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西科技交流:明末清初至古代的研究与探讨

中西科技交流:明末清初至古代的研究与探讨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承友、张普、王淑华著:《明末清初中外科技交流研究》,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席龙飞、杨熺、唐锡仁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交通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科学出版社,2016。■羽离子编著:《中外科技交流史考论》,济南:齐鲁书社,2008。■潘吉星著:《中外科学技术交流史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李未醉、魏露苓著:《古代中外科技交流史略》,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中西科技交流:明末清初至古代的研究与探讨

■ 杜石然等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稿》,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 左步青选编:《康雍乾三帝评议》,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6。

■ 刘潞主编:《清宫西洋仪器》,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88。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国古代天文文物论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 杨翠华、黄一农主编:《近代中国科技史论集》,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出版,1991。

■ 樊洪业著:《耶稣会士与中国科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 潘吉星:《中外科学之交流》,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3。

■ 薄树人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天文卷》,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 石云里著:《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纲·天文卷》,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 张磊等撰:《岭南文化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 潘吉星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 金秋鹏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人物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 李家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 韩琦著:《中国科学技术的西传及其影响》,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 曹增友著:《传教士与中国科学》,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 卢嘉锡、董恺忱、范楚玉编:《中国科学技术史·农学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 张承友、张普、王淑华著:《明末清初中外科技交流研究》,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 陆敬严、华觉明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 颜泽贤、黄世瑞著:《岭南科学技术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 杜石然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通史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 席龙飞、杨熺、唐锡仁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交通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科学出版社,2016。

■ 翁同文撰,宋德熹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论丛》,台北:稻乡出版社,2004。

■ 王兆春著:《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史(宋元明清)》,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

■ 金秋鹏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图录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 羽离子编著:《中外科技交流史考论》,济南:齐鲁书社,2008。

■ 郭书春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 潘吉星著:《中外科学技术交流史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 李未醉、魏露苓著:《古代中外科技交流史略》,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 唐锡仁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地学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 [英]亚·沃尔夫著,周昌忠、苗以顺等译:《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011。

■ [英]李约瑟(Joseph Needham)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北京:科学出版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 [英]亚·沃尔夫著,周昌忠、苗以顺、毛荣运译:《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2012。

■ [美]本杰明·艾尔曼(Benjamin A.Elman)著,王红霞、姚建根、朱莉丽、王鑫磊译:《中国近代科学的文化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 [法]于阿尔(C.Huart)、翁同文著,耿昇译:《十八世纪法国对中国科学与工艺的调查》,《中国史研究动态》1980.04。

■ 秉航:《试论明末清初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若干问题》,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科技史文集第3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 李迪、白尚恕:《清代康熙乾隆时期的科学实验》,《自然辩证法通讯》1981.06。

■ 魏鉴勋:《清代鸦片战争前科学技术简论》,《社会科学辑刊》1982.03。

■ 郭蕴静:《略论清代前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求是学刊》1982.06。

■ 黎难秋:《明末清初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与影响》,《情报科学》1983.02。

■ 郭永芳:《康熙与自然科学》,《自然辩证法通讯》1983.05。

■ 潘吉星:《康熙帝与西洋科学》,《自然科学史研究》1984.02。

■ 解学东、张纯成:《试论明末清初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史学月刊》1984.06。

■ 陈静:《论传教士在近代西方自然科学技术传播中的主导作用》,《兰州大学学报》1986.03。

■ 宋正海:《中国古代有机论自然观的现代科学价值的发现——从莱布尼茨、白晋到李约瑟》,《自然科学史研究》1987.03。

■ 欧志远:《传教士与中国近代科学》,《自然辩证法研究》1987.05。

■ 陈克文:《十六与十七世纪之交中西科学技术的比较》,《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88.04。

■ 姚会元:《康熙与自然科学》,《北方文物》1988.04。

■ 郑永福:《晚清近代自然科学的输入及其影响》,《河南大学学报(哲社版)》1989.01。

■ 朱有铭:《浅谈康熙与西方科学技术》,《学术论坛》1990.03。

■ 杜石然:《明清时期的科学:中国和西方文明的接触》,《科学对社会的影响》1991.04。

■ 曹增友:《法国在华传教士的科技活动事略及其影响》,《北京社会科学》1991.01。

■ 胡永全:《明清之际中国科学的增长:定量描述和动因分析》,《自然辩证法通讯》1991.06。

■ 陈金陵:《乾嘉士人与西方自然科学》,《光明日报》1991.12.18。

■ 韩琦:《关于17、18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科学落后原因的探讨》,《自然科学史研究》1992.04。(www.xing528.com)

■ 赵莉:《康熙与自然科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2.05。

■ 董光璧:《论中国科学的近代化》,陈美东等编:《中国科技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2。

