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构建高质量文化建设之路

提高:构建高质量文化建设之路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早在20世纪90年代,江苏就提出了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江苏省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省演艺集团、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幸福蓝海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二)从“文化强省”到“新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出新的重要部署。

提高:构建高质量文化建设之路

江苏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把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同步提升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加以推进。1996年,江苏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2001年,制定了文化大省“十年发展规划”;2006年,提出“2015年基本建成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提出了“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殷切期望,明确了推动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五个迈上新台阶”的具体要求,为江苏文化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与工作重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江苏先后出台《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意见》《江苏省委办公厅关于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走在前列的工作方案》等文件,有力地推动了江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

早在20世纪90年代,江苏就提出了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2001年,制定了文化大省“十年发展规划”,并出台了《江苏省文化大省建设规划纲要2001—2010年》,提出“把江苏建设成为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化大省”的发展目标;2006年,提出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2007年,提出“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建设目标;2011年,江苏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工程”,提出“文化凝聚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建设目标;“十二五”期间,江苏又提出了文化发展“六个显著提升”的具体目标和基本建成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文化建设工程为重要抓手,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文化凝聚引领能力、文化惠民服务能力、文化创作生产能力、文化产业竞争能力、文化改革创新能力、文化队伍建设能力不断提升,文化大省加快向文化强省迈进,基本形成了与江苏经济社会相适应、具有江苏特色的文化发展格局。

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活力。随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基本完成,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基本完成。省演艺集团率先在全国打破“铁饭碗”,实行省一级院团整体转企改制,2012年经营收入达1.63亿元,是改革前的21.4倍,演出场次近几年始终保持每年5000场以上,是改革前的3倍;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成为全国第一家资产和销售收入达“双百亿元”的出版传媒集团;省广电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用户数全国第一;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省广电集团、省广电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省演艺集团入围全国“文化企业30强”。江苏省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省演艺集团、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幸福蓝海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十一五”期末,六大省级文化企业资产总规模、净资产规模分别达364.88亿元和194.97亿元,营业总收入148.86亿元,实现利润15.1亿元,均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

以公共文化服务夯实幸福基石。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苏州市以全国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南通市的环濠河博物馆群建设和连云港市的社区文化中心标准化建设,创成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南京图书馆新馆、省美术馆新馆等一批省级标志性文化设施,在全国率先完成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达标建设任务、率先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基本形成“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五级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公共文化设施数量质量居全国前列,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总数居全国第一。南京的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常州市的“电视图书馆”进入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创建名单。在第一、二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有4个省辖市,22县(市、区)以及210个乡镇(街道)被命名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表4.1江苏2011—2013年间文化馆为群众组织的文化活动(1)

续表

以繁荣文艺创作丰富文化生活。在文艺创作方面,积极实施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促进江苏舞台艺术和美术不断繁荣。自2010年以来,共评选和资助舞台艺术精品剧目50台,重点投入和打造了《枫树林》《猴·西游记》《白蛇传》等8台剧目。全省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剧目,特别是现实主义题材剧目占到50%以上,充分体现时代性、人民性、地方性特色。在全国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江苏共有9部作品获奖,总数居全国省(区、市)第二。2013年,话剧《枫树林》获得政府最高奖文化部文华大奖,苏州昆剧院昆曲牡丹亭》获“文华优秀剧目奖”,张家港市艺术中心锡剧《一盅缘》获“文华剧目奖”。2014年,大型原创歌剧《运之河》获中国歌剧节七项大奖,影片《白日焰火》荣获柏林电影节金熊银熊双奖。

以壮大文化产业谋求高质增长。在文化产业方面,2010年实现增加值138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6年的2.02%提高到2010年的3.34%。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300亿元,跻身全国前列。2013年,省财政预算安排2.6亿元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引导文化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投入比上年增长30%。常州嬉戏谷、苏州蜗牛公司等文化科技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创意设计、新兴媒体、动漫游戏、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播影视广电网络、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等新媒体新业态、多领域多门类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二)从“文化强省”到“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出新的重要部署。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殷切期望,明确了“五个迈上新台阶”的具体要求,为江苏文化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与工作重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部署,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更好地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2015年6月8日,江苏省委和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文化建设上新台阶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在“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总体要求”中,将“主要目标”确定为“三强两高”目标,即“在巩固已有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基础上,加快把江苏建设成为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建设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三强两高”的目标,由原来的“三强”拓展而来,其中“两高”是显著标志,体现了文化建设上台阶的新要求,突出了先进思想文化的引领和核心作用,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心骨地位,突出了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强大功能。在具体目标上,《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江苏重点在八个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科学理论武装更加有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

——核心价值引领更加有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认知践行,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完善,公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注册志愿者占城镇人口比例达到15%以上,创成全国文明城市超过全省城市总数一半。(www.xing528.com)

——文化传承创新更加自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历史文化资源得到系统梳理研究,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利用,江苏红色文化品牌影响不断扩大,“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广泛弘扬。

——文艺创作生产更加繁荣。各文艺门类创作进一步活跃,文艺作品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健全完善,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力作,打造一批特色文艺品牌,公众文艺鉴赏能力显著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程度达到85%以上,公共文化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达到90%以上,居民综合阅读率达到90%以上,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文化产业实力更加雄厚。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结构布局明显优化,新兴文化业态占比达60%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五年倍增,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

——文化对外开放更加主动。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力推进,文化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江苏的国际形象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文化人才优势更加显著。文化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各类人才作用充分发挥,造就一批文化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形成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苏军”。

在实施路径上,《意见》提出了深入推进思想理论武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推动多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升级、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强化文化人才队伍支撑等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省委调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并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力保障各项任务推动落实。

(三)从“新台阶”到“高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追求已从“物质文化”需求升级至“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判断,这意味着高质量的发展将构成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围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一目标,报告提出了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为遵循,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必须扛起的重大责任,要围绕经济发展高质量、改革开放高质量、城乡建设高质量、文化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高质量、人民生活高质量这“六个高质量”发展任务,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其中,作为“六个高质量”发展任务之一的“文化建设高质量”的提出,构成了江苏在新时代进一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推动“三强两高”文化强省建设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战略安排。

为进一步推动江苏文化高质量发展,2018年10月22日,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走在前列的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社会文化自觉自信达到新高度,文化生产供给跃上新水平,文化传承创新构筑新优势,江苏鲜明文化特质、文化标识更加彰显,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文艺精品创作高地,打造高水平文化小康建设的示范区,走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前列。方案还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实施思想理论建设、道德风尚建设、媒体融合传播和引导能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文化产业发展质效、文化走出去水平、文化人才建设等十大提升行动。

至此,江苏文化强省的建设目标由“三强两高”丰富提升为“三强三高”。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之举,是加大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升“三强两高”目标内涵的逻辑延伸,是新时代提升江苏文化影响力、讲好江苏故事、展现江苏形象的重要举措。

总的看,江苏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发展大局,在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引领、高扬主流思想舆论、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下功夫,在助力提升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上下功夫,有力推动高质量走在前列的文化强省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