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北名优茶,《爱茶说》揭秘多优势茶区

湖北名优茶,《爱茶说》揭秘多优势茶区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湖北有鄂西北秦巴山、鄂西武陵山及宜昌三峡、鄂南幕阜山、鄂东大别山和鄂中大洪山等五大优势茶区。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特殊时期,恩施曾“连任”湖北省会七年。恩施全州茶园面积达170万亩,规模居全省首位,在全国地市州级产茶区中居第四位。恩施茶园大多为富硒酸性土壤,茶园土壤pH值基本在4.0~5.5之间[29],是茶树生长的理想之地,适宜制作名优茶和精品茶。

湖北名优茶,《爱茶说》揭秘多优势茶区

湖北有鄂西北秦巴山、鄂西武陵山及宜昌三峡、鄂南幕阜山、鄂东大别山和鄂中大洪山等五大优势茶区。放眼全国四大一级茶区,鄂西处在江南茶区最西端,紧邻西南茶区。江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茶园主要分布在平原及丘陵[1]地带,少数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这些地区气候温和湿润[2],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1400~1600毫米[3],几乎都是“高山出好茶”的名茶产区。

古云“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十里外,味酽一杯中”。宋代陈襄的《古灵山试茶歌》说:“……露芽吸尽香龙脂……香尘散碧琉璃碗。”“高山出好茶”,“山明水秀茶佳”,是由于高山具有适合茶树生长的天然生态条件的缘故,是高山气候条件、土壤因子以及植被等综合影响的结果。茶树受灵秀高山的抚育,得终年云雾的滋润,使高山茶有芽叶肥壮,节间长,颜色深绿,叶质柔软,茸毛多;成品茶叶条索紧结、肥硕,茸毫显露,香气馥郁持久[4],滋味浓厚甘爽,耐冲泡等品质特征。

气温通常随着海拔每提高100米而降低0.5℃~0.6℃,而温度决定着茶树酶的活性,进而又影响到茶叶的化学物质的转化和积累。在海拔2000米以内的高山,降雨量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的。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芽叶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化合物缩合会发生困难,纤维素不易形成,茶树的新梢就可以保持鲜嫩而不粗老。同时,充沛的雨水能促进茶树氮代谢,使鲜叶中的全氮量和氨基酸增多。高山的昼夜温差大[5]、湿度大、雾露多,可使红、橙、黄、绿、蓝、靛、紫可见光中的红黄光得到加强,而红黄光的加强有利于提高茶叶中叶绿素和氨基酸的含量。现代茶学研究表明,茶多酚儿茶素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少[6],氨基酸和不少芳香物质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这就为茶叶滋味的鲜爽甘醇和茶叶香型提供了物质基础。

土壤的物理组成[7]和化学成分[8]与茶树的生长密切相关。高山茶园土壤风化比较完全,石砾较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且有机质和各种矿质元素[9]一应俱全,使茶树生长健壮,茶叶的有效品质成分和各种保健营养素极为丰富。平地茶园土壤较为黏重,结构差,肥力较低,有机质和矿质元素等营养物质[10]不及高山茶园,因而其茶叶的香气、滋味、汤色等较高山茶逊色。

高山茶园周围峰峦叠翠,自然群落和植被繁茂,不但有利于调节茶园的空气湿度,增加地面覆盖度,从而改善茶园的温湿条件和增加土壤肥力,而且更主要的是高山茶园的光照[11]达到了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茶树在自然状态下[12]很少是纯林,且多与壳斗科[13]、樟科、木兰科、木犀科、桑科、桦木科、山茶科、冬青科、蔷薇科、金缕梅科等常绿植物林混生,而且往往是居第二、三层的下木,它们高低匹配,相依栖息,相得益彰。厚朴樟树等高大,枝叶较稀疏,为茶树调节阳光、温度、湿度;茶树较低,枝叶茂密,为樟树护土、增肥、消除杂草藤蔓的纠缠之忧。这就形成了能够维护生态平衡的樟茶植物群落结构和樟茶并茂[14]的景观。宋代宋子安《东溪试茶录》说:“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皆高远先阳处,岁发常早,芽极肥乳……而岗阜环抱,气势柔秀,宜乎嘉植灵卉之所发也。”古人认为山地阳坡有树木荫蔽的茶园[15],其茶叶品质最佳。现代茶学研究表明,茶树需要在一定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以制造有机物质,但以弱光照为宜,尤其需漫射光。高山茶园较多的漫射光给茶叶的生化变化带来深刻的积极作用,促使其含氮化合物的增加,对改善茶品质十分有利。

2015年,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发起并评选出“中国三十座最美茶园”和“中国十佳茶旅路线”,其中有一座就在恩施鹤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16],高山茶园之美,与其用言语描述,倒不如看图。

鹤峰木耳山生态茶园/吴胜宇供图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鄂、湘、渝交汇处,位于东经108°23′12″~110°38′08″,北纬29°07′10″~31°24′13″,西连重庆市黔江区,北邻重庆市万州区,南面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接壤,东连湖北省十堰市神农架林区、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和秭归县。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特殊时期,恩施曾“连任”湖北省会七年。恩施州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气候湿润,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雾多寡照[17],年平均气温16.2℃[18];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东北部[19]最高可达3005米,海拔落差大,垂直差异突出,小气候特征明显,存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现象;森林覆盖率近70%,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平均为30000个/cm3,部分地区高达100000个/cm3[20],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天然氧吧”“世界硒都”[21]的美誉。恩施全州茶园面积达170万亩,规模居全省首位,在全国地市州级产茶区中居第四位。硒[22]是人体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之一,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23]的重要组成部分[24],可用于动物营养、代谢、繁殖、免疫以及临床保健。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硒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清除自由基、防癌抗癌、调血脂血栓、保肝护前列腺、抑菌、抗有毒害金属、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生物医理功能,因而有“生命的火种”“天然解毒剂”“心脏的守护神”等美誉。人体缺硒会造成重要器官的功能失调,导致许多严重疾病[25]的发生。恩施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全球唯一探明有独立硒矿床的地方。地质探明该硒矿床处于恩施市新塘乡双河向斜北西翼的中段,主矿床呈板块状结构,核心矿区范围长6千米,宽1.5千米,面积0.88平方公里,含硒量均值3637.5mg/kg,品位在230~6300mg/kg。恩施州二叠纪含硒石煤[26]的出露面积约850平方公里,储量高达50多亿吨。2016年,恩施州新发现4条硒矿石[27],全州富硒土壤面积达到1.33万平方千米[28]。恩施茶园大多为富硒酸性土壤,茶园土壤pH值基本在4.0~5.5之间[29],是茶树生长的理想之地,适宜制作名优茶和精品茶。受富硒岩层影响形成的大片富硒土壤区域内,农产品如茶叶、土豆水稻玉米,饲草饲料畜牧产品,中草药……中的硒含量为世界之最。因此,硒茶就是茶与硒最完美的结合。据有关专家论证,每日饮用2~3杯硒茶,是缺硒人群补硒的最好途径。但是,“土壤[30]和食品中的硒含量过高,则存在硒中毒风险。经过人为调节的恩施芭蕉玉露茶园的土壤、茶叶的硒含量相对稳定、安全,属于普通富硒地区。玉米、土豆和黄豆三种作物中的硒含量则略高于茶叶中的硒含量,但远远低于遏蓝菜中的硒含量。”[31]

