,当归15g,桂心15g,黄芪15g,甘草10g,加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

2.腹缓痛 白芍(酒炒)20g,炙甘草10g,水煎服。

3.少腹苦痛 芍药30g,桂心15g,甘草10g,阿胶40g,生姜15g,大枣5枚,水煎诸药后入阿胶,温服。

4.产后崩中损伤,少气脱色,腹中疼痛 白芷150g,地黄120g,续断100g,干姜100g,当归100g,阿胶100g,附子30g,共为细末,以蜜为丸10g重,早晚各服1丸,酒送服。

5.产后血痛 桂心、姜黄,等份为末,酒冲服1撮,血下而愈。

6.产后少腹痛

(1)益母草1把,水煎服。

(2)山楂1把,红糖1把,水煎服。

(3)蒲黄6g,益母草12g,当归10g,川芎6g,山楂炭10g,水煎服。

五、产后心胃痛

产后心胃疼痛,多因气血凝滞、饮食停滞或实热内壅引起。

(一)辨证治疗

1.气血凝滞 心胃疼痛,四肢冰凉,指甲清白,多系风冷寒凝。宜温胃散寒,可用当归9g,熟地黄9g,白芍9g,肉桂6g,吴茱萸6g,独活6g,远志炙6g,细辛3g,炙甘草6g,干姜6g,水煎服。

2.饮食停滞 胃脘疼痛,呕吐恶食,宜健脾养胃,可用陈皮9g,半夏10g,木香6g,砂仁6g,神曲9g,麦芽9g,山楂9g,茯苓9g,白术9g,炙甘草6g,生姜3片,水煎服。

3.实热内壅 胃脘疼痛,口渴喜冷,小便赤涩,大便秘结,宜攻泻实热,可用当归9g,川芎6g,熟地黄9g,白芍10g,大黄9g(后下),芒硝9g(冲服),炙甘草6g,水煎服。

(二)医案选例

张某,女,43岁,1974年6月17日患产后心口痛,10余天后仍痛,脸上起豆大疙瘩,于30日求诊。其脉弦紧,知因寒所致,宜温中散寒,令用蜀椒15g,党参30g,干姜15g,水煎服。2剂痊愈。

(三)验方集锦

产后寒冷心痛 蜀椒25g,芍药15g,当归25g,半夏25g,甘草25g,桂心25g,人参20g,云茯苓25g,生姜20g,水煎分2次服。

六、产后腰胁疼痛

产后胁痛、腰痛,主要是因为气血瘀滞或气血虚弱所致。

(一)辨证治疗

1.气血瘀滞 因受寒气血凝滞的,宜活血散瘀,可用当归10g,赤芍9g,川芎9g,肉桂6g,蒲黄9g,杜仲12g,威灵仙9g,红花9g,酒引水煎服。胁痛加琥珀、柴胡、青皮、延胡索:腰痛加续断、牛膝、防风、桑寄生。

2.气血虚弱 因去血体虚的,宜补养气血。

胁痛可用人参6g,黄芪24g,肉桂6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白术9g,茯苓9g,杜仲12g,牛膝9g,桑寄生9g,炙甘草6g,水煎服。

腰痛可用熟地黄12g,山药10g,山茱萸9g,牡丹皮6g,茯苓9g,肉桂3g,附子5g(炮,先煎),续断9g,杜仲12g,水煎服。

(二)验方集锦

两胁满痛 地黄30g,芍药30g,当归20g,蒲黄20g,生姜40g,桂心40g,甘草10g,大枣5枚,水煎服。

七、产后节骨痛

产后四肢痛、关节痛、身体痛,也不外血虚或血瘀所致。

(一)辨证治疗(www.xing528.com)

如因血虚不荣,骨节疼痛,可用黄芪20g,当归10g,熟地黄9g,白芍9g,川芎6g,白术9g,桑寄生15g,独活9g,牛膝9g,官桂9g,生姜6g,炙甘草6g,水煎服。兼有表邪,有汗加桂枝;无汗加防风、羌活。

