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兴安盟教育志:乌兰浩特市胜利第一小学与第五中学典型学校选介

兴安盟教育志:乌兰浩特市胜利第一小学与第五中学典型学校选介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发挥校本课程的唤醒力量。乌兰浩特市胜利第一小学乌兰浩特市胜利第一小学始建于1941年,初始校名为胜利一完。1966年8月28日,学生李永志为抢救两名落水儿童光荣献身,学校易名为永志小学。1994年更名为为乌兰浩特市第二实验小学。2006年更名为乌兰浩特市胜利第一小学。乌兰浩特市第五中学乌兰浩特市第五中学始建于1968年,坐落在乌兰浩特市市区东南部。学校育人环境一流。

兴安盟教育志:乌兰浩特市胜利第一小学与第五中学典型学校选介

乌兰浩特市兴安第一小学

乌兰浩特市兴安第一小学始建于1950年,位于乌兰浩特市兴安北大路8号。2020年,学校占地面积20028平方米,校舍总面积14149平方米。有48个教学班,学生1938人,教职工133人。

学校北门

学校弘扬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思想,融合兴安第一小学文化积淀,提出“尚真教育”。着力从管理三立、书韵三境、师能三本、活力三动、美德三映、环境三润、评价三重、素质三达八个方面,开拓内涵发展之路,提升育人品质,逐步形成“彰显个性 充满智慧”的校风,“以爱育爱 以智启智 以情润情”的教风,“主动体验 酷爱读书 静心感悟”的学风。

学校挖掘教育科研的活力之源。常规教研落实聚焦式备课(立焦点)、追问式听课(思焦点)、创生式评课(汇焦点)、问题式反思(论焦点),构建以自我研究为主,以“问—研—展—问”和“讲—听—研—讲”为两翼的课题研究和团队教研的问道式研究模式。构建教研共同体,以工作坊和工作室的形式覆盖各学科,全面开启远程同频互动教研模式。

学校奠定德育为先的育人之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确立“真实德育”,关注生命的点滴成长。

学校发挥校本课程的唤醒力量。创设校本课程,即共性化童真课程必修,校本化重构;个性化童真课程选修,生本化建构。构建生本课堂,以“五以”(以教材为介、以自学为先、以合作探究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以发展能力为极)思想为引领,在“五以”思想引领下,提出“三有”(有根源、有过程、有归纳)、“三真”(真质疑、真合作、真发声)的课堂目标。

互助学习

三有三真课堂

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汉字书写特色校、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基地校、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自治区义务教育示范学校、自治区教育先进集体、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

乌兰浩特市胜利第一小学

乌兰浩特市胜利第一小学始建于1941年,初始校名为胜利一完。1966年8月28日,学生李永志为抢救两名落水儿童光荣献身,学校易名为永志小学。1994年更名为为乌兰浩特市第二实验小学。2006年更名为乌兰浩特市胜利第一小学。

2020年,学校占地面积1989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869平方米。有47个教学班,在校生1933人;教职工11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76人,区、盟、市各级教学能手68人。

校园全景

学校坚持“实践育人 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树立“培养健康、高尚、聪慧的人”的教学目标,以“在生活中阅读 在阅读中生活”为校训,形成“尊重 仁爱 包容 博学”的校风,“尊重儿童 发展儿童”的教风,“自主 合作 乐学 善思”的学风。

学校在开足开齐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确立“天天小脚丫实践乐成长”的体验式校本课程体系,包括学科类(大阅读课程、经典诵读课程、软笔书法课程、新体系音乐课程、创意美术课程、软式体育课程、STEAM课程、思政小课堂)和活动类(社会体验课程、中华传统节日课程、国家纪念日课程、入学课程、毕业课程、主题式升旗课程、校园传统节日课程)。

学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现状,确立了“引导启思—实践促学(自主实践、合作实践、互动实践)—梳理提升”的以生为本的实践课堂基本模式。

学校坚持菜单式家长培训,根据家长需要坚持高端引领、常态培训相结合。通过建立家庭教育个性化指导站、成立家长志愿者活动室、由讲师团中的优秀家长做个案分享、开设家教微课堂等方式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

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少先队红旗大队、国家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国家教书育人特色学校、国家家校共育指导基地、国家级足球示范校、国家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实验学校、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义务教育示范学校、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学校、自治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乌兰浩特市第五中学