我的老师张良皋教授[32]在《武陵土家》一书中这样介绍武陵地区:“武陵山发脉于贵州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的梵净山,东北行,穿过川东南,主脉成为湘鄂界山……武陵山及其西北作为川鄂界山的巫山山脉,都是由地质史上的‘燕山运动’造成的‘褶皱’……被雕凿成极为复杂的‘喀斯特’地貌,到处是奇峰、悬崖、峡谷、洞穴,另外也还有发育完善、景象壮观的‘丹霞地貌’。即使请高明的现代地理学家来用文字描述这一地区,也难免顾此失彼,可以想见古人闯入这一地区,不啻进入地理大迷宫……号称‘神秘北纬30°’的纬线,横穿土家分布区,自西向东,石柱县城、利川忠路、宣恩县城、鹤峰湾潭、松滋刘家场等,都落在此线上。环球此线所经,多高山、荒漠、大泽……对人类并不‘友好’,颇有文明湮灭,故而号称‘神秘’。此线在中国六次穿过长江干流,是区分南北中国的一条重要地理纬线。同样富于地理意义的东经110°纵贯土家分布区,自北往南,穿过建始、鹤峰、桑植、永顺、古丈、泸溪。这根线大致是中国东西两部的分界线……最接近这两根经纬线交界的县城是鹤峰,即古容美土司的治所,就此意义而言,武陵土家地处‘中国之中’。”再有,“武陵的奇峰异洞、悬崖巨瀑,可与世界上任何风景区媲美。更值得称道的是这里有着几乎四季如春的气候。在这段北纬30°线上,往东的武汉,往西的重庆,都得‘火炉’雅号,居然有这么一大片清凉世界就在跬步之间。仅就避暑的作用而言,我们称武陵地区为‘南中国的瑞士’绝不为过……这里得天独厚,在‘神秘北纬30°’线上,算得仙乡福地。”在建筑领域,张先生对土家吊脚楼[33]及整个西南地区干栏建筑[34]的研究十分深入,尤其对鄂西地区贡献巨大。恩施大峡谷[35]、沐抚四绝壁、四渡河谷云海、梭布垭石林、建始景阳河清江峡谷、唐崖土司城址、黄金洞、宣恩彭家寨[36]、腾龙洞[37]、苏马荡、鱼木寨、卯洞、佛潭摩崖造像、杨梅古寨、神农溪、柴埠溪[38]等皆因张老师以身试险勘探,并撰文极力推介或呼吁保护而驰名中外,有的被列为全国文保单位,甚至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有些景区的诗词题刻[39]就出自张先生之手。张老先生以建筑学为切入点,跨界史学、地理学、文学、水利学、湿地植物学、红学[40]、人类文化学等领域,兼攻诗、书、画、印、摄影[41],进而探索人类文明起源,其专著《武陵土家》《匠学七说》《巴史别观》《蒿排世界》并称为“占源四简”。张良皋先生的纪念馆分别设在宣恩彭家寨和恩施林博园。

国外有一项被称为“猎点极限运动计划”的新兴运动,其所猎的点是由地理经纬定位机制随机选定,这些点大多是整数经度和整数纬度相交的特殊点。2006年7月23日,鹤峰女青年王婧等5人组成的定位小组,在鹤峰县中营镇龙家湾村陈家湾岭海拔约905米的一处灌木林中,准确定位到北纬30°00′000″与东经110°00′000″的交叉点[42]。从恩施往鹤峰的道路[43]游观,大多是弯曲狭险的悬崖走廊、幽深秀美的峡谷、雄奇壮丽的雕崖峭壁,可谓景色珍奇、风光险绝,开车大概要4个多小时。尽管鹤峰在鄂西“施鹤八属”中交通最不便利[44],却是有名的“万里茶道茶源地”,先后被授予“中国茶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基地示范先进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等称号,全县茶园面积近40万亩,通过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有机[45]认证的茶园面积达10.66万亩[46],其中达到欧盟有机标准的有3073亩[47]。北纬30°现象使恩施躲过了第四纪冰川运动的侵袭,成为许多珍稀植物的避难所,曾被世界科教文卫组织评定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之一。

本文重点乃是茶,但作为茶树、茶叶的承载基础——特殊的地理及土壤,不得不先笔登场。

言归正传,在恩施富硒的土壤上种植、采摘、加工的茶叶统称为“恩施富硒茶”,若按照恩施玉露标准加工制作的就是“恩施玉露”。诚然,我们可以说恩施富硒茶是湖北优秀茶中的一个“真子集”[48],恩施玉露无疑是这优秀中的优秀。

