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明近代技术史:中央机器厂与工业转型

昆明近代技术史:中央机器厂与工业转型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近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下,昆明很多传统手工业领域也迅速向近现代工业转化,科学技术上终于迎来了历史最令人兴奋的时期之一。1939年,中央机器厂在昆明北郊黑龙潭附近的茨坝建立,这是中国机械工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此,中央机器厂被称为中国机械工业之摇篮,不愧是昆明近代技术史上的奇葩。抗日战争期间,其第二厂的昆明支厂制造电子管及氧气,第三厂制造电话,第四厂制造电动机、变压器、开关设备和电表,均设在昆明。

昆明近代技术史:中央机器厂与工业转型

KUNMING JINDAI ZHIZAOYE SHIHUA

民国初期云南制造业有了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一大批工厂和企业由沿海、内地迁来昆明,包括技术工人、工程师、企业家等,给昆明科技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国民政府采取奖励投资、提供资金、协助购买原材料、帮助招募训练技工等有力措施,发展大后方工业。加上全省人民在抗日烽火中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努力,使昆明如同发生了一场工业技术革命,各个领域飞速发展。在昆明一带形成了海口、马街、安宁、茨坝等重要的工业区,成立了以中央机器厂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企业,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了有近代化水平的较完整工业技术体系,实现了把昆明建设成为全国工业中心区的目标。这一时期,昆明科学技术以一日千里之势从传统向近现代转型,科学技术的主流已完全融进了近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在近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下,昆明很多传统手工业领域也迅速向近现代工业转化,科学技术上终于迎来了历史最令人兴奋的时期之一。直到今天,民国时期建立的工业体系仍然是昆明工业发展的最重要基础。

民国时期,以中央机器厂为代表的制造业飞速发展,产品涉及各种机器制造、动力和加工领域,奠定了昆明现代工业的基础,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央机器厂】1939年,中央机器厂在昆明北郊黑龙潭附近的茨坝建立,这是中国机械工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中央机器厂是民国时期中国大型工厂的代表,是资源委员会3年重工业建设计划的十大工程之一。当时计划纲要认为,政府以有限之财力,而完成此重大使命,其意义至深。初期设有5个分厂和4个部门(处),以后重新按照制造产品归类,划分为7个分厂:第一厂为金属冶炼厂,第二厂为蒸汽锅炉厂,第三厂为内燃机厂,第四厂为发电机厂,第五厂为工具机厂,第六厂为纺织机厂,第七厂为普通机械厂。由于中央机器厂的成立,许多工程技术人员随之迁入昆明,中央机器厂的规模设备,在全国机械行业中首屈一指,并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机械行业的人才。除总经理为王守竞外,还有吴学蔺、贝季瑶、雷天觉等中国杰出的工程技术人员。该厂的产品涉及多方面领域,生产出许多优质的机器。包括蒸汽锅炉、柴油机、发电机、电动机、大马力水力机、重油机、碾米机、抽水机及各种精密机械,试验成功了齿轮铣刀、滚珠轴承、砂轮、展性铸铁、电弧焊条表面涂剂等产品。在机床制造方面,生产出车床、铣床钻床、刨床、镗床及各类工具,装备了不少军工单位和机械工业部门,曾经制造过化工炼油、制碱等设备。这些产品的质量不仅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有些甚至可与进口产品相媲美。王守竞不仅是杰出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是一位十分优秀的管理人员。在他的领导下,中央机器厂在短短的几年内不但做出了很多重要的科研成果,还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第一台机械工业的工作母机,第一台大型发电机,第一台大型汽轮机,第一台30~40吨锅炉,第一座铁合金冶炼炉等,第一个实现高强度铸铁工艺。因此,中央机器厂被称为中国机械工业之摇篮,不愧是昆明近代技术史上的奇葩

中央机器厂还筹备建造汽车分厂,当时计划5年内生产出600~960辆汽车,有卡车公共汽车和新式轿车等。这是继1931年5月沈阳民生工厂汽车试制成功之后,民国时期中国装配成功汽车的数次实践之一,但屡次被日寇破坏。1938年6月,买下了美国司蒂瓦特汽车装配厂的全部旧设备,部分设备和其他器材已运至越南海防,准备从滇越铁路运入昆明,却于1941年5月被侵入越南的日军劫掠。同年7月,只好把部分设备运到了滇西的畹町,因战事吃紧,无法从滇缅公路继续运往昆明,临时将汽车分厂改设龙陵县。但刚组装成功了2辆“资源牌”4吨载货汽车后,1942年5月,日军攻入龙陵,汽车便落入了敌手,中央机器厂设汽车分厂的计划随即被破坏。(www.xing528.com)

1943年,中央机器厂已有员工2400余名,装备了500余部机器设备,是为其鼎盛时期。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大批人员迁回内地,1946年后,员工只剩下500余名。在该厂的基础上成立了昆明机器厂,设有农具机、工具机、动力机及铸锻锅炉4个组,产品主要销往西南各省区。并研制成380伏、50周、500马力8级滑环式交流感应电动机,这是当时国内制造的最大电动机。1949年以后,该厂逐渐演变为之后著名的昆明机床厂,即现在的昆机集团公司。