乌兰浩特市第五中学始建于1968年,坐落在乌兰浩特市市区东南部。2020年,学校占地面积达到2564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有学生2160人;教职工157人(专任教师150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5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自治区教学能手26人,盟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9人,自治区、盟、市优秀班主任74人。

学校外景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的理念,遵循“勤奋 崇德 求实 创新”的校训,为创办“学生乐学,教师乐业,家长满意,社会认可,全区一流,全国知名”的特色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个性突出,适应未来,五中特质”的一代新人不懈努力,逐渐形成“求实 求精 求深 求活 求细 求新”的校风,“博采精收 蕴情示道”的教风,“博学多思 主动发展”的学风。

学校育人环境一流。整、洁、静、雅、美、活的校园丰蕴俊雅,景美如画。校园内古色古香的琉璃瓦院墙,上面用壁画形式表现人文和谐科技、自然等教育主题;草坪中竖起的“晨读”“书山卷海”等雕塑,唤起学生对阅读的热爱。

校园景色

学校办学条件一流。班班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理化生实验室、团队室、3D打印室、同频互动教室、录播教室、师生计算机室、多功能会议厅、舞蹈大厅、心理咨询室、师生阅览室、陶艺室、电子音乐室等一应俱全,又装配了群晖系统、云阅卷系统、有谱学情分析系统。

学校注重德育教育和素质培养,按照“自主管理”的模式,加强养成教育和养成训练。创办了“校园风”文学社、“校园之声”广播站,以及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活动团体,成立了舞蹈、声乐管乐、美术、体育、陶艺等艺术特长兴趣小组48个。

学校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语文、英语、数学、政治等学科实验课题顺利通过国家、自治区课题组验收,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实验被评为全国首批、自治区唯一的一家实验成果突出学校。

2002年以来,学校先后20次在全市运动会中夺冠,被评为自治区群体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在2002—2020年中考中,刘淑媛、邵龙、郑守明、孙成龙、王宏岩、张骁腾、李宝玉、马芊芊、李明钰、肖玥、柳莺佳等11名同学分别获全盟“中考状元”称号。

学校被誉为“兴安盟初中教育明珠”“红城教星”。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治区义务教育实验学校、自治区教育先进集体、自治区优秀教育科研实验基地、自治区红十字会示范学校、自治区文明校园、自治区精神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乌兰浩特市第七中学

乌兰浩特市第七中学始建于1974年,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2020年,有教学班36个,在校生1656人,教职工116人。

学校教学楼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本,以心为本”的办学理念,确立“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文化润校,特色亮校”的办学目标,秉承“自强不息 永不言败”的校训,遵循“以体艺促德育,以德育促智育,以智育促能力,以能力促发展”的办学思路,以德育作为立足点,以教学工作为聚集点,以管理优化为切入点,以教科研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机结合为突破点,持续推进学校全面发展,形成了“明礼 诚信 务实 奋进”的校风,“敬业 严谨 协作 创新”的教风,“勤奋求真 乐学善思”的学风。

学校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和“班主任形象塑造工程”,扎实有序地开展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工作。2013年推出独具七中特色的“原生态教学之有效课堂”,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信息化学习模式,让老师和学生利用自己的网络个人空间进行线上线下学习,形成“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教育信息化模式。

学校以体艺促德育,以德育促教学,“以球润德,以球启智,以球健体,以球育美,以球促劳”,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开展“三年跑完长征路”红色体育锻炼、建家拓展训练营等各类活动。成立足球、排球、舞蹈、美术、书法、声乐、3D创意空间、手工制作、编程机器人等多个社团,并把社团活动与研学旅行进行充分融合。原创作品《放飞梦想》《引路人》《赞美你,老师》连续三年赴北京参加全国青少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演出,获金奖、原创奖、最佳作词作曲奖等奖项。

庆祝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汇演

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全国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实验学校、全国足球特色优秀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学校美育研究基地、全国家庭共育指导基地。

乌兰浩特市第八中学

乌兰浩特市第八中学坐落于乌兰浩特市陵园路64号,始建于1978年。2020年,占地面积29631平方米,建筑面积12797平方米。有37个教学班,在校生1811人,教职工155人。专任教师129人,其中高级教师5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1人,本科学历者118人,90多人次曾在市、自治区和国家组织的各类教学大赛中获奖。

