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牌县旅游业:前景广阔,全域旅游迈进新阶段

双牌县旅游业:前景广阔,全域旅游迈进新阶段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凝聚旅游发展合力。双牌县将旅游发展列为全县六大工作重点之一,突出了旅游业在第三产业发展中的龙头位置。《双牌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和《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总体规划》、《双牌县“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还完成了《茶林桐子坳景区控制性详规划》和《吉江漂流景区总规、控规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国家和省市高度重视旅游发展,双牌县采用对接发展和错位发展,景点旅游正向全域旅游转变。

双牌县旅游业:前景广阔,全域旅游迈进新阶段

双牌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以旅游为重点的绿色产业也是双牌最有潜力、最有希望、最有看点的县域产业,连续多年荣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称号,也是全省旅游强县和全省第三批特色县域经济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获得了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等荣誉。2016年全年接待游客4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2%、25.7%;接待入境游客3300人次,创外汇7.9万美元,分别同比增加36%,50%。

凝聚旅游发展合力。2016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全力支持双牌立足生态优势 建设“国际慢城”。同时,河东国际慢城建设项目已分别纳入省、市、县“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双牌县将旅游发展列为全县六大工作重点之一,突出了旅游业在第三产业发展中的龙头位置。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常务副县长及“四大家”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同时还专门成立了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和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旅游开发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十分重视旅游发展,2016年,他们多次深入重点景区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议4次、旅游产业大会1次,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旅游工作7次,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6次,及时解决了全县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双牌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和《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总体规划》、《双牌县“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还完成了《茶林桐子坳景区控制性详规划》和《吉江漂流景区总规、控规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为保持和增强全县旅游工作力量,在机构改革中,县旅游局不但维持原状,还成立了全县旅游建设投资公司,负责开发经营全县旅游景区,并作为全县旅游开发建设的融资平台。2016年县财政预算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整合其他专项资金8000余万元用于全县旅游产业发展,为全县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

对接融入潇湘城市群。“敞开南大门、对接粤港澳,加快湘南开放开发”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市里再次明确将双牌县融入潇双牌县湘城市群整体发展战略,将为该县参与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的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双牌到零陵的207国道一级路项目,预计2017年年底实现全线通车,双牌县将再次成为连接全市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国家和省市高度重视旅游发展,双牌县采用对接发展和错位发展,景点旅游正向全域旅游转变。对接发展,从产业来讲,首先是对接旅游发展。市委提出全市旅游发展的龙头之一是零陵古城,双牌要搭上这趟车,把阳明山和零陵古城对接好,以此带动双牌旅游业的发展。再就是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我们将重点在康养、休闲、养老教育等产业上下工夫,到2020年,争取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0%以上。关于发展方向与重点的对接方面,通过207国道与零陵对接,往零陵方向发展,通过二广高速与冷水滩对接,往中心城区发展。另外,打通阳明山到祁阳方向的道路,主动对接金洞、祁阳。还有,通过打通何家洞、贤水河流域旅游通道,以及与零陵周家大院等地方的对接,真正将双牌全方位地融入潇湘城市群。总的来讲,通过主动融入、协同发展、错位发展,真正从交通上、产业上、发展的区域重点上,使双牌成为永州潇湘城市群中一个最美丽、最健康、最宜人的一极。

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桐子坳已初步建成了智慧景区管理平台,可为游客出行提供准确、权威、放心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信息。双牌旅游网站和APP上也实现了网上购票功能。智能电子票务管理系统,可自动售票,也可为游客网上预订票取票,可支持多种方式付款。“五导”游客服务系统,游客可以通过双牌旅游网站和APP,享受景点电子导游解说、电子地图导游、实景导视、路线或出行方式导航、物品导购、信息导览等优质服务。智能营销管理系统,通过线上营销推广信息服务、统计分析、监督管理等应用功能,为游客提供精准、便利、多样化旅游服务产品,为旅游管理部门提供旅游消费实时动态。智能人流车流统计分析管理系统和智能视频监控管理系统,为科学管理景区提供了技术支撑。桐子坳智慧景区管理平台的建成,为景区实现景区科学规范管理,游客享受便捷优质服务,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塑造绿色发展品牌。第一,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新造林36万亩、抚育200万亩、楠竹低改培育10万亩、封山育林13万亩、义务植树168万株、完成通道绿化900余千米、建设秀美村庄120个、创建绿化示范乡镇4个、绿化示范村10个,森林覆盖率上升到76.41%,木材蓄积量达到了550万立方米。第二,品牌创建再获突破。“十二五”期间,在林业方面双牌争取到了“国家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试点县”、“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县”、“省竹产业开发重点县”、“国家森林城市”、“省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县”等国家级和省级帽子。第三,资源管护日趋规范。先后出台了《双牌县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法规和条例,建设了森林防火群防群治体系,建立健全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机制,开展了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专项整治行动。日月湖国家湿地公园和永山公园建设顺利推进,城市后花园建设成效初现。第四,绿色产业快速发展。过去的五年,全县竹木加工企业增加至120余家,规模企业5家,年加工木材20万立方米、毛竹100万根。林下经济异军突起,全县共注册林业专业合作社38家,注册资金达5000万元,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个、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个、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林下经济的年产值突破了3.95亿元(表3-1、表3-2、表3-3)

