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股改推动集团系统资源整合

股改推动集团系统资源整合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5年9月12日公司10送3的股改方案公布以后,张江集团和上市公司在10天的停牌期间,几乎调动了所有的力量,尽一切可能听取流通股股东最真实的想法。时任张江高科董事长的刘小龙,这位曾被誉为“受资本市场欢迎的董事长”,顺着股改的成就,对张江集团和张江高科的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的适应性调整。

股改推动集团系统资源整合

“聚焦张江”的东风,使张江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高科技产业呈现出量的跨越和质的变化,成为上海市“科教兴市”的重要承载平台和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高地,成为浦东开发开放的一面旗帜。作为张江体系内唯一一家上市公司的张江高科,如何发挥其作为浦东开发与资本市场连接的纽带功能,加快推进张江园区开发建设,成为其必须要攻克的一道题目。

2005年4月29日,随着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场A股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市场化改革风暴。对于股权分置改革,张江高科从一开始便给予了高度重视,始终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在2005年5月10日召开的公司三届一次董事会会议上,董事会就委托公司经营层着手做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随后,公司高管陆续走访了中国证监会、市国资委、市金融办等相关主管部门。2005年8月中旬,在大股东张江集团领导的重视下,专门召开了股改专题会议,明确了股改小组成员名单和保荐机构,正式启动了股改工作,并于2005年8月12日上报了股改方案的初稿。为了股改工作,公司上下秉承对全体股东负责的原则和充分考虑流通股股东利益的态度,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股改工作组的同志更是连续加班加点,经常通宵达旦,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陆怡皓和周丽辉对于那段时间内一稿又一稿通宵赶制的报告和方案,仍然记忆犹新。

2005年5月10日,在张江大厦召开2004年度股东大会

在政府部门及张江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张江高科得以成为股改全面铺开后的第一批入围企业,也是浦东新区开发区上市公司中的第一家。2005年9月12日公司10送3的股改方案公布以后,张江集团和上市公司在10天的停牌期间,几乎调动了所有的力量,尽一切可能听取流通股股东最真实的想法。集团和上市公司的高层分别在北京、深圳及上海等地,拜访了一批证券营业部、基金公司、券商。公司还通过热线电话、网上路演、传真、信函以及当面沟通等方式广泛真诚地听取广大流通股股东的意见和建议,并且通过媒体宣传,尽可能让更多的流通股股东了解公司的股改方案,并提出建议。

时任张江高科董事长的陈剑波,对于股权分置改革,充分重视、全力推进。出于有利于张江园区发展的前瞻眼光和敏锐性,陈剑波在任上为张江集团和张江高科积蓄了一些战略性资源,比如全资并入张江集电港,房市低迷时购入一批人才公寓资源,战略增资中芯国际等,当时都有一定的风险。对于股权分置改革,他深知,这是将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取向进一步一致化的重要改革,将很大程度上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是保证公司能够实现规范运作和市场化发展的重要一步。股改的结果,必须是股东之间的双赢,是公司现在和未来的双赢。

为了稳妥地实现股权分置改革,陈剑波与董事会成员进行了多次沟通,大股东的事情还相对好商量,用什么措施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最为费神费力,经过细致冗长、反反复复的沟通之后,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张江集团再次表达了支持和推进股改的诚意,张江高科最终将对价调高到流通股股东每10股获送3.5股并作出了相应的业绩、补偿承诺。

在2005年10月13日召开的股东会议上,共有200多名流通股股东亲临现场参会,体现了广大流通股股东的参与热情。经统计,参加现场投票的股东对股改方案的赞成率为99.98%,其中流通股股东赞成率为98.22%。综合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本次股改方案最终获得了所有参与投票的股东98.82%的赞成率,其中流通股股东的赞成率为89.94%,股改方案顺利获得通过。

通过股改这一契机,张江高科展示了更新、更好的市场形象,公司治理因其有了共同的利益基础而更加完善和健康。股改完成之后,A股市场史上最大点位升幅的一轮牛市奔腾而来。

2006年,作为“十一五”开局之年,张江人在历史发展的路口,思考着,探索着,如何实现战略的重新规整和集团整体资源的重新配置。时任张江高科董事长的刘小龙,这位曾被誉为“受资本市场欢迎的董事长”,顺着股改的成就,对张江集团和张江高科的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的适应性调整。

张江集团首先做出了重大的战略转型,提出了“金字塔”式的战略结构。这一目标,打破了原来集团体系扁平化的管理模式,重新构建了资源的有效配置路径和方式。张江集团成为金字塔的塔基,以其“聚焦张江”的大战略以及张江园区的品牌化优势为整个战略构筑一个坚实且不断扩强的基础,张江集团的使命更清晰地展现为不断向外界获取各种资源,进行初级的基础开发,之后经过专业基地公司的加工和培育,形成满足园区产业客户需求的各类专业化产品,包括其具有特色的空间解决方案,专业化创新服务。当这些资源在初步培育下形成有效的优质资产后,再向金字塔顶的张江集团系统内唯一的上市公司张江高科注入并最终由其对接资本市场,使其最终成为集团体系内的旗帜企业。

