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8年重庆大学年鉴:扎实推进八方面重点工作

2018年重庆大学年鉴:扎实推进八方面重点工作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深入实施综合改革和“十三五”发展规划,现代大学制度逐步完善学校领导班子坚持深化综合改革,推动综改方案六大重点任务落实落地,不断增强学校发展动力。实施大生命相关院系学科调整,推进与重庆市肿瘤医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沙坪坝区政府等合作共建附属医院,筹建高等医学研究院(医学院)。建立健全职称评审、奖惩、教学事故认定等教职工申诉机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市抽检合格率100%。

2018年重庆大学年鉴:扎实推进八方面重点工作

(一)深入实施综合改革和“十三五”发展规划,现代大学制度逐步完善

学校领导班子坚持深化综合改革,推动综改方案六大重点任务落实落地,不断增强学校发展动力。通过总结十八大以来综合改革成效,进一步明确改革思路,找准难点与不足,实现精准发力。坚持以“十三五”规划为指南,组织完成十个专项规划,将“十三五”规划实施与“双一流”建设一体部署、一体落实。

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构建了由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1个管理机构)和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国防院)、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国际联合研究院5个科研实体组成的“1+5”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研组织服务能力。继续强化学部资源整合功能,统筹学术管理,促进学科交叉,在人才联合培养、科研联合攻关、企业联合对接、项目联合申报、队伍联合打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实施大生命相关院系学科调整,推进与重庆市肿瘤医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沙坪坝区政府等合作共建附属医院,筹建高等医学研究院(学院)。启动艺术、土木、环境等相关学科的院系调整。

逐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启动大学章程修订工作,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强校学术委员会建设,成立了学科建设等五个专门委员会。对全校性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建立了规章制度全过程审查机制,提高规章制度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成立法制办,夯实依法治校组织体系,推动依法治校进程。建立健全职称评审、奖惩、教学事故认定等教职工申诉机制。加强合同统一归口管理,研究制订管理办法,确立合同三级审查以及重大合同联合会审制度,建设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实施阳光校务,积极推动信息公开。

(二)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四项提升计划顺利实施

学校领导班子持续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启动研究生教育投入与资源配置机制改革与建设,深化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改革,规范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管理,修订研究生管理规定及实施办法,实施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流程再造与信息管理系统改造升级,提升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务能力。完善寓教于研培养模式建设,制订研究生分类培养质量标准,优化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学术型研究生硕博贯通培养模式,修订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持续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实施创新实践能力提升计划、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研究生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和研究生导师能力提升计划。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研究生出国项目超计划的30%,国际学术交流规模同比增长20%,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同比增长10%。博士学位授予规模首次突破500人。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市抽检合格率100%。

(三)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研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学校领导班子大力实施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科研项目承担能力持续增强。承担各级各类项目1 911项,全年实到科研总经费6.9亿元(不含产业口),同比增长13.11%。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国家级重大项目课题及任务66项,国拨经费1.46亿元;在集中受理期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0项,同比增长11.7%,居全国第29位、重庆市首位,直接经费1.17亿元;省部级及其他纵向项目222项,国拨经费5 984.6万元,同比增长21.86%;国防科研项目101项,实到经费5 052万,同比增长72.5%。“高性能镁合金材料及应用”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获批,“非常规天然气高效开发与利用”教育部创新团队获滚动支持。

实施科研平台构筑计划,学科基地布局进一步优化。在新型城镇化学科群新增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11”引智基地、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各1个;在先进制造学科群新增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个;在智慧能源学科群新增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1个、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3个。牵头组建“人工智能”“高端制造装备”“城镇污水处理技术装备”3个重庆市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重庆市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实施成果转化和军民融合战略。牵头设计“月面微型生态圈”科普载荷,将随“嫦娥四号”登月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试验。“光电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评估。

科研成果取得新的进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二等奖各1项(参与);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牵头);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获权国际发明专利2项、国内专利921项,其中发明专利771项;实现专利转让或许可66项,同比增长113%。高水平论文快速增长,有力支撑了学校在ESI的排名表现;SCIE检索论文2 317篇,列全国高校第24位,同比增长16.7%,其中一区论文309篇,同比增长62.6%;EI核心检索论文1 950篇,位列全国高校第16位;入选“中国卓越国际论文较多的高校”排名第25位、“中国卓越国内论文较多的高校”排名第20位。