教学楼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内涵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理念,以“把握现在 积攒未来 感念恩义 心怀家国”为校训,形成“拷问良心 待生如子 细致严谨 灵活扎实”的教风,“乐于自主 善于合作 勇于探究 惯于求实”的学风,“自尊自爱 共荣共辱 善学善思 创新创优”的校风。

国防教育

学校将德育工作放在各项事业发展的首位。以“省修”教育为基础,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健康教育及礼仪教育,打造德育工程。2006年9月,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第八中学“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自2014年起开展“优秀家教家庭”评选活动,至2018年细化为“文明家庭”“最美书香家庭”等多项评选,营造了“向上、向善、阳光、正气”的校园文化氛围。2017年12月,荣获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实验学校称号。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组织教师通过外出参观校园、参加论坛、深入课堂、听取讲座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改变、成长”。2006年起开展教师全员读书活动,班主任每周读书交流活动,延续至今。2020年10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全员主题阅读活动正式启动。2020年12月,与北京望京实验学校结成共建学校。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先后开展了“初中语文整体改革”“提质课题”“‘5+X’生本课堂提升教学效能的实践研究”等自治区级实验课题,“心理健康教育”“生物教改实验”“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研究”等国家级实验课题研究。“5+X”课型的不断完善,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人心,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校发挥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全国“篮球特色学校”的作用,打造了异彩纷呈的体育文化。

“快乐体育”大课间

学校二十几个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在2018年“童心绽放·时代梦想”主题少儿春晚乌兰浩特站海选中,选送的节目入选少儿春晚。小创客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决赛、第19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全区机器人技能WER普及赛信息时代中学组等多个赛事中获奖。

社团活动

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内蒙古自治区教学研究基地学校、中国儿童哲学实践研究基地校,盟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自治区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兴安盟健康教育促进示范学校,内蒙古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自治区义务教育示范校、全国特色学校创建示范基地、中国名校共同体成员校等称号,以及全国青少年英雄中国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奖。

乌兰浩特市第十二中学

乌兰浩特市第十二中学始建于1984年,位于市区科尔沁北大路,占地面积6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2020年,学校有教职工145人,教学班39个,在校生1912人。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为师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理想”的教育思想,通过内引外联、多元化改革、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等举措迅猛发展,走出一条薄弱学校迅速崛起之路,逐渐形成“爱国、诚信、厚德、和谐”的校风,“博学、严谨、敬业、爱生”的教风,“勤学善思、明理笃行”的学风,打造了“家文化”“六会教育”“三导四学五课型”等特色鲜明的系列教育品牌。

教学楼

学校以“家文化”为依托,致力于追求有生命质感的教育,着力培育“三种精神”、构建“四种力量”、实施“五种管理”、树立“六个意识”、推进“六项工程建设”;以“六会教育”为载体,通过“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审美”落实“五育并举”,打通师生、学科、家校、校际、学校与社区、学校与社会等诸多壁垒,实现全员育人、全学科育人、全域育人、全程育人;以“三导四学五课型”为立足点,落实生本教学,积极推进合作办学,与北京人大附中等多所名校结成友好校,博采众长,因地制宜,将生命教育、生本教育、目标教学、合作学习、有效教学整合为理论基础,对“双师教学”“差异势能教育”“翻转课堂”等多种优质教学模式进行整合与创新,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未来教室

2005年以来,学校被确立为全国双师教学重点实验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初中名校联合体成员校、全国心理教育实验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实验基地学校、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全国重点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课题核心成员校、全国德育教育实践基地、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科技创新实践教育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党建示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新课程有效教学实验学校、内蒙古自治区传统体育项目学校,获得了全国初中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足球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科右前旗第一小学

科右前旗第一小学始建于2006年7月,占地面积88455平方米,建筑面积35211平方米,是全旗唯一一所旗直民族小学。2007年9月1日正式招生。2020年,学校有44个教学班,学生2112人,教职工181人。

教学楼

学校以“超越教育”哲学为背景,提出“向着无限可能生长”的办学理念,在“永不止步”的校风、“登高望远”的教风和“锲而不舍”的学风引领下,广大师生朝着创建全区最具特色的民族小学迈进。

