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全球化管理与创新硕士研究生学科培养模式的构想

企业全球化管理与创新硕士研究生学科培养模式的构想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全球化管理与创新就是从全球化视角出发、以全球市场为导向研究管理与创新理论,找寻组织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利用生产要素和管理技能、通过复杂的协调机制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探索创新理论在全球化管理中的应用,进而生成创新思想,并在创新思想引领下最终生成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的具体操作流程。

企业全球化管理与创新硕士研究生学科培养模式的构想

)学科内涵

“企业全球化管理与创新”是基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提出的。关于经济全球化问题,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全球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三个重要动向,包括:跨国公司的作用越来越大;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三个动向高度的概括了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在经济全球化中,科技发展是动力,跨国公司是载体,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则是全球化的实质。企业全球化意味着在全球基础上整合所有的经济活动,它反映的是世界各国及各国人员之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互依赖,而且这种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全球化载体的国际企业,必须以全球眼光和全球思维来修订和完善其经营战略。如何在获取自我经营目标的同时,又兼顾东道国政府和人民的利益,通过全球战略的实施,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是国际企业必须认真思考和注意面对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背景,全球化管理概念应运而生。

全球化经营是指企业日益摆脱单纯的地域界限,以全球市场为导向,在全球范围内利用生产要素和管理技能,从事跨国界的生产经营活动,由国内经营型向跨国经营型转换的过程。全球化管理就是在企业的全球化经营过程中,所实施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帮助企业实现最终的经营目标。简单地说,全球化管理就是将企业的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整合和配备,最终实现从研发、生产、销售、到服务一体化的全方位全球化战略。它与现在使用较多的国际化管理最大的区别在于:企业的国际化管理强调的是将国际市场看作为若干个独立的市场,企业与不同国家的企业或用户进行交易,更多的是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角度,研究如何与其他国家经济文化融合,扩展国际市场;而企业的全球化管理则将全球视为一个市场,世界无国界是全球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商品、资金、人、技术、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企业基于全球视角考虑资源的配置。在全球化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胜的法宝。在从本地市场到地区市场、再到国外临近市场、最后到全球市场的扩张过程中,企业提供的产品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企业所面对的经营环境,不再是单维的,而是多维的;企业所在的市场不再仅仅是单边市场,而更多的是双边市场;企业所要满足的顾客需求也不再是纯粹差异化的,而是全球需求趋同与个体需求异质共存。为了适应这些变化,企业必须进行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才能应对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因此,“企业全球化管理与创新”的研究被提上日程。

“企业全球化管理与创新”作为工商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将管理基础理论与创新理论融为一体的创新学科。企业全球化管理与创新就是从全球化视角出发、以全球市场为导向研究管理与创新理论,找寻组织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利用生产要素和管理技能、通过复杂的协调机制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探索创新理论在全球化管理中的应用,进而生成创新思想,并在创新思想引领下最终生成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的具体操作流程。“企业全球化管理与创新”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属于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学科教学目标

设置该学科的目的是依托天津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本科的多年管理和科研基础,与现有的博士建设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相交叉,培养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国际商务知识,强大的创新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全球化管理人才。

(三)学科理论基础

“企业全球化管理与创新”属于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理论基础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心理学国际贸易等相关基础理论。

经济学理论中主要依据经济增长理论、产业政治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演化理论等;在管理学方面主要依据创新理论、产业制度理论、营销管理理论、治理结构理论、品牌管理理论、管理协同理论等;在文化心理学方面主要依据大众文化理论、文化人类学理论、跨文化心理理论、文化比较理论等;在国际贸易方面,主要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动态贸易理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等理论资源。

)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企业全球化管理与创新”是一门跨越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具有人文、文化与经济、管理兼容的内涵丰富的学科。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企业的全球化营销管理与创新、产业链全球化管理与创新、跨文化管理与创新等内容。根据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结合全球化最新特征,依托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师资、设备与实验条件,利用现有的专业建设教学经验与科研成果,以及该院在研究生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的经验,拟在本二级学科硕士点下设置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1.全球化营销管理与创新