表3-1 “十二五”森林蓄积量变化表

表3-2 “十二五”森林覆盖绿变化表

表3-3 “十二五”营造林统计表万亩

形成绿色森林文化。第一,挖掘培育森林文化。森林资源丰富多样,要将森林文化植入到国际慢城之中来,创造出具有双牌特色的文化附加值,为广大游客提供大自然带来的不带任何人工修饰的原生态之美。首先,要倾力于“绿化祖国”活立木大字的深度宣传,现已载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并与河东的“绿色双牌”四个大字交相呼应。其次,要深度挖掘该县的山水文化(永山、永水)、树文化(银杏)、花文化(杜鹃花)、竹文化(何家洞万亩竹海)、茶文化(原生态野生茶)、湿地文化(湿地公园)等多种形式的绿色文化,提升国际慢城的品位。再次,要充分利用“国家森林城市”,从衣着、美食、居住、出行、狩猎等方面,挖掘更多森林文化的物质和人文素材,打造更多的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生态艺术展馆、森林体验馆等一系列的基地、展馆,开展丰富多彩的森林体验和经营活动(如龙洞高山艺术馆),为游客提供崭新而又丰富的森林内涵。第二,力推森林康养产业。充分利用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获批“湖南省第一批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的契机,强力推进该县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通过阳明山的辐射效应,在国际慢城的规划区域和县城周边区域,建设森林康养林道、康养林带、康养林网。同时将森林康养产业向一核四轴不断延伸,与全域旅游相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要在国际慢城的规划区域,着力搞好医疗保健等服务配套,精心设计森林康养体验活动项目,加强与省内外知名医疗机构的合作,以“休闲、养老”主题,规划建设一批具备森林疗养、游憩、保健、度假、养老等功能的森林康养基地,因地制宜打造康养体验亮点,形成森林康养产业的集群效应。通过森林康养来推动旅游建设,又让旅游的建设作用于森林康养产业。2017年4月,在第十一届湖南·阳明山“和”文化旅游节暨森林康养论坛、旅游招商推介会上,确立了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日月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森林,浴养生中医药养生、膳食养生、运动养生、文化养生为主的森林养生基地;在打鼓坪林场、五星岭林场和江村镇、何家洞镇等地建设接触体验、认识体验、运动体验、休闲体验、生活体验和探险体验为主的森林体验基地。第三,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区。双牌是典型的湘南丘陵农耕文化区域,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打造国际慢城,要规划建设集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智慧农业为一体的农耕文化体验园。采用多种生态农业模式进行布局,让游客亲自参与到农业的生产生活中来,让人们亲身感受到“农耕”的快乐,感受到和农业“接触”的快乐。以农业体验为主线,设计农业科普实践、创意手工、传统厨艺、欢乐游戏、农业拓展等全方位的农业体验项目精品,倡导“亲近自然,乐享农耕”的生活理念。从田间到餐桌,从种植到生产,从产出到销售,从眼观到动手,让人们在自然的环境中参与农业耕作,分享农耕体验带来的乐趣。打造农耕文化的科普讲堂、艺术展馆、宣教长廊,通过中国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农业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农业制度的理念与传承、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的关系等方面,让游客在游玩中了解我国农业从“刀耕火种”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与变革,探源历史文化,寓教于乐,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和文化传承,让这种精神力量穿越时空,直抵心灵,能使冷漠的情感火热起来,感染乃至唤醒另一个生命。(www.xing528.com)

打造“慢城”实施全域旅游。双牌的特点,就是生态条件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发展双牌经济,最大的抓手就是全域旅游。双牌县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建设目标,全域旅游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升级形式,也是当今旅游业态发展的理念趋向。市第五次党代会把全域旅游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确立了构筑“一心双核一带一圈三板块”旅游发展的格局构想。县委、县政府经过详细的研究论证后,提出以打造国际慢城来统领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把双牌打造成中国中部地区的第一个国际慢城,把双牌的旅游品质、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把旅游的人气进一步集聚。国际慢城是一个很响亮的品牌,我们以国际慢城为统领,全县全域旅游的标准、发展方向和主要抓手都会进一步明确。通过国际慢城的打造和引领,双牌全域旅游可望实现迅速崛起,成为真正高品质的全域旅游示范县,那么以后游客到双牌,就会发现这里村村都是景区、处处都是景点。2017年,双牌县正式启动了国际慢城创建的实质性工作,组织考察组赴南京的高淳、山东的曲阜、广东的梅县、广西的富川等地就国际慢城创建工作进行深入考察学习,同时组建了专门的工作班子,明确把双牌日月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作为慢城创建的主体单位,确定了潇水大桥至五里牌电站大坝这一截潇水沿线区域作为国际慢城的核心区域,同时策划规划、创建申报等工作正有序积极推进,如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双牌国际慢城的牌子可望两年内拿下。双牌通过国际慢城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凝聚各方力量,吸纳各种资源,较好的推动区域内乡村旅游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发展等系列工作,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找到新的着力点。同时,慢城建设,将极大地增强该县吸引力,带来滚滚人流,推动基础设施、文化娱乐饮食餐饮、宾馆酒店、医疗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带动河东片区乃至全县的开发建设,形成由乡村辐射城镇、由旅游推向全局的全新发展路径。

