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哈佛大学的发展史:探寻管理精髓

哈佛大学的发展史:探寻管理精髓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780年改名为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有许多研究中心,除为教学服务外,也做独立的研究工作。 哈佛大学还拥有为数众多的专业博物馆,这也是一般大学少有的。迄今为止,已有3名哈佛毕业生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金。 哈佛大学经理学院创办于1908年,是美国最早的经理学院之一。新生激增至412名,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2倍。

哈佛大学的发展史:探寻管理精髓

  建于1636年的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它是美国最令人神往的大学,同时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

   哈佛大学坐落在美国波士顿市中心西北部宁静的绿草如茵的查尔斯河畔,有一组大约400幢的早期乔治王朝式、维多利亚王朝式或罗马风格的红砖建筑群,数幢或尖峭、或圆浑、或方正拙朴的教学塔楼耸立其间。

   哈佛大学最早叫哈佛学院,是为了纪念捐献者约翰·哈佛,约翰·哈佛曾把自己的一半财产和一个图书馆捐赠给了学校。至今,在哈佛校园内,仍有端坐着手捧书本的约翰·哈佛的铜像。1780年改名为哈佛大学。

   哈佛校园里的教学楼、宿舍、图书馆、博物馆等建筑物,大多以捐献者的名字命名。一幢幢红砖建筑,墙上爬满了常青藤。茂密的林木,如茵的草坪,整洁的林荫路,衬托出一幅古老高等学府的画图。

   在哈佛校园的南面,无数巨大的浓荫遮地的榆树橡树掩映下,一个规模庞大的图书资料系统就坐落在这里。这里有92家图书馆,是美国最大的,也是最古老的大学图书馆。以怀德纳图书馆为中心,藏书800多万册,期刊6万多种,缩微胶片资料75万套。中文藏书33万册,仅次于国会图书馆,在美国大学中居第一位。几十个专业图书馆和资料中心,分布全校各学院。专供本科生用的拉蒙特图书馆,藏书16万册,开架阅览。借书查资料,非常方便。

   哈佛大学有许多研究中心,除为教学服务外,也做独立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中心有:国际事务研究中心,美洲史研究中心,中世纪研究中心,古希腊研究中心,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教育政策研究中心,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东方研究中心,环境设计中心,电子计算机中心等。此外还有2个天文台,7个植物园和60多个科技方面实验室。燕京研究所是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由美国著名中国专家费正清长期主持工作。哈佛还与麻省理工学院合营城市研究中心和电子加速器。

   哈佛大学还拥有为数众多的专业博物馆,这也是一般大学少有的。有考古地质博物馆、植物博物馆、地理博物馆、动物博物馆、矿物博物馆、皮博迪人类学博物馆、福格艺术博物馆、古希——雷星基德国文化博物馆。植物博物馆中陈列的玻璃花,3000多种花朵,千姿百态,巧夺天工,被誉为哈佛的一大宝藏。由德国艺术家和博物学家布拉斯卡父子,花了半个多世纪的工夫,才精心制造出来的,堪称是艺术与科学的结晶。

   300多年来,哈佛大学为美国培养了许许多多政治家、科学家、作家、学者,时至今日,美国有6位总统出身哈佛,他们是:约翰·亚当斯;约翰·昆亚·亚当斯;拉瑟福斯·海斯;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约翰·肯尼迪。哈佛出身的著名人文学家、作家、历史学家有亨利·亚当斯;约翰·帕索斯;拉多夫·爱默生;亨利·梭罗;亨利·詹姆斯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新闻记者沃尔特·李普曼和约瑟夫·艾尔索普等。

   著名科学家有:天文学家本杰明·皮尔斯;化学家西奥多·理查兹;地质学家纳萨尼尔·谢勒等。迄今为止,已有3名哈佛毕业生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金。这里面不包括亨利·基辛格。因为他获得的是诺贝尔和平奖,记人了政府官员的史册里。仅美国总统里根内阁成员中:国防部长温伯格;财政部长里甘;交通部长刘易斯,都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

