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彝族创世史诗梅葛调唱述人类起源与文化传承

云南彝族创世史诗梅葛调唱述人类起源与文化传承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诗用一种被称为“梅葛”的彝族调子吟唱,由创世、造物、婚事和恋歌、丧葬四部分组成。该史诗吟唱了格兹天神派五个儿子造天、四个姑娘造地,造好天地后开始造人,创造人类后,人类又创造工具,从而有了狩猎和畜牧等农事活动,并有了婚恋、丧葬等礼仪的创世过程。(普学旺)尼迷诗彝族创世史诗。史诗唱述的主要内容是:远古时,冰雪下个不停,人类被冻死,只剩下阿果和阿尼。

云南彝族创世史诗梅葛调唱述人类起源与文化传承

查姆 彝族创世史诗。流传于云南省双柏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等地彝族聚居区。全诗由天地的起源、独眼睛时代、直眼睛时代、横眼睛时代、麻和棉、绸和缎、金银铜铁锡、纸和笔、书、长生不老药等部分组成。诗中唱述的主要内容是:远古时没有天地日月,只有雾露一团团。天神涅侬倮佐颇派撒赛萨若埃在高空中种了棵娑罗树,树上开出四朵花,白天开的花就成了太阳,夜晚开的花就成了月亮;天神又派涅侬撒萨歇在太空中撒上星辰,派众神造天地,派龙王罗阿玛用雨水冲出沟谷山川。有了天地日月后,儿依得罗娃来造人,造出了独眼的“拉爹”人。但“拉爹”人良心不好,就被天神用太阳晒死了,只留下良心好的一人,并让其与仙女撒赛歇结成夫妻而传下了直眼的“拉拖”人。但“拉拖”人也因道德败坏而被洪水淹死,只留下心地善良的阿朴独姆两兄妹,传下了横眼的“拉文”人,即现在的人类。诗中还唱述了麻和棉、绸和缎以及金、银、铜、铁、锡等的发现过程。该史诗创造了一群形象生动的“神”,内容丰富完整,幻想奇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对研究彝族远古文化哲学思想以及彝族社会的发展和形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施学生唱述、翻译,李文、李志远记录,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楚雄红河调查队搜集,郭思九、陶学良整理。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查姆》单行本,32开,142页,3 000余行。(普学旺)

梅葛 彝族创世史诗。流传于云南省姚安、大姚、永仁等县彝族聚居区。全诗用一种被称为“梅葛”的彝族调子吟唱,由创世、造物、婚事和恋歌、丧葬四部分组成。其中创世部分又分为开天辟地、人类起源两节;造物部分分为盖房子、狩猎和畜牧、家事、造工具、盐、蚕丝六节;婚事和恋歌分为相配、说亲、请客、抢棚、撒种、芦笙、安家七节;丧葬部分分为死亡、怀亲两节。该史诗吟唱了格兹天神派五个儿子造天、四个姑娘造地,造好天地后开始造人,创造人类后,人类又创造工具,从而有了狩猎和畜牧等农事活动,并有了婚恋、丧葬等礼仪的创世过程。其“虎尸解成万物”和“天上撒下三把雪,落地变成三代人”的宇宙观和人类进化观独具特色,反映了彝族先民独特的世界观和对事物的丰富想象,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生产、生活、婚丧等习俗,以及与其他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联系。郭天元、自发生、李申呼颇、李福玉颇等唱述,王朝显、杨森、李映成、杨文灿等翻译,郭思九、许明学、龚维顺、张宝生、陈志群、胡炳文、郭天元、刘德虚、李树荣、姚文俐等记录整理。云南人民出版社1959年出版《梅葛》单行本,32开,236页,5 700余行。(李福云 朱琚元)

