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周改革及统一北方,奠定全国统一基础

北周改革及统一北方,奠定全国统一基础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宇文泰先后执掌西魏朝政二十多年,他为了能使自己的政权强大起来,战胜虎视眈眈的东魏,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被他的后代们所继承,终于使北周强大起来,消灭北齐,统一北方,并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宇文泰死后,他的儿子宇文觉建立北周政权,历史上称为孝闵帝。最大规模的一次是在消灭北齐之后,周武帝下令释放北齐境内杂户。北周时,国家仅有编户九百万口,而僧尼却有二百万人。

北周改革及统一北方,奠定全国统一基础

北周政权是从西魏脱胎而来。西魏的皇帝虽然姓元,可朝政大权都掌握在宇文氏手中。宇文泰先后执掌西魏朝政二十多年,他为了能使自己的政权强大起来,战胜虎视眈眈的东魏,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被他的后代们所继承,终于使北周强大起来,消灭北齐,统一北方,并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宇文泰执掌的西魏政权地方小,人口少,经济落后,满目萧条。为了与东魏抗衡,宇文泰以北镇军人为核心,不断吸收汉族大地主参加,组成强有力的关陇集团,实行一系列改革。宇文泰实行改革的谋主是苏绰。苏绰,字令绰,京兆武功(今属陕西)人,出身名门大族。他学识丰富,才智出众。开始时,他只是宇文泰手下的一名小官。有一次,宇文泰问大臣周惠达一些问题,周惠达答不上,便向苏绰请教,苏绰帮他解决了问题。周惠达向宇文泰推荐了苏绰,并称赞他有做丞相的才能。宇文泰立即召见了苏绰,并任命他为著作郎,让他做朝廷的高级顾问。

一天,宇文泰带领文武百官到昆明池看捕鱼,路上经过西汉旧宫的仓池。宇文泰问起仓池的历史,左右都不知道,问到苏绰,他对答如流,滔滔不绝,不仅讲了仓池的典故,而且还讲了历代兴衰历史及统治经验,并提出了当今统治的现状。宇文泰听罢十分高兴,他取消了到昆明池看捕鱼的计划,下令回府。二人一直谈下去,直到第二天天亮。宇文泰称苏绰为“奇士”。第二天,宇文泰奏请西魏文帝任命苏绰为大行台左丞,相当于丞相。

苏绰上任后,他制定了新的文书格式:朝廷发出的文件一律用朱笔书写,地方向朝廷上报的文件一律用墨笔书写。还规定了财政方面的记账和清查户籍办法,裁减冗官,设置屯田。

不久,宇文泰又奏请文帝任命苏绰为大行台度支和司农卿。大行台度支尚书是朝廷上管财政的大臣,司农卿是朝廷上管农业的大臣,就是说苏绰负责西魏的经济工作。他为了进一步搞好经济建设,强国富民,起草了历史上著名的“六条诏书”。“六条诏书”一是治心身,是指为政的人首先应当心和志静,善于分辨是非,做个清官;二是敦教化,就是对百姓进行教化,让人们养成淳朴诚实的作风,去掉浮华虚伪的习气;三是尽地利,指充分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农民有足够的时间男耕女织、养鸡养猪,搞好农副业生产;四是擢贤良,就是选拔那些有才能、有德行的人为官,用人要看能力,而不能只看门第;五是恤狱讼,指法律要公正,不能滥杀无辜,草菅人命;六是均赋役,赋税和徭役要根据财产多少平均负担,不能全都加在老百姓的身上。

苏绰的“六条诏书”得到了宇文泰的高度赞赏,他把“六条诏书”放在自己的案头,随时阅读。他命令文武百官要熟悉它的内容,还专门设了学校,挑选中下级官吏夜间到学校学习。还规定,不通晓“六条诏书”的人不许做官。这个诏书成了西魏和北周的治国方针,在它的指导下,北周迅速强大起来。

546年(西魏大统十二年),苏绰因劳累过度,年仅49岁便病逝了。苏绰虽然去世了,可他制定的“六条诏书”却永标青史。

宇文泰死后,他的儿子宇文觉建立北周政权,历史上称为孝闵帝。北周大权实际掌握在宇文护手中。宇文护立了几个皇帝,又先后把他们杀死。后立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宇文邕,他杀死宇文护,亲理朝政,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君主周武帝