   正是这所古典风味的名校,三个半世纪以来,向全美乃至全世界散发出其自身的神秘魅力。

   虽然目前美国的失业率为百分之七,然而哈佛经理学院的企管硕士生(MBA)却有数份聘书任意选择。而且他们的年薪在美国所有的管理硕士生中是最高的,达到四万美元。以前,美国的年轻学子梦寐以求的是进入法学院医学院就读,现在大家却纷纷地挤入经理学院追求那张象征成功与富裕的企业管理(MBA)硕士文凭。

   哈佛大学经理学院创办于1908年,是美国最早的经理学院之一。现在有180多位教授、副教授、客坐教授、助理教授、讲师和专业研究人员,哈佛经理学院有27座建筑物,有一个号称世界最大的“管理图书馆”,收藏有关管理方面的各种书籍、文献、资料50万册和期刊6000种,它每年要招收750名两年制的硕士研究生,30名四年制的博士生和2000名各类在职的经理培训,暑期还要招收学制六周的“专业管理 (如医疗卫生管理、大学及学院管理等)进修班”。全年可以开设政策、决策、计划、控制、财务、市场、生产运行、科技开发、组织结构、行为科学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等100多门课程

   经理学院第一期招生59名,当时既没有教学大楼,又没有资金,年经费仅二万九千美元,学校在首任院长益依的十一年任期内,制定了基础课程。经过五年的试办,经理学院终于名正言顺地成了哈佛大学一所正式的研究学院。

   经理学院也在战争中几起几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学生人数从1916年的142名遽减至1918年的18人,当时整个学院只有3名教师,连院长都没有,1919年波士顿大银行家多勒姆出任院长。新生激增至412名,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2倍。在多勒姆的领导下学校克服了师资力量不足,教室分散,课程不统一的现状。1923年学校制定了一年级的统一课程,整顿了2年级的必修课。还开设了以在职经理为对象的管理学课程。

   这时又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在多勒姆的面前,即:增建校舍。1923年经理学院开展了以500万美元为目标的募资活动。募资委员会写信给著名的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即花旗银行)董事长乔治·贝克,请他带头认捐一百万元。贝克在回信中却说:“我对你们的要求很感兴趣,但认捐一百万并不吸引我。老实说,连五十万我也不打算出。可是如果你们让我独立出资,建设哈佛经理学院的话,我愿意捐五百万元。”

   于是,贝克先生出资解决了经理学院资金不足的问题。三年后的1926年,750名学生住进了新校舍。贝克图书馆和摩根办公楼也于第二年竣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理学院的正规教育曾中断了2年。学校事实上变成了军事学院。

   战后学生人数增加,院长戴维德又一次进行募资。1949年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出资建造了现在的教学大楼,以他的岳父奥里奇之名命名。1950年克莱斯奇基金会捐资建造了餐厅大楼克莱斯奇楼。因此,也可以说经理学院的每一幢建筑物都是金钱和成功的象征。

   1955年,梯尔接任院长,当时经理学院已在经济上站住了脚。教学大楼的建造也在逐渐建成。新院长于是将注意力转到管理硕士课程的审核上,增设了有关数学技巧、社会科学和国际商业方面的内容。

   1962年乔治·贝克(与捐资者乔治·贝克同名,但无亲属关系)继梯尔担任院长。在他的主持下,经理学院1963年首次录取了女生。1964年学校添置了电脑,随后又扩建了办公室,兴建了佰登大礼堂。捐赠给经理学院聘任教授用的资金增加了一倍。70年代,弗雷克院长再次扩建了校舍,现在经理学院共有25幢教学办公楼和学生宿舍。在此期间,在职经理人员课程的内容有所增加,与校友的联系也得到加强。

   现在哈佛经理学院已有3万多MBA历届校友。如果把参加在职经理课程的人员包括在内,则有五万多校友,他们在美国社会上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学校的最近一项统计表明,百分之三十的MBA毕业二十五年后均是公司总裁、常任董理、合伙企业主或自办企业主。20%的人在美国五百家最大的公司里担任要职。这样的校友关系网对任何一个哈佛MBA来说都是宝贵的资金。