阿细的先基 彝族创世史诗。流传于云南省弥勒县彝族阿细支系聚居区。全诗由引子、最古的时候、男女说合成一家、尾声四部分组成。该史诗唱述的是:古时没有天地,先有云彩两层,苍穹里的阿底神用金、银、铜、铁四根柱子把轻云顶起来变成了天,又把重云铺在三条大鱼的背上,并把鱼拴稳,就变成了地。然后由阿洛安太阳,纳巴安月亮,阿耐安星星,涅姐安云彩,忒别厄小伙子和尼别厄小姑娘从天神那里要回了树种和草种,阿热和阿咪则用八钱白泥造女人,用九钱黄泥造男人,从而有了蚂蚁瞎眼人时代。后来,天空出了七个太阳,把蚂蚁瞎眼人晒死了,只剩下迟多阿力列和迟多阿力勒,从此人类进入到了蚂蚱直眼人时代。又因山羊和水牛顶架而引起山火,把蚂蚱直眼人烧死了,人类只剩下两人,便进入到了蟋蟀横眼人时代。又经洪水泛滥后,仅剩的兄妹二人从燕子那里得到瓜子,经过栽种,从瓜里繁衍出了各种动物筷子横眼人即现在的人类。史诗反映了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以及对自然的想象和解释。后半部分还以男女谈情说爱为发展线索,反映了阿细人纯真的爱情和对现实社会的各种认识。潘正兴等唱述,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红河调查队搜集翻译整理。云南人民出版社1959年出版《阿细的先基》单行本,32开,231页,5 500余行。(普学旺)

阿赫希尼摩 彝族创世史诗。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彝族聚居区。全诗由序歌、阿赫希尼摩生万物、人类的起源、天地开始分、叽依定历法、旱灾、洪水泛滥、天地的生日、长寿和死亡、婚嫁的起源和演变、祭祀的兴起等部分组成。诗中唱述远古天地尚未出现时,茫茫苍穹里最先产生了一位头似狮子、身子像一座山、背上长有龙鳞,有十四只耳朵、六双眼睛,长有二十八只奶的万物之母阿赫希尼摩,她睡在宇宙中一个名叫奢彻海的金海里,她的胃有九千零八十二层,天地日月及万物均孕育其中。怀孕期满,阿赫希尼摩就生下了天、地、日、月、星、辰、云、风等,并接着生下了彻埂兹、黑得坊等所有的天神、地神,接着又生下了大象老虎、豹子、老鹰、牛、羊、马等一系列兽类、牲畜、鸟类和虫类,阿赫希尼摩用二十八只奶精心喂养它们,终把万物养成。诗中还唱述了人类从水生动物演变为猿猴,猿猴学会走路后演变为直立人的进化过程,唱述了从竖眼人到横眼人的演变历史,以及婚嫁和祭祀的兴起等。该史诗中的“神谱”自成系统,内容丰富,幻想奇特,在阐释天地万物的起源方面独树一帜,对研究彝族原始文化,特别是母体崇拜,以及人类母系文化的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施文科、李亮文唱述,罗希吾戈、普学旺翻译。史诗曾以《阿黑西尼摩》为名在《金沙江文艺》1981年第1期上刊载。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出版《阿赫希尼摩》单行本,32开,116页,5 000余行。(普学旺)

尼迷诗 彝族创世史诗。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撒尼人聚居区。史诗唱述的主要内容是:远古时,冰雪下个不停,人类被冻死,只剩下阿果和阿尼。阿果把阿尼挑绣的花布系在箭上,并向天空射去,请求天神救命。天神目斯帕和目斯玛及时放出七个太阳把冰雪晒化,未料天气又热得受不了。阿果就用箭射下了五个太阳,留下一个仍作太阳,另一个作月亮,这样,万物才得以重生。后来,人世间燃起了大火,整整烧了三年,世间万物均被烧死,人类只剩下阿资和阿若。又不知过了多少年,传到阿拉和阿乃夫妇的时代,他们生下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兄妹四人去开荒,奇怪的是开过的荒地第二天又复原。兄妹四人后来才知道,这原是一老者所为。老大和老二说要打老者,老三和妹妹则说不能打。老者把洪水即将来临的事告知兄妹,并变出金柜、银柜、木柜给四兄妹逃生。老大、老二不愿带妹妹,并抢占金、银柜,老三带着妹妹躲进木柜里。忽然洪水来临,万物被淹没,只有木柜漂在水上。洪水退后,天神把物种给了兄妹二人,并通过滚磨盘、滚簸箕等方式设法让兄妹成婚,繁衍人类。该史诗对于研究彝族哲学、伦理及社会发展史等均有参考价值。佚名唱述,昂智灵、李红昌、张海英翻译。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出版《尼迷诗》单行本,32开,194页,800余行。(普学旺)

