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办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试点问题研究成果

民办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试点问题研究成果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民办高校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试点的若干问题研究[1]徐绪卿课题来源:全国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招标课题《“十一五”期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因此本文仅仅讨论民办高校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试点工作问题。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重要发展战略。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需要。

民办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试点问题研究成果

民办高校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试点的若干问题研究[1]

徐绪卿

课题来源:全国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招标课题《“十一五”期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教发厅函〔2004〕9号)。

作者简介:徐绪卿(1956- ),男,浙江江山人,副研究员,浙江树人大学副校长、浙江省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省民办学校协会副会长兼高教分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办高等教育和区域高等教育。

2005年3月,教育部颁文批准15所民办高校升格本科院校,加上已有的9所,我国民办本科院校已经达到24所。至2005年3月,我国已有民办普通高校226所,其中本科院校占10.5%,这是民办高等教育恢复后的重大进展,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将发生重大的转变。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曾指出:今后高等教育的增量部分将主要靠民办高等教育来实现,政府对此寄予很大希望。可以预见,我国高等教育将逐步从单纯的规模发展向规模和质量并举转变,从以公办高校为主向以民办高校为主要增长点、公办与民办高校共同发展的格局转变。

随着民办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民办高等学校对提升办学层次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也对民办高等学校提升办学层次提出了要求。当前主要的呼声是要求加快发展民办高校升格本科的步伐、扩大民办高校的办学空间问题。民办高等学校举办研究生教育的问题,从目前来看似乎还不是那么迫切,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民办高校办学实力的增强,民办高校举办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本文仅仅讨论民办高校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试点工作问题。

中世纪现代大学基础上所衍生出来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我国也已经开展了近百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渠道。以《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中记录的676位成就卓著、国内顶级科学家作为样本群加以分析,676位中国现代科学家中,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共有484位,占总人数的70%以上,这说明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正因为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大多以学士级以上学位为主。有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美国、挪威、丹麦、以色列、捷克等国,虽然学士层次占在校学生的比例在50%以下,但是学士及其以上层次的已经占了在校学生总数的59%~90%。[2]

表1 676位科学家的学历层次分布

img45

卢嘉锡:《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1—6册),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重要发展战略。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的核心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资源的开发,已成为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我国虽然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人才资源强国。我国每百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只相当于美国的1/9,日本的1/10,韩国的1/4。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每千人中的研究生人数为7.6人,英国为3.3人,而我国直到2000年也才只有0.7人。[3]仅有4600万人口的韩国,每年的研究生录取总量超过10万人,2002年研究生在校人数达到26.2867万人,同期我国研究生在校生为50.1万人,我国人口是韩国的近30倍,但研究生在校生规模不到韩国的2倍(韩国研究生的学制比我国要短),足以说明差距之大。

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需要。本世纪头20年,我国将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一项惠及十几亿人口、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而复杂,夯实人才基础,是最基本、最紧迫的工作。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发展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增加高层次人才培养总量,为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高层次的建设人才,是高等学校应当担负的神圣使命。

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保证高等教育协调健康发展的需要。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1999年,国家实施高校大扩招,短短5年时间,高校招生数从284.2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447.3万人,在校生从413.42万人增加到1 333.5万人,宽口径高等教育在校生已经超过20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9.1%提高到2004年的19%。我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规模,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还是初步的,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档次还不高,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还不够合理。从学位方面来说,目前,美国和英国授予学士学位与硕士学位的比例为2.8∶1和1.9∶1,而我国2002年、2003年、2004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分别为20.26万、26.89万和32.6万,[4]本科与硕士研究生招生数之比分别为8.1∶1、6.76∶1和6.41∶1,并且相对来说,获得硕士学位的比例要比获得学士学位的比例高得多。虽然本科生与研究生招生之比逐年下降,但可以看出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高等教育经济和明瑟函数的理论研究表明,个人接受教育的年份、层次与个人收益成正比,2003年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起薪:专科毕业生为1307.4元,本科毕业生为1501.7元,硕士、博士分别为2995.9元和2983.9元。[5]电信行业不同学历的年薪水平为:大专以下24362元、大专27581元、本科45415元、硕士(不包括MBA)73745元和博士91165元[6](详见表2),这说明接受高层次人才教育对个人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引起考生对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兴趣和热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需求和供给的巨大反差导致“考研热”居高不下。近几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虽然每年都有较大的增加,但录取比例实际上却连年下降。