2018年始,学校以优化课程建设,提高课堂效率为教学改革的主题,打造“1+X”纳荷芽课程,开设语言与表达、体育与健康、科技与创新、艺术与审美、思维与逻辑、社会与交往6个系列64个特色课程,以此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科技社团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校园科技大赛获得两项国家级专利认证,札萨克图刺绣社团代表全盟参加自治区级和国际级少数民族文化展示比赛活动,分别获得了一、二等奖。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科技教育基地

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十佳科技创新名校、全国品质课程实验学校、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科右前旗第二小学

科右前旗第二小学始建于2010年,占地面积70019平方米,建筑面积29248平方米。2013年8月20日开始面向科右前旗地区招生。2018年成立分校——永兴小学,成为科右前旗首个集团化办学的学校。永兴校区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

学校外景

学校两校区均为汉语授课,2020年有47个教学班,学生2235人,其中永兴校区7个教学班,学生257人。教职工159人,其中本科学历者126人,专科学历者33人,有盟旗优秀教师、教学能手77人。

2013年,学校提出“和美文化”理念,引领全校师生相融共生,合作共赢。本着“让每个生命温润美好”的办学宗旨,秉承“向着美的方向奔跑”的办学理念,以培养至真、至善、至美的“向美少年”为育人目标,逐渐形成“美益求美”的学风和“各美其美”的校风。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创建“真善美”课程体系,目前已建立“醇美语文、智美数学、卓美英语、韵美艺术、健美体育、创美科学”六大学科课程群。

2016年5月,学校承办兴安盟校园文化现场会;10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的少年宫建设评估。2018年9月,承办自治区少年宫建设现场会;12月承办全盟小学班主任工作交流会;12月末,区级课题“新媒体技术促进中小学教学变革的研究”顺利结题。2019年,学校被列入兴安盟STEAM教育试点校,目前STEAM科创主题教室方案正在实施中。

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优秀管理学校、自治区文明校园、自治区教学研究基地学校、自治区艺术教育实验校。

科右前旗大坝沟中学

科右前旗大坝沟中学始建于1965年,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81609平方米,教学实验楼建筑面积7080平方米,有稻田、果蔬等试验基地。

校园环境

2020年,学校有教师98人,专任教师97人,其中高级教师39人。专任教师中自治区级教学能手2人、盟级教学能手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2人,盟级学科带头人1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国家级体育工作者1人,盟级优秀教师7人。

学校遵循“幸福教育、以爱育人、为学生的人生幸福奠基”办学理念,“以志存高远、勤奋进取”为校风,以“爱生敬业、精益求精”为教风,以“乐学善思、励志笃行”为学风,将基础教育、劳动教育、幸福教育、天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中,在建设劳动绿色科技智慧校园和课程教学改革上不断探索。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发展为兴安盟农研所挂牌的“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大坝沟中学试验示范基地”。学校利用校内土地资源,打造了5600平方米的水稻试验田,修建科技育苗冷棚和3600平方米蔬菜、花卉大棚作为劳动基地;将当地绿邦农业(绿邦产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大西瓜)引进校园,作为学校的校外研学基地。将本校教师编写的劳动实践课程纳入校本研学课程。

试验示范基地

学校以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借助京蒙帮扶政策,与北京海淀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结为帮扶友好校,与乌兰浩特市第十二中学结为全方位战略联盟伙伴校,实现与盟内外名校资源共享。推进“导、思、议、展、评、测、练”七步教学法;开设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3D打印、电子琴、书法、美术、声乐、马头琴、射箭、无人机、水稻种植、大棚农业种植十项选修课。

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国家足球特色学校、自治区优秀义务教育实验学校、自治区冰雪特色学校、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

科右前旗索伦中学(www.xing528.com)

科右前旗索伦中学始建于1971年,是一所农村牧区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43000平方米,校舍面积15000平方米,有5500亩(1亩约为666.7平方米)劳动教育基地(植树50000多棵,养羊300多只)。

学校建校初始有4个教学班,教职工15人,学生161人。2020年有18个教学班,教职工93人,学生690人,成为科右前旗学生数最多的农村牧区初级中学。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区级优秀教师5人,盟级劳动模范2人,盟级先进工作者16人;区、盟级教学能手基本功大赛获奖者22人;盟级教书育人楷模1人,自治区最美乡村教师1人,盟级特殊贡献教师1人。