天地是怎么分开的 彝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镇雄县彝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是:远古的时候,天裹着大地,大地连着天。后来,从一个洞中出来一对人,他俩大吼一声,把天震得往上飘,把地震得往下沉,就把天和地分开了。他俩不知道天的名字,也不知道地的名字,只知道他们是站在一个宽阔无边的地方把天地分开的。赵福清、陈世清唱述,陇家宽翻译,武孔杰采录,熊奎龙、冉允碧参加文字校对。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2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普学旺)

造天造地 彝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姚安县彝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过去没有天,没有地,蜘蛛织的网就是天,巴根草就是地。后来,一阵大风吹来,把蜘蛛网和巴根草都吹烂了,观音来了才补好了天地。罗列和勒黑来撒天种和地种。撒天撒九里,天上就有了九个太阳;撒地撒七里,就撒出了七个月亮。后来,盘古拿着锤和钻子来钻太阳和月亮,才把九个太阳钻落在西山,把七个月亮钻落在阿佤山。佚名唱述,李世忠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4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普学旺)

牛变万物 彝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姚安县彝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古时没有天地,观音杀牛来造天地,用牛皮做天,牛血做地,左膀做太阳,右膀做月亮,用牛眼做星星,牛肚做大海,用大肠江河,用小肠做阱沟,用牛毛做草木,用牛身上的虱子做籽种,并让蚂蚁来种地,让石蚌和人类来盘田。从此世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佚名唱述,李世忠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33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普学旺)

兄妹造天地 彝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南华县彝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古时没有天地,天神格兹丢下一个球,球在空中炸开,就炸出了两兄妹。格兹天神叫兄妹造天地。哥哥看见蜘蛛,就学蜘蛛结网的方法造天;妹妹看见藤子,就学着藤树造地。因哥哥贪玩,时常睡大觉,就把天造小了;而妹妹从来不贪玩,就把地造大了,结果天和地合不拢。哥哥就去找勾藤刺做针,妹妹又找来芦苇草做线把天地缝拢,但地边起了皱折就变成了山和河。后来,人类把哥哥当天神,把妹妹当地母来崇敬祭祀。周从信唱述,者厚培、余立梁翻译记录。收入《云南彝族歌谣集成》,32开,4页,76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普学旺)

开天辟地 (一)彝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双柏县部分彝族聚居区。主要内容是:远古时候云彩被用来造天,雾露被用来造地;天像大蔑帽,地像大簸箕。天上有棵很大的娑罗树,它的花朵和果实就是日、月、星、云、雾。地上有树林,有飞禽走兽,有江河湖海,有各类水生动物,唯独没有人类生活在大地上。后来,林中的猴子变成人类,他们用树叶做衣裳,以果子当粮食,把岩洞当住房,并发明了火种。在长期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他们发明了结绳记事,学会了驯养牲畜,能分清春夏秋冬、月大月小、日长日短。从此,种粮食按季节耕种,生活有了规律。佚名唱述,苏锡纬记录。收入《双柏民间文学集成》,32开,3页,55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施选  朱琚元)

