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生道德发展和教育:理解、不理解与误解

中小学生道德发展和教育:理解、不理解与误解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们很典型地表现出当前不少中小学生的心态,也反映了他们的政治观和道德观。可以说,学生的这些思想观念,是在向我们近年来进行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挑战。喝彩之后,我们必须对学生的言行作出解释。我认为,上述三组例子反映出当代青少年对历史、对英雄、对政治事件的理解、不理解和误解。成年人因为对刘胡兰、邱少云的事迹有很多了解,又因为以往受过的教育,所以会为之动容动情。

中小学生道德发展和教育:理解、不理解与误解

【作  者】陈会昌

郑州的一所中学组织学生看电影刘胡兰》,当影片中刘胡兰大义凛然地走向铡刀自己躺下时,老师们都激动地流下了热泪,而此时影院里却响起了学生们热烈的掌声。看另一部反映红军长征的电影时,当红军战士因伤病、饥饿而倒在雪山、草地上,仍然是老师们哭,学生们鼓掌。电影院里的一位成年人不理解学生为什么鼓掌,他气愤地说:“现在的学生怎么是这个样子!”

北京的一位小学老师说学校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组织演出了学生自己排练的话剧《王二小》,当日本兵出现在舞台上,抓住了王二小时,老师们都觉得很紧张,小学生们却嘻嘻哈哈地笑起来。上海的一位小学老师说,看过电影《邱少云》之后,班上有的小学生认为邱少云那样牺牲太傻,不会灵活机动地保全自己的生命。

哈尔滨一位中学老师的儿子上初一,他和家里人一起看电视,一看到有解放军的节目就要换台。这位老师说:“没有解放军能有咱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吗?”没想到他居然反驳说:“没有解放军怎么样?假如当年把咱们划给美国,现在咱们也能跟香港台湾一样富!”妈妈气得斥责他:“你怎么能这样讲!”儿子却反唇相讥:“怎么啦!香港和台湾不比咱们富吗?”

这就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的言和行。它们很典型地表现出当前不少中小学生的心态,也反映了他们的政治观和道德观。可以说,学生的这些思想观念,是在向我们近年来进行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挑战。我们必须面对这些既令人尴尬、又无法回避的事实。

老师们总是提起五六十年代。那会儿,学生集体看一部电影,看到激动处,会全场哭成一片。那时,青少年学生对“正面人物”,对“英雄”,是多么热爱!对“反面人物”,对“美帝国主义”和“阶级敌人”是多么憎恨!而现在,这一切全变了。当代青少年究竟怎么回事?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他们为什么如此地难以被感动?又为什么有如此多的糊涂认识呢?

不少老师直言不讳地说,与上一代人相比,当代青少年的道德观在倒退。那么,学生的道德观真的倒退了吗?我认为不然。如果从积极方面来看以上三组例子,可以说它们反映了当代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对我们一向认为是无可辩驳的“真理”,他们竟敢“大逆不道”地提出非议,这难道不是勇敢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表现吗?虽然当前宽松的政治环境不会使青少年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冒杀头和坐牢的风险,虽然他们的这些观念不一定正确甚至完全错误,但我仍愿意为他们身上这种追求独立的精神喝彩。

喝彩之后,我们必须对学生的言行作出解释。否则,如果还像过去那样,把这些言行拿来简单批判一顿,学生根本不会服气,我们也就无法履行教育者的职责。

我认为,上述三组例子反映出当代青少年对历史、对英雄、对政治事件的理解、不理解和误解。

平心而论,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离当代青少年确实有些遥远。这不像是五六十年代,革命刚刚胜利,无论解放战争还是抗美援朝,都发生在那一代青少年身边。就像现在的孩子们亲身感受着改革开放、香港回归、三峡工程等重大社会事件的影响一样,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也影响着当时的整个社会环境和政治气氛,造就着当时的时代精神。而思想观念的高度“同一性”,是那个时代的精神产物之一。对一部反映革命战争的影片,大家都作同一种理解,大家的认识都朝着同一方向,大家都被同一种情感支配。如果有人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大家一定会觉得他“不可思议”。(www.xing528.com)

然而,如果一个民族里的每个人都丧失了独立思考力,那不是这个民族的一种悲哀吗?幸好,当代中国青少年的独立思考力正在恢复着,如果有谁认为这种独立思考力的恢复值得悲哀,他自己才值得悲哀。

尽管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尽管社会大环境和刚解放时已完全不一样,但学生们还是理解了英雄刘胡兰。据一些中学生对我们讲,当刘胡兰坚决不说出村干部的名单,大义凛然地走向刑场时,他们的掌声表达了对这种英雄气节的赞赏。至于因刘胡兰牺牲而引起的内心悲痛程度,学生们直言:“也不是不难过,只不过真的哭不出来,真的不如老师们那样伤心!”