如果伴有面唇色紫,身体胀痛的,则为血瘀,宜活血散瘀,可用当归10g,白芍9g,熟地黄9g,川芎6g,秦艽9g,桃仁9g,红花9g,没药6g,水煎服。

(二)验方集锦

1.产后柔风,自汗体痛 独活80g,当归40g,桂心20g,水煎服,日服3次,夜服1次,取汗。

2.产后关节痛 桑寄生18g,当归12g,生牡蛎12g,丹参12g,秦艽10g,桂枝10g,独活6g,水煎服。

八、产后呃逆

产后呃逆多因脾胃虚寒,也有少数因虚热上攻的。

如属脾胃虚寒,宜温中散寒,可用桃仁6g,吴茱萸6g,丁香6g,豆蔻6g,柿楴12g,伏龙肝10g,生姜3片,水煎服。虚甚可加人参、附子。

如果发热、口渴、面红、尿赤,多有热,宜清热利气,可用淡竹茹12g,橘红9g,干柿(或柿蒂)12g,生姜3片,水煎服。

九、产后气喘

产后气喘,病情较重,亦分虚与瘀两类。

(一)辨证治疗

失血过多,气脱作喘的,应大补元气,可用人参9g,附子9g(炮,先煎),阿胶10g(烊化),水煎频服。如体虚气逆,可去附子加苏木

恶露不行,败血上攻的,则宜攻瘀,急用没药60g,血竭40g,共为末,酒水各半煎服6~10g。

(二)验方集锦

1.产后气血虚 泽兰30g,当归30g,川芎10g,甘草10g,附子6g(炮,先煎),干姜6g,白术6g,白芷6g,桂心6g,细辛3g,防风15g,人参15g,牛膝15g,柏子仁15g,地黄15g,石斛15g 厚朴6g,藁本6g,抚荑6g,麦冬15g,水煎服。

2.产后下血过多,虚而少气 当归120g,川芎90g,续断120g,干姜120g,阿胶120g,甘草120g,白术90g,吴茱萸90g,附子90g,白芷90g,桂心60g,芍药60g,地黄200g,蒲黄150g,共研细末,以蜜为丸,每丸6g重,早晚用酒送服1丸。

十、产后浮肿

产后浮肿,有属气、属水、属血的分别。

1.气肿 身体素有水饮,中焦气滞,浮肿较轻,心胸胀满。宜健中理气,可用枳实(炒)9g,白术(土炒)12g,生姜9g,水煎服。

2.水肿 因三焦气化不行所致,浮肿较重,气喘咳嗽,小便不利。宜行水利尿,可用茯苓9g,猪苓9g,白术9g,泽泻9g,木瓜9g,缩砂仁6g,槟榔6g,陈皮9g,腹皮9g,苏梗6g,桑白皮9g,生姜6g,水煎服。胀甚加枳壳,喘加苦葶苈,下肢肿加防已。

3.血肿 皮肤浮肿而黄或遍身青肿,因败血化水而致。宜温通化瘀,可用当归9g,白芍9g,陈皮9g,白术9g,桂心6g,茯苓9g,琥珀6g(研末冲服),没药9g,细辛3g,生姜3片,酒引水煎,冲麝香少许服。

十一、产后发热

分娩后发热,叫产后发热,多因外感、伤食、伤血、血瘀、劳累、蒸乳等原因所致。

(一)辨证治疗

1.外感 恶寒发热,头颈强痛,咳嗽流涕,骨节酸痛,苔薄白,脉浮虚。宜补气血兼解表,可用当归9g,白芍9g,川芎9g,熟地黄9g,荆芥9g,竹叶6g,柴胡9g,葱白3寸,水煎服。

2.伤食 呕吐胀满,体倦乏力,恶食嗳气。宜健脾和胃,可用人参6g,白术9g,茯苓9g,半夏9g,陈皮9g,厚朴6g,山楂9g,神曲9g,炙甘草6g,生姜3片,水煎服。

3.血虚 产后下血过多,面色萎黄,头眩心悸,体倦耳鸣,舌淡无苔,脉细而数。宜补血散热,可用熟地黄12g,白芍10g,当归12g,炮姜6g,川芎9g,水煎服。

4.血瘀 胸腹胀满,腹痛拒按,恶露下少,色紫而淡,口干便秘,舌质紫暗,脉弦而涩。宜行血去瘀,可用当归9g,川芎9g,丹参12g,桃仁10g,红花6g,姜炭6g,水煎服。

5.劳伤 分娩用力过度或产后过度劳力所致,腰酸体倦,头弦心悸,精神疲惫,舌淡脉细或弦细。宜大补气血,可服十全大补丸,或用人参6g,茯苓9g,白术9g 当归9g,熟地黄9g,白芍9g,川芎9g,炙甘草6g,水煎服

