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育制度设计关键实现教育公平与活力

教育制度设计关键实现教育公平与活力

时间:2024-02-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制度设计和安排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把握改革的关键环节,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教育活力的增强。提高教育环境竞争力,增强教育发展活力,提高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必须要建立健全教育竞争体制。在教育的公共服务与市场取向相结合。公平促和谐,竞争生活力。

教育制度设计关键实现教育公平与活力

教育制度设计和安排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把握改革的关键环节,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教育活力的增强。

一、教育制度设计和安排的方向

教育体制设计和安排的方向也就是我们要坚持的改革的正确方向,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公平、促进竞争、促进发展、促进和谐的方向。也就是要坚持“一本四促进”的方向。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好、发展好、保护好师生员工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教育利益;调动好、发展好、保护好改革主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心全意依靠师生员工和社会各方力量推进改革;努力提高师生员工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各民族的素质。以上三个方面达到要求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并非只是给人一些利益而已。以人为本最终要体现在教育促进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发展,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上。

促进公平。教育改革要坚持教育公益事业的方向不改变。教育改革要有利于促进教育的起始性公平、过程性公平和结果性公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加大政府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力度,调整教育资源结构,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和落实受教育者权益保障机制,确保各民族学生接受公平教育机会的权利得以实现。

促进竞争。改革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要坚持市场取向原则,创造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体制机制。我国教育活力不强,在于体制不活。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我们的教育机制基本上是计划经济的机制,我们还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手段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问题。教育改革折腾半天达不到社会预期,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认为,反复出现的问题在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体制上找原因。提高教育环境竞争力,增强教育发展活力,提高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必须要建立健全教育竞争体制。用体制来激活与整合教育要素,促进教育发展,既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基本方向。

促进发展。这是改革的目的和目标。改革是手段,发展是目的。教育的发展包括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包括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检验教育的发展成果,主要考察三率:一是教育普及率;二是升学率;三是贡献率。云南各类教育的普及率较之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很大,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只达到37.4%,全国是50%多;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只达到65%,低于全国15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达到20%,低于全国9个百分点;人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国1.5个百分点。这是一组令人很震惊而忧虑的数据。教育普及率的提高,体现着教育的公平和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要通过改革努力提高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的普及率。通过改革要努力提高升学率,办教育不要升学率吗?把升学率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是荒谬的。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升学,上了幼儿园上小学,上了小学上中学,上了中学大学,上了大学上研究生。不要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对立起来,从某个方面讲,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就是要求大学要培养技能人才和科研人才。从广义上讲,高等教育都是职业教育,科研也是一种职业,管理也是一种职业。我们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鼓励学生更多的接受不同层次的教育,要鼓励学校提高升学率。但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不能只用升学率作为判断一个学校质量的标准,不能以一次考试来评判学生的综合素质。检验教育发展的落脚点和归宿点是在于教育引领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虽然教育贡献率的标准很难确定,但我们可以从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力、学生的就业率和创造力、人才对区域发展的支撑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等指标来判断教育贡献率。教育改革就要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实现提高贡献率的目标。

促进和谐。改革必须有利于促进稳定和和谐。我经常讲《易经》革卦的开头语:“革,不震,吉”。我不论是在什么地方履职,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特别是在红河州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改革,我就坚持一条,那就是“任何改革都不能产生社会震荡和社会冲突。”如果产生了震荡和冲突,你这个领导就吃不完兜着走了。尽管我和同事们推进的这些改革会有这样那样的争议,但没有损害民众的利益,没有产生什么不稳定的问题,还促进了发展,也就不会有多大风险。所以希望大家不管怎么改,必须要保障稳定和和谐。当然改革是利益和权力的调整,不可避免的会给有的人带来不愉快,甚至会带来“伤害”,但我们改革考虑的应是大众的利益,是长远的利益,是大局的利益,不要因个别人的不满而裹足不前,不敢改革。

“一本四促进”的结合点在什么地方?在教育的公共服务与市场取向相结合。公平促和谐,竞争生活力。既要提供好教育公共服务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又要引进市场竞争,改革教育所有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评价体制。改革的现实成效与长远发展相结合。要使改革的主体——师生员工看到改革的现实成效,获得改革的现实利益,更要使大家有一个改革的理想预期,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改革的设计与行动相结合。国家顶层的设计和省中层设计到位的改革内容,要锲而不舍地抓落实;设计不到位的,各州市县和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勇于创新,果敢行动,大胆改革,创造经验。省教育厅支持各级各学校大胆试,大胆闯,我们会正确地、认真地看待和总结你们改革的经验和成果。

