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能力:专业+关键能力

职业能力:专业+关键能力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职业能力的概念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并影响该职业活动效率的个人心理特征。职业能力与人的职业活动联系着,并表现在人的职业活动中。职业能力由两大部分组成,即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是一种可迁移的跨岗位、跨职业的能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公证的有效证件。

职业能力:专业+关键能力

(一)职业能力的概念

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并影响该职业活动效率的个人心理特征。人的职业能力是由多种能力复合而成的,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的总和,它是择业的标准和就业的基本条件,也是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职业能力与人的职业活动联系着,并表现在人的职业活动中。从个体从事的活动中就能看出其是否具有某种能力,以及这种能力达到了何种水平。职业能力由两大部分组成,即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1)专业能力是指某一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即根据职业(工种)的特性、技术工艺、设备材料以及生产方式等要求,对劳动者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提出的综合性水平规定。专业能力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专业资格、资格证书、专业拓展等方面。

(2)关键能力是指包括学习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能力、交际能力、社会能力、团队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关键能力包括:收集、分析、组织信息的能力;交流思想与信息的能力;计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运用数学方法与技巧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科技成果的能力;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

关键能力是一种可迁移的跨岗位、跨职业的能力。由于当今的职业和岗位处于不断变化中,一个人一生将要从事多个职业。如在美国,人一生平均更换四个职业和更多的岗位。专业能力在你寻找第一份工作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人员流动过程中,社会适应能力、交际能力、团队能力等不依专业知识而独立于人的头脑之中,关键能力将会起到比专业能力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专业能力的培养

专业能力主要在专业知识、专业资格、资格证书、专业拓展等方面得以体现。其中,专业知识、专业资格、资格证书是求职的必备条件。职业能力是能力的核心,专业能力是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重视自己专业能力的培养,包括专业知识和理论、熟练的职业技能以及专业拓展能力。因此,大学生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1.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有一种观点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只要“够用”就好,更有的认为高职院校学生是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专业理论知识少一点无所谓。这种观点是极其可怕的。

专业理论知识是专业或行业所对应的岗位及岗位群所需要的理论与知识,包括基础性知识、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社会经济法律知识等。它所反映的是知识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是系统的、通用的知识。这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的学习任务之一,是培养自己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拓展能力的基础,只有认真学习,牢牢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获得较强的专业能力。

21世纪,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知识、技术、信息的更新速度前所未有,职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力资源部门对个人的职业能力以及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来说,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而高职院校所设置的学制又较短(一般为三年)。因此,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更应珍惜时间,加倍努力学习文化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要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结构上下工夫,要善于对多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融会贯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做到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2.努力锤炼专业技能

应用技能是指利用工具按照一定程序和方法进行操作的过程。高职学生的特长,在于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快速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正是这一特点使高职学生比一般就业者更受人力资源部门欢迎。也正是这一特点要求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在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努力掌握熟练的应用技能,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

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关键是在学校期间要积极参与到专业实践活动中,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将理论内化成操作能力和技巧,将课堂所学应用于生产实际,勤学苦练,掌握扎实的基本功,练就一身技能。通过专业的实践活动,锻炼灵活运用知识、不生搬硬套的能力,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协作精神、爱岗敬业和严谨求实的作风。高职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

(1)技能课,是对课堂中所学的基本原理进行验证,加深对专业基础的理解,多为验证性试验或基本技能操作,如基础物理试验、化学试验、钳工试验、药理、病理试验等。这是专业技能的准备课,也是专业基本功。这部分技能要求熟练掌握。

(2)专业技能课,是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技能训练课,如数控机床加工,中级、高级电工实训,模拟导游,饭店服务实训,秘书技能实训,临床护理实训等。这是专业技能形成的中心环节。这部分技能要求扎实掌握。

(3)综合实训,如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接受综合布线的实训,数控专业的学生进行产品制作,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等。

(4)现场见习,是学生在学习期间,按学校计划到工厂、公司进行观摩性质的见习,主要是增加对专业的了解,对生产实际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知晓生产中所应用的技术。

(5)实习,是学生在毕业前到企业单位进行实习,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一方面检验所学的知识与掌握的技能,进一步将其巩固和深化;另一方面在带教师傅的帮助下,也可以学到更实用的技术,对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查漏补缺。

3.积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据高层次人才招聘市场的统计信息显示,那些持有高等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和“多证书”人才,始终是用人单位争相物色的对象,其求职成功率往往高达90%以上。“毕业证书+专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正成为高职学生就业的必需要件。我们讲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以下几类:

(1)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公证的有效证件。

(2)技术等级证书。技术等级证书是指由全国统一的技术等级认证,与特定的职业无关的一种技术水平认证。如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证书(分一、二、三级偏软、三级偏硬)和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三、四、六级)等,都是用人单位比较认可的技术等级证书。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都要求学生获得计算机应用能力A级或B级证书,通过大学英语三级考试等。

(3)行业资格证书。行业资格证书是指从事某一行业所需要的资格证书,又称执业资格证。行业资格证有行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如执业药师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注册建造师、资产评估师等。也有某些特殊行业,如从事IT行业,要求求职者持有一些IT厂商颁发的认证证书,如微软认证、SUN认证等。

目前,校园里流行着一句话:“多一个证书,多一种选择,多一个机遇。”一方面反映了当代高职学生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已趋向成熟;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把握好尺度,为考证而考证,其结果适得其反。某些学生为使自己求职机会增多,增加简历的分量,积极加入考证大军,报考各种证书,但所考的并非是自己所学的,也有的是跟风,同学去考什么我也考什么。

对于大学生参加各类资格证书的考试我们应该给予支持,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校的时间是短暂的,因此,要把完成学历教育放在首位,在这个基础上再挤出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否则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大学生在证书考试时,一定要与所学的专业相结合,已学科目与考试内容有所覆盖,这样考试的难度有所降低,所取得的资格证书与所学专业有相关性,在应聘专业对口工作时能起到帮助作用。如电子专业的学生取得高级电工证书;IT专业的学生取得微软等行业龙头认可的专业证书;文秘专业的学生可以考取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也可以与自己的就业兴趣相结合,为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做好准备。

4.培养专业拓展能力

专业拓展能力要求大学生具有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市场运作意识,理解本专业的最新技术应用情况,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若要立足职场,仅仅具有专业操作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经济头脑。高职学生的定位是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因此,专业能力除掌握操作技能外,还要关心企业的生产成本,并能进行市场调查,具备相应的技术改进能力。

(1)成本意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成本控制是非常主要的环节,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效益就会相应提高。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应关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流程是否科学合理,产品设计是否完善,了解节约生产成本的途径,帮助企业节约生产成本。

(2)质量意识。产品或服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大学生应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在以后从事的工作中严把质量关。

(3)市场运作意识。了解产品的市场营销过程,能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为今后从事多个相关的岗位做好准备。

(4)专业发展能力。主要是技术改造能力和理解、运作新技术的能力。具体地说,一方面要求大学生具有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现有的生产流程、生产技术、产品设计进行部分改造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大学生具有紧跟本专业技术、工艺的最新发展,理解并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的能力。

(三)学习能力的培养

有关研究表明,在人的整个一生中,大学阶段只能获得需用知识的10%左右,而其余90%的知识都要在日后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取得。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无论学校的教学大纲编得多么完善,学生在毕业后必然会遇到他们所不熟悉的新发现和新技术。那时候,他们将不得不独立地、迅速地弄懂这些新东西并掌握它,只有具备一定品质、有较高发展水平的人,才能更好地应付这种情况。”大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提升自身学习能力。

1.明确学习目标

具有坚定明确的目标是学习能力形成的前提。无论身处何种有利的地位,但倘若没有目标,或者只有很渺小的目标,那你作为人,终究是脆弱的。只有心中有一个坚定的、值得你为之做出最大努力的目标,才有可能期待自己的精神上和道德上也达到一定的高度。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具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坚强意志。只有具有一定理想和奋斗目标的人才能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不灰心丧气,不轻易改变自己决定的目标而努力不懈地去学习和奋斗,如此才会有所成就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商包括冒险智商、创意智商、身体运动智商、视觉空间智商、音乐旋律智商、自然博物智商、智力智商、情绪智商、语言文字智商、自我内省智商、数学逻辑智商和人际关系智商。在众多智能构成中,人往往会有一种误解,认为只要重视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就行了,而忽视其他智能的培养。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从人的智能结构上来讲,也是需要各智能部分协调、全面发展。作为个体,在发挥自己特长智能的同时,还必须补足自己不擅长的智能结构,有意识地从整体上提高自己的智能结构水平。

2.把握高职教育的学习规律

高职院校的学习内容广、课程多、难度大。开设的课程可分为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三种类型,又可分为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四个层次,每一层次或类型的课程均由许多门课程综合而成。课程涉及的内容范围广,深度和难度都比较大,其意在使学生获得“必需、够用”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知识背景,在思考问题时可以更加全面。因此,大学生必须结合专业特点,根据高职学习规律,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等。

(1)高职生应更加注重自主性学习。在高职院校里,课堂讲授相对较少,自学时间将大量增加,甚至连学什么样的课都要由学生自己决定。同时,学校为学生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如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有设备先进的试验室,还有多样的课外科研、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的教学计划还安排了大量的教学试验、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这都要求学生能充分利用这些学习条件进行独立学习,大学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学生入门,修行多深主要靠自己。大学阶段考试的分数不像高考入学考试时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感觉到自己的能力提高了多少。