6.蒸乳 产后二三日,乳汁不下或不通畅,乳房胀痛有硬结,口渴壮热,舌红脉弦数。宜通乳退热,可用当归9g,白芍9g,瓜蒌10g,丝瓜络12g, 木香6g,六路通9g,白通草6g,炙甘草6g,水煎服。

(二)医案选例

李某,女,34岁。于1989年9月11日产后感冒,发热头痛,口干舌燥,恶寒无汗,身体酸痛,当即求治。因产后刚三四日,不宜过于发汗,也不宜过用苦寒退热,以避免伤正,令用当归10g,益母草15g,荆芥10g,桂枝6g,柴胡10g,黄芩6g,生姜10g,连翘12g,天花粉10g,水煎服。3剂痊愈。

十二、产后寒热

产后寒热往来,多因气血虚损,阴阳不和或营卫不调,或有瘀血或受外感所致。

1.往来寒热 寒去热来,热去寒来,递相更换,多因产后气血虚损,阴阳不和而致。宜调和阴阳,可用当归9g,川芎9g,白芍9g,熟地黄9g,人参6g 柴胡9g,黄苓9g,半夏6g,甘草6g,水煎服。

2.乍寒乍热 有时恶寒,有时发热,寒热没有一定的时间,多因营卫不调而致。宜调和营卫,可用人参6g,当归9g,桂枝9g,白芍9g,川芎9g,黄芩6g,柴胡9g,干姜6g,甘草6g,水煎服。

3.寒热似疟 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有一定时间,如疟疾一样,多由恶露不下,瘀血内停兼有食积而致。宜逐瘀消食,可用当归9g,川芎9g,桃仁9g,炮姜6g,红花9g,黄芩9g,柴胡9g,山楂9g,神曲9g,炙甘草6g,水煎服。

4.憎寒壮热 在发高热的同时又时时怕冷,多因受风寒而致。宜和血解表,可用当归9g,生地黄9g,人参6g,川芎9g,荆芥穗9g,黄芩12g,柴胡9g,炮姜6g,水煎服。

十三、产后自汗、头汗

产后因失血过多,若微微自汗,这是营卫自行调和的现象,是很正常的。如果阴虚阳热上蒸,以致头部汗出而至颈部而止的,宜养阴清热,可用当归9g,熟地黄9g,川芎6g,黄芪(炙)15g,生地黄9g,白术9g,防风6g,黄柏(炒黑)6g,黄芩(炒黑)6g,黄连(炒黑)5g,水煎服。

如果产后自汗太过,也是阴虚阳亢的现象,宜养阴固表,可用黄芪15g,白术10g,茯苓9g,熟地黄9g,麦冬6g,浮小麦12g,防风6g,牡蛎10g,炙甘草6g,水煎服。

如果大汗不止,属亡阳现象,应速回阳固气,可用人参9g,附子9g(炮,先煎),水煎服。

十四、产后惊悸恍惚

因产后血虚,常会惊悸不宁,宜养心安神,可用人参6g,茯神9g,黄芪(炙)18g,生地黄9g,赤芍6g,当归9g,桂心6g,牛膝6g,琥珀2g(研末冲服),龙齿15g,水煎服。如果因忧思而悸惚,可加柴胡、白术。

十五、产后发狂

产后发狂,多因恶露不尽,败血上攻,或因血虚所致。

如因恶露不尽,败血上冲的,宜祛瘀安神,可用白芍9g,当归9g,红花9g,桃仁10g,蒲黄9g,五灵脂9g,没药6g,琥珀3g(研末冲服),桂心6g,细辛3g,麝香0.2g(冲服),生姜3片,酒引水煎服。

如果由心血虚少而致的,宜养血安神,可用当归10g,熟地黄9g,人参9g,黄芪(炙)24g,山药9g,茯苓9g,茯神9g,桔梗6g,远志6g,炙甘草6g,水煎冲辰砂少许服。

十六、产后虚烦与口渴

(一)虚烦

产后虚烦,多因血虚或血瘀引起。如因血虚心烦气短的,

宜补气养血,可用人参6g,当归10g,熟地黄10g,麦冬6g,白芍9g,五味子9g,桂枝6g,水煎服。

如因有瘀血上冲致烦的,可用五灵脂、蒲黄等份研末,醋调水煎服,每次6~9g。

(二)口渴

产后口渴,多因津液耗损所致,宜生津止渴。可用天花粉30g,人参20g,麦冬20g,芦根30g,地黄15g,甘草10g,大枣5枚,水煎服。

若小便数而口渴,多因津液损伤,虚火乘之所致,宜清火生津,可用瓜蒌根20g,黄连20g,人参30g,麦冬20g,生姜30g,甘草10g,桑螵蛸8枚,大枣5枚,水煎服。