看来在成年人和青少年之间,的确有一条“代沟”。成年人因为对刘胡兰、邱少云的事迹有很多了解,又因为以往受过的教育,所以会为之动容动情。而青少年则不然,他们对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的历史背景不太了解,他们不知道刘胡兰,就像50年代一个小孩子不知道秋瑾一样。但他们有自己的是非、善恶标准,对刘胡兰的掌声,是对正义、勇敢和气节的钦佩和赞扬。我们许多成年人是看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这样的书走过少年、走过青春的,而青少年则看了许多金庸琼瑶小说,在他们眼里,刘胡兰也许和金庸小说中的一位大侠一样令他们钦佩。

再譬如,看完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之后,多数学生表示了对乔安山的赞赏,但他们的赞赏和我们对当年雷锋精神的赞赏不一样。他们首先肯定了这部电影是贴近现实的,现实当中有阴暗面,这部电影触及了阴暗面。同时,因为乔安山遇到的事情他们听说过不少,甚至自己也亲身经历过,所以,当乔安山的妻子激动地要向众人“讨回公道”时,他们被感染了。当影片最后出现“红帽子小队”时,虽然他们觉得不那么真实,但还是报以热烈的掌声。不过即使这样,他们还是有自己的独特判断。有的学生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说:“咳!这是雷锋的战友乔安山,电视台去访问他,把他报道出去,那个坏人才能被找出来,要是个没名没姓的普通人,电视台没准儿就不会替他喊冤,做好事的人还是要受委屈。”这也是一种理解,尽管有些消极,但毕竟表达了他们对社会腐败的不满和憎恨。

在第二组例子中,小学生看到日本兵抓住王二小时哈哈大笑,说邱少云不懂得自我保护,则表明了他们对历史的不理解。对现在的小学生来说,提到日本,他们知道更多的是日本的现代化和日本的发达,是每天看的日本动画片。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对那场灭绝人性的侵略战争,他们没有任何感性认识,因此对舞台上的日本兵恨不起来,而只注意了扮演日本兵的演员的滑稽动作。他们哈哈笑起来,这实属天真烂漫的儿童行为。他们平时看的卡通片太多了,看卡通片时哈哈笑的情景也太多了,所以也把《王二小》的舞台剧当作卡通片来看。

埋怨邱少云不会保护自己的小学生,用意真是一片善良,他多么希望邱少云既能完成任务,又能好好活下来呀!但他不知道当时的具体情况,敌军离战士们是那样近,为扑灭身上的火,邱少云就必须做出很大的滚动动作,而这是不可能不被敌军发现的。如果老师给学生作这样的解释,他们大概会修正自己的判断。

在第三组例子中,初一学生对解放军、对美国、台湾、香港这些重大问题的判断,反映了他们在历史观方面的幼稚和无知。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政治问题,被他们高度地简单化了。这使我想起,1994年我在荷兰莱顿大学访问期间,曾经接触过来自荷兰、英国、美国的一些汉学家。当我和他们讨论起关于中国、台湾、香港的问题时,他们中的几乎所有人都不认为,如果当初国民党战胜共产党,中国现在就会像台湾、香港一样富裕。他们认为,治理整个中国,和治理小小的台湾岛和弹丸之地的香港完全是两回事。如果美国不向台湾倾注人均超过前苏联提供给中国的几百上千倍的援助,如果中国不犯像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错误,结局和现在会完全不一样。他们举印度的例子为佐证,印度当初很听美国的话,朝鲜战争还派了雇佣军参加联合国部队,但它的经济现在怎么样?对这样大的国家,美国援助不起,况且,因为美国压根儿就没把印度列入它的战略规划,所以它也不会给你什么根本的援助。再说,靠别人施舍活着,总得看人家脸色。毛泽东虽然有错误,但全世界没有一位政治家和学者不认为他是20世纪的一位政治巨人。原因之一就是他的骨头硬。1971年尼克松为谈中美建交的事,从万里之外飞来看他,他半躺在沙发上和尼克松说话,而尼克松要欠起身子坐着。这就是一个独立自强的大国的领袖风采。如果我们把这些话讲给现在的青少年听,他们会怎么想?他们还会羡慕把大量黄金从大陆运到台湾,又低三下四地向美国求援的国民党给台湾带来的富裕吗?

综上,青少年一代对历史、对英雄、对政治事件的理解、不理解和误解,是与他们成长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及其影响密不可分的客观现实。它向我们的德育提出了挑战,我们做教师的没有理由害怕或回避这些挑战,因为我们毕竟比学生更成熟,比他们知道的事实和道理更多。学生是讲道理的,就看我们怎样跟他们讲道理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