学校外景

1997—2020年,学校始终保持科右前旗农牧区乡镇第一名的中考成绩;2005—2020年,汉授考生升入乌兰浩特一中人数总计378名,蒙授考生考入科右前旗第一中学人数总计271人(三语班159人)。科右前旗人民政府于2018年教师节给予学校20万元奖励。

接受爱心捐赠

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自治区教育科研基地等荣誉称号。

科右中旗巴彦呼舒第一小学

科右中旗巴彦呼舒第一小学始建于1962年,是一所蒙古族语言授课小学。2020年,学校占地面积达到25341平方米,建筑面积14707平方米。有37个教学班,在校生1662人,教职工188人。

教学楼

校园全景

建校以来,学校以创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办学宗旨,以“办学条件标准化、教学管理规范化、学生素质规范化”为办学目标,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创新强校”的发展思路,形成“团结、勤奋、守纪、上进”的校风,“勤教、爱生、乐业、创新”的教风,“勤学、诚恳、多思、好问”的学风。

学校开设“巴彦”校本课程,由快乐阅读、书法、珠算、小小主持人、小作家、剪纸、绘画、民歌、舞蹈、蒙古语识字扑克游戏、阳光心理、足球、乒乓球、合唱、马头琴、四胡、刺绣等33种特色课组成;承担数学学科“三步教学法”、语文学科“四过关”区级课题,汉语文学科低年级“如何提高识字能力”盟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师生共同参加早操、课间操、大课间、体育课、足球课,每天坚持人均运动45分钟。

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获自治区义务教育示范学校、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学校、自治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等称号。

科右中旗巴彦呼舒第五小学

科右中旗巴彦呼舒第五小学位于巴彦呼舒镇,始建于1979年,是汉语授课义务教育阶段六年制小学。

2020年,学校占地面积达到14380平方米,建筑面积4982平方米,设有“一廊”(文化长廊)、“二馆”(博物馆、校史馆)、“三中心”(心理咨询中心、书画艺术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和“九类教室”(科学实验室、梦想教室、舞蹈教室、广播室、图书室、微机室、阅览室、多媒体讲课教室、录播教室)。有31个教学班,在校生1362人,教职工110人。

校园环境

学校以“勤诚礼爱”为校训,遵循“精彩·超越”教育理念,深入推进教育改革,逐步形成了“精彩文化、精彩管理、精彩德育、精彩课程、精彩课堂、精彩教师、精彩少年、精彩家长”八项文化建设核心工程。

学校以道德“银行”为抓手实施“两活动、三感悟”德育教育,不断完善“五步、六结构”课堂教学模式。开设近40个社团,承担10多个国家级、自治区级、盟级重点课题研究工作,编著了《科尔沁风情》《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24节气》《国学经典》《快乐英语》《快乐算数》《快乐诵读》等十多种校本教材。

走廊文化

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教育部首批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全国名优学校、自治区义务教育示范学校、自治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自治区少先队“红旗大队”、自治区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基地等荣誉称号。

科右中旗新佳木中心校代西木尔教学点

科右中旗新佳木中心校代西木尔教学点始建于1971年3月,位于科尔沁右翼中旗新佳木苏木巴彦套海嘎查代西木尔自然屯,占地面积1764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是目前新佳木苏木保留的唯一一所教学点。

2020年,学校有2个教学班,学生12人,教职工2人。

1986年,校长五十八提出“为人师表、育人为本、嘉言善行、敬业为乐”的教学理念和“一切为学生,先教会做人,再提高文化,身心健康成长”的教学思路,努力打造“有理想、有爱心、讲文明、求进步”的校风,“严谨、刻苦、创新、上进”的教风,“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学风。

学校校门

校园环境

2014年5月21日,国家教育部领导莅临教学点指导,提出“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推进课程落实”的发展意见。当年秋季,新建校舍投入使用。2016年9月,学校为兴安盟首届幼儿园观摩现场会提供现场。同年创建“同频互动课堂”,有效提升了外语和艺术类(音乐、美术等)课程的教学质量。