三国时就有“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的记载[49]东晋有“又巴东别有真茗茶,煎饮令人不眠”。南朝亦传“巴东有真香茗,其花白色如蔷薇”[50]。唐时即有“施州方茶”[51]。北宋更有施州“八香饼茶”和“研膏茶”[52]明朝徐学谟纂修《万方历湖广总志·卷第十二·方产》时说:“施州:茶,有探春、先春、初春,又有玉香[53]、研膏二品。”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卷十四·食部·茶类》载:“今茶名:茶、茗、蒙山茶、雷鸣茶、仙人掌茶……龙井茶……紫清茶、香城茶、饶州茶、南康茶、九江茶、吉安茶、崇阳茶、嘉鱼茶、蒲圻茶、沙溪茶、荆州茶、施州茶……建始茶……真香……南木茶、骞林茶、探春、先春、次春[54]”。《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七十四·施南府》云:“土产:茶,施州卫志卫境出。”恩施产茶与历史一脉相承清代康熙十九年(1680年),恩施芭蕉侗族黄连溪蓝耀尚先生沿袭汉魏至唐代[55]以来的蒸汽杀青技艺始创恩施玉露,并经七代掌墨师[56]的家族传承至清末民初而赫赫有名,后历经几度兴衰,直到21世纪初才渐渐重现光辉[57]、发扬光大,迄今已有340年的历史了。蓝氏自垒茶灶,亲自焙茶,因其成品茶叶色绿、紧直如针、毫白如玉,始称“玉绿”。据民间调查,“创始之初,蓝氏精挑细选鲜叶,慢火精搓细焙制作,成茶条索圆直、叶色翠绿、香鲜味爽,品质优异,然而产量不奢,实为稀有难得之物,被民间誉为‘蓝氏稀焙’。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蓝氏所制茶叶被征为敬奉官府的礼品,备受职官们喜爱。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施州州官将蓝氏玉绿朝贡给康熙皇帝,从而使其名声大振。”清末民初,土家族居民设厂剽学仿制,同时外地茶商也来此竞相效仿,以社会传承为主体的“双轨模式”出现了,也开启了恩施玉绿传统制作技艺异姓社会传承的先河。1937年春,国民政府中央经济部及各大私营厂商在上海筹备成立中国茶叶公司。抗战爆发后,中国茶叶公司迁往汉口。1938年春,中国茶叶公司派寿景伟、范和钧、戴啸洲、冯绍裘、王乃赓、张石城等人到恩施,由湖北省第七区农场租拨五峰山隙地5亩,并在接管五峰山李姓地主的产业以及范前、伍凤鸣、陈少斌置办的加工场、设备和茶园的基础上,开设中国茶叶公司恩施茶场,改银针、瓜片、菊花形茶制作为“玉绿”焙制。翌年,茶场改为中国茶叶公司直属恩施实验茶厂,同时在芭蕉乡建分厂,其分支机构遍布芭蕉朱砂溪、宣恩庆阳坝、鹤峰留驾司、五峰渔洋关等地,当时生产的绿茶主要就是恩施玉绿。1942年,中国茶叶公司撤销了在湖北的机构,其主要人员转入湖北省平价物品供应处制茶部,1945年抗战胜利,湖北省平价物品供应处制茶部改为湖北省民生茶叶公司。后因五峰山鲜叶自然品质优良,加之制茶工艺日臻完善,其茶叶香鲜味爽,外形色泽翠绿、白毫显露,观其形毫白如玉、会其神珍贵如玉[58],故改名为“恩施玉露”。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的“茶产品篇·清代名茶”和《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6月9日刊登的文章《清代名茶》均列有“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属细嫩蒸青绿茶”。“温故而知新”[59],解析茶名能使人增长知识,增加见闻,欣赏茶名还能促使人们忆古思今,展望未来。我们理应秉承“求是”文化[60],向历史、向开创者致敬![61]

“恩施市东郊,巍峨奇特的五座山峰骈联,倚江崛起。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朝夕云环雾绕,山下滔滔清江环抱;山坡缓园,峪地平阔,砂质壤土,深厚肥沃。良好的生态环境[62],不但促进了茶树健壮成长,而且促使茶树代谢旺盛,内含的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特别丰富”[63]。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五峰山的大面积土地被充满商业喧嚣气氛的“建设”所占领。2005年,恩施玉露的主产地又返回到了它的发祥地——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继而又拓展到包括舞阳坝、屯堡、沐抚办事处(包括大峡谷)、板桥、白杨坪、白果、龙凤、太阳河、沙地、红土、新塘、盛家坝、崔坝、三坌等乡镇,现很多区域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被保护起来。这些产区内,地形、地势、地貌多样,结构复杂,山峦起伏,崇峰叠嶂,形成了高山、二高山和低山组合,呈现典型的立体气候特点。最奇特的地方有恩施大峡谷及鹤峰县,“自然风貌神奇瑰丽,奇石嶙峋、松竹滴翠,鬼斧神工;峡谷深涧、洞府幽幽、流水潺潺;凌云栈道,蜿蜒勾挂于悬崖峭壁,氤氲叆叇;信步遨游,如浮云天。村落之中,处处云连屋,家家水抱林,幽兰林下正芬芳,好一个童话世界,一派勃勃生机!”丘陵山地,坡圆峪平,砂壤土层上松下实,对水、热的缓冲性能良好,湿不停浆,干不结板。这是农、林、茶以及药等多种作物的适生地,其土壤条件、降水量、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质量等均适合茶树生长发育和繁衍。这片沃壤,特别有利于茶树氮素代谢,所产芽叶的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糖类及芳香物质含量均高,所制茶香高、味醇。

《茶经》界定“茶之为用,味至寒”。然而恩施玉露,性俭而中和[64],造型优美,独具匠心,堪称工艺精品,素以“形美、色绿、香高、味醇”四绝闻名遐迩。选择节间较短、芽长于叶、叶形狭长、梗叶夹角小、叶色深绿、叶质柔软、叶绿素和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的茶树品种的鲜叶做原料为优,如恩施苔子早、恩施苔子茶、龙井43号、浙农117号、鄂茶14号[65]、鄂茶10号、鄂茶1号以及级别较高的鲜叶。据测定,恩施苔子早的几种主要生化成分含量适中,配比适当:氨基酸2.58%,叶绿素0.267%,可溶性糖3.45%,茶多酚28.60%。