开天辟地 (二)彝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彝族腊罗支系聚居区。歌谣唱述天地万物的起源。主要内容是:七个父子造天,四个母女造地。天地造好后,洪水泛滥淹没了人。观音老母见洪水中有葫芦,叫老鹰叼出葫芦,又叫老鼠咬开,里面出来兄妹二人。兄妹俩按照观音老母的主意,以滚磨是否重合来决定是否成亲。滚磨的结果是重合,于是,他俩成亲繁衍后代。他们生了九个儿子,后来老大成了彝族,老二到老六依次成了苗族佤族、傣族、壮族白族,老七到老九成了汉族。熊朝廷、自成清、自直清等唱述,熊朝学搜集整理。收入《南涧民间文学集锦》,32开,4页,150行,南涧彝族自治县彝学会、文体局2004年编印。(巴子)

开天辟地调 彝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部分彝族聚居区。歌谣的内容是:远古的时候,到了鼠年这一年地还很不平,过了半年地平了,箐也形成了。再到了虎年虎月,三座最高最大的山长成了。在第二高山毫栗山梁上,雪花落下来变成了一个男孩,从此开始有了人类。人类生成的第二天,格租天神放了一只鸡到世间来与人类做伴。人早生一天,鸡迟生一天,所以人在房里住,鸡歇屋檐边。李正彦唱述翻译,雷朴记录。收入《武定县民间歌谣集成》,16开,2页,58行,武定县文化局、民委、民间文学集成小组1988年编印。(钱丽云 朱琚元)

天地演变歌 彝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石屏县彝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了天地演变形成的过程。远古时天地未分明,四方昏沉沉。后经数代演变,最终形成了天地。但到天地的第十代,万物又遭毁灭,后来形成的天地,模样变得异常。邱忠贵唱述,阿楠记译。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石屏歌谣卷》,32开,2页,39行,石屏县文联1996年编印。(谭玉婷)

虎咬日月 彝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彝族聚居区。歌谣唱述远古时天上有七个太阳,每个太阳的光线分成三束,头束照在山箐里,晒枯了树木,鸟儿没处栖;二束照在大海里,晒干了海水,鱼儿没处游;三束照在山坡上,晒枯了草木,牲畜没处放。老虎和黑狗相约去咬日月,老虎咬太阳,黑狗咬月亮。之后,山头上起了云雾,下了三场暴雨,分别下在山箐、大海、山坡上,花草树木全绿了,大地一片生机。李茂生唱述,孟之仁翻译,杨自荣记录。收入《云南彝族歌谣集成》,32开,3页,4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钱丽云 朱琚元)

唤日唤月 彝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石屏县彝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是:姆咪阿梅若到红叶山用金锤银锤打造金房银房,杀牛祭献后在房子四角喊日月,喊了九天九夜,才喊出了九个太阳、九个月亮;姆咪阿梅若到山顶用铜锤铁锤打造铜房铁房,杀羊祭献后在房子四角喊,喊了七天七夜,喊出了北斗七星;姆咪阿梅若到山脚用木锤竹锤打造木房竹房,杀公鸡祭献后在房子四角喊,喊了三天三夜,喊出了数不清的星斗。邱忠贵、邱保云唱述,阿楠录音,阿楠、张进发记译整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石屏长诗卷》,32开,2页,56行,石屏县文联1999年编印。(李朝旺)(www.xing528.com)

白多摆奇分昼夜 彝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彝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远古的时候,天地间昼夜不分,天黑了就不亮,亮了又不会黑;人没有房子住,鸡没有栖息处,天空没有白云飘,地上蚂蚁没有洞。自从白多摆奇来了以后,天地间昼夜才分开。他教大家到山顶去放羊,到深箐去放猪。从此地上蚂蚁开始做窝,鸡有了栖息处,人开始学会起房建屋。人类开始有了婚嫁,女人要出嫁,男人要娶亲。李培成、杨炳荣唱述,闫开明、普连明、普连芳记录,李正彦翻译。收入《武定县民间歌谣集成》,16开,1页,25行,武定县文化局、民委、民间文学集成小组1988年编印。(钱丽云 朱琚元)

