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高校跨区域合作的措施和实践

加强高校跨区域合作的措施和实践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此之外,珠三角国家自创区也在进一步加强高校的跨区域合作,形成了多层次的合作交流体系,促成了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的合作。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各地市积极响应国家和广东省政府的号召,根据自身城市特色规划和明确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主动加强与粤港澳高校的联系,促进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目前已取得了初步进展。其次,校地和科研院所之间借此平台也达成了多项合作。

加强高校跨区域合作的措施和实践

随着珠三角国家自创区一体化建设加快,自创区各地市高校合作交流也在日益加深,尤其是广州市内高校与自创区其他各市的交流更加频繁,加快推进科学数据与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实现科技成果、技术标准、专利论文、专家等科技数据库互通互联、共享共用。除此之外,珠三角国家自创区也在进一步加强高校的跨区域合作,形成了多层次的合作交流体系,促成了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一)粤港澳高校合作成效显著

珠三角国家自创区集聚了全省接近90%的高校,港澳高校具有丰富的国际化人才及高质量大学,深化粤港澳三地的高校合作,不仅有助提高三地的高校科研及培育人才水平,推动粤港澳合作向更新内涵、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对自创区建设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也形成了有力的支撑,实现互利共赢。

2018年,科技部财政部出台《关于鼓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组织实施的若于规定(试行)》,鼓励内地与港澳发挥各自的科技优势、加强科技合作。《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的四个战略定位中提到,珠三角国家自创区要“突破制约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建立有效的跨境、跨城创新合作协调机制,构建产业链分工协作体系和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模式,联合香港、澳门建立协同高效、资源共享、功能齐全的创新集群,成为我国协同创新示范区”。为此,在科学研究上,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启动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共建重大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共同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向港澳开放省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港澳高校、科研机构牵头或独立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并建立省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机制、资金拨付绿色通道等渠道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在人员往来与培养方面,鼓励粤港澳科技交流,试行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科技人员按需办理往来港澳有效期3年的多次商务签注;支持各市至少建设1家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

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各地市积极响应国家和广东省政府的号召,根据自身城市特色规划和明确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主动加强与粤港澳高校的联系,促进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目前已取得了初步进展。深圳市创新深港合作机制,促进教育、人才、科研等优势资源与深圳创新创业环境有机融合,把深港落马洲河套地区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创新首个标杆项目;推进深港联合资助计划,加快建设香港高校深圳产学研基地、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促进深圳创新创业环境与香港科研、信息优势有机融合。惠州市正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为此,惠州市在高校合作上加强与香港等地科技交流合作,TCL集团在香港大学建立“HKUTCL新型印刷OLED材料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弭永利教授离子液体项目等5个港科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落户大湾区。佛山市则根据自身产业发展需求,加快佛山香港科技大学LED-FPD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在人才交流方面,截至2018年4月,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共有44所普通高校招收港澳学生[3]。珠海市正在推进横琴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粤港澳青年创业基地的建设。中山市则发挥澳门科技大学作用,筹建中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等一批面向港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青年创业基地,联合举办创新创业活动,建设创新创业合作示范区。2018年首次举办香港科技大学百万创新创业大赛中山赛区,吸引了126个项目团队参加,其中5个晋级全国总决赛。

(二)省内外高校交流更为频繁(www.xing528.com)

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在建设并引领自身高校建设与合作外,注重引进并借鉴省外优质的高校资源。首先,除了邀请省内外高校专家参与座谈、调研交流外,还通过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引进技术平台、举办科技交易会等方式增强省内外高校的联系。如从2017年起,惠州市连续两年承办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简称“科交会”)。科交会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科技成果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展示和交易活动,参会企业约3000家,参会300所高校来自海内外,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近百所“双一流”高校,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等16所港澳高校,以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匹兹堡大学等国外高校。据统计,2018年第二届科交会共有293所高校与626家企业牵手,交易科技成果732项,签约金额40.6亿元。其次,校地和科研院所之间借此平台也达成了多项合作。河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4所高校与惠州市政府正式签约入驻“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大学创新园[4]。科交会实现了校企之间技术共赢供需的精准对接,是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新平台,既对珠三角国家自创区的构建形成了有利支撑,又实现了多方共赢。

(三)扩大国际高校科技创新合作

在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方面,珠三角国家自创区承担着技术引进和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双重重任。在技术引进和交流方面,珠三角国家自创区继续加强与加拿大、英国、荷兰、奥地利、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亚等重点国别的合作。2018年,珠三角国家自创区与白俄罗斯国际科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荷兰格罗林根大学等国际知名科研组织和大学的合作,组团赴德国、奥地利、瑞士、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5国开展人才智力交流合作洽谈活动。广州市组织2018中国(广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暨高峰论坛、中荷智能和绿色交通技术研讨会等6场交流对接活动,推动国际高校与广州市间人才交流与合作;深圳市继续推进“十大行动计划”,加强与海外高校洽谈,规划建设十大诺奖科学家实验室、海外创新中心和基础研究机构;中山市积极打造国际孵化器,选拔第一批4家企业的创新创业团队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速孵化,逸仙国际众创空间与早稻田大学、中山米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共同研发协议;佛山市与国际知名高校共建智能装备、机器人、环境科学、能源技术等国际联合研究院,积极引导国际创新资源向高新区转移转化,不断提升产业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等。

在人才引进方面,广东省率先实施更优人才永久居留政策,在珠三角九市先行先试技术移民制度,缩短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的审批期限;支持各地级以上市按照职住平衡、就近建设、定向供应的原则,在高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人才密集区建设产权型或租赁型人才住房。珠三角国家自创区高校主要依托广东省及自创区各市的人才优惠政策及相关的公共服务配套政策吸引人才入驻。如深圳市实施“孔雀计划”和国内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构建层次分明、覆盖广泛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珠海市加大海外招才引智力度,在巴黎、东京、硅谷等地建立11个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积极举办“海外专家南粤行”、“海外专家高端对接洽谈会”等人才项目对接活动,集聚归国创新创业留学人员超6500人,并推进横琴国家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营造国际人才自由往来的宽松环境,为全国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江门市设立海外人才服务机构,建立留学人员和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成立五邑侨智库,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江门创业和服务等。

在人才培养方面,珠三角国家自创区高校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及顶尖技术的人才。如中山大学与法国格勒诺布尔国立综合理工学院、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国立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共同成立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主要培养核能与核技术工程人才;东莞理工学院与法国国立工艺学院共同成立东莞理工学院法国国立工艺学院联合学院,主要培养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