表2 2002—2003年来我国不同学历平均年薪一览

img46

注:数据摘自孟东军、褚超孚:《我国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和实施方案初步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2期。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利用社会力量扩大研究生培养的资源,开辟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的新空间,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现小康的重要环节。民办高校开展学位和研究生教育有其特定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增加学位和研究生教育资源供给总量,弥补公办高校学位和研究生教育资源的不足,克服目前在一些高校一个硕士生导师带一群学生的“放羊”状况,从而扩大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提高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其次,可以提升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使我国民办高校逐步进入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中心,进一步确立民办高校的发展地位。民办高校的数量的大量增加,阵容的不断壮大,必然促使有实力的学校产生提升办学层次的要求和目标。适当地在民办高校中举办研究生教育,可以鼓舞民办高校的办学热忱,提高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可度,增加社会对民办高校的投资,从而促进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没有层次上的协调发展,也难以形成协调的共同发展格局。第三,可以服务于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提升办学水平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近几年来许多高校都加快了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但是,限于目前体制障碍,民办高校教师的引进、培养和提高遇到了一些困难。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民办高校,多年来在贴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办学、探索新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许多学科成为人无我有的独创专业,这些专业的人才质量提升遇到了师资水平的制约。举办研究生教育,也是解决民办高校师资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最后,还可以促进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培养体制的改革,增加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活力,促进培养水平和培养效益的提高,同时增加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的办学经费。我国教育经费紧张,单一依靠政府财政举办研究生教育的投资体制,事实说明是难以支撑的。

民办高校举办学位和研究生教育,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也是可行的。(www.xing528.com)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民办高校在数量增加、办学质量逐渐提高的同时,已经有一批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较佳、资金实力雄厚、办学质量良好、社会信誉较高、学科特色明显、发展前景广阔的优秀民办高校,开始展露学校的风采和高层次的办学目标。有的院校已经有意识地在队伍建设、学科发展和科研工作方面做出规划,如浙江树人大学2004年获得近20项省级以上级别的纵向立项课题,并获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省科技重大贡献奖各一项,成为获此殊荣的少数高校之一。据了解,也有的院校已经尝试与公办高校或国外高校联合开展培养研究生工作,逐步积累人才培养的经验。笔者以为,只要合理安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民办高校举办学位和研究生教育是完全可行的。

在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我国民办高校立足市场办学,逐步积累了经验,许多民办高校特色明显,已经形成了自身的学科特色,在当地甚至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重视市场需求、重视面向一线人才培养,民办高校中许多学科(专业)的开设和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比公办高校要早得多。如浙江树人大学的国际贸易专业,至今已经有18届毕业生,在省内人才市场具有较大的影响;该校开设的茶文化专业,属全国高校首创,在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都有影响,教师应邀赴国外讲学、参加相关研讨会,该专业的学生受邀为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10周年暨中国妇女10年发展成就展浙江展区作茶艺表演。在这样一些学科领域,民办高校的办学起步较早、起点不低,办学水平与同类公办高校差距不大。民办高校举办学位和研究生教育,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和建设思路的拓宽。

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多样化,必然促进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和类型的多样化。高校扩大招生以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主要是普通硕士,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学术型学位有学科专业目录对其进行指导。目前,我国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12大类,12大类下面再分为88个一级学科,下面再细分为300多个二级学科,同时还有招生单位自行设立的760多个二级学科。近几年来,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我国逐步开展了专业硕士培养工作。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定位,专业学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目前我国有16种,如工程硕士、MBA,等等。由于两类硕士培养的目标不同,在入学招生条件、培养方式和学位授予形式上也存在差异。从国外研究生教育的状况来看,专业学位比学术型学位培养要多得多。相比之下,我国专业学位量太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原来的本科教育基本上是以学术科研型为主,缺乏专业硕士培养的环境。而应用型人才培养恰恰是民办高校的强项,在民办高校举办研究生教育,可以适当侧重专业硕士培养,增加专业硕士培养的数量,拓宽人才培养的思路和途径,逐步改善研究生培养的结构,增强研究生培养的活力,从而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多样化。

民办高校学位和研究生教育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在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许多国家的公、私立高等学校在办学层次上并驾齐驱,在世界一流大学的阵容中,不乏私立大学的地位和作用。在美国排名前列的高校中,私立大学居多,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都是美国著名的私立大学。2001年韩国具有研究生院945所,其中私立研究生院占研究生院总数的83%,另有独立建制的私立研究生院18所。2002年私立研究生院在校生182282人,占全国研究生在校生数的69.34%。日本1997年建有研究生院的大学440所,其中私立大学的研究生院285所,占总数的64.77%。[7]这些国家在发挥私立大学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作用的同时,注意发挥私立大学在精英教育中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建设一流大学的进程中,许多在世界高等学校排名居前的私立大学给我们树立了成功的典范。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国民办高校也一定能够举办学位和研究生教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举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需要较完备的办学条件和更高的办学水平。从民办高校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和发展趋势,决定了我们必须提前准备,尽快在少量民办高校中积极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试点工作。民办高校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建设,改善管理,培育要素,在准备过程中狠下功夫。作为新兴的高等教育增长力量,政府应该热心指导,积极扶持,加强管理,采取一些超常规的优惠政策,促进民办高校学位和研究生教育试点工作的开展。

