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教学效果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教学效果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单纯的理论课、知识课,而是一门综合各门社会科学的知识和理论课,因此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活动,上课难度比较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有效性这个核心目标,运用各种有效方法组织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目前,这种教学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单纯的理论课、知识课,而是一门综合各门社会科学的知识和理论课,因此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活动,上课难度比较大。正因为如此,更需要不断探索课程改革,提高课程的有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有效性这个核心目标,运用各种有效方法组织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与学生的现状相结合,解决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有些地区已经普及化,大学生的构成情况相应地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思想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和态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一是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认识不同,对思政课的学习态度各异。有些学生能认真对待,专注学习思考,有些学生则认为这门课可有可无,甚至认为它是多余的。有些学生对思修课采取功利主义态度,仅仅出于必修的要求才被动学习。二是社会思想多元化影响学生对思修课的认识和态度。社会一些思潮和观念影响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诸多问题的认识,有些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带有消极抵触情绪。这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三是专业课的偏好。有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才是有用的课程,应该认真学习,思想教育课比较虚,对自己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可以应付了事。

作为必修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有强制性,正是有这样的条件对学生开展正面的宣传教育,思政课的教学更需要注意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找到一系列能够紧紧抓住学生兴奋点和兴趣点的途径,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思政课的重要性。营造学生喜欢学、愿意学的氛围,有效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与学生的个人实际相结合,解决学生个人的思想问题

学生进入大学面临许多实际问题,正是需要有人引导和开解的时期。比如,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的差别、独立生活自我管理的问题、志愿问题、专业问题、心理问题等,以及对人生、对就业、对国家、对社会等方面的种种迷茫和思考。这些问题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切入的机会和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紧抓住学生的现实问题,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思考,解开一些思想疙瘩,切实解决学生在思想认识和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引导和促进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促进大学生自立意识、职业意识、法律意识的觉醒和觉悟,促进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民族主义思想、社会主义原则的树立,促进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品德的提高。为教而教、为学而学,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

3.与社会的现实问题相结合,解决课程的说服力问题

社会的一些实际问题影响到学生对许多问题的思考,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有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这些问题。如果回避现实,学生就会认为教师的讲课没有说服力,只是一种说教。虽然有些社会问题说服学生有难度,但是教师可以运用大量现实的事例、资料、信息来充实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客观对待各种各样的社会现实问题。同时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学习,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国家、政府、社会各方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有直接的支持作用。如果没有社会的足够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www.xing528.com)

4.与其他的相关课程相结合,解决课程的衔接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有其自身的体系,同时也涉及其他的一些课程或活动。处理好与其他课程的时间和内容关系,有益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课程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培养课程,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中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始业教育、学业指导、职业规划课、就业指导课、形势政策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有一定关联性,但又有所区别。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要主动了解各课程和活动的情况,及时协调。另外,与中学的相关课程也有衔接问题。如果出现低水平内容重复等情况,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5.与日常的教育管理相结合,解决教育教学“两张皮”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两者都是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重要力量,并且相辅相成,必须紧密结合起来,不能教学归教学、教育归教育、管理归管理,不相往来。目前,这种教学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要主动结合学生工作实际,将学生思想品德表现融入教学评价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教育进课堂、进头脑、见效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

6.与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相结合,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际效果

通过各种教学法和教育理论的运用,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和互动,加深对课堂知识的记忆、理解、深化和内化,努力使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学起来终身受益”,推进思政理论知识进头脑。这就要求教学能够引人入胜、释疑解惑,确实让学生获益,帮助学生成长。通过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改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高校的鲜亮底色,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有效提升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认可和接受程度,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坚定跟党走、做贡献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达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