校长五十八与学生在一起

2017年9月,五十八和金斯琴两名教师同时荣获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乡村学校从教30年”荣誉证书。2018年7月5日,五十八获得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TCL公益基金颁发的“TCL希望工程烛光奖”。2019年9月10日,五十八获首届“兴安盟教育特殊贡献奖”。

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一小学

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一小学始建于1938年。2020年,学校占地面积达到3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79.65平方米。有学生1637人,教职工134人,其中区级骨干教师1人,盟级名师1人,盟级教学能手4人。

校园环境

学校以“追求和谐 享受快乐”为办学理念,围绕“和谐教育”,创建“书香校园”,坚持开展“经典诵读”“师生共读”“班级共读一本书”“亲子共读”等系列活动。2006年举办第一届校园读书节;2012年加入全国“新语文主题阅读”实验项目研究,以阅读教学改革为中心,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探索“七大课型”,加强学生自主读书管理,打造静、专、思、主的晨、午读;2013年承办全盟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现场会,展示实验初期成果;2014年,有12位教师参与全国实验校两翼教材《新语文主题阅读》及《主题式经典诵读》的编写,承办全国主题阅读教学现场会,展示课堂教学及“千人诗会”;2017年开展“21天阅读习惯养成计划”“百日阅读行动”“阅读小达人评选”等读书习惯系列养成活动;2018年成为兴安盟唯一一所“一平三端”样板校;2019年在兴安盟语文主题学习启动大会上做主题阅读分享。

自2015年始,学校以数字化建设和信息技术与学科高度融合应用为重点,打造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同年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男子足球队多次在比赛中获奖。2017年校本教材《阳光体育 快乐足球》获自治区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同年成为“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实验联盟校。2016年和2018年两次代表兴安盟教育系统接受自治区教育厅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检查,被评为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2018年承担兴安盟音乐教育新体系项目实验工作,科研成果在全盟推广。2018年和2019年两次被自治区电教馆授予中国儿童青少年威盛中国芯HTC计算机表演赛优秀组织学校。2019年被中央电教馆授予教育云规模化学科应用支持服务模式研究项目优秀实验校称号,“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王建平小学英语教师工作站”在学校建立扎赉特旗分站。

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国家红旗大队、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课题先进实验学校、自治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实验教学优秀学校、自治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自治区义务教育示范校、自治区教育科研基地、自治区德育工作先进学校、自治区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三中学

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三中学始建于1975年9月,是扎赉特旗规模最大的寄宿制汉语授课初级中学。

学校全景

2020年,学校占地面积为60096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有53个教学班,学生2824人,教职工234人。

2005年,学校提出“不寻求适合教育的学生,只寻求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教学理念,确立“农村孩子不土,城里孩子不洋,干部子女不骄,教师子女不傲”的教育宗旨。

2006年,学校创设“四部三环”教学法,确立“三清、三精、三跟踪”教学管理模式。

2008年,学校开始组建社团。2009年初组建了6大类、181个社团。

2009年,学校确立“适合教育、儒雅校园”的文化主题,形成“承儒蕴雅、见贤思齐”的校训,“养诗书气、立君子行”的校风,“给学生提供终身受益的教育”的培养目标,开创“一体、两翼、三延伸”的体艺管理模式,独创“菜单式”德育管理、“五·四”食堂管理模式,实施24小时无缝链接式安全管理方案,开展“99读书活动”。

雅学楼

2017年,学校深入改革,实行“一师三课”授课模式,打造体艺“2+3+N”特色管理模式。

2018年9月19日,学校的《适生教育》在《教育文摘周报》头版发表,体艺特色文章《体艺双馨展风采全面发展享未来》同期发表。12月13日,报道学校的专题文章《播下热爱教育育的火种》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

2019年3月20日,李秀芬校长被《人民日报》网媒评选为“村暖花开·乡村扶贫扶志好校长”。学校体艺模式由“2+3+N”改为“2+4+N”,教学改革全面推进。6月20日,反映学校改革的专题文章《好校长用“土方法”办出一所好学校》在《学校品牌管理》上发表。

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全国特色学校创建科研单位、全国初中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联盟发起单位、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孔子学堂、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自治区教学研究基地学校。

扎赉特旗小城子青山小学

扎赉特旗小城子青山小学始建于1949年,位于扎赉特旗音德尔镇青山村,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的村级完全小学。2020年,学校占地面积为4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84平方米。有6个教学班,2个幼儿班;在校生156人(其中1—6年级学生104人,幼儿园幼儿52人),教职工15人,专任教师14人。