恩施玉露的传统古法手工制茶技艺分为鲜叶摊放、蒸汽杀青、扇干水汽、炒头毛火、揉捻、铲二毛火、整形上光、烘焙提香、拣选[66],共九道工序,其中每一道工序对温度和含水率等参数的控制都有相应的标准要求,是所有绿茶制作工艺中最复杂的一个典型代表[67]。现代科研经验总结的机械化与连续化加工制作工序是摊青、蒸青、回潮、揉捻、动态烘干、理条、精揉、固形提香、精制。蒸汽杀青是通过高温水蒸气[68]超强的穿透性穿透芽叶组织,短时间内[69]破坏和钝化青叶中的氧化酶活性,阻止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同时使其散发青草气[70],发展良好香气,并促进酯型儿茶素、蛋白质、糖类等多种内含物质水解转化,使细胞膨胀压减小,叶质变软,韧性增强。相比炒青、烘青等工艺,蒸汽杀青技艺[71]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叶中的营养元素,更充分地体现了茶的真色、真香、真味。揉捻包括迴转揉和对揉两个过程,主要是为了揉破细胞壁,使茶叶内在的营养物质[72]能够渗透出来附着于茶叶表面。整形上光是使茶叶状如松针、油润、翠绿非常关键也是对技艺要求极高的一步,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悬手搓,把“铲二毛火”后的茶叶放在焙炉盘[73]上,两手心相对,拇指翘起,四指向内弯曲,捧起茶叶悬空,左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钩住茶团稍向后搓,右手四指伸直挟住茶团与左手同步向前搓转,大约搓至右手掌心与左手弯曲的三个指尖相对位置时,立即两手腕部向上抖动式曲提,然后迅速复位至两手心相对,如此重复搓转,使茶条呈细长圆形,色泽油绿,茶团柔软,茶条既不黏手又不相互黏连成团。茶叶约七成至七成半干度时[74],转入第二阶段——依托搓。依托搓紧接悬手搓进行,此阶段将悬手搓制的茶叶放在温度为80℃~100℃的焙炉盘上搓制,采用“搂、端、搓、扎”四种手法交替进行,直到干燥程度适宜为止。搓茶施力的原则是“轻—重—轻”,要求4/5的茶叶控制在手中,茶墩既不散乱,也不成死团,自始至终保持一种松泡柔软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不断搓揉茶叶成针形的过程中,会把茶叶表面的茸毛一并搓掉,从而使茶叶看起来更显绿润有光泽,整形是目的,结果附加了上光。这种方法所制成的茶叶,外形条索紧圆光滑、纤细挺直,形似松针,色泽苍翠绿润,1973年在广州交易会以“松针”之名出现时,深受日本客商青睐。1995年日本茶学专家、农学博士清水康夫教授在品啜恩施玉露之后,欣喜万分,题笔称誉“恩施玉露,温古知新”,流露出溯源之意。日本丰茗会理事长松下智先生更是在其大著《中国名茶之旅》中颂扬:“恩施玉露有极好的香气,并且其浓郁的味道比起日本玉露,有过之而无不及。”陈宗懋院士曾赏鉴恩施玉露并题词“恩施玉露,蒸青明珠”。施兆鹏先生也偕同茶学专家在芭蕉品评恩施玉露,欣然挥毫赞美“恩施玉露,茶中极品”。

杨胜伟先生从几十年的实践中,挖掘民间茶农的零散技艺,探究恩施玉露的来龙去脉、历史渊源、传承和发展等相关资料,撰写并出版《恩施玉露》。他在书中提出了加工恩施玉露的“工艺温度域”[75]概念和“偶数法则”,系统总结了其操作技术,如把住“鲜叶采管和及时快速加工”两个环节;熟练运用“搂、端、搓、扎”四大手法;紧扣“蒸、扇、炒、揉、铲、整”六大核心技术;谨记“冷热分明,正点投叶”八字要诀;掌握“稳、适、并、顺、高、小、转、轻、紧、不”十大技术要领,从而确立了“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的理论体系,规范了操作[76]技术规程,深度阐述了制茶工艺,剖析了品质形成原理以及归纳品质审评的方法。杨先生老骥伏枥,永秉初心,用执着而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对事业崇敬的热忱,身体力行,传道授业,感染着恩施乃至全国一代代新茶人,在清贫的岁月中义无反顾,默默耕耘,砥砺前行,对于品牌建设,尤其是在完成“恩施玉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过程中,与诸多同仁胸怀正义之心、走正义之道,攻坚破垒、难中克难,可谓“矢志不渝、锲而不舍”,为振兴恩施玉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恩施玉露,196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2007年由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被湖北省农业厅授予“湖北省第一历史名茶”称号,2009年6月,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批准注册为“恩施玉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4年,“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5年,“恩施玉露”的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被国家农业部办公厅认定为“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授牌。2016年12月,“恩施玉露制作技艺”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认定为首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恩施玉露的玻璃杯简易冲泡方法[77]

1.选用透明玻璃杯,倒入开水至杯容的三分之一,稍微倾斜旋转一周,将整个杯壁烫一遍,即“温杯”;

2.倒掉温杯的废水,立即投入2~3克干茶[78],即“置茶”,然后便可闻干茶的香气[79]

3.注入热水[80]少许,大致可以浸润茶,即“润茶”或“醒茶”[81],同样可以嗅香[82],细闻溶于水后的茶汤香气;

4.沿杯壁缓慢[83]续水150~200毫升[84],泡5~30秒[85],可将茶汤倒至另外一个玻璃杯或公道杯[86],即“出汤”,公道杯的茶汤再分给[87]各茶杯[88],期间可以观察茶汤颜色和叶底,闻香品茗[89],一定要记得出汤,不然茶叶泡久了会显苦,苦味会掩盖其鲜甜味且不利睡眠[90]

恩施玉露/蓝波摄

5.重复第4步,可以继续泡茶,温度和出汤掌握得好的话[91],一般可以泡5~6杯,茶味依然很足[92]