新经济时代,知识和科技迅猛发展,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强,国与国的时空距离越来越近,世界经济日益网路化和全球化。因此,企业营销活动的全球化定位就成为必然选择,而全球化营销管理是企业适应市场国际化的必备工具。在全球化营销管理当中,企业必须根据营销环境的变化、以营销创新为核心,提高营销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营销观念创新、营销策略创新和营销管理创新。该研究方向基于这样一种需要,设定如下研究内容:全球化营销理论、全球化竞争环境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法人治理结构研究、全球化产品创新研究、全球化视野下的消费者行为分析、全球化品牌营销策略研究、营销文化与营销观念创新研究等。旨在培养学生更开阔的国际化视野,能够审视企业所处环境和经营空间,并相应制定切实有效的营销战略,引领企业走向成功。

2.全球供应链管理

伴随着经济一体化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不仅企业间的竞争转化为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而且企业的供应链日趋呈现全球化态势。即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在世界范围内挑选供应商,建立生产及研发基地,构建全球销售及售后服务渠道,实现对覆盖全球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宏观控制,这时供应链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实现了对供应链管理的质的突破,使其发展成为全球供应链管理。该研究方向正是以此为切入点,以供应链竞争(而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为背景,将链中节点作为具有独立利益及自主意识的行动者(区别于单独执行行政命令的业务单元),在企业间组织与企业内部组织的异同点比较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全球供应链预测与管理、全球供应链的运作模式、供应链流程再造与风险防范、全球供应链管理的决策模型以及全球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合作伙伴之间的价值差异、价值变化、战略集成和信息共享等问题。

3.企业跨文化管理与创新

在资本相容、智力相容的同时,文化相容是必需的。在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企业面临着员工文化背景多元化、企业文化全球化的要求,因此,跨文化管理与创新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胜的一个必要工具。以往的跨文化研究多基于个体,即探讨个体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差异可能对其行为带来的差异。事实上,这种文化价值观差异的探讨可以扩大到组织层面,个体之间的文化价值观差异,会影响到组织的文化价值观,不同国别的组织的文化价值观,则会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管理决策制定。跨文化管理要通过文化上的协调配合来处理文化上的差异,管理理念上的创新、制度上的创新都会影响这种协调配合。该方向基于这样一种背景,设定如下研究内容:跨文化管理战略模式研究、跨国经营中的跨文化管理与创新研究、跨文化企业的文化冲突与融合、跨文化沟通、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协同管理等,旨在探讨如何在跨文化条件下克服异质文化的冲突、并创造出企业独特的文化,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在管理过程中寻找超越文化冲突的企业目标,最大化的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实现卓有成效的管理。

)学科特色

目前天津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了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两个专业。此次增设的“企业全球化管理与创新”作为目录外专业,与上述两个专业既有联系,又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企业全球化管理与创新专业、企业管理专业共同之处都是以企业作为研究主体。但是两个专业在研究视角上不尽一致,且在研究内容上企业全球化管理与创新专业是将企业管理职能进一步的细化和延伸。换言之,原有的企业管理专业更侧重于一个企业自身的战略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研究。而企业全球化管理与创新专业,将企业的发展置身于经济全球化这一大环境里,探索企业在这种开放的经济环境里,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品牌创新等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其研究特色:一是在全球化营销管理当中,研究企业如何根据营销环境的变化、以营销创新为核心,提高营销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营销观念创新、营销策略创新和营销管理创新。二是研究企业如何在世界范围内挑选供应商,建立生产及研发基地,构建全球销售及售后服务渠道,如何实现对覆盖全球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宏观控制的全球供应链管理。三是探讨如何在跨文化条件下克服异质文化的冲突、并创造出企业独特的文化,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如何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在管理过程中寻找超越文化冲突的企业目标,最大化的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实现卓有成效的管理。

