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教育管理的理论探索-教学视导

高校教育管理的理论探索-教学视导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视导是指各级政府教育视导或督导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教研机构对学校教学有关事项进行视察、考核和指导。临床视导模式对视导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临床视导大体分为五个环节:召开观察前会议、观察教学行为、分析资料提出改进策略、召开视导反馈会议和视导人员会后自我分析。这是临床视导的中心环节。

高校教育管理的理论探索-教学视导

教学视导是指各级政府教育视导或督导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教研机构对学校教学有关事项进行视察、考核和指导。广义的教学视导是指一切与教学有关的观察、评估与指导工作,包括评估课程编制、观察教学过程、安排业务进修、评价教学成效等方面;狭义的教学视导是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的观察、评估和指导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里的教学视导,包括了广义和狭义的教学视导。

教学视导是评价和指导学校和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手段。在实际的视导工作中,依照不同的视导目的、内容、参加主体以及视导方式,可以将教学视导区分为不同的类型。依据教学视导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行政视导、同侪视导和自我视导三种模式。行政视导是指教育行政督导人员对学校和教师教学工作的视导;同侪视导主要是来自本校或外校的教师对某个学校的教师的教学进行视导;自我视导是学校和教师针对政府所设定的视导标准所进行的自我评估,以发现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在实际的教学视导中,为了获取全面的教学工作信息,对学校教学进行整体评估和指导,通常采用多种视导模式并用的方法开展工作。

(一)四种教学视导模式

为了更为有效地发挥教学视导引导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从20世纪中后期至今,教学视导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视导模式,其中,“临床视导”“合作性专业发展”“个人化专业发展”和“非正式视导”四种模式对于视导工作实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临床视导模式

“临床”是一个医学术语,原意是指医生为病人诊断和治疗疾病。教学视导的临床视导模式是由哈佛大学戈德哈默(R.Goldhammer)和科根(M.L.Cogan)等于20世纪70年代初最先提出的。当时,提出临床视导概念的主要目的是视导哈佛大学开设的教育硕士研究生班的教育实习工作。后来,这一模式逐渐推广开来并应用于师资培训和中小学督学过程中。临床视导是指通过对教师实际教学的直接观察来获取资料的过程。在实际的教与学的环境中,通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观察,依据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向教师提供课堂内的必要帮助,从而使课堂中的教学发生积极的变化,最终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其特点是视导人员和教师建立面对面的联系,共同观察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行为,提出改进措施。这种模式特别适合于新教师。

临床视导模式对视导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视导人员不但要精通教学论和课程论,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和沟通能力,能够在教师接受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专业指导。实施临床视导大体分为五个环节:召开观察前会议、观察教学行为、分析资料提出改进策略、召开视导反馈会议和视导人员会后自我分析。

召开观察前会议。在进入教师教学的具体场地之前,由视导人员和教师共同参加视导的预备会议。观察前会议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教材、了解学情、了解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等。在观察前会议上,视导人员要与教师开诚布公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视导人员要向教师说明教学观察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消除教师的戒备心理,同时,视导人员要向教师说明观察的时间安排、观察的重点行为和事件以及收集资料的方法等,取得教师对于视导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观察教学行为。在这一环节,视导人员走入教室或其他教学场所,利用文字记录、录音、录像以及其他各种课堂观察表格等工具,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密集式的观察,做好详细记录,力求全面、客观、完整地收集教学过程资料。

分析资料提出改进策略。这是临床视导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要对所收集到的教学行为过程资料进行归类、整理,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如描述统计、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图表分析等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在此基础上,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的有效做法,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具体策略。

召开视导反馈会议。教学视导人员把视导的分析和评价结果全面地呈现给教师,既要表扬教师教学的优点,同时也要明确指出教学的不足之处,鼓励教师通过自我诊断和反思自行提出改进策略,视导人员不要先呈现自己所提出的改进策略。如果教师自行提出的策略同视导人员的相仿,则今后可以直接照此操作;如果二者所提出的改进策略不同,则在尊重教师的前提下,视导人员和教师平等探讨,再依据实际情况修改教学改进策略。在视导反馈会议上,视导人员切忌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与教师沟通,这样只能引起教师的抵触甚至是反感。这就需要视导人员创设一种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反馈会议氛围。

会议后的分析视。会议后分析即视导人员对自己的视导行为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评估,并进行自我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到目前为止我采取的教学视导措施是否有效?我的视导知识、目标有哪些需要修正?在视导过程中我对教师是否尊重?教师是否共同参与了制订视导计划和流程、提出教学改进策略的有关工作?在反思的基础上,视导人员要提出今后工作的改进计划。