周武帝宇文邕受平民跑拜

周武帝亲政后,继续执行苏绰的六条诏书,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和发展。他下令释放奴婢和杂户为平民,解放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最大规模的一次是在消灭北齐之后,周武帝下令释放北齐境内杂户。这些杂户,自从他们的祖先被北魏征服,为官家当牛作马已经一百三四十年了,这次获得了解放。接着,周武帝又宣布赦免自534年以来,在东西战争南北战争中被掠为奴隶的人。周武帝的这一举措,远远超出了六条诏书的内容,他使被束缚已久的生产力得到解放,在南北朝历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周武帝还制定了《刑书要制》,强调对劫盗财物、隐没户口和土地的人,要从重处罚。尤其是对那些掠夺劳动人口和兼并土地的大族豪强,要给予严惩。《要制》中规定,正、长隐没户口五户和十丁以上或土地三顷以上处死刑。这些措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均田制的进一步推行。

周武帝在位期间,另一惊世奇举就是灭佛。

自从北魏以来,北方的佛教极为盛行,寺院遍地都是,占用了大量的耕田,光北周境内就有佛寺一万多所。那些出家做和尚、尼姑的人既不向国家交纳赋税,也不承担徭役,完全成为社会上的寄生虫。掌管寺院的和尚成了大地主,形成一个新的地主集团——僧侣地主。那些国家的编户齐民不堪忍受封建国家繁重的赋税和徭役,纷纷出家,逃避到寺院中去,投入到僧侣地主的名下,国家编户日益减少,而寺院经济却急剧膨胀。北周时,国家仅有编户九百万口,而僧尼却有二百万人。这极大地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这是想有所作为、富国强兵的统治者所不能容忍的。周武帝的灭佛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

567年(北周天和二年),一个还俗和尚叫卫元嵩的人,他上书给周武帝,提出了崇道灭佛的主张。他说:“远在唐尧虞舜的时代,没有佛教寺庙,国家太平,被传颂为太平盛世;而南朝的齐、梁寺庙很多,却很快亡了国,这是很值得深思的。陛下要想使国家强盛起来,就要对那些拥有巨额财富的和尚与穷人不能一样看待。穷人交纳赋税,就可以不服兵役;而那些有钱的和尚,必须向国家交纳赋税,还要服兵役。要是不服兵役,就交免役费。”

卫元嵩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周武帝,从卫元嵩上书的那一年开始,周武帝召开了七次大会,让臣僚、和尚、道士辩论儒、道、佛的优劣。每次辩论,他都亲自参加。和尚、道士斗争得十分激烈,互相指责谩骂,揭对方的老底,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574年(建德三年)五月,周武帝叫双方信徒大会长安。在周武帝心中,他是袒护道教的,他见道士争不过和尚,便亲自出马,当众批评和尚,说“佛不净”。和尚很不服气,也举出许多道士不净的事实。周武帝一气之下,第二天便下令禁止佛道二教。其实禁佛是真,禁道只是为了堵和尚的嘴。他下令和尚、道士一律还俗,没收寺院的土地和财产,充作军用;销毁铜佛像和铜钟、铜罄等,用来铸成铜钱武器;还把近百万僧侣和受寺院剥削的僧祗户,都编为均田户,叫他们开荒种地,发展农业生产;把那些适龄的壮丁,征去当兵,扩充军队。

577年(建德六年),北周灭北齐,周武帝要把灭佛运动推广到北齐统治地区。在邺城,他召集佛界首领五百多人,宣布禁止佛教的禁令。

周武帝灭佛,成就是显著的,许多房宅土地收归国有;三百余万僧众,或成为兵士,或成为编户,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老百姓的负担也有所减轻。正如僧人昙禾责所说的那样,周武帝灭佛是想“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这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随着北周社会实力的增强,消灭北齐,统一北方的问题提到了认识议程。北周、北齐这两个在北方共存的敌对政权,从它们的前身西魏和东魏开始,便不停地进行征战。北周通过内政改革,逐渐强大起来。而北齐,由于内部矛盾重重,而逐步地衰落下去。北齐从建立之日起,各种矛盾就十分激化。北齐政权是以鲜卑贵族为主体的,具有人统计,北齐一百十几个将相大臣,鲜卑和鲜卑化的各族人,就有八九十。汉族文官在这个政权中处于附从地位。在北齐政权中,胡汉地主阶级之间矛盾很大,北齐政权还实行一些胡化政策,使这个政权有很大的落后性。作为政权的主体鲜卑贵族,他们贪赃枉法,胡作非为。早在高欢时期,这种情况就十分严重。高欢既害怕鲜卑军人投奔西魏,又怕汉族士大夫归向南朝。为了取得他们的支持,只好让他们贪污聚敛,为非作歹。