企业全球化管理与创新专业和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共同之处在于研究方法相近。但是两个专业研究内容存在较大差别,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主要开展投资管理、项目管理以及相关的造价管理等问题研究。侧重于企业在实施跨国经营或者并购经营战略中,如何有效规避风险、降低管理成本,实现资本相容、技术相容和智力相容。而企业全球化管理与创新专业将研究的触角进一步延伸到如何实现文化相容。即如何以文化上的协调、配合来处理文化上的差异;如何实现不同文化背景人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以及如何在相互学习、借鉴、包容的基础上,建立共同的经营观念与经营战略等一系列问题,是该专业最具特色的内容。

企业全球化管理与创新专业不仅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而且天津理工大学已有的学科群,也能够支撑该专业三个研究方向的相关问题研究。具体讲:一是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的欧美文化、日本文化研究以及比较文化研究是该学科的特色,已有的研究成果将夯实本专业的前期研究基础;二是法政学院的社会学二级学科,侧重于从企业决策及社会公共管理层面开展相关研究,为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奠定了基础;三是管理学院下设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以及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将有助于提升本专业的综合研究实力。

综上所述,“企业全球化管理与创新”专业研究的视角更为宽泛,研究的内容更为丰富,更好地体现了时代要求,较好地体现了点面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制度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的研究特色。

企业全球化管理与创新专业硕士研究生学科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展望如图7-7所示。

1.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设计

(1)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宽阔的国际视野,掌握较坚实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所必需的市场营销、管理创新、供应链管理等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全球化管理人才。

该专业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管理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研究方法;深入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研究前沿和发展动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具有分析解决基于全球化视角的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以及文化交流事业的策划及诊断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进行外文专业文献阅读和论文的写作;能够胜任本专业与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具备跨国企业管理及相关工作的实际工作能力。

978-7-111-43678-2-Chapter08-18.jpg

图7-7 企业全球化管理与创新硕士研究生 学科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展望

(2)学习年限与学分的设定。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2.5年,鼓励优秀学生提前答辩。

总学分要求≥43学分,其中修课分数要求≥28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5学分。

具体分配如表7-11。

7-11 学分分配表

978-7-111-43678-2-Chapter08-19.jpg

(3)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方面,依托学院现有的国外合作办学资源,让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同时,融入多元文化的教育氛围,从硕士研究生课程中选取3~5门采用双语教学,并力争未来五年中建设2~3门精品课程。具体课程安排见表7-12。(www.xing528.com)

2.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1)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的企业全球化管理与创新硕士研究生学科将通过“学校与学院、教师、企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学互动。

7-12 课程表

978-7-111-43678-2-Chapter08-20.jpg

978-7-111-43678-2-Chapter08-21.jpg

1)学校与学院的双重支持。第一,学校与学院提供了教学科研基本条件的保障:加强基础建设,目前已经先期投入20万元建立了多元文化研究所,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加强高水平科研的支持力度,目前已经为骨干老师配备专门的工作室,在未来五年内,结合天津理工大学“十二五”综合投资学科建设规划,共同建设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高校产学研合作服务基地、天津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全球化管理与创新研究中心、基于电子标签技术的供应链技术实验室、远程视频会议中心,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

第二,学校与学院提供了硬件保障:学院拥有最新的计算机设备、上网设施;与双语有关的英语日语书籍和资料,可供教师教学与科研以及学生的学习与毕业设计使用;学院自身还建有图书资料室,并有加拿大合作院校的电子图书馆的进入口径,可以进行图书资源的共享;同时,学院还建有4间文化交流室,可供不同国家的师生进行交流;另配有3间案例研讨室,配备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可供师生进行案例研讨和交流。此外,学校已经全面完成校园网络建设,为教学信息化、现代化提供了优越的硬件环境,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和科研效果。通过学校教务处的教学平台、图书馆的信息储备平台和参考文献查找平台,促进了教师对学生的及时沟通和管理,以及全体师生对知识的获取。特别是近期学院将率先陆续搭建moodle信息网络,利用这个信息平台,教师发布与课程有关的所有内容,例如课程通知、教学资料、布置作业、答疑、进行教学管理、学生提问、讨论、上交作业等。还可以利用它进行远程教学,接受加拿大皇家路大学教师的教学指导,并及时与他们沟通和交流。获得邮箱密码的选课学生,通过这一途径大大丰富了所获的知识信息量,有效地补充了课堂内时间不足的缺憾。