2.合作性专业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由美国教育专家格拉特霍恩(A. Galtthorn)于1984年提出。这是同侪视导的一种表现形式,具体来讲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为了提高各自的教学业务能力,基于自愿的原则组成专业发展合作小组,他们依据一定的标准,采取定量或定性的方法相互观察课堂教学,互相指出对方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共同达到教学专业成长的目的。合作性专业发展建立在调动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正式组织推动的发展转变为教师个人的“我要发展”,与正式的行政视导相结合,能够极大促进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升。同时,以教师同侪互为主体的视导能够较容易地为教师所接受,而且也能够降低视导人员、校长及其他教学主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教学视导的效率。这种方法适合于有一定专业经验、比较成熟、愿意与同行合作的教师。

3.个人化专业发展模式

个人化专业发展的视导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教师的自我教学视导。在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教育行政和学校正式组织的约束和管理始终是一种外在力量,如果不能转化为个人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教师依然不能获得专业水平的提升。这孰需要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主动负责。在个人化专业发展的视导模式下,视导人员要与学校合作,学校要通过教育、引导和激励,引领和鼓励教师采取独立自主的方式,参照视导标准制订自己的教学工作目标,并对照视导标准进行自我评估、自我反思。在此过程中,教学视导人员会给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这是一种由教师自行设定教学工作目标、具体执行,视导人员和教师共同评价教学工作并提出改进策略的一种视导方式。个人化专业发展可分为五个步骤:教师制订发展目标和计划、视导人员审核、召开双方参加的目标设定会议、进行形成性评价、完成终结性评价。这种视导方式经济、省时,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积极性。适合于专业发展比较成熟、愿意与视导人员合作的教师。

4.非正式视导模式

非正式视导是相对于正式视导而言的,指视导人员对教师和学校教学所实施的非正式的、不定期的和短暂的观察和及时的反馈。教学视导人员在没有预先通知教师的情况下,到学校现场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行为表现,也可以通过教室内的摄像设备在控制室中查看教师的教学过程。从行为方式上来看,非正式视导颇像前面谈到的“走动式管理”。非正式视导所观察的资料是一种最自然、最真实的常规教学资料,可以作为正式视导的补充,将非正式视导的发现同正式视导所收集的资料结合起来,避免正式渠道收集信息的片面性,全面分析和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这种视导模式适合于任何一位教师。

在视导实践中,上述教学视导模式之间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要根据视导对象的教学经验、工作能力、专业发展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因素有针对性地选择视导的具体方式。一般而言,对于初入职的教师或经验不足的教师,较适合采用临床视导的模式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对策和建议;而对于有一定能力和经验的成熟教师,宜采用合作性专业发展或个人化专业发展的视导模式,以提高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二)教学视导的步骤和方法

依据教学视导的工作流程,可以将其分为视导前的准备阶段、现场视导阶段和教学视导的总结与反馈阶段。在每个阶段,因工作内容的不同,也存在不同的工作方法。

1.教学视导前的准备阶段

教学视导之前,要做好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主要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相关学校及其教学情况的资料,事先了解学校教学情况、教职工队伍构成情况、生源情况、家长和社区情况等;通过印发材料的方式,向视导人员明确视导工作目的和各项视导指标,以及视导方法等,提高工作的目的性和科学性,如果必要还需要组织对视导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进校之前召开视导人员会议,拟定视导方案和具体日程安排,做好人员分工;与学校和教师沟通好现场视导的时间、地点等。

2.现场视导阶段

视导人员进入学校之后,视导工作一般包括如下流程:利用课堂观察工具集中时间全面听课,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尽量听到每位教师和每一学科的课,或者按照事先约定的计划针对性地对教师和学科进行课堂观察;也可以对学校领导的教学管理和全体教师的教学常规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看”“查”“访”,视导人员可分头同时开展工作;视导人员集中汇总视导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并准备交换意见的提纲和有关材料;与学校领导、教师交换视导综合意见,提出如何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建议。

依据工作目的和方式的不同,视导人员进入学校后的现场工作方法主要分为观察、倾听、查阅、访谈、测量、评价、指导七个方面。

观察。其主要内容是观看学校教学的文化环境和学校氛围,观察师生的课堂互动情况,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第二课堂的活动情况,查看学校教学设施及各种功能室的布置和使用情况,观察学校师生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等等。

倾听。在教学视导的过程中,视导人员一定要学会倾听,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主要包括听取学校领导汇报教学工作情况,听取教学管理人员的情况介绍,进入班级听取各学科教师的上课情况,同时听取师生员工及学生家长对教学的反应、评价,等等。