学校校门

校园文化墙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设备先进,配有各种专用教室,各类教学仪器和图书数量均达到国家标准。图书室、阅览室定时向师生开放;微机室有学生机30台,教师机人均1台;互联网全覆盖,实现“班班通”。

学校坚持“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的办学宗旨,努力打造“管理一流、师资一流、校风一流、人才一流”的文明和谐校园,孕育了“书香启智慧、和乐润心灵”的校风,磨炼出“勤学需善问、敏思当笃行”的学风,形成“厚德修品行、博学精师能”的教风。

学校不断完善办学机制,规范管理,已经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管理理念先进、育人环境优美、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一流”的旗级示范小学。2017—2019年连续三年获得全旗小升初汉授第一名。

2005年以来,学校获全国科技素养实践学校等荣誉称号。

突泉县实验小学

突泉县实验小学始建于1955年,是突泉镇内一所历史悠久的完全小学。1956年,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郭沫若为学校题词;1990年,草原英雄小姐妹玉荣到本校当时的智障班慰问。

2020年,学校占地总面积26815平方米,建筑面积8673平方米;有教学班45个,学生1835人,教职工146人。

教学楼

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长、一切为了教师发展、一切为了家长和社会满意”的办学理念,以“厚德明智,仁爱博学”为校训,传承“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博学善教,敬业爱生”的教风和“勤学乐思,立志成才”的学风。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学校创设“结合本土文化,借助本地特色,回归本真教育,培养本色少年”的“泉”文化为主的“泉水叮咚”系列校本课程,创设“以精神文化引导人,以环境文化陶冶人”的“养成教育”德育特色,打造“读书写作”学校品牌,推行“全员运动+快乐足球”体育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名优学校、全国首批特色足球学校、自治区义务教育示范校、自治区特色教育实验学校、自治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突泉县第三中学

突泉县第三中学始建于1975年。2020年,学校占地面积50997平方米,建筑面积17504平方米。有29个教学班,在校生1135人,教职工166人。

学校外景

2005年,学校制定“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教研为先导,以质量为生命,以奋斗求发展,以特色求优势”的办学方针。2006年,提出“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2007年,学校创新教学方法,在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了“勤谨严新”的学风。2009年,创设“问题—探究—解惑”三步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2011年,开始倡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美术教室

2014年,学校扩建图书室、阅览室,购置各类书籍,打造书香校园。

2015年,学校推广“任务驱动教学法”,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2018年,实施“青蓝工程”,逐渐形成“会学、乐学、勤学、博学、求学、求是、求活、求新”的校风和“勤学善思、创新求实”的教风。

学校体育教育优势显著,在足球、篮球、竞走、速滑等项目培养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国家输送了刘洪亮、丛福东等多名优秀运动员。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第一批全国体育工作示范校、自治区足球示范校、自治区篮球示范校、自治区第十四届全运会女子足球冠军、自治区体彩杯校园足球赛亚军等荣誉称号。

突泉县六户中学

突泉县六户中学始建于1957年,地处突泉县西北部。2020年,学校占地面积40940平方米,建筑面积14610平方米,有18个教学班,在校生769人,教职工100人,是突泉县规模最大的农村寄宿制汉语授课初级中学。

学校确立“依法治校,以德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学习求真,做人求善,言行求美,性格求乐”的办学目标,以“勤奋务实 尚德博学”为校训,形成“文明进取 求实创新”的校风,“勤耕耘 乐奉献 甘为人梯 讲团结 比实绩誓创一流”的教风,“勤学 善思 明辨 笃行”的学风。

校园全景

学校注重课程的规划和建设,建立开放、灵活、多元的学校课程框架体系。语文学科实施的主题阅读、化学导学案的应用、史地政生四科的“121”教学模式、体育选项教学等实践均取得良好效果;26个社团课程丰富多彩,每个社团课程都是较为成熟的校本课程。

学校不断优化校园文化,构建起六中文化特色。其中“精神文化”包括校训文化、班训文化、学风文化等,“环境文化”包括教室文化、楼道文化、餐厅文化、厕所文化等。

社团表演

2005年以来,学校荣获自治区母亲文化和家庭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