以上所述乃“下投法”,明代张源《茶录》中还记有“中投法”“上投法”,各有其千秋。

蒸青不但使干茶色泽青绿[93]光润、匀整挺直,而且茶的汤色也会清澈淡绿,叶底嫩绿明亮[94],绿绿的,天然的,给人以非常美的视觉享受,品茶人的鼻孔靠近杯口仔细闻叶底[95],也有香甜味。我特别喜欢闻干茶香气[96],温杯后的热量能有效地激发出干茶的香气。这种香是蒸青茶叶本身的、内在的清香[97],与炒青或烘青等产生的豆香、栗香、高火香等不同,也会带有花香、海藻香,但其本身的内在香是占主导地位的。芳香扑鼻,感觉“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98]似的陶醉其中。每次沏茶冲泡,茶叶在水的作用下复展如生,旋转徐徐向上舞动,宛如少女亭亭玉立,继而又沉降杯底,平伏完整。若采用“上投法”,则在置茶的过程中,可观赏“茶针”一根根地陆续款款落下,尽显其曼妙、优雅!饮其茶汤,醇鲜爽口。品茗尤其与饮者的主观意识及所处的环境有关,既可狂饮,也可小酌,每个人的主观感受都有所不同。我一般开始是小酌,将其含于嘴里转一圈,以舌体会茶的真味,再由茶汤顺喉自然滑入,然后趁热大口一饮以解渴解馋,便能立即感觉到茶能活舌生津,润唇、润喉、润身、润心,舒舒服服,心恬神宁,如雨之润花,犹水之溉稻,待解渴之后再浅饮慢品,以体察其回甘、余香[99],体会这种心旷神怡、宁静致远的满足感。陆羽的《茶经》说:“乘热连饮之,以重浊凝其下,精英浮其上[100]。”我一好友品饮恩施玉露之后感叹道:“绿绿的,香甜香甜的,喝出了春天的味道,甚为满意。”清代梁章钜的《归田琐记·品茶》称赞说:“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微乎微矣,然亦必瀹[101]以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然而,任何事物都并非十全十美,恩施玉露也不例外,其唯一的缺点就是容易断碎。这是由于其加工工艺造成的,针形茶含水率低[102],在制茶过程中以及后面的包装、运输等环节都会对其造成一定影响,但这无损于恩施玉露的口味分毫,“小疵不掩大醇”。

顶级玉露,像润邦公司的“恩施玉露·长龄1299”可冲泡12~15泡[103],其干茶翠绿、茶汤清绿、叶底嫩绿,茶汤具有独特的兰花香味和醇厚舒服的口感[104],清香氤氲,回甘悠长。其茶园基地位于恩施大峡谷的长岭岗,海拔1299米,负氧离子含量极高。茶树扎根于富含腐殖质和矿物质的烂石砾壤[105],这里终年树木葱茏、云蒸霞蔚、怪石嶙峋、峡谷深峭,茶树汲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正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106]。茶中汁满叶厚,营养物质极为丰富,干茶硒含量1299ug/kg以上[107],硒在茶叶冲泡后浸出6%~30%。有了天时、地利,再加上高手拣选上等原料[108]精工细作[109],所制成的茶叶必将弥足珍贵。“长龄1299”便是2018年4月28日习主席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东湖进行国事茶叙时所使用的接待绿茶。同年7月12日,我国外交部与湖北省政府在北京举行湖北全球推介活动——“新时代的中国:湖北从长江走向世界”时,“恩施玉露”“利川红”再次成为国际焦点,蜚声中外!2019年10月,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期间,“恩施玉露”“利川红”作为“硒茶香飘飘”的杰出代表,在接待了来自世界109个国家的军人、友人、嘉宾等后,更加声名远扬、如雷贯耳。

稍晚于《徐霞客游记》的顾彩《容美纪游》,记录了作者游览容美[110]的所见所闻。顾彩在万人洞观景品茶,诗兴大发,赞美鹤峰茶[111]色香味俱美,“好茶得入朱门里,瀹以清泉味香美。”顾彩颂叹美好泉水,作《万人洞观龙湫》:“离奇幽窦玉泉嵌,徽等地的茶相比,同比其上限值增长179.5%,尤其是沐抚、沙地等富硒区,茶叶含硒量竟高达3800~5100ug/kg。原农业部发布的《NY/T600—2002富硒茶》规定富硒茶的硒含量为250~4000ug/kg。鬼斧曾将混沌劖。界断空青施板筑,倒垂钟乳下松杉。千溪吼瀑龙埋蜕,五月凄风剑出函。此水未经鸿渐[112]品,至今埋没在尘凡。”容美诸多洞内曾出土箭簇、剪刀、灯盏、茶杯、茶叶盒等珍贵文物。号称“中国之中”的鹤峰[113],有着绮丽壮观的木耳山生态有机茶园[114]、中营及百鸟村有机茶园、邬阳林间茶园和下坪桃花茶园,即便走马观花也令人如痴似醉,十分养眼[115],另外还保存着天然的景观资源如屏山峡谷[116]、董家河[117]、溇水画廊悬空球、五龙山、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将军岩、壶瓶山大峡谷、杨柳池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和人文文化孕育出了鹤峰茶的“清甜香、醇鲜味”。明代田九龄的《茶墅》说:“旗枪布处枝枝翠,雀舌含时叶叶青。”鹤峰茶的特点是条索紧细圆直,色泽翠绿显毫,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高持久,茶汤鲜爽醇厚,叶底嫩绿匀整,天然含硒。2008年2月,国家农业部发布《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同年7月,“鹤峰茶”成为第一个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茶叶区域公共品牌。鹤峰茶是指在鹤峰县域内种植加工制成的茶叶的总称,其主要代表有走马红、容美宜红、皇后鹤红、怡情香国、绿林翠峰[118]、走马翠毫、骑龙有机茶[119]、隆国翠芽、鑫丰绿茶、黄金芽、白茶、绞股蓝[120]、青钱柳茶[121]、荒野茶、土司黑茶、鹤峰黄金乌龙等。据《“宜红茶”源流考》一文考证,宜红茶是由广东茶商林紫宸和卢次伦于清光绪十八年[122]来鹤峰创立的,制造地在宜市[123]泰和合茶号,由鹤峰走马转运宜都至汉口,随即定名“宜红”。因精制宜红茶的原料——毛红茶要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初制工艺,还要经过筛分、切轧、风选、拣剔、烘焙、拼配等其他精制过程,颇费工夫,故又称“宜红工夫茶”,是中国工夫红茶的三大品牌之一[124]。鹤峰是宜红古茶道[125]的源头[126],以古容美、五里坪、留驾司、百顺桥、北佳坪、五家山、云梦山、南村、岗坪、燕子坪、南渡江为集中点。西起容美土司南府遗址,连三坡古茶道,东接五里坪泰和合茶厂,是宜红古茶道中最重要的一段,沿途遍布古茶园、古茶树、古水井、古驿站、古桥梁、古碑刻、骡马店、古茶号、古茶庄。鹤峰的溇水文化[127]、民族民俗文化、容美土司文化[128]源远流长,县博物馆陈列有土家吊脚楼[129]、开脸、土家族挑绣[130]、土家织锦[131]、土家竹编、虎纽錞于、巴士甬钟、土家打溜子、摆手舞、柳子戏[132]、穿号儿、围鼓、傩愿戏、满堂音、山民歌[133]、梯马歌、撒尔嗬[134]、田氏诗派、抗倭平叛、湘鄂边苏区革命文物、碑林等众多文化艺术瑰宝。茶叶产业[135]是鹤峰的支柱产业,鹤峰人民“因茶致富,因茶兴业”[136],坚定不移走茶叶“全域有机”发展之路,奋力打造“茶旅融合”[137]“世界有机茶加工制作交易中心”“品牌茶文化”“智慧茶业”“数字茶业”等百亿茶产业。

