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文化育人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高校文化育人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才的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人才培养,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们在学习成绩或工作成就之间的差异,有时甚至强于智力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更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四种校园文化形式各有不同,对人才的培养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二)校园行为文化对人才培养的示范作用人的行动由人的思维支配。

高校文化育人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人才的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人才培养,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们在学习成绩或工作成就之间的差异,有时甚至强于智力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更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一代又一代师生员工的努力下高校校园文化对文明进行交流、整理、传承和创新,经过长期积累从而形成的精神成果,以及蕴含这种精神成果的物质成果的总和便是高校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是由一个文化共同体,由四个层面的文化合成,即学校物理环境和物质设施在内的物质文化;师生所体现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模式在内的行为文化;学校各种系统性、规范性的规章制度在内的制度文化;师生员工共有的心理状态、价值追求、道德情感、理想信念等在内的精神文化。这四种校园文化形式各有不同,对人才的培养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一)校园精神文化对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

精神文化是目的,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校园精神文化对人才培养具有引导和激励作用,同时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补充,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校园管理活动和育人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一种渠道,反映了学校管理的软化趋势,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校园精神文化具有独特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在高校教育中有着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在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校师生员工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其熏陶、影响和激励,并在选择教育、自我教育的过程,逐步升华和完善自己。这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追求的目标和要求。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与学校培养人的中心工作相比较,二者有直接关联,而这些内容都是校园精神文化的范畴。同时,通过教育者自身的参与,以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引导和调控,思想政治教育将其自身融于校园文化之中,从而使受教育者从这种文化氛围中受到教育和影响,最终达到教育目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有效的途径和形式就是校园文化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校园精神文化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先进的、优秀的校园文化日益成为培育人才的关键环节,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保证,是建设校园文化、培育学校精神的主要手段。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包含、相互交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校园文化的抽象和升华是校园精神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校园精神文化既是他们生活体验的高度概括,也是校园主体思维和思想的产物。校园精神文化能塑造学生的精神面貌,对生活于大学中的学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培养,在人才培养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对学生的精神面貌起着塑造作用。大学阶段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关键时期,对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是思想敏锐、充满活力的体现。平等公正、自由民主的大学精神,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为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基础。

其次,校园精神文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风对浓厚的学习氛围的形成有积极作用,成为教育的向导和有益的补充,使教育难以达到或不能在充分发挥效用的地方产生影响。在责任意识的作用下,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或专业的社会意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我、服务社会,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再次,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精神文化是全体师生所具有的整体气质与品格,是一所高校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在不断更新其教育观念的同时,教师也转变其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课堂散发出其真正的魅力。在多元化的精神文化引导下,高校不断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更容易被激发出来。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是增强高校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创造力的不断提高也得益于此。

最后,校园精神文化有利于学生思想的成熟、实现社会化。通过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在潜移默化之中使校园内的每个人把时代要求内化为自我意识。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需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在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各方面拉近与现存社会的距离,实现对人的性格、心灵、精神的塑造,最终实现社会化的目标。

(二)校园行为文化对人才培养的示范作用

人的行动由人的思维支配。在校园创新行为文化,要在思想方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和学生要相互配合,在认知上要对什么是优秀的或不良的校园行为达成共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是文化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的中心,活动中形成的严谨、进取和创新的作风,能促使学生的创造能力、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得到锤炼和熏陶,拓宽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从而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大大增强。更重要的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技能、方法、知识时,直接促成了学生价值体系、思想观念的形成。

校园文化活动是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而精心设内涵丰富的活动是必要的,校园文化活动要系统,要有特色。通过各种活动,学生都能主动接受新知识的冲击,有利于自己的知识体系重新建构,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创新行为,形成一种全员创新的氛围,进而促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首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诚信观念,对学生诚信观念的形成有效的促进作用。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思想的形成和行为规范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诚信意识增强,能给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榜样。在对学生诚信观念的培养过程中,课堂教学中的诚信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www.xing528.com)

