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京:百年风云,大哉一诚

南京:百年风云,大哉一诚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一定要用一个瞬间定格南大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脉,这幢爬满茂密藤蔓的北大楼一定是首选。每年到了毕业季,很多南大毕业生都会选择来到北大楼前合影留念。拉贝故居,曾在南京大屠杀中保护了600多名中国难民。中山楼,是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时的居所之一。1918年,“中国科学社”从美国迁回南京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院,延揽了一大批“一时英秀”专于任教。

南京:百年风云,大哉一诚

这是一个普通的英语课堂,南京大学外籍教师玛莉莲正在上课:“‘钱把口袋烧了个洞’,这句话描述了一个人一有钱就花掉的特点。”

这是玛莉莲老师在南京大学教授的最后一节英语课。三年前,她和丈夫经由“美国杨百翰大学中国项目”来到南京大学,玛莉莲教授大学英语,她的丈夫罗恩则在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在完成六月的最后一节课后,玛莉莲和罗恩就要结束项目,启程返回美国。这节看似寻常的课,也比往常多了一丝留恋。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大礼堂

玛莉莲说:“我很享受在南京大学教书的生活,这是一段无与伦比的经历。南京大学的学生非常之优秀,他们非常愿意尝试新事物,愿意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们会非常想念中国,尤其是南京大学和这里的同学们。”

或许从建校开始,这所古朴传统的校园就已经与玛莉莲这样的外籍教师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带上了开放融合的基因。在今天的汉口路校园中有着这样一块石碑:一面书有“两江师范学堂”六个魏碑体大字,另一面则为柳体大字“金陵大学堂”。这正是南京大学的两个源头。两江师范学堂的前身是1902年筹建的三江师范学堂,是清末洋务运动实施新教育后规模最大、设计最新的一所师范学堂,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金陵大学则恰恰相反,由美国基督会创办,与美国康奈尔大学为姐妹大学,重视现代大学教育的建立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引进。1952年,南京大学与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合并,并搬迁至金陵大学原址,自此,一中一西、传统与现代、古典与国际,两种气质在时代的更迭中渐渐融合,将今天的南京大学呈现在我们面前。

今天的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所在的这片校园,就是当年的金陵大学。金陵苑是当年金陵大学教学区的中心,现在漫步在校园里,依然能感受到旧时金陵大学的风貌、当年中国“最好教会大学”的气度。

罗恩说:“校园里历史的气息会让学生不自觉地沉浸其中,仿佛变为过往的一部分。但当这样的环境与现代化大学放置在一起时,历史的精华与未来的希望相结合,就会产生奇妙的氛围。”

玛莉莲说:“南京大学不仅仅有辉煌的过去,在未来也将影响深远,对于未来我很期待。”

像玛莉莲老师所说,南大校园里随处可见历史的痕迹。而有时候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和他们一样,90多年前,一对叫做布克的夫妇,也像这样来到南京,受聘于南京大学的前身,当时的金陵大学,并且住进了一栋单门独院的小楼。

住在小楼里的布克先生创办了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并任系主任,布克夫人则在英语系任教。这位布克夫人,就是在中国和美国都享有盛名的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女士。小楼坐西朝东,暗合了赛珍珠这位西方人对东方中国的态度。也正是在这栋两层小楼里,赛珍珠写作完成了她的处女作《放逐》以及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地》等文学作品。或许连赛珍珠自己也不会想到,当年在金陵大学写下的这些文字对于世界影响深远。正是因为她,一代代美国人才开始带着同情、热爱和尊敬的目光来看待中国人。当年,赛珍珠的客厅沙龙是胡适徐志摩徐悲鸿梅兰芳林语堂老舍名士和文学青年经常光顾的。如今,赛珍珠故居依然是中西文化的桥梁,南大也成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最活跃的中国大学之一。

无论是当年的金陵大学,还是现在的南京大学,北大楼永远是南大校园风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一定要用一个瞬间定格南大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脉,这幢爬满茂密藤蔓的北大楼一定是首选。每年到了毕业季,很多南大毕业生都会选择来到北大楼前合影留念。

如今,高校可以自主设计毕业证书。北大楼是南京大学新版毕业证书上的重要元素。灰色的筒瓦、青砖厚墙,沉稳而严肃。竣工于1917年的北大楼,位于校园中轴的最北端,出自美国建筑师司迈尔之手。大楼为歇山顶式,瓦筒屋面。中部建有一座五层高的正方形塔楼,将整座建筑分成对称的东西两半;塔楼顶部是十字形脊顶,实际上为西洋钟楼的变体;楼体则由明代城墙砖砌筑而成,清水勾缝。这样的设计,一如南大骨子里的特质,又如那个时代的脉搏,中西方文明激烈冲撞却又不断融合。

校园里的建筑,建筑里的故事,对于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王运来教授而言,早已熟稔于心,却总也看不够、说不尽。从学生到教授,王运来在这所校园一待就是38年。

王运来说:“为什么南大校园里头会有北大楼?这个地方有三座楼,一个是北面的,一个是东、一个是西,分别叫东大楼、西大楼和北大楼。北大楼最高,不光是金陵大学当时最高的建筑,还是全南京最高的建筑。这个楼以前是我们的行政楼,历任校长在这里办公。”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大楼

南大校友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写纪念南大百年校庆的诗时,特别提到了爬满常春藤的北大楼,“浪子北归,回头已不是青丝,是白首/常春藤攀满了北大楼/是藤呢还是浪子的离愁……”

爬满常春藤的北大楼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校门

这些爬山虎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常青藤”。很难想像,这些爬山虎已经陪伴南大校园和北大楼近百年的时光了。站在这儿,会不会有很多人向这些常青藤诉说心事呢?这些叶子里头,又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呢?