二、教育制度设计和改革的关键环节

教育价值建设应该研究教育制度问题,从教育制度入手,这就必然涉及到教育改革问题。我国教育改革的任务十分繁重,应包括十五个方面的改革内容:深化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改革;深化学前教育体制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深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深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深化终身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现代大学制度改革;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要深化高中教育多样、特色发展改革;深化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深化教育国际化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教育管理体制;要切实抓好地方教育立法体系建设。下面我们着重围绕一个中心和三个环节进行讨论。即:围绕增强学校活力,促进教育公平与竞争这个中心讨论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评价体制。(www.xing528.com)

关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应系统对宏观管理体制、中观管理体制和微观管理体制的全面设计和改革。宏观管理体制主要指政府对教育的管理体制。我们认为改革的目标还是简政放权,赋予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政府主要管三项:办学方向、办学评价和办学资源配置。中观管理主要指教育部门对教育的管理体制。通过改革建立教育部门为学校发展全方位服务的机制,将教育部门的一些微观管理权下放学校,支持学校自主办学,服务学校健康发展。履行中观管理职责,确保国家宏观教育政策全面落实,监督办学机构依法办学,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微观管理体制主要指学校管理体制。通过改革要创新学校基础管理、全程管理、系统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学校价值管理、学业管理、科研管理的水平,提高人、财、物信息的管理效益。学校微观改革的空间很大,检验改革的主要效果是在学校的发展上。要全面调动师生员工的管理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大力推进学校内部的微观改革。

关于教育评价体制设计和改革。应以招生考试制度为关键的教育评价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为什么我们国家讲一个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问题从毛泽东讲到周恩来,讲到邓小平,讲到江泽民,讲到朱镕基,讲到胡锦涛,讲到温家宝,讲了几十年,发了几十个文件,负担没有减轻反而增重了。根源在教育评价体制,是教育评价体制惹的祸。我就任教育厅长就和大家一道抓减负,采取了教育、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来抓减负,但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甚至还遭到一些非议。学校减负,社会和家庭增负。这不能怪社会,也不能怪家长,就怪我们的教育评价体制。我们说的减负,是减学生学习之负,教师工作之负,家长经济之负和精力之负,国家精神之负。我们是凭一种良心和责任感来抓减负,否则何必要伤这些脑筋、费这些精力呢。但抓了半天,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我们不是不要升学率,不要孩子勤奋学习,不要教师勤奋工作,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做了多少无用功,苦了多少不应该苦的孩子,苦了多少不应该苦的教师,教和学了多少无用的知识。我们还是要从评价体制上来解决好素质教育问题,解决学生减负问题,回归教育的本真。通过这次改革,要真正实现改一次考试为过程考试,改一张试卷评价为综合素质评价,呼吁国家取消凭一次高考成绩录取学生的高考体制。实施招考分离,考试机构只负责组织考试,为学校招生提供考生考试成绩等信息,把大学招生权完全放给学校,实行专家院系录取制。要巩固和发展小学和初中评价体制改革的成效。要建立充分发挥专家、家长、社会对教育的评价机制,建立中介组织的评价机制。通过教育评价体制的改革,促进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目标的改革。

我们应努力建设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世界教育起源于私立学校,在发达国家,优质的现代教育在还是集中在私立学校。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教育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忽视民办教育异军突起。通过改革,使存量公办教育资源转变一部分为民办教育资源,使增量教育资源的空间让给民办教育发展。特别是非义务阶段的教育资源调整与扩张的主力应该是民办教育机构,是有志于将实业资产转化为教育资源兴办教育的实业家。通过改革调整教育所有制结构,使民办教育和私立学校得到更大发展和健康发展,真正实现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有教无类”,增强教育活力和教育创造力。