   如今哈佛经理学院是美国最大、最富、最有名望,也是最有权势的管理学校。哈佛经理学院的基金达二亿五千万美元之巨,比美国所有其他管理学院的总和还多,经理学院目前年度预算达一亿美元,其中用于教学研究和课程发展上的资金约三千万美元。

   工商管理硕士课(MBA)是哈佛经理学院教学的中心内容。此外还有工商管理博士课(DMA),工商管理博土课程设于1922年,主要培养师资和研究人员,目前有近百名学生。以及十种专为在职人员设的课程,每年约有1800人参加。

   在职经理人员课程分为好几种,其中以1943年创立的高级经理人员课程和1960年开设的管理能力发展课程招生最多。每周上课6天,参加者一律住在学校。

   哈佛有4种总经理阶层人员开的课程:

   第一,国际高级经理课

   为时8周,参加者多为美国跨国公司和外国公司的高级经理人员。这门课程原设在瑞士,后来又搬回美国。该课程针对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为提高国际经理人员分析、规划、决策等多方面能力而设置。每年举办一期,每期招生80人。参加者80%来自外国。(www.xing528.com)

   第二,小企业经理课

   为时9周,以三星期为一单元,在二到四年内完成。每期招100~120人。这门课程的参加者多为企业的创业者。所经以上。随着企业的发展,自办企业家需要系统地增强各方面的专业管理能力,如制定企业战略,提高生产率,增加利润率,设计市场营销策略等。

   第三,管理能力发展课

   为时12周,参加者一般多为有五年到十年工作经验的中级经理人员。他们是所在企业的第二阶梯,需要提高总揽全局的管理能力,为将来担任总经理工作打好基础。该课程每年举办2期。每期招120~140人。

   第四,高级经理课

   为时13周,参加者多为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副总经理、董事等。一般要有二十年到二十五年的工作经历。教学目的是提高高级经理人员制定远期规划,统筹全局,综合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该课程每年春秋举办两期,每期招160人。学费相当于MBA两年的总和。

   另外哈佛有7种对象为负责某一部门的专职经理的职能性课程。每一课程为时一至三周不等,一般在夏天举行。内容有国际市场营销、营销战略、企业金融管理企业会计、企业生产战略、电脑信息资源管理、人事组织管理等。

   哈佛每年还要举办各种专题讨论会,如1986年举行的农业食品工业讨论会,讨论的课题有美国、苏联、欧洲共同体和中国的粮食政策、合营企业、电脑为农业服务、农产品竞争等。

   在职经理课程和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考试,不评分。因而压力比后者小得多。

   1922年哈佛经理学院创办了自己的刊物: 《哈佛工商评论》双月刊。目前英文版发行量已达二十四万份。并用包括中文在内的十二种其他文字在全世界一百二十五个国家出版,成为各国工商界决策人士的必读物。

   经理学院自己还有院刊。每星期一出版的《哈佛经理学院新闻》已有五十年历史,这份报纸以“为经理学院全体师生员工服务”为宗旨,不受校方控制,也不受学生会管辖,经费来源于广告

   1984年学校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社——哈佛经理学院出版社。经理学院的教授每年出书二三十本。目前使用的六千多篇实例中,三分之一是最近三年内选写的。哈佛教学用的实例遍销全世界。仅1985年一年,一百四十个国家的三千多所学校和企业公司,向哈佛经理学院购买了二百五十万份实例。

   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人们习惯称之为“HBS”,即取全名称的字头为名。哈佛商学院设立于1908年,是世界最早授予学生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的研究生院。

   哈佛商学院在近90年来,为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工商业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影响着美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而且正在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格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从《幸福》杂志的美国500家最大企业排行榜,还是到遍布全球的哈佛校友精英联络网,人们都公认哈佛商学院属世界超一流学府,因为她向社会上输送的人才是最优秀的。正是这些学生毕业后卓越的表现,才使哈佛商学院扬名世界。

   在哈佛商学院两年的学习期间,乃是人生中最难熬的一段日子。大学生们常被处在一种极度紧张的状态之中,枯燥和恼怒是他们常有的心境。最令哈佛商学院的学生们不容易接受的一件事是自己的同学并不是未来合作的伙伴,而是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然而,从HBS毕业的人仍相信,在那里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确实是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哈佛商学院特殊的环境里,塑造了HBS特殊的毕业生。在HBS毕业的大学生,要么被神化,到某公司上班后即可得10万美元的年薪、特殊的待遇;要么被视为冷血动物、趾高气扬、装模作样的坏家伙而拒之门外。这可能是哈佛商学院学生与生俱来的宿命吧!