宣恩茶叶久负盛名,万寨乡伍家台村伍昌臣于乾隆年间开垦荒地,发现野生茶树,遂培植茶园,精心采摘并研制茶叶。“此茶非同一般,独具特色:味甘,汤色清绿明亮,清香幽长,似熟板栗香;泡头杯水,汤清色绿,甘醇初露;二杯水,汤色浑绿中透淡黄,熟栗香郁;三杯水,汤碧泛青,芳香横溢。”乾隆四十九年[138],地方官吏将此茶叶作为“贡品”敬献朝廷,皇帝品尝后龙颜大悦[139],随即御笔赐匾“皇恩宠锡”[140]。李尔重先生对伍家台贡茶情有独钟,赋诗盛赞其“宣恩沃壤育灵草,三月阳春揉好茶。鱼眼泡来清见底,静心品得香如花。味醇不赖惠泉水,消垢但凭黄金芽。碗面浮光碧云起,转身直欲飞天涯”,一时在学界、茶界广为流传。

恩施富硒茶还有利川红、雾洞茶、生耕甘露、临江绿峰、来凤藤茶[141]、高山野茶、老树红茶[142]、抹茶、花枝茶、巴东郡贡茶及真香茗、巴东红[143]、金果小橘红、建始马坡茶、炜丰茶、咸丰帝茶、奇泉老鹰红[144]、唐崖茶[145]等佳茗。我另一位好友也说“那里的茶很有韵味”。武陵地区自《桃花源记》后即给人以神秘感,其“几乎原封不动地冷藏了难以数计的历史奥秘”,被著名建筑学家、巴楚建筑文化学缔造者张良皋教授喻为“历史冰箱”。恩施富硒茶虽为茶中一枝独秀,但并不为广大群众所熟知,这“历史冰箱”中的茶叶,有待更多的朋友来解冻、品鉴,增进认识。

湖北其他茶区也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名茶辈出,远近闻名的有:峡州碧峰、金香品雪茶、萧净尖、秀水天香茶、宜红茶、五峰绿茶、采花毛尖、邓村绿茶、裕茗碧剑、昭君白茶、远安鹿苑、熊洞云雾、老雾冲茶、仙人掌茶、屈乡丝棉茶、九畹丝棉茶、武当道茶、太和骞林茶、神农奇峰、龙峰茶、龙王垭茶、梅子贡茶、圣水绿茶、神雾毛尖、襄阳高香茶、隆中茶、黑茯茶、晒紫金茯茶、保康松针、水镜茗芽、天门“季儿茶”、老青茶[146]、赤壁青砖茶、米砖茶、松峰茶、温泉毫峰、金银花茶、麻城福白菊、龟山岩绿、梁湖碧玉茶、英山云雾茶、天台翠峰、老君眉、殷祖白茶[147]、武昌龙泉茶、金水翠峰、黄鹤楼茶、归真茶、浐川龙剑茶、孝感红、大悟绿茶、松滋碧涧茶、随州车云山毛尖、棋盘山毛尖……“可爱者甚蕃”[148],它们还出口俄罗斯、英国、德国、美国、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加拿大、西班牙、土耳其、迪拜、摩洛哥、喀麦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乃至在异国他乡开设专卖店、加盟店,这就是万里传香,中外共品。

昭君白茶的干茶条索细秀,形如凤羽;鲜嫩略带白叶,油润光亮;汤色鹅黄、清澈明亮;内质香气馥郁、持久悠长;滋味甜爽鲜醇,唇齿生津;叶片莹薄透明,叶底玉白[149]、成朵,完整均匀,若泡茶技巧得当,可充分领略白鹤展翅的美妙画面。早春时期,温度在15℃~22℃之间时,幼嫩的微绿色芽叶失绿呈玉白色,叶脉呈翠绿色,其幼嫩的新梢似朵朵初开的玉兰,十分奇特,以一芽二叶期前后最为明显,是最佳的采摘时间。白化返绿,是昭君白茶的一种特殊生理机制,通常春茶一芽二叶期为盛白期,盛白期过后,随着气温的升高[150],光照的增强,叶色又逐渐由玉白色转变为花白相间,最后成熟的老叶和夏秋季长出的芽叶呈浅绿色。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太和茶因其生长在武当山而得名。《本草纲目》载“太和茶味醇香,有清热利尿、利咽开音、醒神开窍之功效,长期饮用,延年益寿。”赤壁青砖茶[151]是以老青茶为原料[152],经杀青、揉捻、渥堆、成大堆发酵、汽蒸、紧压、定型、烘制等72道工序制成的“青砖茶”[153],其砖面紧结平整、棱角整齐,压印纹理清晰,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汤色褐红明亮,滋味醇和。长盛川青砖茶[154],被称为“青砖茶中的艺术精品,亚欧万里茶道上的瑰宝”[155]。黑茯茶是综合了湖北阜昌机制砖茶、益阳茯茶、安化机制茯砖茶工艺的特点,以独有的汉家刘氏茶坊的光波杀青、发酵、发花技术,制作出的砖面紧实、棱角分明、图案清晰、内含益生菌“金花”——冠突散囊菌[156]的黑茯砖茶[157],因其幼嫩芽叶的发金花技术独树一帜而获国家发明专利。金花干嗅有一种黄花的淡淡清香[158],花香入茶汤显得更加醇厚滑爽,其药效有如土茯苓。黑茯茶[159]入泡,一般有干桂圆香,长泡有栀子花香和熟苹果味;初泡琥珀色,再泡柿红色,汤色红艳明亮;喝起来有蜂蜜甜的口感,牛奶般的滋味,具有滑、醇、柔、稠的显著特点。尚有的其他名优茶并非“名未著”,而是余未知。同理,许多茶农以及不少有情怀、存担当的茶企、茶技艺传承人、茶从业者,他们或以茶为生,或“以身许茶”[160],不辞劬劳,辛勤耕耘,也并非“名未著”,而是人未知,在此,权且以省略号付诸阙如。