查阅。查阅的主要内容包括:查看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的教学计划、教研工作计划,查阅学校课程计划、课时安排及落实情况,查看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听课笔记,查阅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作业情况,查看学校各种教学科研活动记录,查看师生教与学的落实情况等。(www.xing528.com)

访谈。访谈的对象主要是学校高层和中层管理者,了解他们对教学工作的安排和学校教学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其次是访谈教师,了解他们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建议;访谈学生,了解他们的开课情况、课业负担、思想动态、学习兴趣以及对教师、学校工作的意见;再次是访谈家长,召开家长座谈会,了解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师的教学情况;最后是访谈社区代表,听取社区各界人士对学校的教学评价等。

测量。根据教学视导的需要,对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评,所采取的方式主要包括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实践作业的考试方式等。

评价。在全面收集、分析学校教学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视导结果,对学校的整体工作进行综合评价、量化评分,与学校领导和各科教师交换视导意见,听取他们对视导结果的看法。

指导。教学视导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校教学工作质量、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这两个方面的目标是并行不悖的。视导人员一般由熟悉学校教学业务工作的行政官员、教学专家组成。在了解、分析和评价学校工作之后,视导人员和学校领导和教师坐在一起进行口头反馈,提出明确的改进意见或提供改进建议,指导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整改提高。

3.教学视导的总结与反馈阶段

进校现场视导工作结束之后,视导机构和视导人员的工作并未随之结束,还要做好教学视导的总结与反馈工作。主要包括处理教学视导材料、撰写教学视导报告、正式反馈视导结果以及回访等方面的工作。

处理教学视导材料。经过进校开展观察、听课、查阅、访谈、测量等方面的工作,每次教学视导都会收集到大量的有关学校教学管理、教师课堂教学、作业以及学业成绩等众多资料。在教学视导结束之后,需要教育督导机构组织专门人员对有关视导材料进行数据分析、归类和整理。对于所收集到的视导的典型经验还可以在所辖范围内进行通报,推广先进的教学及管理经验。督导机构还要将视导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先进经验等向上级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反馈,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支持信息。

撰写教学视导报告。教学视导工作结束之后,需要视导人员及时写出视导工作报告。教学视导报告是对学校教学视导工作的正式评价,既是考核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也是政府加强教育行政管理的依据。教学视导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视导的基本情况,包括视导时间、视导人员、视导对象、视导重点、视导方法、视导数据统计等;介绍视导学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师生基本情况、领导成员、教师的结构、家长与社区情况等;对视导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总体评价;总结学校教学工作的经验和成绩;指出学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总结分析视导的效果,撰写视导工作后记。在实际的撰写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对上述方面的内容做出调整或增减。

正式反馈教学视导结果。主要的工作包括:将教学视导报告正式文本主送被督导学校,抄送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政府、上级督导部门,视导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重要问题还要及时向有关领导单位做专题汇报。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将视导报告摘要印发给被督导学校的家长、社区代表。正式反馈视导结果时,一般需要召开正式会议,向学校讲明督导报告的主要内容,并听取学校的看法。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视导结果反馈工作,可以建立视导结果通报和公报制度,包括在教育系统内部通报视导结果,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报刊等媒体公布对学校的视导评估结果,增强教学视导工作的透明化和公开化,强化社会监督,而且也有利于形成推动学校发展的良性社会氛围。

回访。教育督导机构要针对学校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下发限期整改意见书,具体列出整改内容,提出整改要求,明确整改时限。学校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任务,并向教育督导机构报告教学工作整改情况。教育督导机构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回访,主要是复查、检查和指导整改工作,督促学校改进落实。

(三)提高教学视导科学性的策略

教学视导是教育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促进学校教学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和可持续的改革与发展,加强教学视导工作势在必行,其中,提高教学视导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至为重要。提高视导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应在如下方面进行积极努力。

1.伙伴合作的教学视导观念

国际上教学视导发展的经验和趋势表明,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教学视导的工作重心已经发生了转移。传统的教学视导主要是一种行政行为,视导人员代表政府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价,主要是看纳税人所缴纳的税收在学校是否被有效利用,其主要指标就是考查学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的学业成绩情况。而现代教学视导的基本观念已经由注重对学校的考核评估转向通过教学视导,促进学校主动改进教学质量,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更加强调视导人员对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专业指导。视导人员不是高高在上的评判者,而是促进学校与教师发展的平等的合作伙伴。