第三,学校与学院提供了经费保障:五年内学校投入在科研基本条件建设的经费不低于100万元。此外,学院为纵向课题、科研著作、高水平学术论文给予经费配套政策约60万元。加上通过教师的科研经费投入在科研基本条件建设上,未来五年总经费将不低于200万元。同时学科科研团队也加强了与企业、政府的横向合作,为地方政府、企业提供社会服务。预计随着学科实力的不断提升,每年获得的经费将不断增加,对学科的投入也将逐年递增,完全可以保障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需要。

2)教师力量的充分发挥。学院将鼓励和支持教师大胆实践和创新,在教学的实践中,结合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多变地采取多种课程建设的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互动和启发式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由特长各异的老师对课程作充分的准备和精心安排,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双语教育模式。在教学一开始采用较多的中文教学,随着课程的加深,逐渐加大外语教学的力度,最终达到专业课全部用英日文上课。此外,安排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课的内容,在课堂上,用双语对学科知识进行简单的描述、讲解和评论,同时也要求学生能能够用外语说出一些学术用语及对学科知识简单地描述。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养成使用两种语言学习和思维的习惯。

课堂上利用案例教学、讨论分析、用鲜活的商战实例演示管理学基本原理。还可以分小组分析和陈述案例,并回答同学的提问。

制定详细的课程考试办法监督和反馈教学效果。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及课题参与情况,日常作业及练习和期末考试的情况进行考核。日常作业包括案例分析、项目设计、文献评述、市场调研等形式。在小组作业中,明确成员分工,利用团队精神完成某项调研和发表任务。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卷不拘泥于教材或课堂讲授的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挑战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对实际情景的反应能力。

为了保证上述事项的顺利实施,师资队伍的培养也不能放松。该学科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一支稳定的教学科研队伍。今后该学科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争取在未来五年内引进国外高水平博士4~5名,引进学科带头人1~2名,培养在职教师5~7名攻读博士学位,培育1~2个高水平研究团队,高级职称人数达到25人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30人以上,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

此外还将大力创造和增加教师的国际学术交流机会,目前学院已经与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学生互访、本科生联合培养等学术交流模式已经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本学科将继续开发稳定合作机制,与国外一流大学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合作申请项目、联合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定期学术会议、互派学者等方式,加大学术交流力度。利用跨文化学术交流活动,使教师理解和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在东西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中,构造良性互动的学术交流范式,促使教师用动态开放的视点考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与创新行为,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3)企业密切配合和鼎力相助。课堂教学虽然能够奠定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纸上谈兵的缺陷。学生无法得到实情实景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因此,学院将依托企业,共同搭建课堂教学以外的实践平台,培养应用型人才。近日,学院已与日本关西友好平和会共同企划了日本中小企业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大型项目。通过让研究生多层次的参与此项目,让学生了解产品特性、产业行情、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异同点、掌握市场预测,寻找目标客户的技能。并通过尝试销售,可以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博弈论等工商管理相关知识,在动态竞争中对营销、生产、人力资源和财务等关键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学生们在真实的动态环境中尝试着体会和锻炼把握机遇、正确决策。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还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多个省市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作为教学实习基地。

此外,学院还将邀请中日美等跨国公司经理来校讲座,或安排学生到名企见习,让企业成为培养学生的另一演练平台。使学生们在学习阶段就能积累社会和工作经验,切实储备和提高作为全球化高级人才的实战能力。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方面,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吸收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定期学术讨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每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一门科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结构体系、应用范围、重点章节、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且还要从实践的环节,将案例有机、系统地组织起来,使学生由浅入深,从感性提高到理性的高度,做到理性逻辑和感性逻辑的统一。

注重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工商管理教学应该强调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学生所要做到的,不是孤立的应付一门又一门的考试,而是运用已经掌握的各科知识,针对公司目前状况,设计整体最优方案。

