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方法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方法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原则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设计是为个体设定达成理想目标的规划的步骤,因此,这些内容本身应该是具体明确的,而不能是空洞的口号。职业生涯的可操作性主要包括目标的现实性、计划的可行性和效果的可检查性三个方面。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方法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原则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意味着要根据规划去实施,每个职场人都会遇到一些不可预知的事情,遵从其原则就能帮助职业生涯设计,那么,职业生涯规划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是个体探索自我、科学决策、统筹规划的过程,为了保证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量体裁衣原则(择己所爱)

量体裁衣原则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当始终遵循的原则,也是最重要的原则。人与人之间的实际条件有很大差异,他们的发展潜力无疑也会有很大不同,因此,职业生涯设计是一项完全个性化的任务,没有统一的定式,需要结合个体的具体特点进行设计。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前,不仅要对个体的内在素质,比如知识结构、能力倾向、性格特征、职业喜好等进行全面的测评,而且要对个体外部的职业环境和职业发展的资源等进行系统地评估。既考虑个体的职业发展动机,又考察其成功的可能性,从而为个体设定相应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发展规划。

2.可操作性原则(择己所长)

每个人都说有目标和计划,但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完成自己的计划,甚至有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完成了计划。这就是目标和计划的可操作性。职业生涯设计是为个体设定达成理想目标的规划的步骤,因此,这些内容本身应该是具体明确的,而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职业生涯的可操作性主要包括目标的现实性、计划的可行性和效果的可检查性三个方面。所谓目标的现实性,是指个体目标的设定应该建立在个体现实条件的基础上,是对个体现实资源的真实评估和科学预期,是可以达到的目标,而不能是追新逐异或好高骛远的空想。所谓计划的可行性,就是指为个体制定的计划是非常具体的,是依据他们现有能力可以完成的行动计划。所谓效果的可检查性,就是说目标的现实和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客观事物为标准,是可以度量和检查的。

3.阶段性原则(择己所利)

对职业生涯发展来说,人生的不同阶段承担着各自的发展任务,需要解决相应的发展问题。因此,职业生涯规划也应该结合个体的年龄特征,确定具体的发展方向,制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在现实与最终目标之间设定一个个的阶段性目标,就像从山脚到山顶的一级级台阶,每迈一步都能够感到自己在朝终极目标前进,奋斗的过程就变得不那么缥缈,而是更具体、真实。

当然,在个体自身条件或外界环境发生改变时,所设计的理想目标和阶段性目标都需要相应的完善与修正,因此,这就要求所规划的目标存在可调整的空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即使是最终目标,也需要结合不同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适时修正。

4.发展性原则(择世所需)

发展性原则是指为个体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时,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当前的发展,还要考虑到个体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职业生涯规划要有超前性和预测性。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基于影响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和本质因素,而不是表面现象进行。比如,个体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合作与责任意识的水平可以长期影响个体的职业发展,而个人的外部形象和面试技巧仅仅能够说明个体短期的职业状况。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要考量更核心和本质的因素,从个体长期发展的角度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随着外部和内部环境的不断变化随时做出调整和修正,以保证职业规划的指导作用。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步骤

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步骤概括如下:

1.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就是要全面地了解自己。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是在客观充分地熟悉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审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爱好、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自我分析可以采用很多测评工具,如MBTI、16PF、霍兰德职业倾向、艾克森人格问卷等测评工具,还可以进一步做关于智商、情商等各项能力的测评,尽可能深入地了解自己。特别不要忘记让你的同事和家庭成员甚至是挚交好友来评价你,给你意见,这些意见往往很中肯,可以让你从现实生活中了解你自己。自我分析还可以借助SWOT工具。

2.确立目标

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通常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远目标和人生终极目标之分。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人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但凡成功的人多数都是一开始就树立了长远目标并为此坚持不懈的奋斗,所以目标就是我们的航标和动力之源。

3.环境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要充分熟悉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环境分析采用PESTEL模型,对你所在的社会环境和企业环境进行分析,之后结合自我分析,将分析结果罗列出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计划表。

4.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爱好、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爱好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

职业匹配可以帮助我们做好职业定位,对分析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匹配很重要。同时职业定位应注重:①依据客观现实,考虑个人与社会、单位的关系;②比较鉴别,比较职业的条件、要求、性质与自身条件的匹配情况,选择条件更合适、更符合自己特长、更有发展前途的职业;③扬长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职业;④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择业目标,不能一成不变。