这彻底颠覆了原来的结构,使张江高科一跃而成为金字塔的最顶端,与金字塔架构相呼应的是政府、张江集团、资本市场之间形成永续式的良性循环,形成了多赢的局面。

张江集团大手笔地将优质资产注入张江高科,为张江高科创造优良业绩提供物质基础和未来发展空间,在强大的后盾支撑下,张江高科无后顾之忧地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持续的良好回报,获取资本市场的认同与支撑。同时,张江集团也能从张江高科这一资本平台获取资金来源,这一重大改革,解决了集团有资源缺资金的现状,也解决了张江高科有资金缺资源的现状,盘活了资本市场,也解决了张江园区的持续、高速开发缺乏资金的压力。张江高科成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执行者。(www.xing528.com)

张江高科在“金字塔”战略的框架体系下,也探索实施了“一体两翼产业互动式”发展战略,以张江高科技园区特色房产营运为主导,以高科技产业投资和专业化创新集成服务提供为两翼,一方面继续扩大房产规模,持续增加物业储备和土地储备,另一方面提升空间资源的配置能力和空间解决方案的整合能力,为园区内的自主创新集群和高端产业客户提供符合特色产业需求的优质空间产品,为公司提供持续稳定的盈利基础,为创新集成服务和高科技产业投资提供稳定的现金流。

有了资源优势和资本运营平台身份的张江高科,自2006年以来,稳步地实施上述的战略,与张江集团之间实施了三次重大的资源整合

2006年3月,张江高科收购张江集团下属三家基地公司持有的经营性房产13万平方米,为公司积累了优质的物业资源,更为三家资产负债率高达80%的基地公司及时提供了11亿元开发建设的宝贵资金,平衡了园区开发建设的资金布局。

2007年1月,张江高科向张江集电公司单向增资,增资金额6.7亿元,获得张江集电公司60%股权。对于资产负债率高达86%的张江集电公司来说,极大地缓解了其资金压力大、开发任务重的困难局面,使其重新获得了发展空间。

完成了此两次资源整合之后,张江高科资产负债率已经由2005年底的20%增长到了60%,再次通过负债融资支持园区开发建设较为困难。同时,通过两次资源注入,张江高科资产体量得到了大幅扩充,使得张江高科有条件通过资本市场再次进行股权融资。

2007年11月,上市公司推出了配股再融资方案,启动了停滞7年之久的资本市场再融资功能。当年资本市场遭遇了水深火热,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最高的6124点,跌至2008年8月的2285点,仅10个月内,跌幅高达63%,投资者普遍对后市缺乏信心。

然而,“金字塔”战略给张江高科注入了活力,企业稳步的价值增长,也构建了投资者对张江高科价值的信心,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下,张江高科本次配股仍然获得了资本市场极大的认同,认购率高达95%,成功募集到了25亿元的资金。

完成配股之后,张江高科的净资产倍增至50亿元,资产体量获得大幅度增强,拓展了负债融资空间。拥有资金实力的公司在市场上才有话语权,公司迅速启动了一系列的债权融资工作,短期融资券、公司债等一系列创新产品成功发行,为公司发展带来了低成本而又稳健的资金。

作为资本运营中心的张江高科,持续发挥这强大的资本功能,抓住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政策的大好机遇,紧密结合了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新一轮开发建设,积极参与张江集团优质资源整合。张江集团将张江集电公司注入张江高科后,集电公司的负债率从80%降为40%,为其后续整个B区近1平方公里、150万平方米建筑的开发建设打开融资空间,为整个浦东区域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集成电路产业的成长和扩容提供空间保障。

荣获多年《新财富》杂志评选的“金牌分析师”荣誉的国泰君安证券的孙建平在2008年9月12日发布的评级为“增持”的张江高科研究报告中,对这一阶段的张江高科给予了深刻的注解:“大股东持续注入优质资产,由此促进了张江高科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极大改善,公司从园区类和房地产板块中的非主流的三线公司升华为主流的一线公司。”

吕尚清,2011年退休的公司监事长,面对张江高科的发展,他说:张江高科正在成为园区建设与发展的一面旗帜。回顾张江高科公司20年的发展历程,它向人们展示着张江高科全体员工的团结、勤勉、敬业、服务与创新,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描绘着张江梦、浦东梦与宏伟的中国梦!张江高科将成为科技园区诸多企业高端设计、规划未来、创新服务、资本投资的开拓者与引领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