【中央电工器材厂】中央电工器材厂是当年国民政府十大厂矿之一,在资源委员会负责人翁文灏、钱昌照等人的支持下建立。抗日战争期间,其第二厂的昆明支厂制造电子管及氧气,第三厂制造电话,第四厂制造电动机、变压器、开关设备和电表,均设在昆明。之后第一、四分厂合并,成立中央电工器材厂昆明分厂。该厂产品主要有电缆线、电动机、变压器、电池、电灯泡五大类30余个品种,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根铜导线,还有镀锌铁线、军用被复线、绝缘皮线、花线、铅皮线、漆包线等电工产品。第三厂有军用电话机、普通磁式电话机和共电式电话机等产品。产品除供应西南、西北各省人民生活的需要外,还直接供应驻华美军使用。1949年后,该厂逐渐演变为昆明电机厂、昆明电缆厂和云南变压器厂等。

【云南纺织厂】抗日战争爆发后,棉布的需求日增,迫切要求建立有现代水平的纺织工业。在缪云台主持下,云南省经济委员会遂决定兴建云南纺织厂,向美、英等国进口先进的设备,1938年8月在昆明建成投产,共拥有纱锭5200枚,电动织布机60台。

【裕滇纺织公司】1940年,在昆明玉皇阁又成立了裕滇纺织公司,专营纺纱业务,有纱锭达25000锭。

【裕云机器厂】为适应云南纺织业发展的需求,1943年,云南省经济委员会与富滇银行等成立了裕云机器厂,厂址设在昆明西郊麻园,主要生产纺纱机、梳棉机、清棉机、并条机、打包机和纺织机零件,为云南纺织厂、裕滇纺织公司提供所需要的大批机器设备,由于该厂运行良好,被赞为“成绩极为圆满”。另外,1937年以后,沦陷区的纺织技术人员陆续来滇,有的纺织研究机构还迁入昆明,也推动了昆明纺织科技的研究。

【军务司制革厂】近代制革是在1900年左右,昆明德胜桥兴仁街开办了一个制革厂,采用“烟熏”的方法进行制革。当时市场上所售皮鞋都是“烟熏皮”,一般只用于鞋底革。到1908年在昆明成立了军务司制革厂(陆军制革厂的前身),并招收学徒学习3年后可发毕业证书。此后,使用化学药水的制革方法才传入昆明。晚清时期昆明的皮革产品有皮衣类、靴鞋类、皮箱类、鞍辔类四类,以牛、羊皮最多,还有马、犬、狼、鹿、豹,甚至虎皮等。皮工多为大理丽江和昆明人。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后,云南的皮革经昆明用火车运往上海等地外销,是昆明外销的大宗产品。

【昆明近代化工厂】20世纪初,随着一些化工工厂的成立,揭开了昆明化工业的历史。1910年,云南宝丰公司成交,开采石磺(硫化砷)、芒硝,并生产镪水(盐酸硝酸混合液);1914年模范工艺厂成立,扩大了镪水的制造规模;1938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在昆明普坪村建立昆明化工材料厂(昆明市电化厂前身),用路布兰法生产纯碱,再用石灰苛化法生产烧碱。于1940年7月正式投产,最大日出产纯碱达到1吨,最小日出产纯碱为半吨;1938年,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在昆明马街建立大利造酸厂,用铅室法生产硫酸,用硫酸与火硝制造硝酸,用氢气与氯气在玻璃管内燃烧与吸收的合成法,生产出含铁量极少的盐酸。1945年,还用电解食盐的方法生产液体烧碱,用氯化钾电解制造一氯酸钾;1938年,永生玻璃厂从长沙迁来昆明,1943年秋开始生产,产品有烧杯、烧瓶、揽杯、量筒、试剂瓶、过滤瓶、冷凝管、蒸熘管等化学工业用品。产品主要供中央防疫处,少部分供社会上的医药卫生界使用;1940年,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教授苏国桢、赵康节得到富滇银行的投资,在昆明刘家营成立了云南恒通酒精厂,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汽油严重缺乏而产生的燃料问题;1941年4月国民政府经济委员会与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合资创办云南酒精厂,选址昆明东郊大板桥,该厂以生产动力酒精为主,浓度在96%以上,主要供给军事机关和相关事业单位,年产量约30万加仑;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张大煜在云南经济委员会资助下,创建了利滇化工厂,用煤炼油,并从事桐油裂解制燃料的试验;1941年,孙孟刚在昆明跑马山建成元丰油漆厂(后为昆明油漆总厂),利用桐油等天然资源生产清油和调和漆,供交通、工务和建筑之用,原料均采用国产;1942年,中国第一家磷肥企业滇裕磷肥厂成立,日产磷酸钙1吨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