其次,和谐的师生关系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促进作用,促使学生人际关系技巧的成熟,为就业做准备。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使教师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大学生知识结构合理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促进大学生由“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化方面校园文化活动是重要桥梁。校园的人际关系实践,使校园群体间进行正常的思想、情感交流,可以使学生学会与各种人打交道,促使学生形成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自由民主的观念,形成合作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使他们逐渐成熟起来,在此过程中学会为人处世的本领,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最后,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让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精心设计组织的文化活动之中,能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提升道德境界、充实精神生活、熏陶思想感情,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积极的心理状态和优良的个性品质。排解压抑、疏导情绪、宣泄情感,使心理得到平衡。消除各种有害健康因素的困扰,促进分泌有益于健康的生物化学物质,从而增强体质、体能,提高健康水平。校园文化活动还能锻炼大学生的协调、管理、组织能力,提升学生的信心,不断积累经验,为将来从事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校园制度文化对人才培养的规范作用

校园制度文化是大学活动与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它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和传统、仪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在维系学校正常秩序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它要求学校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建立起良好的校风,规范师生的行为,为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提供保障,同时还要搞好相应的队伍建设和组织机构建设,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得以贯彻。

对于高校教育活动中管理与组织结构的程序和系统,制度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优化作用。它较校园文化的其他方面具有严格的选择性和更强的强制性,对于偏离校园文化建设方向的文化活动有积极的阻止作用,防止良莠相间。所以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建设已成为保证健康校园文化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强制性手段。显然思想教育对优良的校风、学风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但只有思想教育而无管理措施,难以做到持之以恒,应当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明确的奖惩制度是必要的,强化养成教育,建立起有力的约束机制,应当从严格的管理入手,其有利于引导学生自觉走向遵守的法制轨道,使学生树立团结向上的精神,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同时能够消除高校中的各种不安定因素,保持高校的团结和稳定。

首先,对于大学生遵纪守法习惯的形成,校园制度文化具有促进作用。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规定了何为,何不为,奖惩褒贬等内容,从而有效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避免学生滋生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想。

其次,校园制度文化有利于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为学生学习提供保障。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校园秩序,有利于优化育人环境,维护校园秩序。教学科研是高校的主要任务,有关的制度如考试纪律、课堂纪律、教室管理规定、实验室管理规定、图书馆管理制度、教书育人条例、教师科研管理制度等都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同时也是学生安心学习知识的重要条件。有关学生生活方面的制度,如医疗、住宿、饮食等则是学生正常生活的重要保障,使他们以充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投入到学习中去,治安管理制度如校园治安管理办法、证件管理及使用办法、门卫制度等维护安定的校园环境,都是建立稳定育人环境的重要环节。

最后,科学的学业评价制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应当建立弹性化、人性化的大学内部教育教学评价制度。从内容上看,要建立学分制与学年制相结合,以学分制为主,兼顾学年制的教学管理评价制度;从形式上看,弹性化、人性化色彩应当在大学的教育教学评价系统中有所体现,以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发展。在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认知因素方面通过弹性化、人性化教育教学评价制度能对学习者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促使学生意志、情感、人格、个性等非认知因素的提高。多样性的教育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四)校园物质文化对人才培养的保障作用

校园里的各种物质设施和环境的总和是校园物质文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硬件,它是校园文化物化的体现。通过有形的物质设施和环境校园物质文化在思想、情感和心灵等方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设计新颖的建筑雕塑、桥梁和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生活在其中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在思想、心理、行为、价值取向诸方面都受到影响和感染,完全不同于知识的灌输,而这种灵魂的感化,是物质文化环境营造形成的思维换新、情感升华和内化感应,可以说是校园物质文化育人功能的体现。所以,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下,我国高校应该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借鉴先进外来文化的元素,花财力和精力建设校园的一草一木,让校园的每一个有形物质都能无声地发言,熏陶学生行为,净化学生心灵,改善学生心志,陶冶学生情操,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品位,启发学生想象。通过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使得校园物质文化的熏陶内化价值,再深入挖掘使校园成为学生幸福的家园、流连忘返的乐土和精神港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