(2)高职生应更加注重发散性学习。学习重在平时,重在过程。死记硬背的知识减少,灵活应用的知识增加。在学习上要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维能力、思维方式的训练,相当多的学习是在解决问题、进行发明创造的过程中进行的。学习不仅发生在学校,还发生在社会实践和企业顶岗实训的过程中。

(3)高职教育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更高。学生要在试验室、实训场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以求得对专业技能的切实掌握。高职教育,不仅要学会理论知识,还要求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这既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高职学生应该把握的学习规律。

3.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在学习中少走弯路,还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各种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学习方法是一门科学,因人而异,因不同的学习科目而异,因不同的学习环境而异,因不同的学习手段而异。如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与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就会有差异。(www.xing528.com)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学习手段的变化,相应会产生新的学习方法。每个人都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但在新的环境中,这些学习方法需要重新组合,以适应大学的学习。下面介绍几种学习方法:

(1)整体学习法,即从整体出发,把握知识的全部结构和内在联系,使缺乏联系的全部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概念。如专业入门课的学习,通过学习,熟悉本专业的概念,掌控专业知识的构成,了解专业发展的方向。

(2)发现学习法,即经过观察、质疑、联想,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或发现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种学习方法适用于一些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着重于培养创新能力,发现新知识。

(3)问题学习法,即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寻找有关资料,提出假设,进行试验,以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方法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比较学习法,即通过对所学知识之间的比较,进而确定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以正确掌握知识。如在学习语言时,可以通过两者之间的比较进行学习。

(5)合作学习法,即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组成学习或研究小组,从事学习活动,以提高学习效率。协作学习多发生在一些集体项目中,小组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每个人既有自己的专攻,又与别人协作,共同学习。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学有其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同样的环境下,不同的人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因此,最好的学习方法是适合自己的方法。

4.学会自学

达尔文说:“我认为,我所学的任何知识都从自学中得到。”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们只有通过联系解决问题和努力发现,方能发现并学会新的探索法。一个人越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就越能把学习所得归纳成一种解决问题和调查研究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对他可能遇到的任何工作都有用处。如今,学习能力已受到美国、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视,在教学中,无论课程结构,还是内容方法,无不体现着对自学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转变过去那种依赖教师课堂讲授,靠背一些知识包打天下的学习观念,要注重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培养。具体地说,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1)学会自我激发学习动机,包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具体的、能够完成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体验成功。

(2)充分了解自身的条件,如通过学业考试了解自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心理测试了解自己的智力发展水平、学习风格、个性特征、情感特征等。

(3)掌握学习策略,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经常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意识、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效益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4)善于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如学会利用图书馆、使用工具书、查阅文献资料,并善于做学习笔记、积累和整理资料,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以及学会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的主要软件工具等。

(5)与教师、同学共同探讨学习方法,交换学习材料,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并在必要的情况下接受他人的帮助。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主要是通过学习者自身来实现。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指导、辅导、顾问、合作、帮助的作用。大学生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只有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才能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四)信息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我们迈入了信息时代。有人说,工业经济的标志是标准化,知识经济的标志是信息化。在这个资讯的年代,谁拥有了信息,谁就拥有了财富和发展机会,谁就可能是赢家。因此,信息能力成为我们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终身学习最重要的工具。

所谓信息能力,是指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懂得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高职学生的信息能力包括以下内容:

(1)熟练掌握信息工具的能力,指熟练掌握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应用的能力,和熟练使用英语语言工具的能力。随着全球信息生产垄断性的特征不断显现,英语语言工具在信息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全球80%的研究和开发成果来自发达国家;另一方面,互联网上的图文资料绝大多数都是英语,英语是当今最通用的商务语言和科技用语,国际电子通信中90%以上都使用英语。

(2)迅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即根据工作学习目标或者科学研究方向,能够正确地选择信息源,迅速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除传统的对图书、期刊、资料等纸质文献的检索外,还能够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检索服务。

(3)科学合理地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对收集到的信息,经过集中遴选、分析综合、归纳分类、抽象概括等加工处理的能力。当前,信息的产量剧增而质量下降,只有对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处理,才能生成更为有效的信息。

(4)创造性地利用信息的能力,即在多重收集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和理解,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升华为知识和智慧,产生出新信息的生长点,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发挥信息的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能力。信息利用是信息收集的终极目的,是信息的升华与转化过程。