首先,要加强规划。教育部门要根据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的总体布局,合理规划本地区民办高校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性,提高试点工作的成功率。要选择一些办学水平较高、社会声誉较好、办学实力较强、学科特色明显的民办高校作为对象,认真研究试点工作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科学设计,严格把关、谨慎操作,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并及时加以指导、帮助制定好学校发展的目标和步骤。

其次,要注意引导。目前我国还没有民办高校获得教育部批准举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先例。如果开展试点,面不宜太宽。总体而言,就绝大多数民办高校来说,当前和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主要目标还是立足于办好社会需求量大、满足多样化需要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一部分办学条件较好的民办本科院校可以有条件地开展举办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的试点工作。要采取措施稳定民办高校的办学,鼓励他们立足于自身优势举办同类型、同层次的一流学校。民办高校也应认清形势,正确定位,量力而行,切忌盲目攀高,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自身的资源和办学实力,科学地选择发展的目标。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民办高校举办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关键还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我国民办高校的教学任务大多依靠聘任公办高校闲置教师或退休教师未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降低了办学成本。近几年来,许多优秀的民办高校抓住当前招聘高层次教师的有利时机,加快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在较早获准升格本科的民办高校中,多数学校的师资中副高职称以上教师达40%以上,有些学校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也有了一定的比例,学科建设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当然,民办高校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有一个过程,在开展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的试点中,导师队伍的建设应该超前考虑。民办高校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适当引进一些相关学科的高层次、高学历教师,加快高水平的导师队伍的建设,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建议聘用一部分公办高校接近退休年龄的教授、硕导,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帮带作用。希望政府部门允许一部在本学科领域中有一定影响的超龄老教授经批准在民办高校继续招收硕士研究生。通过努力,逐步走出民办高校开展学位和研究生培养的路子。

第四,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我国民办高校起步较晚,24所民办本科高校基本上都是近几年升格的,科研工作薄弱,学科建设滞后,要承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急需改变目前的状态。一是学校领导要强化科研和学科建设的意识,转变观念,把科研和学科建设列入学校重要工作,对学校的办学功能逐步做出调整。二是要夯实基础,逐步建立科研工作的刚性要求和考核指标,引导教师走教学、科研并举的发展道路,逐步积累经验,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培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要素。三是要选准目标,重点突破,注意发挥自身优势。在我国早期的民办高校中,部分学校已经具有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有的已经进入省级重点学科的行列,如浙江树人大学的国际贸易学科,2004年被评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要选择有自身优势、符合人才培养规律、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重点建设,占领学科的制高点。五是要切实抓好本科教育,培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肥沃土壤。本科教育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就一所民办高校而言,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试点工作只能在少量的学科展开,学校工作的主体仍然是本科教育,这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立足点,切不可本末倒置,忽视了本科段教育。成功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应该是促进本科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这应该成为衡量试点工作成败得失的重要依据。

第五,加大资金投入。举办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的条件要求很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办学的设施。要统筹安排学校财力,注意轻重缓急,在确保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优先安排科研和学科建设的经费,加快教学和科研设施的建设,满足学科建设的需要。教育部门规定的办学条件,反映了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通过努力应争取达标。对一时还不能达到的要制定严密的计划,分步实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对科研设施的要求很高,对此学校要有足够的准备,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只有基本条件达到了要求,才能创设人才培养的基本环境,人才培养的质量才有保证。

(原载2005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5年第11期摘要转载)

【注释】

[1]本文节选自全国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招标课题《“十一五”期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教发厅函〔2004〕9号)课题研究报告,该课题由浙江树人大学课题组承担、徐绪卿主持,参加研究的有陈新民、周朝成、吕何新、时长江、袁敏智、陈上仁、雷炜、陈煜军等。

[2]陈中原:《教育结构缺陷影响教育大众化进程》,《人大教育学》2000年第6期,第63-67页。

[3]路甬祥:《认真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加速培养高素质人才》,中国科学院网站,http://www.cas.cn。

[4]许为民等:《优化结构,实现研究生教育跨越式发展》,《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第24期,第27页。

[5]周甲禄、田建军:《“考研热”折射教育结构严重失衡》,《半月谈》2005年第7期,第15页。

[6]课题组:《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中国教育报》2003年10月8日第8版。

[7]课题组:《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战略研究》,《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5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