5.实施策略

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要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没有行动,职业目标只是一种梦想。要制定周详的行动方案,更要注重去落实行动方案。按照规划的短期、中期、长远发展目标执行出阶段性的行动方案,再将阶段性的方案细化到日常可操作的层面。行动贵在坚持,养成习惯,很多麻烦会主动为你让路,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障,大胆去施行,只要认定了目标,坚持行动,不成功都难。

6.评估与反馈

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去检验效果,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整个规划流程中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环节,这一环节做不好或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整个职业生涯规划出现问题。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而言,就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

通过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大学生可以解决好职业生涯中的“四定”——定向、定点、定位、定心,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自己职业发展的地域范围,把握自己的职业定位,保持平稳和正常的心态,按照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努力。

职业生涯规划的训练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以使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能了然于心,便于从宏观上予以调整和掌控;能让大学生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还能对大学生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使大学生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激发自己不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进取。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大学生时代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个人的未来职业走向和职业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1.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増强个人实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

(1)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征、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对自己的价值进行重新定位,使其持续增值;

(2)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

(3)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

(4)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5)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

(6)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www.xing528.com)

2.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职业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3.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当今社会正处于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着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需要的是学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是耽误时间,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跑两家招聘单位,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企业用人单位非常看重新进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否透明,是否与公司的发展一致。有一位毕业生在自己的求职资料中简要地描述了自己的生涯规划——“乐意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用三至五年时间熟悉业务,把握相应经验,然后向高级主管职位挑战”。尽管其成绩在众多竞争者中很一般,但却应聘成功。只有少数求职者会写出自己的未来发展规划。这些规划,让人觉得求职者的求职意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即使其生涯规划只有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用于为本行业工作,用人单位也乐意聘请这种目标明确、规划清晰的人。

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大学生入学就开始培养、引导和训练,以便为学生未来一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职业生涯的阶段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要经过五个阶段,包括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下降阶段,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职业周期的重要性。职业周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你所处的每个职业阶段将会影响你的知识水平以及你对于各种职业的偏好程度。

(二)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

1.成长阶段(职业准备期)

成长阶段大体上可以界定在从一个人出生到14岁。在这一阶段,个人通过对家庭成员、朋友以及老师的认同与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建立起了自我的概念。在这一阶段的一开始,角色扮演是极为重要的,在这一时期,儿童将尝试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而这使得他们保有了人们应对不同的行为做出反应的印象,并且帮助他们建立起一个独特的自我概念或个性。到这一阶段结束的时候,进入青春期青少年(这些人在这个时候已经形成了对他们的兴趣和能力的某些基本看法)就开始对各种可选择的职业进行带有某种现实性的思考了。

2.探索阶段(职业选择期)

探索阶段大约发生于一个人的15~24岁。在这一时期,个人将认真地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他们试图将自己的职业选择与他们对职业的了解以及通过学校教育、休闲活动和工作等途径所获得的个人兴趣和能力匹配起来。在这一阶段的开始时期,他们往往做出一些带有试验性质的较为宽泛的职业选择。然而,随着个人对所选职业以及对自我的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最初选择往往会被重新界定。到了这一阶段结束的时候,一个看上去比较恰当的职业就已经被选定,他们也已经做好了开始工作的准备。

人们在这一阶段上以及以后的职业阶段上需要完成的最重要任务也许就是对自己的能力和天资进行现实性的评价。类似地,处于这一阶段的人还必须根据来自各种职业选择的可靠信息来做出相应的教育决策。

3.确立阶段(职业适应期)

确立阶段大约发生在一个人的24~44岁,它是大多数人工作生命周期中的核心部分。有些时候,个人在这期间(通常是希望在这一阶段的早期)能够找到合适的职业,并随之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有助于自己在此职业中取得永久发展的各种活动之中。人们通常愿意(尤其是在专业领域)早早地就将自己锁定在某一已经选定的职业上。然而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在这一阶段仍然在不断地尝试与自己最初的职业选择所不同的各种可能。

4.维持阶段(职业稳定期)

到了45~65岁这一年龄段,许多人就很自然地进入了维持阶段。在这一职业的后期阶段,人们一般都已经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创立了一席之地,因而他们的大多数精力主要就放在这一领域了。

5.下降阶段(职业结束期)