诺谷造人种 彝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县彝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远古的时候,龙王罗塔纪生了一个独儿子,名叫诺谷。诺谷带着法宝筛竹达和铁扫帚劈开水路来到大地上,看见大地像一个鸡蛋,天与地之间混沌茫茫,没有日月,没有人类。诺谷用铁扫帚把天扫得干干净净,并拿筛竹达打开天门放出日月和星辰;又到地上把大地扫平,“竖的划一条,变成大江河,横的划一条,变成小溪河”。诺谷扬起扫帚上的尘土,就变成了野草树木,又用红泥土造出飞禽走兽和独眼人,那些泥人分赴各地就变成了汉族、拉祜族哈尼族、佤族、彝族、傣族等民族。诺谷又做泥人,并在泥人头上安羊角,推到地底下就成了阴间人。诺谷又造五帝神,推到天上去,就变成了统管东、南、西、北的四大神和天神的总管绸古子天神。从此天地生机盎然。李八一奎唱述,白刊宁、白祖文、涅努巴西翻译,涅努巴西记录。收入《云南彝族歌谣集成》,32开,7页,159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普学旺)

洪水滔天歌 彝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弥勒县彝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在远古的洪荒时代,天上的十二条龙和地上的十二条龙想法不一致,天龙要求下雨,地龙则说要干旱,谁也不服谁,便相互争打起来。第一个回合是地龙胜天龙,三年未下一场雨,地上处处闹旱灾;第二个回合是天龙胜地龙,就下了九年的雨,大地被洪水淹没。人们受天神指点后做瓦桶、铜桶和木桶来避难,后来只有木桶中的兄妹得以幸存。按照天神的旨意,兄妹只好成婚,并生下一个怪葫芦。天神用宝刀将葫芦劈开,只见人种、五谷种和动植物种样样在其中,兄妹撒下百种就有了万物。撒在山腰的长出了人,就成了彝族;撒在平坝的长出了人,就成了汉族;撒在河谷的也长出了人,就成了壮族。普义兴、普全福唱述,王兴德记译,白章富文字校正。收入《云南彝族歌谣集成》,32开,7页,12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普学旺)

洪水淹天 彝族创世史诗。流传于楚雄市彝族聚居区。彝族毕摩口传经典之一,五言诗体。史诗的内容是:天地形成后,凡间有了人烟,但独眼人和直眼人既不善良,又不遵循礼仪和规矩。盘古老天爷发怒,就派兔传话给日、月,让他们出九个太阳、七个月亮;又令雷公和龙王,三年不许打雷下雨。从此人间草木不长,湖海干涸,死了不少人。盘古想用洪水淹天来灭绝直眼人和独眼人,就派神仙下凡到人间,装成一个乞丐,讨饭试人心。乞丐到东、南、西、北四方都被人家撵了出来,来到中央,好心的两兄妹,不仅给他饭吃还送他粮食。神仙又变成穿山甲以试兄妹心。兄妹捉到这只穿山甲,穿山甲请求他们放了它,兄妹俩忍着饥饿放了穿山甲。此时,穿山甲表明了身份,并告诉他们洪水要淹天了,叫他俩种瓜来躲避洪水之灾。兄妹俩按照神仙的指点,从五指山顶取回葫芦种,种出了一个大葫芦,洪水到来时藏在葫芦里,避过了洪灾。后来,哥哥在河的上游洗澡,妹妹在下游洗澡而怀了孕。怀孕满一年后,生下一个肉团,划开肉团,里面有九十九个肉瘤,把肉瘤分别挂到九十九种不同的树上,太白神仙用仙丹一点,肉瘤都变成了人,成了九十九姓人。异姓相婚配,同姓不成亲,人类就又繁衍起来了。佚名唱述,者厚培搜集整理。收入《三女找太阳——楚雄市民族民间文学集》,32开,15页,824行,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李福云 朱琚元)

