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的艺术与设计新论

改革开放以来的艺术与设计新论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界吹进缕缕新风,艺术学研究在禁锢已久之后开始迫不及待地“开眼看世界”。张先生进而提出应该建立“中国艺术学”。再次是探讨各民族艺术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及价值。第四是描述各民族的艺术的历史演化过程。第六是民族艺术的封闭性与开放性关系。第七是对最为典型的民族艺术形态进行实证的调研。

改革开放以来的艺术与设计新论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界吹进缕缕新风,艺术学研究在禁锢已久之后开始迫不及待地“开眼看世界”。一个时期以来,艺术学的发展,伴随着对西方艺术理论的迻译和借鉴而前行,与早期不同的是,此时期对国外艺术学的译介已不再“借道日本苏联或是限于概论式的译作,而是直接介绍西方经典的艺术学著作”[72]。特别是对早期德国艺术学发生历史的重新回顾,有着回到原点再出发的意味,艺术学这叶扁舟,重又整装待发、扬帆起航。此时期涌现了一批介绍西方学界研究艺术原理、艺术史、艺术哲学和艺术学交叉学科的元典性作品。

(1)对艺术原理的介绍研究,如格罗塞的《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卡冈的《美学和系统方法》(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德苏瓦尔的《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中文译著名改为《美学与艺术理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门罗的《走向科学的美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认为传统美学只是思辨哲学的一个分支,对艺术实践毫无益处,主张建立一种能适用于大众、同艺术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的美学”。

(2)对艺术史及史学研究方法的介绍研究,包括艺术风格史、艺术流派史、艺术思潮史、艺术观念史和艺术史学史等,如:丹纳的《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在分析大量史实的基础上,对一些典型的艺术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中列举了古希腊、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16世纪的法国、17世纪荷兰的艺术史实,并加以比较,科学地揭示了艺术与种族、环境、时代这三个要素的紧密关系。此外,还有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贡布里希的《艺术与人文科学》(浙江摄影出版社,1989年),里格尔的《风格问题:装饰艺术史的基础》(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沃林格尔的《哥特形式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米奈的《艺术史的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弗莱明的《艺术与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本恩顿的《全球人文艺术通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等。

(3)对于艺术心理学的介绍研究,如:弗洛伊德的《论创造力与无意识》(展望出版社,1986年),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考察了艺术及文学,提出文艺创作、社会、道德宗教等皆起源于恋母弑父的俄狄甫斯情结;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和《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提出视知觉在对客观事物的把握过程中,逐渐形成心理意象,这种心理意象在人们的思维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荣格的《心理学与文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提出“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在分析大量文化艺术现象的基础上,荣格认为两种审美心态:抽象与移情乃内倾与外倾两种心理类型的不同;考夫卡的《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上下册,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推动了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4)对于艺术社会学的介绍研究,如:新马克思主义学者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将精神分析主体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艺术熔于一炉,从而开创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并对社会学和政治学产生影响。

(5)对于涉及艺术的哲学思考,如:罗素的《罗素文选》(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杜威的《哲学的改造》(商务印书馆,1999年),海德格尔的《海德格尔存在哲学》(九州出版社,2004年)等。

(6)对于艺术类型学的介绍研究,如:卡冈的《艺术形态学》(三联书店,1986年),介绍了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前半期西方美学中艺术形态学分析的主要流派,阐释了苏联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史上对艺术的形态学分析,提出马克思主义美学中艺术形态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分析了艺术作为类别、门类、样式、品种、种类和体裁的系统。

(7)对于现当代艺术思潮与理论研究动态的综合译介,如:皮亚杰的《结构主义》(商务印书馆,1984年),姚斯的《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罗兰·巴特的《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福柯的《词与物》(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贡布里希的《艺术与错觉》(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年),帕尔默的《诠释学》(商务印书馆,2012年)等。

简而言之,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艺术理论著作的大量引进和介绍,对于开阔我国艺术学理论研究者的视野,汲取艺术学理论研究新观念、新方法,深化认识,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但客观上造成艺术学研究“全盘西化”现象日趋严重,生搬硬套、囫囵吞枣甚至削足适履之风也逐渐蔓延,成绩与不足俱存,进展与失误共生,自然引起学人们的深切关注。(www.xing528.com)