高洋建立北齐后,这种情况也没有得到改变,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的争夺更是你死我活。从高洋建北齐,到北周灭北齐,北齐政权只存在27年,而皇位却换了七次。

高洋登上皇位后,日益奢侈腐化,凶狠残暴。他大兴土木,不顾民力,大修长城。还征发三十多万壮丁和工匠,广建宫室台殿。他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有时他披头散发,穿起奇装异服;有时赤身裸体,涂上胭脂香粉,还常常在街头游荡,随便闯入民宅,糟蹋妇女。他叫人制作了大镬(锅)、长锯、锉、锥一类刑具,陈列在宫廷里,谁若触犯了他,就要施以酷刑。(www.xing528.com)

高洋做了九年皇帝,临死前,他对自己年幼的儿子做皇帝不放心,他怕别人争夺皇位,害死他的儿子。他把他的六弟常山王高演叫到跟前,对他说:“你要夺皇位你就夺,可千万不要杀我的儿子。”

正如高洋所预料的那样,他的儿子高殷继位还不到一年,就被高演夺了皇位。高演并没有想到哥哥的临终遗言,杀死了年幼的侄子高殷。高演只做了两年皇帝便死了,临死前,他不敢让年幼的儿子高百年继承皇位,而让他的弟弟高湛继位,并嘱咐高湛说:“我儿子无罪,请你好好安置他,千万别走前人的老路。”

他是怕高湛学他杀了自己的儿子,可高湛还是没放过高百年。高湛只做了三年皇帝,便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高纬,自己做起了太上皇,他想用这种方法教儿子怎样做皇帝,免得被别人杀害。

高纬就是北齐后主,他更是个昏庸无道的君主。他只知吃喝玩乐,亲小人,远贤臣。他说话口吃,结结巴巴,却整天怀抱琵琶,跟歌妓舞女弹唱《无愁曲》,还让好几百人与他一齐合唱,因此,人们给他起个绰号,叫“无愁天子”。他不断翻新花样去寻欢作乐,有时,他令太监、宫女装扮成穷人,在华林园里搞了一个贫儿村。他自己穿着破烂衣服,装成乞丐,手中拿根打狗棍,提着一只破竹篮,在贫儿村挨门挨户讨饭。他在宫中饲养狗马鸡鹰,不仅给它们吃细粮和肉,还封官给俸禄,并叫人去服侍这些禽兽,这简直是“率兽食人”了。他为了追求享乐,大兴土木。他营建晋阳宫殿、佛寺,日夜施工,运石填泉,无数工匠和畜力在劳役中死去。围绕着晋阳西山大佛像,有一万盏油灯,燃尽了人民的膏血。高纬宠信奸臣穆提婆,杀害了大将斛律光。斛律氏在北齐地位非常显赫,有一个女儿当了皇后,两个女儿做了太子妃,三个儿子娶了公主,一门子弟,封侯拜将。这家两个台柱子,斛律光和斛律羡,一个“声震关西”,一个“威行突厥”。尤其是斛律光,被北周视为劲敌。北周为了消灭北齐,便制造谣言,说:“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暗中派间谍到邺城去传播。这谣言传到宫中,齐后主的宠臣祖珽为了陷害斛律光,乘机对高纬说:“百升是斛,明月是斛律光的小字。斛律家累世大将,谣言值得注意。”