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人文社科建设,落实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强文科科研工作。组织编制人文社科振兴行动计划,修订科研考核评价和学术成果奖励办法,进一步体现质量导向、尊重学科差异、促进多样化发展。新增国家级项目3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6项,同比增长18%,重大项目2项,首次承担国家“马工程”重大项目。

文科成果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社科权威期刊、SSCI、A&HCI论文增长25%;在一类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增长91%;获省部级奖12项,首次获得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文科领域首个市级协同创新中心——地方政府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获得认定。与市知识产权局共建“重庆市协同创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和“重庆大学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与大数据法治战略研究院”。聚焦服务决策,引导学校重点研究基地发挥智库功能,新入选2家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推动学术期刊专业化国际化转型发展,期刊整体质量不断提高,品牌建设成效进一步扩大。人文社科及软科学研究活动到校经费5 660万元,其中纵向经费2 648万元,占46.8%。

(四)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国际影响力和学术声誉不断提升

学校领导班子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坚定不移推动实施国际化战略,着力构建与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国际化办学体系。制订了学院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学院开展国际合作。新签订国(境)外校际合作协议25个,与30个国家和地区的154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大力拓展优质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与牛津大学摄政园学院签订合作协议。与意大利圣安娜大学及重庆市政府签署共建“中意创新产业园”合作协议。加拿大总督联合国人力资源部等50余个团组来校访问。

新增国家外专局海外名师项目1个、学校特色项目1个、学校重点聘专项目6个,聘请外籍专家超过1 000人次。主办或承办国际会议10个。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1 500余人次,同比增长16.3%;师生因公临时出国(境)617批次、1 019人次。顺利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设立了来华留学生创新实习基地,加快推进国际校区建设,着力打造“留学重大”品牌。招收来华留学生1 800余人,其中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学生占36.4%;长期生1 100余人,学历生579人,其中硕博高层次学历生占78.6%。生源国别不断优化,学历层次逐步提高。推进孔子学院建设,助力中外多边交流。

(五)全方位拓展国内合作,服务社会取得良好效果

学校领导班子秉承“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大力发挥服务社会职能。围绕重庆市重大战略需求,推动与重庆“八项战略行动计划”和“三项攻坚战”深度对接,积极参与重庆智能超算中心、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发展等。深化部市共建,积极争取重庆市配套支持学校“双一流”建设。强化校地合作,在九龙坡区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璧山区筹办“重庆中意创新科技研究院”、虚拟现实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办好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训和网络教育,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www.xing528.com)

广泛凝聚办学力量、汇聚办学资源,募集到账教育发展基金2 223.5万元,申报国家捐赠配比资金1 718万元。与澳门霍英东基金会达成协议,支持学校体育中心建设资金3 000万元。深化校董会合作,获董事单位资金支持100万元。加强校友联络和服务,引导校友回馈母校。教育基金会以“4A”级通过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

组织完成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工作任务。创造性地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云南绿春扶贫项目被评为“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积极推进和参与卓越大学联盟(E9)、重庆市大学联盟建设。

(六)改善办学条件和民生福祉,资源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改善办学条件和民生福祉,加强办学资源的统筹协调和优化配置,提高学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资源保障水平。通过盘活存量资金、增加教育事业收入等措施,学校全年经费总收入38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优化支出结构,消耗性支出同比下降3.56%,“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40.08%,学校经费主要用于教学、学科、队伍建设等重点领域。学校财经工作先后接受了中央巡视组财务检查、审计署财务收支专项审计、教育部直属高校财务专项治理等“全面体检”,财务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大力提升审计服务效能,全面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全年审计总金额42.11亿元,其中工程结算送审金额1.87亿元,审减金额844万元,审减率4.52%。按教育部统一部署推进公车改革,第一批48台待处置车辆已进入拍卖环节。