(5)抵御污染信息的免疫能力,即预防、控制和消除那些虚假、失效、冗余、过剩、骚扰以及有害信息的污染的能力。现代社会是信息全球化社会,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机遇和财富的同时,也带来负面效应——信息污染。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甄别、自律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五)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一书中认为,缺乏外语和计算机能力的人是未来的文盲。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大学生求职的工具,也是重要的学习工具,更是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际交流的加深,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就业的全球化,外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工具,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外语已经不可或缺。有些高职院校的部分教材采用了原版国外教材,也有不少的课程正在试行双语教学,这些都对高职学生的外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加,很多企业迫切需要既懂专业又会外语的人才。因此,大学生只要具备较为出众的外语能力,就能在就业求职时占有一定的优势。

目前,高职外语教学以普通英语三级和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为中心。学生的日常用语能力尚可,但是具体到工作事务上,专业词汇还是不够。所以,外语考级仅仅是外语学习的一个方面,却不是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即能用英语和外国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流,处理日常英语资料信息。因此,高职学生学习外语关键在应用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会听,外语作为一门重要的交流与沟通工具,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能听懂。有些学校在推行双语教学,由外教来讲课,也会请一些国外的专家来学校做报告,这对学生的外语听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另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收听外语国家的对外电台节目训练自己的听力。会说,即要求熟练掌握专业外语,能用外语与国外友人进行日常会话。会看,即技能阅读外语文档。越来越多的国外产品和技术人员进入我国,其技术文档多数是用英语、日语等语言编写的,因此,通过看外文资料可以提高专业外语的能力。会写,即用外语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撰写自己的工作报告等。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深入学习、工作的各个环节,成为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量采用课件、多媒体等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网络课程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里得到认可,学生大量课程作业也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可由以下途径实现:

首先,要善学。计算机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程度日益加深,当每个人的学习内容、工作岗位发生变化时,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软件、硬件层出不穷,在工作上的应用更加多样化。因此,当新的技术出来之后,一定要善于学习,掌握最新的技术,满足学习、工作的需要。

其次,要善用。虽然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但在整个社会的生活、生产、工作方面,还没有普遍应用这种新技术,计算机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应用于现实工作还有一定差距。作为以动手能力强而立于职场的高职学生,更应关注这种为社会带来变化的新技术,并将之应用于工作之中。在计算机普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应用中的问题,如病毒、网络攻击、程序不兼容等引起的死机,以及一些应用软件由于设计不完善而引发的各种问题。这些日常碰到的应用问题,需要高职学生自己独立解决。

(六)合作能力的培养

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等运作方式,要求员工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团队中注重合作与协调。这是一个集体英雄主义的时代,谁能将这一理念理解透彻并付诸行动,谁就可能先人一步成为赢家。合作能力在公司用人招聘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合作能力的培养更多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高职学生在校读书期间应积极主动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加强团队意识,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在团队活动中,学生应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个体目标与团体目标之间的关系。个体目标是团体目标的一部分,只有每一个个体目标实现了,团体目标才能得以实现,个体要在团体中努力完成分目标。

(2)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团队中也存在合作和竞争,合作是达成最终目标的必要条件,竞争则是团队内部活力的激发点,竞争决不能破坏合作,而是要服从于合作。

(3)有效沟通与坚决执行的关系。团队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在现代社会中必不可缺少的。其核心是协同合作。对于团队工作有异议,可以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对于已经决定的事情,则要求每个成员不折不扣地去完成。

(七)职业适应能力

职业适应能力,是指大学生有效地应付和顺应职业环境,使个体内部以及个体与职业环境之间保持平衡与协调的一种状态。职业适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消极适应型;另一种是积极适应型。前者是指个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和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职业环境的要求;后者是指尽最大可能去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己的发展需要。作为大学生,走入社会后首先是适应这个职业,然后才能在职业中更好地发展自己。随着国际化、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竞争、企业之间竞争以及个人之间职业岗位的竞争日趋残酷,职业适应能力的价值日益凸显。职业适应能力主要包括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和自立能力。其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必备能力。

(1)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思想的能力,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职业生活中,个体需要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是最基本的前提。普通话是口头表达的标准语言,每个人都应能流利地、有条理地、准确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如面试时自我介绍。书面表达要求能将事实或思想用逻辑性很强的结构表达出来,用词贴切,如自荐信、工作报告等。

(2)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踏入社会的第一张证书,从找工作面试开始,这一张证书将伴随你的一生,决定着你职业生涯的成败。

(3)自我展示能力,即在求职过程中,展示自我;在工作中,展示自我。通过展示,给自己更多的发展机会。我们的传统总是讲究谦虚,但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过于谦虚不是一种美德,因此,大学生要学会充分表现自我。

(4)自立能力,即在生活上自立,在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独立作决策,独立解决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