打造最美滨水县城,提升引领力。按照最美滨水县城的设计理念,加快县城总规和消防等17项专项、专业规划修编工作,完成全域旅游、国际慢城、河东新区等重大项目规划编制。启动国际慢城创建,用好国际慢城这块“金字招牌”,吸引人流聚集,带动河东新区开发。开展汽车站搬迁前期工作,完善大型停车场、公交站点、城市公厕等设施配套,拉通阳明南路与林峰东路,启动潇水二桥、人防湿地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完成自来水厂回购。抓好老城区“四纵六横”立面改造,大力推进河东沿江风光带、公园、小游园建设,建成五条特色绿化景观带,实施县城沿江亮化工程。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园林县城创建,开展脏、乱、差等专项整治,推行城市保洁购买服务,大力整治违章占道、渣土车进城等突出问题,建立自行车公共租赁系统,彻底整治“摇摇车”非法营运,探索建立城市精细管理的长效机制

依托现有力的绿色基础,县委、县政府决策打破思维定式,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实践

打造精美旅游线路,扩大辐射力。落实“一核四轴”景区布局,加快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东轴”要改造提质茶阳公路,加快云竹天堂村、大河江历史文化名村、茶林银杏小镇建设,启动阳明山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阳明山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以及阳明山5A景区、桐子坳4A景区创建。“南轴”要竣工打理公路,实施日月湖潇水河两岸景观改造、塘底乡休闲旅游、上梧江民俗文化特色小镇等项目,推进坦田岁圆楼传统村落保护。“西轴”要加快推进S350公路漯屋至何家洞段建设、开展曹家洞至耗草坪段前期工作,建设龙珠寨民俗体验园,启动龙洞文化艺术产业园3A景区创建。“北轴”要实现“双零”一级公路年内通车,开发青龙洞景区,启动五里牌特色小镇建设。改造农村公路80千米,建设“美丽公路”,完善旅游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实施好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建设项目并完成省里验收。

打造美丽乡村,增强吸引力。做好日月湖湿地公园试点验收工作,深入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行“河长制”,严格落实河段生态保护和治理责任,治理好污水和各类垃圾。大力发展林业碳汇经济,力争全省首批碳汇交易市场落户双牌。全面完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项目,90%的行政村要完成环境整治,建好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廖家村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坦田村、阳明山村争创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

打造全域旅游市场,提高竞争力。做旅游就是做市场,只有让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和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才能让群众在全域旅游这个富民产业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发展餐饮、民俗、酒店、旅游交通、旅游购物、旅游娱乐等旅游产业,今年每个乡镇要建立1至2家星级休闲农庄,县城要按照一街一业要求,逐步打造成游客集散中心和消费中心。做旅游就是做文化,在规划、建设、发展过程中都要突出双牌的文化特色,举办好第十一届阳明山“和”文化旅游节,力争在体育文化产业方面培育1至2个叫得响的项目。做旅游就是做形象,旅游的竞争就是形象的竞争,要树立自然环境美、人文环境美、旅游服务美的良好形象,树立诚信意识,规范服务市场,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快智慧双牌建设,建立智慧旅游平台,依靠互联网大力宣传双牌、营销双牌;要加强文明市民、文明村民培育工作,营造个个会讲双牌故事、人人代表双牌形象的良好氛围。

广聚资源,增强发展活力。第一,积极争取项目。五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共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2亿余元,用于该县旅游设施和景点建设。第二,大力招商引资。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在阳明山投资兴办旅游业的若干规定(试行)》、《关于鼓励投资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和《鼓励投资服务性产业优惠政策的实施细则》等政策,吸引客商投资开发该县旅游产业,五年来,引资规模达9.7亿元。湖南阳明置业集团总投资7.8亿元,在阳明山建设阳明溪谷旅游综合体,该项目集生态、休闲、度假、娱乐、养生于一体,项目现已投入5000万元;湖南唯楚文化产业集团公司投资1.1亿元,在何家洞建设龙洞文化艺术产业园,现已投资4000万元,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家高山写生创作基地,成为永州对接意大利国际艺术交流窗口和国内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基地;永州市阳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9000万元开发建设桐子坳景区,正加紧一期工程建设,在2015年创建国家3A景区成功后正力创4A级景区。此外,总投资3000万元的吉江漂流景区建设招商项目,即将签订合作协议,总投资5亿元的阳明山索道、环保车辆运输、大黄江源景区开发、低空飞行旅游建设项目正在洽谈中。第三,拓展客源市场。该县以阳明山“和”文化节为平台,先后邀请台湾地区、广东、桂林、长株潭等地的知名旅行社300余家来该县采线座谈,共商旅游线路编制、互送客源等合作事宜,旅游客源市场全面拓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