   在当今的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经济和企业当作关心的焦点。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的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与兴盛,与该国的繁荣、威信与实力密切相关。在美国,在以培养工商界上层领导为己任的哈佛商学院,也正是坚持如此信念,适应国家的需要,适应国内外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的需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探讨着——怎样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管理人才。

   在哈佛商学院读书是件苦差事,起码在第一年的艰苦学习中,你每天与大量的书籍资料打交道,常常挑灯夜战,这意味着你不得不暂时放弃喜欢做的事情。但是,大多数的哈佛学生也不是“学习机器”,他们属于那种对学习十分投入,对生活也十分投入的一族。在紧张学习之余,他们也会去放松自己;为了自立,他们暑期都必须打工挣钱;为了毕业时找到好工作,他们学会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一切可能的条件,毕竟,哈佛MBA的学位含金量极高。那么,应俱备什么样条件的人才能进入HBS学习呢?

   首先,他们必须是优秀分子。也就是说,能进入哈佛的学生,不仅在学问上,而且在实际工作中,都是一些出类拔萃的人才,他们均以前几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某大学,在进入哈佛之前,都已经有1—3年的工作经验了,并取得良好的工作成绩。学生们至少不会是那种因为对原来的工作单位不满意,借“考研”跳槽的人。

   其次,哈佛的学生都具有极强的竞争意识,有着“野心家”一样极强上进心。另外,能言善辩、动手能力强是哈佛学生的第二天性。

   第三,哈佛的学生大部分都有着极强的个性和自我意识,是被人们寄予厚望,毕业后也能够在社会上干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人才。在哈佛上学,不但不能失去朝气和热情,而且还要培养出更大的朝气和热情。每个学生都必须承认和相信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一位出色的人物。

   据哈佛商学院编辑出版的资料统计,HBS大约有1600多名学生,其中1993年度招收的全部800多名学生中,本科直接考进来的不过23%;已婚者133人;少数民族73人;女生196人。有76%的学生年龄在26岁左右。按大学所学专业来看,经济学、工学均占24%;管理学占17%。也就是说,有2/3的学生受过技术或经济管理教育,其他学生仅仅受过一般高等教育。其中,人文科学专业的有11%;社会科学有9%;纯科学占10%。尽管他(她)们多数采自名牌大学,但其工作经历和背景各不相同。从学生的出身地看,大多来自美国的40个州,稍集中于美国东北部地区。留学生占全体学生的25%,他们来自美国之外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哈佛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有的班级是由十几个国家的学生组成,简直堪称微型联合国,每个人站在各自独特文化的角度上提出见解,令课堂气氛显得格外活跃。不管学生的背景如

  何,他们都既聪明又有天赋,属于高智商类型。与这些学生聊天,就容易发现每个人都有某种独特的东西。

   哈佛商学院的学生有着充沛的精力,有很强的自我创业精神,并有极其广泛的兴趣爱好。他们基本上都有大学时期的优秀证书,良好的推荐信,以及在经营上取得成功的高度潜能证明材料。几乎每个人在学习和经营之外的领域中都有特长,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较具代表性的涉及到音乐、运动、公共服务、戏剧、宗教、军事、慈善活动等领域。同学之间越互相了解,就越互相佩服这一点。偶尔与同学交谈时就会发现一些极不寻常的事情:有时在一个小班里,竟有核潜艇指挥官、奥林匹克滑雪运动员、马术表演冠军、专业舞蹈家、橄榄球队队长。同学们的聚会也总是非常热闹而有趣,因为人人都有吸引人的故事可讲,有吸引人的节目可演。哈佛商学院的学生的确与众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