笔者曾多次参加茶叶博览会、展评会、品尝会、评比会、斗茶会等全国性或国际性活动,当然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茶外有茶”的道理。我认为:无论是做茶,还是喝茶,抑或观茶,都应该以冷静的科学态度,谦虚承认他茶的好,欣赏他茶的优点及他人的劳动成果,甘当他茶的学生。能否做到这一点,就能以小窥大,从而验证此人的胸怀是广阔还是狭隘,思想是包容还是排斥,境界是高尚还是低俗。特别是做茶叶销售的局中者[161],更加需要学会甘当他茶的学生,甘当配角,虚怀若谷,给人以舒服感、和谐感。必如此,别人方能更加尊重你,认可你。“执者失之,无执也,故无失也”[162]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给中国及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人们最基本的生活也不免其害,鉴于此,国家和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帮助人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其中有一条这样的简讯:

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与市场保障组生活物资保障专班于2020年3月2日发布文件,根据《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保障“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物资运输畅通的紧急通知》(鄂防指发(2020)90号)文件精神,决定将茶叶及其包装、托盘相关物资纳入全省防疫期间重要生活物资保供范围,对相关运输车辆执行“绿色通道”政策。

由此可见,茶同柴米油盐一样[163],是百姓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生活物资,并非说全国14亿人每个人都离不开茶,但就整体而言,乃大多数家庭日常所不可或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湖北省的农业、农产品[164]、农民[165]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清明前后,湖北很多市长、县长同当地电视台主持人及茶工作者一道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大力推介各自产区的茶叶,同时也有央视主播、文艺工作者、网络达人等鼎力相助。且不论他们懂不懂茶,介绍得对不对、到不到位、客不客观,基于“名气与粉丝”效应,那一声“吆喝”所产生的销售额及促进的经济价值是非常显著的。我是江西赣州人,在杭州从事建筑行业工作,可以说也属于农民工范畴,因此深知茶农和农民工一样,十分艰辛[166]。往年我都会买点西湖龙井,今年清明之前去过几次西湖龙井的核心产区[167]游玩,却一两也没买,倒是购买了较多湖北茶塞满小冰箱[168]。对于茶,尤其是茶科技、茶文化,我们要有像钱崇澍、胡浩川、吴觉农、冯绍裘、蒋芸生、方翰周、王泽农、吕允福、陈椽、庄晚芳、张天福、李联标、陈兴琰、张宏达、陆松侯、张堂恒、陈宗懋等虔心于学术、理论与实践巧妙结合的大师,也要有平台及摇旗呐喊者,更需要广大消费者、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欣赏。而我作为消费者之余,以我所学、所知、所感,愿当一位啦啦队成员兼学生为湖北茶,更为中国茶摇旗呐喊,推而广之!

【注释】

[1]坡地。

[2]大部分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3]浙闽赣边境的仙霞岭和武夷山降水量可达1800毫米以上。

[4]有时带有自然花香。

[5]白天合成较多有机物,夜晚降低了有机物的消耗。

[6]涩味减轻。

[7]颗粒。

[8]肥力。

[9]包括茶树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各种微量元素。

[10]养分。

[11]时间短、强度低。

[12]栽培例外。

[13]栎、栲、槲等属。

[14]利川忠路镇杨家坡村有厚朴、桂花、梅花、红豆杉与茶树并茂的高山生态茶园。

[15]《茶经》“阳崖阴林”。

[16]出自《老子》。

[17]山大人稀云雾多。

[18]高山7.8℃。

[19]巴东。

[20]中国七大“洗肺城市”之一。

[21]2011年授予。

[22]Selenium。

[23]Glutathione peroxides。

[24]每一个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分子有4个硒原子。

[25]克山病、大骨节病等。

[26]含硒碳质页岩。

[27]2条位于新塘乡,1条位于沐抚办事处,1条位于巴东县野三关镇。

[28]占总面积的55%。

[29]这个范围内有利于茶树对土壤中硒的吸收。

[30]如渔塘坝。

[31]详见郭宇博士论文。

[32]1923—2015,2013年获评“中国民族建筑事业终身成就奖”。

[33]《老房子——土家吊脚楼》。

[34]《张良皋文集》《中国建筑艺术全集——西南少数民族卷》《中国民族建筑——湖北卷》。

[35]媲美科罗拉多大峡谷。

[36]吊脚楼群的明珠。

[37]优于美国的卡尔斯巴德洞。

[38]胜似张家界。

[39]如腾龙洞。

[40]《曹雪芹佚诗辨》。

[41]《闻野窗课》。

[42](Confluence)。

[43]S233、G351。

[44]很显然,现今愈是偏僻遥远、人迹罕至之地,就愈是绿色生态。

[45]含转换。

[46]全国有机茶第一县。

[47]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标准。

[48]部分之于整体的数学概念。

[49]《广雅》。

[50]《述异记》。

[51]《膳夫经手录》。

[52]黄庭坚茶诗词。

[53]蒸青散茶。

[54]以上三者,明朝建宁贡茶。

[55]采、蒸、捣、拍、焙、穿、封。

[56]掌握核心技艺者。

[57]政府及恩施玉露茶产业协会、专家、企业等组织的共同努力。

[58]“绿”与“露”在恩施方言中同声同韵,读lú、lǔ位音。

[59]《论语·为政》。

[60]《说文》释为“求真”。

[61]竺可桢先生于西迁时期提出“求是”精神。

[62]气候、富硒酸性土壤。

[63]《中国茶经》。

[64]胃不好的体质也无影响。

[65]即玉露1号。(www.xing528.com)