嫫紫荣阿依与迷紫荣阿玛 彝族创世史诗。流传于云南省石屏县部分彝族聚居区。全诗用“阿哩”的彝族调子吟唱,分歌头、阿依阿玛被选留、阿依阿玛避洪荒、阿依阿玛结良缘、阿依阿玛育儿女、尾声六部分。史诗唱述了彝族始祖阿依与阿玛在洪水到来前怎样不嫌脏臭背疥疮流脓的白发仙翁,洪水到来时怎样在白发仙翁的指点下躲进木柜幸免于难,洪水过后怎样在白发仙翁的授意下兄妹成婚生育子孙后代的故事。邱桂珍、罗美凤唱述,李朝旺记译整理。收入《彝族阿哩选》,32开,22页,624行,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李朝旺)

满锦十二发 彝族创世史诗。流传于云南省石屏县部分彝族聚居区。史诗的内容是:远古时地上没有人类,天仙为创造人类费尽了心思。先派火神下界创人类,火神创出的不是烟就是焰。再派一对金童玉女下界创人类,也没有成功。后来,神仙们用冰做骨、雪做肉、风做气、雨做血、星做眼,才创出了草、青松、杉树、筋草、铁草六种无血物和蛙、蛤蟆、蛇、鹰、熊、猴六种有血物。最后让猴一变再变,十代后才成了人类。邱忠贵唱述,阿楠录音,阿楠、张进发记译整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石屏长诗卷》,32开,4页,238行,石屏县文联1999年编印。(李朝旺)

创世歌 彝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彝族腊罗支系聚居区。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造天之父用铁柱撑着天,用眼当日。造地之母用鱼拉成了地,用眼当月。造了天地和日月后,蜜蜂到苍山上的竹子里找到了婴儿。婴儿长大后,依从天意,与天女相配繁衍出帕巴木必、支哈那巴、阿佧阿倮、腊布(白族)、汉人、蒙氏等十家;又有密士神之女生鸡、天女生马、地女生牛、白云生绵羊、黑云生山羊、龙女生猪、底差神之女生狗,世上才有了家禽家畜。佚名唱述,杨茂虞、杨世昌搜集记译。收入《彝族打歌调》,32开,36页,22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巴子)

笃慕与洪水连天 彝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宣威市彝族聚居区。诗歌记录了实叟时代,武洛撮王天朝昌盛,长子撮珠笃建立君主基业,逞强天下。撮珠笃生神子笃慕,神明聪慧,继承国业后实叟日益强大。天君很嫉恨,派天兵攻打,天兵大败。天君邀来妖龙两条,用洪水淹没天下,七天又七夜。笃慕举族南迁到达洛尼白,部落渐渐强大。笃慕娶三个妻子,生下六祖,即武、乍二长房,尼、侯二次房,布、默二幺房。六祖修谱系,从一世希慕遮到二十九世武洛撮,武氏十二子,各有崇拜,繁衍发展。长房居昭通以南(滇西、滇南方向),次房居洛博以北(四川凉山),幺房居金沙江两岸。张四清唱述,张尤发搜集整理。收入《宣威民间文学集成·综合卷》,32开,6页,139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谭玉婷)

人类进化歌 彝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石屏县彝族聚居区。歌中讲述了原始人类(独眼人)的生存状况。独眼人时代,人猴分不清,猴子生儿女,变成独眼人。独眼人住岩洞,以草和树叶做衣裳,忍饥挨饿,不知冷热生熟,后石头击出火星,引起森林大火,人类方开始用火。邱忠贵唱述,阿楠记译。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石屏歌谣卷》,32开,2页,32行,石屏县文联1996年编印。(谭玉婷)