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感于现实问题的积弊,中国学者不约而同地开始思考如何建构中国艺术学的民族性问题。张道一在《关于中国艺术学的建立问题》中指出:“对于西方文化和在学科建设上,参考和借鉴是必需的,但不能以西方为准绳,用来‘匡正’自己。……中国的戏曲、国画书法、评话、相声评弹、民间器乐,乃至中医、中药、气功武术、烹饪、茶艺等等,原是自成体系的,怎能同西方接轨呢?”张先生进而提出应该建立“中国艺术学”。希冀“中国艺术学”不但要建立起来,而且要进入世界之林。[73]李心峰在《元艺术学》一书中谈及“民族艺术学的构想及理论意义”时,提出民族艺术学的建构必须思考七个基本课题:首先是民族艺术的本质、存在及类型问题。其次是民族艺术构成的契机。再次是探讨各民族艺术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及价值。第四是描述各民族的艺术的历史演化过程。第五是探讨民族艺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不同的存在形态。第六是民族艺术的封闭性与开放性关系。第七是对最为典型的民族艺术形态进行实证的调研。[74]

1994年6月,张道一在东南大学率先创建艺术学系,1995年4月,由张道一主编的《艺术学研究》丛刊第一辑正式出版,钱学森、王朝闻等著名学者纷纷撰文表示支持。1996年,中华美学学会和东南大学艺术学系联合创办了《美学与艺术学研究》丛刊,由汝信和张道一担任主编,“它(指刊名)和90年前德苏瓦尔创办的《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杂志在名称上的暗合,表明了美学和艺术学固有的内在联系,同时也表明我国美学界与艺术理论界团结合作,以改善我们美学和艺术学研究现状的决心”[75]。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张道一等人的大力提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艺术学一级学科中增列了作为二级学科的艺术学。至此,这才标志着艺术学学科从组织体制上在我国得到确立”[76]。1997年9月,北京大学成立艺术学系,随后,杭州大学、厦门大学、河北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纷纷设立艺术学系。2011年2月13日,国务院第二十八次学位委员会一致通过将艺术学科独立成为“艺术学门类”,标志着艺术学已成为与自然科学互补共生的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观20世纪末以来的中国艺术学研究,可以发现,中国学者为了建构艺术学学科付出了持续不懈的努力,艺术学的学科结构不断得以完善,艺术学的学术研究不断获得推进,主要表现为:

①艺术学的跨学科研究获得拓展,由最初的艺术学概论、艺术史、艺术原理、美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艺术分类学等研究向艺术经济学、艺术考古学、艺术伦理学、艺术教育学、宗教艺术学、比较艺术学、艺术传播学民俗艺术学、艺术人类学等新的研究领域推进。

②艺术学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国艺术学研究人员大多集中于高校或研究院所,截至2015年7月,我国拥有艺术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共计29所,拥有艺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共计192所。[77]艺术学教学与科研人才的鹊起,是深化艺术学研究的希望所在。全国艺术学学会俊彦云集,迄止2015年9月,已成功召开了十届全国艺术学年会,艺术学研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每年举办的艺术学年会为新人的脱颖而出提供了用武之地,起到了推动学科建设、培养新一代艺术学人才的有益作用。

③艺术学的学科架构呈现多元化趋势,一批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和著作陆续问世,出现以“艺术学”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杂志,不少学术期刊纷纷开辟艺术学研究专栏等,艺术学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

④外国学者应邀来华访问和讲学,直接传播海外的艺术学新论,人数之多,专题之广,实属空前。[78]加之图书资料和电子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为中外学术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外部环境与客观条件的变化,为中国艺术学的深入推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艺术学研究作品,无论是论文抑或独著还是合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呈现出与年俱进的特点,均是各位学者多年辛勤耕耘的成果,虽然研究视角有别,但是各有特色,各有侧重,难分轩轾。它显示出艺术学研究一般性的翻译介绍和表层的“移植”已经翻过一页,真正开展独创性研究的时代正在来临,学界力求突破20世纪早期浮泛的“浅说”“简论”“漫谈”“概说”“初阶”“通论”“ABC”式的常识性启蒙和普及,中国艺术学的研究日益显示出向独立、纵深发展的研究趋势。但我们也应看到,中国艺术学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部分学者对于中国艺术学如何建构的问题,存在一定程度认识上的模糊性,所取得的成绩与研究队伍的体量存在比例上不平衡等问题。很多学者承认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在世界艺术理论研究舞台上没有取得与中国作为传统的文化艺术大国相称的地位。呼唤艺术学研究“中国作风”“中国学派”的早日建立成为当务之急,而中国艺术学的建构包括民族性与世界性建构的问题,首要任务是其民族性建构,为建设中国自己独特的艺术学体系服务,从“失语”到“得语”,进而构建“中国文化软实力”,成为当前热烈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