三、教育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

我想用更多一点笔墨来分析教育所有制结构问题,因为我觉得从某个方面讲,它比管理体制和评价体制更为重要。

我国正在努力建设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但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的教育机会与人民群众对接受教育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也正是这对矛盾运动推动了中国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综观世界教育发展历史,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大多都源于私立学校的发展,都深深刻下民办教育的印记。哪怕是现代教育繁荣发展的美国,时至今日,非义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还是私立学校最吸引人的眼球。中国的私立教育源远流长,远在2400年前的春秋时期,孔子等就开始兴办私学。战国时期,形成了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私学百家争鸣的局面。在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私立教育与公立教育共同承担着培育人才、启迪智慧、传播文明、服务社会的历史重任,五千年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私立教育功不可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时至今日,全国共有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11.9万所,在校学生3500万;民办培训机构18000多所,近千万人接受了培训。民办教育在增加教育供给、改善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效率和扩大教育自由等方面的优异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本国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典型经验,为科学审视中国教育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设中国现代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民办教育的本土和世界意义不断显现出来。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民办教育整体上不同程度存在着发展环境不公平、认识不到位、性质不明确、地位不平等、制度不健全、政策不配套、管理不规范、特色不鲜明、结构不协调、队伍不稳定、经费难保障等种种突出问题,推进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任重道远!

加强现代教育价值建设。教育是什么?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命题也许有上千种回答。我们认为,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活动过程。人类社会活动,无非是以人为主体,将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人力资源)转化为社会财富(物质财富、文化财富、精神财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而已。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活动过程是人,归宿点也是人。教育创造人的价值,而人类社会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都是人的价值的外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价值高于一切价值。从根本上讲,教育是引领性和创新性事业,引领人的思维方式、人类生产方式、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引领人类、引领国家、引领民族、引领团队、引领每个人的发展。正因为这们,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现代教育的发展,努力发展以人为根本,以价值为灵魂,以能力为核心,以制度为保障,以公平为基础,适应当代社会需要,引领时代不断进步的现代教育。人类教育价值教育是一个教真育爱的社会活动过程,现代教育的终极价值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全面而自由、健康、和谐地发展,使受教育者富有德性与人格、理性与智慧,使受教育者成为有价值的人,成为幸福的人。遗憾的是,人类教育价值在流失越来越严重,教育把人异化成物,教育创造力缺失。教育既培养了布什总统,又出了恐怖大亨本拉登;既培养了合格公民,又出了犯罪分子。这就要求我们要围绕人类共同的价值基础和国家的核心价值,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要大力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努力构建现代教育价值体系,使受教育者认知生命价值,增长生存智慧,树立生活信仰。不管是公办教育还是民办教育,都应该建设人类共同的教育价值,建设共同的价值判断标准。从价值追求和价值判断上保证公办和民办教育的一视同仁。

促进民办教育体制创新。我们坚信唯有制度可以兴国,唯有体制可以兴教,唯有机制可以兴校。政府发展民办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创建充分增加和整合教育资源,充分调动民办教育积极性、创造性的体制机制,不能停留在给点钱、给点项目上,这应该是发展民办教育的根本保障。要建设公立学校、私立学校、股份制学校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要建设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一视同仁,共同发展、有教无类的政策机制;要建设公办教育提供公平性教育资源,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性教育资源的发展机制;要建设依法治教、自主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科学管理的管理服务机制;要建设公办教育、民办教育一视同仁的教育评价机制;要建立公办、民办就业和创业公平的选择机制;要制定和完善民办教育公共财政资助政策,建立民办学校的征地、税收、招生、收费、金融服务以及教师的社会保障等政策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民办教育发展新思路。要努力构建包括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培训教育等的现代民办教育体系,要探索民办教育资源总量增加、存量调整和质量提高有机结合的发展思路,引导社会实业资产向民办教育资源转化,对部分非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进行民办改造,促进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资源的依法整合融通;要积极探索民办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思路,以国际化思维、本土化行动、现代化目标发展民办国际化教育;要探索依法办学、自主发展、加强领导、服务指导有机结合,形成合力的思路,促进民办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

增强民办学校的内生竞争活力。公平促和谐,竞争生活力。外因是发展的条件,内因是发展的依据。民办学校要充满信心,充满自信,勇于挑战,不断进取。这就要求我们的民办学校要坚守国家办学方针和法律法规,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校风建设。特别要加强学校现代管理,完善现代学校法人治理机构,积淀学校文化,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要彰显教育尊严和教育价值。以办学的质量和效益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大力实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有机统一的学校发展战略,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