2.专项评估,指标体系合理

教学视导是一种专项评估,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明确了教学视导的目的之后,需要编制科学、合理、可测的教学视导评估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的设置中,应该包括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成长三个方面的一级指标和标准。在学生成长指标中,不仅包括学生所学知识,同时还要体现学生能力发展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状况。通过明确视导目的的发展性,设立指标增强对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的观察、检查和评估,重点检验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进步幅度与速度。同时,还要设立学校教学自主发展方面的指标,重点检查与指导学校教学通过规划、实施、自评与自我监控而不断地改进和发展的情况,以促进学校教学和教师个人自主、持续的发展。

3.规范的数据分析

对于学校教学相关资料的收集一定要全面系统,收集资料的方法要科学,这就要求在视导之前的准备阶段,视导机构要系统编制一系列课堂观察工具和调查工具,包括学生学习态度、满意度、效能感等调查问卷,教师巡回路线图、教学程序观察表、学生学习小组观察表、教师提问与理答行为分析表等。对所收集的教学视导数据,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和有关的统计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数据分析,进行编码、归类和分析,整理归档,为有效对学校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和指导提供规范的方法和充足的数据。这就是用事实说话,用规范的方法和研究工具替代经验式、感觉式的评课,对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和专业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提高教学视导人员的专业水平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视导人员队伍,是实施科学教学视导的基础和保证。如果视导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过关,不了解视导的目的和要求,不熟悉视导的指标体系,那么不可能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科学视导,也不可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因此,科学开展教学视导工作,首先要求教学视导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较高的教育专业造诣,并有一定的教学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在结构方面,可采用专职视导人员与兼职视导人员相结合、官员型视导人员与专家型视导人员相结合、老中青视导人员相结合的形式,保证评估队伍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上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同时也可以做到优势互补,深入而全面地开展视导工作。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视导人员的专业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实现视导人员的专业化也成为一项迫切的现实需求。所谓视导人员的专业化,是指明确视导人员独特的任职条件,建立专门化的视导人员培养和培训体制,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实施视导人员的资格证书制度和职级制度等,使视导成为一项专门职业。视导专业化意味着视导人员应掌握渊博的教育理论及实践的知识,精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不仅要掌握教学视导评估的基本理论,同时还应具备可操作性的技能,不仅要具有敬业奉献的道德情操,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树立公正客观与廉洁服务的专业操守。同时,视导人员的专业化还意味着,要加强对视导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考核、指导与培训,通过立法确保视导人员的责权范围,不断地提高视导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还要加强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开设教育督导评估的相关专业,建立相应学科等,促进视导人员的专业化成长,加快视导队伍专业化建设。

5.充分利用教学视导结果

教学视导的目的是推动学校教学工作,不是为了视导而视导、为了评估而评估。视导能否达到目的,关键的一条就是结果如何处理。广义的教学视导具有行政用途和专业发展用途。通常情况下,视导活动结束后,督导部门(组)要向被视导单位和有关部门反馈督导评估情况,写出视导报告。视导结果应成为学校改进教学工作的依据。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研究视导报告,对学校教学存在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并确定回访检查的时间。要在一定范围以一定的形式公布视导结果,如发公报、内参、通报等。要把教学视导结果作为学校评级、评先和考核校长及分配高一级学校招生指标的重要依据,并与学校有关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利益挂钩等。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各地学校的教学视导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但对于结果的运用还尚不充分,不少地方呈现虎头蛇尾的情况。视导结束后,视导专家组通常形成一份总结性评价的报告,交由上级主管部门了事,至于与学校进行充分的沟通,进行及时的反馈,帮助学校有效地整改等还欠缺制度上的保证,常常被无意间忽略掉,这对有效推动学校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等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因此,为了提高视导结果运用的成效,需要建立视导结果的及时反馈制度,加强运用视导结果对学校进行专业指导,并将视导结果报送相关行政部门作为决策参考。同时,及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要通过下发通报、网上公开等形式,借助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以引导社会正确评价学校教学工作,引起社会各界对学校教学的关注和监督、重视和支持,从而增强评估的透明度,提高评估的效度。还要依法建立起依据视导评估结果进行考核奖惩的机制,上级人民政府应将评估结果作为对被评学校及其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和晋级任职、评先奖励的重要条件。这样,对于提高视导工作的有效性和学校工作的紧迫感,都具有重要作用。

6.重视教学视导的元评价

按照一定的理论框架和价值标准对教学视导活动本身所进行的评价称为元评价。在教学视导的具体实施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往往导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甚得当之处,导致教学视导工作可能不同程度地存有偏差和失误,这就要求对教学视导活动本身进行元评价。元评价可以对评价方案或评价方案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如教学视导的目标设置是否合理,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可操作,视导方法和程序是否科学,视导报告的写作与反馈是否及时有效等。通过元评价对既定的视导活动做必要的鉴定和监控,使它与所设定的视导目的要求更加吻合,进而提高教学视导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