当退休临近的时候,人们就不得不面临职业生涯中的下降阶段。在这一阶段,许多人都不得不面临这样一种情景,接受权力和责任减少的现实,学会接受一种新角色,学会成为年轻人的良师益友。再接下去,就是几乎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的退休,这时,人们所面临的就是如何去打发原来用在工作上的时间。

影响职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因素——理想职业之基础

性格决定命运,脑袋决定口袋。这一点你了解过吗?可是,在选择职业时你有没有仔细想过,你的性格是否适合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时下,本科生扫地、硕士生卖货、博士生打杂的现象屡见不鲜。初听感觉笑口难掩,可是细细想来不免有种淡淡的悲哀。诚然,上述群体学历颇高令人羡慕,但是最后的结局却让人大跌眼镜,发人深省。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令人深思,他们究竟怎么了?人才是否浪费了?读书是否无用了?

有些人性格内向,整天郁郁寡欢,使人望而生畏,无形之中与人产生距离。人际关系淡化,缺乏必要的适时沟通,久而久之脱离了群体。在今天这个强调团队精神的职场里,他们能不“掉队”吗?人要学会合作,要学会融入群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集思广益取得胜利。否则,孤芳自赏只能孤掌难鸣,到头来一无所获,两手空空,永远不能适应变化的时代需求,适应变化的职场需求。

(二)信息因素——理想职业之过程

信息时代就在眼前,这一点你清楚吗?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信息社会里,感受信息带给我们的便捷。无论你承认与否,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对选择理想职业显得至关重要。有针对性地广泛收集来源于不同渠道的职业信息,通过理性分析及时做出科学决策,从而取得理想职业,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片理想天空。有人把握契机先行一步,而胜人一筹;有人错失良机与机遇擦肩而过,抱憾终身。

(三)判断因素——理想职业之关键

就像赛场上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一样,他的门前一射对于取得胜利来说至关重要。同样有针对性地收集特定的相关职场讯息,经过理性科学地分析后,如何因地制宜、把握时机,占据主动性及时出击,适时做出抉择,而不至于错失良机追悔莫及。这一点你能深切体会吗?判断来自于对各种信息要素做出适时分析,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对有利于自己的一些信息要素加以提炼,得出最后结论,直至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四)潜力因素——理想职业之延续

就像一个教练选择运动员一样,他首先需要了解该运动员是否符合该项目的标准,是否有潜力可挖,是否是可造之才,在做了相关综合测评后,才能决定是否培养他。选择理想职业,同样也需具备潜力因素。因为人是最大的资源,如何有效地利用和开发人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效应,使人在一定意义上保持长久的职业竞争力,让自己永远走在职场的前列,领先于他人。这就需要我们无时无刻都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使之成为我们取得职业成功的法宝。

(五)学习因素——理想职业之法宝

一个人的学历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着其个人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决定着其本人能否适应本职工作,能否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一些成绩,取得一些成就,开创自己的美好前程,走好自己的美丽人生。学习在今天看来是一个终身的话题,面对日益加剧的职场竞争趋势,只有不断学习有针对性地充电,不断补充新的“血液”,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职场需求,避免遭遇淘汰的厄运。

(一)根据社会需求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作为一种社会活动,选择职业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制约,任何人选择职业的自由度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择业脱离社会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大学生求职时社会与个人利益要统一,社会需要与个人愿望有机结合。所以,大学生在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时,应积极把握人才需求的动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既要看到眼前的利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既要考虑个人的因素,也要自觉服从社会需要。

(二)根据所学专业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大学生都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具有某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其优势所在。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每个专业都有一定的就业方向,这是大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的基本依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一般首要的是大学生某专业方面的特长,大学生迈入社会后的贡献主要靠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实现。如果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偏离了所学专业,无形当中会增加许多“补课”负担,个人的价值就难以实现。需要强调的是,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要精深、广博,除了要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适当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专业知识和技术。

(三)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特长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制定职业发展规划要与自己的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特长等方面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要求。

如果一个人对某种工作产生兴趣,他在工作中就会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容易出成效。但兴趣爱好并不是始终起着正向的驱动作用。如对什么都感兴趣,但没有形成自我特色,或兴趣面太窄,不能形成优势,或兴趣与所学专业不一致等,都会给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带来困扰。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时,对自己的兴趣有一个客观的分析,并加强培养和调整。

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能力要求。能力特长对职业的选择起着过滤作用,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需要提醒的是,大学生切不可把学习成绩作为能力评价的唯一尺度。大学生在对自已的能力特长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的基础上,要根据自己的真才实学和能力特长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