十七、产后血崩

(一)辨证治疗

产后失血,再加血崩,血脱气陷,病情较重。宜急补气血,可用人参9g,黄芪30g,肉桂6g,茯苓9g,白术9g,当归9g,白芍9g,熟地黄9g,川芎9g,阿胶6g(烊化),升麻3g,续断9g,酸枣仁9g,山茱萸6g,炮姜6g,炙甘草6g,水煎服。

如因暴怒而崩,宜疏肝止血,可用柴胡10g,当归9g,白芍9g,白术9g,黑栀子9g,生地黄9g,白茅根30g,阿胶9g(烊化),炙甘草6g,水煎服。

如瘀血停滞,少腹疼痛的,宜逐瘀补血,可用当归10g,川芎9g,蒲黄9g,五灵脂9g,水煎服。

(二)针灸治疗

常取关元、隐白、三阴交。实热加血海、水泉;阴虚加内关、太溪;气虚加脾俞、足三里;虚脱加百会、气海。

(三)验方集锦

产(后下)血不止

1.贯众醋炙研末,服1撮,止下血心绞痛

2.艾叶1把同老姜1块煎汤服或焙煨放脐上,可兼止腹痛。

3.百草霜、白芷等份研末,水冲服1撮。

4.大小蓟、益母草各1把,水煎服。

5.椿白皮(炙)1把,桑白皮(炙)1把,水煎服。

6.松烟黑(煅研),酒冲服1撮。

十八、产后小便不禁与淋涩

产后小便不禁,多因膀胱受损而致,应补益气血,可用黄芪30g,人参6g,当归9g,川芎9g,丹参9g,陈皮6g,茯苓9g,猪膀胱(洗净)1个,水煎服。

产后小便淋漓不止,可用白茅根15g,马勃9g,白牡丹皮9g,白及9g,白蜜9g,黄蜡9g,用水淋炭灰汁煎服。

若产后小便淋涩,多系产后虚弱,虚火乘之,故淋沥涩痛,宜清火利水通淋,可用石韦20g,榆皮50g,黄芩20g,通草20g,甘草10g,葵子50g,芍药30g,生姜30g,大枣3枚,水煎服。或用滑石50g,通草30g,车前子20g(另包),葵子30g,水煎服。

十九、产后大便困难

产后便难,主要因产后津液亏损而致。宜润燥养血,可用当归10g,肉苁蓉10g,火麻仁15g,郁李仁9g,水煎服,或炼蜜为丸6g重,每服1~2丸。

如果大便出血,系大肠有热,宜清热止血,可用黄芪20g,当归10g,黄连(炒黑)6g,黄芩(炒黑)9g,升麻(炙)6g,地榆(炒黑)9g,阿胶6g(烊化),荆芥穗(炒)9g,麻仁10g,棕榈(炒炭)9g,水煎服。

二十、产后中风

产后中风,病情比较严重,在这里介绍几个验方。

1.口噤背强,烦热苦渴,头身皆重,身痒呕逆,两眼直视,因虚风、湿冷、劳伤所致,可服紫大豆汤:紫色大豆1 000g,黄酒500ml,猛火熬至豆焦烟出,再倒入些酒,去渣服500g。连服数剂,出小汗愈。

2.产后中风口噤,不能言语,可用独活15g,防风6g,秦艽6g,桂心6g,白术6g,甘草6g,当归6g,附子6g(炮,先煎),葛根10g,生姜15g,防己3g,水煎服。

3.产后中风口噤、痉痹,气息急迫,目眩,身困,可用葛根60g,生姜60g,独活40g,当归30g,甘草20g,桂心20g,云茯苓20g,石膏20g,人参20g,白术20g,川芎20g,防风20g,水煎服。

4.产后卒中,昏不识人,可用白石英20g,紫石英20g,赤石脂20g,石膏20g,独活40g,葛根40g,川芎20g,当归20g,芍药20g,黄芩20g,桂心20g,干姜20g,甘草10g,水煎服。体虚加人参20g、白术20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