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流的发展与概念

物流的发展与概念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那时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物流一直没有比较明确的概念。这一阶段被称为全程物流管理阶段。图1-6物流发展的3个阶段2.物流的概念随着物流科学的迅速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专业研究机构、管理机构以及物流研究专家对物流作出了各种定义。

物流的发展与概念

对于物流的概念,不同国家、不同机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理解。

关于物流活动的最早文献记载是在1918年,英国犹尼利弗的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和客户手中。从那时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物流一直没有比较明确的概念。

1.物流的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从军事需要出发,在对军火进行的战时供应中,首先引用了“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名词,并对军火的运输、补给等进行全面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生产企业为最大限度地追求超额利润,千方百计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由此引发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但在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方面,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道路已经走到极限,成本再降低的空间很小。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经济研究和市场竞争的重心开始转移到非生产领域,特别是商品流通领域。在此期间,运筹学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并取得很好的实际效果。在运筹学原理的推动下,人们对物资流通渠道进行研究,产生了产品分销的概念。这就是物流业的起步阶段,即实物配送阶段。

1963年,大量有关流通的新概念传入日本,如“Material Management”“Business Logistics”“Physical Distribution”“Physical Supply”“Material Supply”等。池田内阁期间,为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运输问题,召开了经济审议会的流通分科会,会上决定采用PD(Physical Distribution)方式以改善流通问题。经反复推敲,著名流通学家平原直将PD译为“物理性流通”/“物的流通”,日后被人们简化为“物流”。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市场竞争进一步白热化,企业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物资供应系统和成品流通系统的有效性和低成本。对于整个社会生产来讲,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取决于社会物资供应体系的效率,而不仅是生产过程。企业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产品到消费者手中的实物配送,而且取决于在采购、运输、仓储等过程中对材料、零部件、库存品的管理。国外某些成功企业甚至帮助原料供应商降低物流成本,从而获得较好的原料进货价格。这一阶段被称为全程物流管理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信息网络日益普及,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更新频繁,客户需求不断变化,原有的流通模式、管理方法和对流通问题的认识已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增长。所有这些,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了顺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物流服务的领域也不断扩大,逐步扩展为生产领域的物流管理、流通领域的配送和消费领域的服务。因此,物流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电子技术和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以及诸如供应链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方法,综合组织物流中的各环节,把制造、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统一起来管理,使物流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以平衡物流的服务优势和服务成本,以期使客户得到最大的满足。

物流发展的3个阶段如图1-6所示。

图1-6 物流发展的3个阶段

2.物流的概念

随着物流科学的迅速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专业研究机构、管理机构以及物流研究专家对物流作出了各种定义。

美国物流管理权威机构——物流管理委员会认为:“物流作为客户生产过程中供应环节的一部分,它的实施与控制提供了有效的、经济的货物流动和存储服务,提供了从存货原始地到消费地的相关信息,以期满足客户的需求”。

美国物流协会认为物流是“有计划地将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由生产地送至消费地的所有流通活动,其内容包括为客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系、物料搬运、订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料处理及仓库管理等”。

日本通商产业省运输综合研究所对物流的定义十分简单,其认为物流是“商品从卖方到买方的全部转移过程”。

1999年,联合国物流委员会对物流的概念作了新的界定,指出:物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进行的从起点到终点的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和存储计划、管理和控制的过程。这个定义强调了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提高了物流的标准和要求,确定了未来物流的发展,较传统的物流概念更为明确。(www.xing528.com)

还有一些专家提出了物流的“7R”定义,认为物流就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和恰当的条件下,将恰当的产品以恰当的成本和恰当的方式提供给恰当的消费者”。在该定义中,用了7个“恰当”(Right),故称作“7R”。该定义揭示了物流的本质,有助于人们对物流概念的理解。

不论对物流概念的具体理解有何差异,有一点认识是共同的,即物流不仅包括原材料、产成品等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实物流动过程,还包括伴随这一过程的信息流动。因此,可以将物流定义为:为满足客户需求而进行的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点到终点间的有效流动,以及为实现这一流动而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

3.物流的特征

物流始终伴随着采购、生产和销售的价值链过程。没有物流的支持,就不可能实现价值增值。因此,物流是交易和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不仅考虑从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而且是将整个价值链过程综合起来进行思考的一种战略措施。因此,在企业物流管理战略目标的推动下,物流逐步形成了以下几个特征。

1)系统性

物流作为社会流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包含物的流通和信息的流通两个子系统。在社会流通系统中,物流与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是内涵丰富的集成系统。

2)复杂性

由于物流在价值增值中的重要作用,物的流通和信息流通的集成变得比较复杂。物的流通所包含的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和流通加工等环节并不是简单地环环相扣,而是构成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物流链。

3)成本高

物的流通环节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和流通加工等综合成本。这种高昂的成本使物流被视为降低成本的“第三利润源泉”。

4)是生产和营销的纽带

物流是生产和营销的纽带。在社会化环境中,通过物流关联活动集架起了企业通向市场、客户的桥梁

4.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全球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

物流服务是指物流供应方通过对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管理等功能的组织与管理来满足其客户物流需求的行为。现代物流是借助现代科技,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力量,对社会现有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物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快速、准确和低成本转移的全过程,获取物流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最优配置。随着全球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度推进,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全球物流行业的发展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并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现代物流已经发展成包括合同物流(第三方物流)、地面运输(公路和铁路系统提供的物流)、快递及包裹、货运代理、第四方物流、分销公司在内的庞大体系。中国物流行业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一,美国位列其次,预计未来全球物流行业仍将快速发展。目前,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从基础物流、综合物流逐渐向供应链管理发展。供应链概念是传统物流理念的升级,将物流划为供应链的一部分,综合考虑整体供应链的效率和成本。供应链是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渗透至物流活动和制造活动,涉及从原材料到产品交付最终用户的整个物流增值过程。供应链管理属于物流发展的高级阶段,供应链管理的出现标志着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从物流合作上升到战略合作高度。物流企业从基础服务的提供逐渐转变为供应链方案的整合与优化,即在利用较少资源的情况下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2)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业属于生产性服务行业,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融合了道路运输业、仓储业和信息业等多个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物流行业规模与经济增长速度具有直接关系,近十几年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内经济的增长,但是与发达国家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物流行业尚处于发展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物流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形成了一批所有制多元化、服务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的物流企业;物流市场结构不断优化,以“互联网+”带动的物流新业态增长较快;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逐渐下降,物流行业转型升级态势明显,物流运行质量和效率有所提升。但是,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一直远高于发达国家,2016年中国该比例为14.9%,美国、日本、德国均不到10%,因此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还有较大空间。2010—201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从125.4万亿元攀升至252.8万亿元,实现10.5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社会物流需求总体呈增长态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