[66]拣选后用牛皮纸包好置石灰缸中封藏。

[67]其他还有庐山云雾、井冈翠绿、新江羽绒茶、九龙茶、蒙顶甘露、青城雪芽、峨眉毛峰、文君绿茶、紫阳毛尖、仡佬玉翠、金香品雪茶、圣水毛尖、虎狮龙芽、信阳毛尖、涌溪火青、碣滩茶、古丈毛尖、石门银峰、南岳云雾茶、长沙东湖银毫、湘波绿、狗脑贡、江华毛尖、华顶云雾、龙岩斜背茶等。

[68]150℃~180℃。

[69]30~50秒。

[70]青叶醇、青叶醛。

[71]烹饪也有清蒸法。

[72]汁液。

[73]80℃~120℃。

[74]含水量25%~30%。

[75]低温、常温、适温、中低温、中高温、高温。

[76]生产、加工。

[77]其他器具泡法请阅参考文献。

[78]书本上建议茶水比1∶50,我比较惜茶,口味也偏淡,一般投2克。

[79]半分钟。

[80]水温75℃~85℃,绿茶含维生素C、叶绿素,千万不能用沸水。我个人经验是:夏天将烧开的沸水,打开烧水壶的盖用电风扇吹8—10分钟,冬天自然摊凉5分钟,水温刚好,此时手握杯壁不会烫手。

[81]使茶叶舒展,溢出内含物质。

[82]半分钟。

[83]细水长流,与西湖龙井的“凤凰三点头”不同。

[84]七分满。

[85]时间依个人口味及冲泡次数。

[86]茶海。

[87]分茶。

[88]品茗杯。

[89]审香气和滋味。

[90]苦茶提神显著。

[91]依个人经验。

[92]恩施玉露是耐泡的绿茶之一。

[93]或墨绿。

[94]与干茶、茶汤并称三绿。

[95]冷嗅。

[96]干嗅。

[97]“茶有真香,非龙麝可拟”。

[98]《楚辞·九歌》。

[99]齿颊留香。

[100]茶叶在冲泡过程中,可溶性有效成分被渗出,应当及时饮用,对健康更有好处。

[101]煮。

[102]绿茶国家标准为不超过6%,有的企业标准是4.8%。

[103]在绿茶族中令人惊叹。

[104]鲜爽。

[105]《茶经》:“上者生烂石/野者上”。

[106]欧阳修。

[107]恩施各乡镇所产恩施玉露含硒均值为350ug/kg,与浙江、福建、安

[108]《东溪试茶录》“芽择肥乳,则甘香而粥”。

[109]人和。

[110]鹤峰古称“拓溪”“容美”“容米”“容阳”。

[111]峒茶、茗贡、容美贡茶,是早期土司向皇帝进贡的珍品,一直流传着“白鹤井的水,容美司的茶”传说。

[112]陆羽。

[113]空气质量居全州第一,山川壮丽、物品丰繁。

[114]世界茶谷。

[115]绿色护眼。

[116]中国版仙本那。

[117]九重谷奇观。

[118]此茶滋味独特。

[119]陈宗懋院士为其题词说“云雾好茶、香高味醇”。

[120]属葫芦科,有别于平利绞股蓝。

[121]属胡桃科。

[122]1892年。

[123]石门、鹤峰、五峰两省三县交界之地。

[124]另两大工夫红茶是宁红、祁红。

[125]千沟万壑中的石板古道。

[126]宜红文化源于湘鄂边。

[127]刘家河遗址跨越东周至宋代。

[128]元代至清代。

[129]井院式干栏建筑,易于适应山坡地形,正屋和横屋两根脊线的交点立一根“伞把柱”,平面形式有三开间吊一头的“一字屋”、一正一横的“钥匙头”、三合水的“撮箕口”和“四合水”“两进一抱厅”“四合五天井”。

[130]如挑花手帕。

[131]土家族语称为“西兰卡普”。

[132]如《茶妹妹》。

[133]如《燕将班》《六口茶》。

[134]旋律是3/4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3拍。

[135]“鹤峰茶,世界品”。

[136]习主席嘉言。

[137]“茶叶为风景增色,景区促茶叶发展”。

[138]1784年。

[139]“碧翠争毫,献宫廷御案,赞不绝口而得宠”。

[140]现存恩施州文化馆。

[141]葡萄科,黄酮含量最高,被誉为“黄酮之王”“土家神茶”。

[142]群体老树小叶种。

[143]原料产于小神农架野茶基地和中村茶叶基地。

[144]温和甘爽,独特山野芬芳,是恩施八宝之一。

[145]其中唐崖白茶引种白叶一号。

[146]又称“川字茶”。

[147]引种白叶一号。

[148]周敦颐。

[149]独特品格。

[150]超过22℃时。

[151]羊楼洞茶区。

[152]选料和拼配极为讲究。

[153]唯一带有清香味的黑茶。

[154]长1368mm,宽646mm,净重70kg。

[155]藏于中国茶叶博物馆。

[156]刘仲华院士等已提取分离出茯砖茶中独有的两种新的活性菌类物质——茯茶素A和茯茶素B。

[157]符合《NY5196-2002有机茶》标准。

[158]菌花香。

[159]黑茯茶耐泡可以持续泡30泡。

[160]如吴觉农。

[161]决不可以像日本武士那样标榜自己的功夫为天下第一,曾国藩写信给曾国荃说“何必全克而后为美名哉,人又何必占天下之第一美名哉?”

[162]出自《道德经》。

[163]王安石《议茶法》:“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

[164]包括茶叶、茶衍生品。

[165]包括茶农。

[166]从茶树种植到杯中好茶之不易亦犹李绅《悯农二首》。

[167]狮、龙、云、虎、梅。

[168]绿茶建议密封低温储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