加大基本建设力度,组织完成《校区功能定位及校园总体规划修编方案》;积极推进A校区立体车库、资环学院本构实验室、松林坡礼堂排危改造、七教维修改造等项目。加大危险房屋管理力度,开展“扩大售房区”D级危房住户紧急避险搬迁过渡工作。成立教职工住房流转服务中心,积极推进教职工校内住房流转。完善周转性住房配租机制,增强新引进教师的住房保障能力。完善后勤管理运行机制,推进物业管理、运行维修、饮食商贸、会议服务及创文创卫等各项工作。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推进一系列节能改造项目,净支出减少600余万元。加强虎溪校区管理,加大校区后勤社会化力度,努力打造宜学宜居虎溪。

进一步加强校园综合治理等工作,完善B校区交通管理体系,改进校园环境卫生、公厕整治、民主湖水体治理等。稳步推进松林坡、柏树林片区违法建筑整治工作,累计拆除A、B校区违法建筑1万余平方米。校地共建合力打造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加强社区综合治理及治安防控体系示范点建设。做好基本医疗服务和传染病防控,不断完善师生医疗保障服务体系

深化校办企业规范化建设,逐步退出与学科建设无关、对教学科研无促进作用的企业。整合建筑设计院和规划院,组成了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启动科苑大酒店升级改造工程,实施品牌化管理经营。大学科技园新入园企业15家,孵化出园企业11家,主孵化楼出租率达96%。图书出版年度获批重点项目再创新高,出版图书1 719种,实现营业收入1.82亿元。

构建全过程仪器设备建设与管理质量控制体系,全年有序组织采购招标项目266个,购置设备数量844台(套),合同金额约1.62亿元。扎实推进“互联网+重大”信息化发展战略,梳理发布《重庆大学服务流程(2017版)》。建成无纸会议系统,建成学校“三证”、人事证明、学生在校成绩打印等自助服务平台。实现教职工在教学办公区上网全免费,降低学生用户资费标准,提高网络速度。研发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构建微信服务平台,升级移动图书馆APP,文献信息服务保障能力稳步增强。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成立“重庆大学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充分发挥档案的历史文化传承和育人功能。

(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育人环境和氛围更加浓厚

学校领导班子大力推进文化育人,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不断增强校园文化价值观对青年学生的感召力和塑造力。立足学校发展实际,注重对校园“精神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加强学校办学传统和历史研究,将“重大精神”的传承变为不断提升和丰富大学品质的过程。制订实施“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以高雅艺术为重点,举办了红岩文化节、纪念“一二·九”爱国运动文艺汇演等活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文化艺术修养。发挥教育部川剧文化传承与保护基地的辐射作用,组建“曲风雅韵”川剧艺术团、幽兰戏曲社等艺术团体,举办校内外及海外巡演活动,大力推进文化交流。做好“重大讲座”等学术讲座,活跃学术气氛,繁荣校园文化。注重对校园“物质文化”的整合和使用,推动博物馆(文博院)建设,搭建文化传承与交流平台。

(八)加强班子自身建设,驾驭改革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学校领导班子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思想上、行动上全面向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看齐、对标提升,进一步增强了驾驭改革发展的能力。班子成员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固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理想信念的坚定体现在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师生共享发展成果的行动中。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团结协作、分工合作,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加强学习和历练,增强“八大本领”,切实担负起推动学校发展的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困难,动真碰硬,在工作部署上“扣扣子”,在履职尽责上“担担子”,在工作落实上“钉钉子”,开创了学校发展的新局面。

同志们,一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砥砺前行,锐意进取,各项事业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良好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海内外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在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双一流”建设的新时期,学校的发展与中央和上级的要求、与学校的办学目标、与广大师生和社会的期待,仍有较大的差距,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如满足国家和重庆市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严重不足,内部治理结构仍需进一步改革完善,学科布局优化调整和打造学科高峰的任务仍然艰巨繁重,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引领社会的能力亟待提升,依法治校水平仍需大力提高,校园文化建设仍需加强。可以说,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任重道远!

对此,我们既要有清醒的认识,绝不“夜郎自大”,同时更要充满自信,绝不“妄自菲薄”。只要我们在把握大势上增强战略意识,做到方向明确,有定力;在工作推动上坚持问题导向,做到目标明确,有作为,就一定能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开启新的征程。2018年是“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实施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双一流”建设全面铺开的重要之年。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四个服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一流大学建设为目标,深化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写好教育“奋进之笔”,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重大人无愧于新时代的贡献!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