高纬听信谣言,以赐骏马为名,骗斛律光入宫,将他杀死。然后,又以谋反的罪名杀了斛律羡和斛律氏一家。

斛律光被杀的消息传到北周,周武帝大赦天下,为之庆贺。高纬这种自毁长城的做法加速了北齐政权的灭亡。此时的北齐政权已走到了穷途末路,它既得不到汉族士大夫的支持,也使鲜卑贵族失望,人民更恨之入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灭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此时的北周政权在实力上已远远超过了北齐。周武帝在实行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加强了军事上的建设。自从西魏时期起,宇文氏的军事实力就弱于东魏高氏。宇文泰为了能打败高欢,实行一种新的兵制,即府兵制。府兵制是鲜卑部落兵制与中原征兵制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兵制,它设置八位柱国大将军,来比作北魏初的“八部大人”。八位柱国大将军中有两个地位较高,宇文泰任其一,实际上成为全军统帅。另一个作为虚号,授给西魏宗室广陵王元欣。宇文泰统领其他六位柱国大将军。柱国大将军之下设大将军两名,共十二个大将军。大将军之下又设两名开府将军,共二十四府。一个开府称一军,约两千人,所以称府兵。府兵不入一般户籍,免除租调及其他力役,但出征时要自带部分衣甲兵器,因此只有比较富裕的农民才能担当,他们的地位要高于过去的军户。宇文泰为减轻军队内部鲜卑兵与汉兵的矛盾,他命令各军主帅,凡是鲜卑人都要恢复原来的复姓,汉人由他赐给鲜卑姓,其下属士兵都改姓主帅的鲜卑姓。府兵的最初来源是六镇鲜卑,后来不断扩大征募范围,广募关陇豪右及其部曲、家兵,给这些豪强加上帅都督、大都督的官号。后又征九等户中六等以上家有三丁者取其一。

到周武帝宇文邕时,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扩大自己对军队的统帅权,他改军士为侍官,府兵成为直辖于皇帝的禁卫军,将府兵的统领权收归皇帝所有,并把府兵的招募同均田制结合起来。他规定,府兵要从均田户中选拔,贫困户享受一些优待:本人不但可以免除租税徭役,家庭在三年内也可以得到这样的待遇。这样,府兵逐渐变成以汉人为主了。

府兵制有一套完整的征召入伍、训练管理和指挥作战的办法,所以有着很强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了北周的军事力量,为消灭北齐,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南北朝步兵和骑兵战斗图

周武帝经过多年的准备,进攻北齐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成熟,宇文邕遂于575年(建德四年)开始伐齐。576年攻下北齐军事重镇晋阳。577年(建德六年),攻下北齐都城邺城,齐后主高纬被俘,北齐灭亡。北齐自高洋称帝,到北齐灭亡,共存27年。

北齐灭亡,北方重新又实现了统一。周武帝以强大北方为后盾,向南进攻,想实现他统一全国的愿望。他擒陈大将吴明彻,消灭陈军三万人,夺取了淮南地区,据有了长江以北占全国四分之三的土地。正当全国统一在望时,578年(建德七年),周武帝宇文邕病故,年仅三十六岁。他的统一全国的愿望没有实现,但他却为统一全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宇文邕死后,他的儿子宇文赟继位,即宣帝。他荒淫奢侈,不理朝政,增加徭役,修建洛阳宫。实行严刑峻法,鞭打人以一百二十为度,称为“天杖”,搞得内外恐惧,人心不稳。他怕别人抢了他的皇位,大杀宗室。他首先杀掉文武全才、知人善任、足智多谋而且深得人心的叔叔齐王宇文宪,然后逼死武帝所信赖的宗室重臣宇文神觉和宇文孝伯。重用奸佞小人郑译、刘日方等。他整日醉在酒乡,沉醉不醒。

宣帝为满足自己的淫欲,广搜天下美女充实后宫,并下令大臣的女儿不许嫁人,应让他先挑选。他整日泡在后宫中,有时一二十天都不出来上朝,大臣们无法见到他,只能通过宦官来向他报告,政治一片混乱。

宣帝在即位的第二年,就把皇位传给他年仅七岁的儿子宇文阐,即静帝,自己做太上皇,称天元皇帝,这时他才二十一岁。他住的宫殿称为“天台”,制(大赏罚、免官升官用的文件)称“天制”,敕称“天敕”。他共立五个皇后,即天元大皇后杨氏、天大皇后朱氏、天中大皇后陈氏、天右大皇后元氏、天左大皇后尉迟氏。580年(大象二年),宣帝宇文赟病死,年仅二十二岁。八岁的静帝宇文阐无力掌管朝政,大权旁落到天元大皇后杨氏的父亲杨坚手中。

581年,杨坚废了静帝,自称皇帝,他就是隋文帝,改国号为隋,都长安。北周宣布灭亡。北周自宇文觉557年称帝,到581年静帝宇文阐被废,共历25年。北周的灭亡,标志着北朝的结束,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隋文帝杨坚称帝后,励精图治,在北周的基础上进行统一全国的准备。589年(开皇九年),渡江南下,消灭了南方政权,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隋的统一全国,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长达二百七十多年的政治大分裂,这是北方各族人民大融合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空前强大的盛世——隋唐盛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