在学习方法方面,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学生收集、整理以及分析信息的能力。进而提高各种调研能力,鼓励学生学习掌握统计软件,在学习期间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市场调查和研究能力。此外,学校也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发掘,积累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总结、演讲和表达能力,创造机会让学生把自己获取的知识和见解通过Powerpoint软件制作幻灯片资料,用现场发表或是辩论等方式表达出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商务沟通和谈判技能。

在教学当中,积极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众所周知,案例教学早已被哈佛、剑桥、东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诸多世界名校不断地采用开发,是培养管理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全球化管理人才的一种典型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使用经典案例教材以及我院任课教师亲自走访中外名企,自编的辅助性案例集,学生们仿佛置身于跌宕起伏,竞争激烈的商海,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的视角和睿智解读一幕幕意义深长的商海实战,培养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以致用。

此外,还鼓励学生利用学院的远程视频设备与国内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为硕士生举办学术讲座;积极搭建国外联合培养平台,选派优秀硕士生赴国外深造,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

(3)双语教学方式的导入及应用。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的特色在于国际化,而开展双语教学正是实现学校国际化之路的重要手段。

双语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语言,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专业背后的外国文化,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这是分别教授专业和语言训练无法替代的。通过双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模式和思维空间,有利于创新,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双语教学只要不是一开始太难,讲授的知识能为学生理解,并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和思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就会加强,逐渐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像这样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一定可以达到一个理想的教学效果。

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开设双语教学,而描述性或事务性的课程老师讲重点,学生自学。其中,重要的观点用中文讲透,其他内容尽可能使用外国语。同时大量引进原版教材,几乎全部的专业课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授课。此外,加大案例教学,在方法论方面加强了数量分析和行为科学两门方法论。

(4)日本研究生院论文指导模式的借鉴。入学伊始就导入并实施日式论文指导模式。根据老师的专业特长和学生的研究意向,让指导老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双向选择。并以论文的写作为核心,向外拓展和吸取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除了必要的基础课、必修课之外,有目的、有效率的选取其他课程,全面系统的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保证了所学知识体系的完整和深度。又由于早期就着手论文的构思与写作,并允许在一定时期内更改题目和写作意向,从侧面督导学生对论文认真思索,避免毕业前夕临时在网络上摘抄、东拼西凑、最终保证高水平研究生论文的完成。

(5)英语、日语版专业教材及相对应的辅助教材的编写。学科教材主要是选用教育部高校工商管理类教学委员会认定为双语教学推荐教材,但是教材的选用还考虑到时代的变化和地域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数据和事例的更新。由于管理类所用的教材的编著者大多数都是美国教授和日本教授,内容基本上也是基于欧美和日本市场,所以学院的老师还将使用自编案例集作为辅助教材,并根据同学们的外语水平和接受能力,编写难度适宜,在保持国际视角的同时融入一些中国的内容。

进入21世纪,高等教育国际化呈现出进一步加速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资源的全球流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影响加大,使得高校教师、学术人员和学生们的流动加大力度。课程国际化、知识共享、跨国教育、科研合作、建立区域性和全球性教育协作组织等不断扩大,一个学习及科研无国界的国际化时代来临。在改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变教育观念的同时,各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课程正在实施改革和调整。为了培养掌握扎实的企业管理专业知识、具备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化视角,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适应经营管理领域的激烈竞争环境,了解国际市场运作规律,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技能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管理人才,天津理工大学与加拿大皇家大学合作举办中加合作项目--企业全球化管理与创新硕士,该项目的研究生课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企业全球化管理就是从全球化视角出发,以全球市场为导向研究管理与创新理论,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利用生产要素和管理技能,通过复杂的协调机制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探索创新理论在全球化管理中的应用,进而生成创新思想,并在创新思想引领下最终生成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的具体操作流程。“企业全球化管理”方向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属于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该项目以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培养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该专业建设正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并区别于传统工商管理专业对于通用管理人才培养而开展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