阿文苟兹图 彝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彝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是:古时候有三兄弟上山去犁荞地,次日地又还原了,三兄弟觉得奇怪,就在地里下了扣子,扣住了天神变的豪猪。豪猪请老大解扣子,老大不肯,豪猪告诉他洪水就要泛滥了,赶快打只铁船躲在里面;豪猪请老二解扣子,老二也不肯,豪猪告诉他洪水就要泛滥了,赶快打只铜船躲在里面;豪猪请老三解扣子,老三心肠好,把扣子解开了,豪猪告诉他赶快去种葫芦,洪水来了躲在葫芦里。洪水泛滥时,铁船铜船沉了底,只有葫芦漂在水面。洪水过后,比氏罗氏两兄妹从葫芦里出来,豪猪让兄妹二人成了亲,数月后生下九子,老大是苗族,老二是黑彝,老三是汉族,老四是回族,老五是撒梅(彝族支系),老六是傣族,老七是罗敏(彝族支系),老八是傈僳族,老九是密岔(彝族支系)。从此人烟渐渐稠密起来。孙朝林唱述,祁树森、李世忠记译。收入《云南彝族歌谣集成》,32开,7页,15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钱丽云 朱琚元)

仙女传凡宗 彝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武定县部分彝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是:从前,有一个名叫租发的小伙子,父母不幸病重去世,租发一个人孤苦伶仃,无力埋葬父母,只好卖身葬父母。天上的女神仙白姑秋觉得世上的人就数租发最可怜,就求大姐下凡嫁给租发,大姐不愿意,再求二姐,二姐也不愿意,好心的七妹白姑秋只好自己下凡来嫁给租发。七妹嫁给租发三年后生了一个男孩,她把儿子留在人间就匆匆返回了天庭。从此,人间有了仙裔。李正彦唱述翻译,杨远超录音,雷朴记录。收入《武定县民间歌谣集成》,16开,2页,46行,武定县文化局、民委、民间文学集成小组1988年编印。(钱丽云 朱琚元)

两兄妹 彝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牟定县彝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是:很古的时候,有一家人有五个儿子和一个姑娘,他们在山中以种地为生。有一天,天上的神仙下凡,变成一个老人,把自己扣在人们支好的扣子里面,欲试人心好坏。老人分别向麂子、狗、大哥、二哥、三哥、四哥求救,但无一人帮他解扣子,老人告诉大哥、二哥、三哥、四哥分别打造金、银、铜、铁箱子,躲在里面避水灾。老五和小妹看到老人被扣在扣子里就把老人解救出来。老人送给两兄妹一颗葫芦籽,并让他们栽种,一天浇三次水,没多久就结了个大葫芦,兄妹俩躲进葫芦中避过了洪水。神仙为传人种,就让兄在河头洗澡,妹在河尾洗澡,妹妹怀胎后,一胎生下九个儿子。三个儿子吃马奶,三个儿子吃猪奶,三个儿子吃狗奶。长大以后各立门户,人种才传了下来。这也就是有的人不吃马肉,有的人不吃猪肉,有的人不吃狗肉的缘由。李正顺、普兴科唱述,普启旺翻译记录。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牟定县综合卷》,32开,8页,339行,牟定县民间文学办公室1989年编印。(李惠兰 朱琚元)

若虎与摆则 彝族创世歌。流传于云南省牟定县部分彝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是:远古的时候,有一个小伙子叫若虎,是他来造天;有一个姑娘叫摆则,是她来开地。若虎因为贪玩,把天造小了;摆则非常勤快,把地造大了。摆则只好缩小地盘,缩回的地盘就成了今天的高山。天地造好后,万物都开始繁衍,只有人类还没有开始繁育子孙。若虎喜欢摆则姑娘,摆则也喜欢若虎,可是他俩被大山和大河隔开了,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若虎向东走去找摆则,摆则向西走来找若虎。翻过了九十九座山,若虎来到一座山上,摆则可以看见他,但是一条大断岩隔断了他们。摆则让若虎去找金、银、铜、铁矿来搭金桥、银桥、铜桥、铁桥,接通断石岩。若虎要过桥去会面,摆则又让他去驯服野牛耕地。若虎打了条铁链来驯服野牛,架起牛犁犁了九道梁子,摆则撒了九座山的种子,他们终于在一起了。一年以后,摆则生下了一对双胞胎,从此人种一代接一代地传了下来。李学书唱述,李国林搜集记录。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牟定县综合卷》,32开,6页,285行,牟定县民间文学办公室1989年编印。(李惠兰 朱琚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