以北大楼为中心,建于1916年到1937年的原金陵大学建筑群可以算是露天的民国建筑博物馆,既有北方的端庄浑厚,又有南方的灵巧细腻;既有西式的风格,又呈中式面貌,是中国近代优秀建筑的代表之一。除了外观,每栋楼里发生过的故事、住过的人物,更让人欲说还休。(www.xing528.com)

东北楼,是中国教育电影、电化教育发源地。西大楼,这里曾经举行过一场关于是否迁校至台湾的投票。学生宿舍群,江泽民中央大学读书时曾居于此。小礼堂,是原金陵大学教师礼拜堂。校史博物馆,是原金陵大学图书馆。拉贝故居,曾在南京大屠杀中保护了600多名中国难民。中山楼,是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时的居所之一。斗鸡闸,曾是何应钦公馆,西安事变后,这里曾是民国党政军权力中心。

建筑记录着历史,也见证了一批大师在这里求学、任教。这里有现代儒学复兴运动的发起者学衡派,有柳诒徵、竺可桢领导的南高史地研究会。1918年,“中国科学社”从美国迁回南京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院,延揽了一大批“一时英秀”专于任教。李瑞清、吴有训、竺可桢、茅以升、胡小石、陶行知、郭秉文、汤用彤、马寅初、李叔同、童第周、闻一多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严济慈、吴健雄等名家大师们都曾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大师的云集带来了学术的繁荣,学术的繁荣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在1948年普林斯顿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南京大学的前身国立中央大学超过日本东京大学,位居亚洲第一。

高楼环抱中的南京大学鼓楼校区

在这个校园中,大学不仅是大楼,也不仅是大师,王运来认为,在南京大学校园内,可以感受到师生之间风云际会,自由思想独立人格的氛围。

礼堂,不像纯中国式的建筑,有些西式的感觉。这个建筑以前是做什么用的呢?王运来说:“礼堂其实是礼拜堂的简称,当年我们的陈裕光校长曾经在这里举行过一个大的仪式。突然,蒋介石,当时的党政军一把手成为了不速之客,没打招呼就来了。陈裕光校长赶快把他请到主席台上,在主席台正位的边上摆了一把椅子,请蒋介石落座。同学们掌声雷动,蒋介石以为同学们跟他打招呼,很礼貌。其实学生是为校长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就是今天我是主角的这种主人翁精神,而大大地点赞。”

1943年,蒋介石兼任南京大学前身国立中央大学的校长,请学校里三位教授吃饭。面对强权,三位教授在“蒋公面子”与“文人面子”之间各执己见。吵了一下午,还是没有决定去还是不去。这个段子,被当时南京大学的大三女生温方伊改编成一部话剧《蒋公的面子》。《蒋公的面子》首演便是在南京大学校内这所故事颇多的大礼堂内举行的。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西门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方肇周体育馆

王运来说:“《蒋公的面子》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轰动,重要一点在于,这部戏很生动传神地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他的精神风貌,他的风骨才调。我觉得这个很重要。而这种精神,在南大,在中国知识分子当中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到现在,大家提到这一点,还是深深地认可。”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杜夏图书馆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南门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星云楼

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的河流当中,南京大学有过傲立潮头、高歌猛进的壮举,也承受过逆水行舟、风雨兼程的磨砺,有“敢为天下先”、追求卓越的壮志,却无哗众取宠、沽名钓誉之心。

在这里,中国第一次建立了现代科研实验室。

在这里,中国开展了最早的博士学位教育。

在这里,中国第一次实现了“男女同校”。

在这里,中国第一次设立了文理学院、商学院,创立了国内最早的生物系、地学系、气象系、心理学系、西洋文学系、建筑系、航空系等科系。

在这里,中国形成了第一所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的现代大学。

还是在这里,哲学系青年教师胡福明写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拉开了当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序幕。

改革开放以来,南大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9年,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投入使用,这里的建筑延续了鼓楼校区红与灰的色调,诚笃、谦和、低调,但却方正、有力。这里也是中国建设标准最高、现代化和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大学新校区之一。百年来,南京大学尽管校名几经变更,发展成了鼓楼、浦口、仙林三个校区,但是校园里的品质始终不变。不论是开放融合的胸怀,还是独立人格的坚守,不论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还是平和全面的心态,所有的源头都如同古老的校歌所唱,“大哉一诚天下动”。“诚朴”这个最本色的精神,在历史延绵中已经融进了南大人的血液里,携带过去,走向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