■ 晏路:《康熙和在华西洋传教士的科学技术活动》,《满族研究》1993.03。

■ 宝成关:《略论西学对晚明自然科学的影响》,《社会科学探索》1994.02。

■ 倪学德:《论明末清初西方科技的输入》,《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04。

■ 顾保鹄:《从利玛窦开始传入我国的西方科学》,刘小枫主编:《“道”与“言”——华夏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相遇》,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 吴孟雪:《明清欧人对中国科技的介绍和应用(一—五)》,《文史知识》1995.01、02、07、08,1996.01。

■ 张云台:《明末清初西方科技输入中国之管见》,《科学学研究》1995.02。

■ 李绪柏:《潘仕成与邹伯奇——兼论清代广东士绅与近代科技》,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主编:《岭峤春秋——岭南文化论集(三)》,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 常绍温:《晚明西方科技知识的传入与中国知识界》,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二十六期,澳门政府文化司署,1996。

■ 刘潞:《从观象台走进〈礼仪图〉——清宫西洋科技仪器的命运》,《金秋科苑》1997.03、1997.04。

■ 韩琦:《17、18世纪欧洲和中国的科学关系——以英国皇家学会和在华耶稣会士的交流为例》,《自然辩证法通讯》1997.03。

■ 霍有光:《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看乾隆时期官方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态度》,《自然辩证法通讯》1997.05。

■ 陈伟明:《清代知识分子对欧洲科技文化的介绍与认识》,《海交史研究》1998.02。

■ 韩琦:《康熙朝法国耶稣会士在华的科学活动》,《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02。

■ 席泽宗:《论康熙科学政策的失误》,《自然科学史研究》2000.01。

■ 相艳:《试论影响世界近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唐都学刊》2000.04。

■ 赖玉芹:《论康熙帝的科技管理思想及举措》,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硕士学位论文。

■ 毛英萍:《明代中外科技交流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01。

■ 刘树勇、崔家岭:《西学传播未能使中国科技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原因》,《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

■ 张卫明:《基督教与西方科学》,湘潭大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

■ 吴伯娅:《康乾二帝与西方科学》,《中西文化研究》2002.01。

■ 张纯成:《阻碍西方科学技术东渐的若干因素》,《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02。

■ 江东跃:《浅述明后期至清初西方科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浙江史学论丛(第一辑)》,2004。

■ 王慧:《中外科技交流的物证》,《紫禁城》2004.02。

■ 葛荣晋:《“西学东渐”与清初“中西会通”的科学观》,《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05。

■ 邹小站:《略论明清间中国人对西学的迎拒》,郑大华、邹小站主编:《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郑军:《明清鼎革与中国古代科学近代化进程的中断》,《北方论丛》2005.03。

■ 袁军荣、殷正坤:《皇权政治下的中外科技交流》,《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04。

■ 孟杰:《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影响》,《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 陈勇、郭玉松:《“科学传教”及其对中国近代科学的影响》,《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01。

■ 徐光台:《西学传入与明末自然知识考据学:以熊明遇论冰雹生成为例》,台北:《清华学报》新二十一卷第一期,2007。

■ 郭世荣、冯立昇:《李迪先生与中国科技史》,《自然科学史研究》2007.01。

■ 秦英君:《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科学文化的几种解读》,《史学月刊》2007.01。

■ 杨惠玉:《〈通报〉在西方中国科学史研究中的角色》,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

■ 杨薇:《明末西学的传入对士人知识结构和价值观的影响》,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 文佳亮:《明末清初的中西科技会通学团研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硕士学位论文。

■ 陈世锋:《从机械论到圆融境界论——科学与宗教视域下的一次中西对话》,《云南社会科学》2008.05。

■ 李宁:《传教士在华进行科技传播的阻碍——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东南传播》2008.08。

■ 晋菲:《康熙科技观研究——从“求”科学到“囚”科学》,山西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 陈颖:《浅议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才智》2009.05。

■ 岳世川:《科学意识的唤醒与体用之思的觉悟——近代西方科学输入中国的两个时期背景比较》,《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07。

■ 李正焕:《明代中外科技交流及思考》,《安徽文学》(下半月刊)2009.09。

■ 岳世川:《关于近代西方科学输入中国的两个时期分期问题的讨论》,《贵州社会科学》2010.01。

■ 濮晓鹏:《明清宫廷里的西洋科学家》,《教师博览》2010.03。

■ 叶桐:《清朝科技政策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 何平:《17世纪欧洲对中国科学思想的影响》,《全球史评论》(年刊)2012.00。

■ 周仕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与乾隆朝西学观》,《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2。

■ 岳世川:《近代西方科学传入中国的文化屏障与跨越》,《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05。

■ 潘燕:《从科技思想角度看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 陈世锋:《西学东渐下的科学与宗教》,《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03。

■ 刘尚希、韩凤芹、申学锋:《明清科技发展:政府作用与历史经验教训》,《地方财政研究》2015.05。

■ 刘溪:《西方科技与康熙帝“道治合一”圣王形象的塑造》,山东大学2017年博士学位论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