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视角的音乐教学:教学评价与学生参与

创新视角的音乐教学:教学评价与学生参与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教学评价的内涵“评价”一词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日常生活中几乎人人都需要评价。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评价应该把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不是一系列评价的消极应付者,而应该是主动参与者。也就是说,对待所有学生用同一种评价标准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科学的。对于教学评价,后现代主义认为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应注重过程。测量并判定教学效果,是教学评价最重要的一项职能。诊断是教学评价的又一重要功

创新视角的音乐教学:教学评价与学生参与

(一)教学评价的内涵

“评价”一词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日常生活中几乎人人都需要评价。美国“教育评价标准联合委员会”1981年给评价下的定义是:“对某一对象(方案、设计或者内容)的价值或优点所作的系统探查。”从本质上来说,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

评价是人的行为中一种自觉性和反思性的体现,评价的实质意义是促进人(学生、教师)的活动的日益完善。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社会的教育性质、教育方针和政策,对所确立的目标,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实施的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效果,完成和满足个体学习与发展需要的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可译为结构主义。在谈到建构主义的起源时,新西兰学者诺拉指出:“在反对用直接教学方式已形成知识基础的原因方面,苏格拉底柏拉图是教育史上最早的建构主义者。”在近代,意大利哲学家维科被当代建构主义者尊奉为建构主义的先驱。时至今日,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仍深刻地影响和指导着现实的教育教学。在学习活动中,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主动建构者,而不是事实信息的记录者。知识的学习是一种真实生活的应用,学习的本质是社会及特定情境的,教师是学习者与知识之间的中介,也是学生理解个人意义与社会意义之间的中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评价应该把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不是一系列评价的消极应付者,而应该是主动参与者。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引导学生成为自律学习者,使其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共同作用下前进。

2.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经过了对大脑损伤病人、智力领域与符号系统关系、某种能力迁移性、某种能力独特发展历程、多种智力学说、不同领域需要不同神经机制或操作系统、对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八个方面大量的研究和实验之后,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加德纳把智力定义为“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他认为,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在此基础上,他阐述了他的智力种类及其基本性质的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至少包括:①言语—语言智力;②逻辑—数理智力;③视觉—空间智力;④音乐—节奏智力;⑤身体—运动智力;⑥人际—交往智力;⑦个人反省智力;⑧自然观察者智力八种智力。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智力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多元智能所主张的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应该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

在评价活动中,多元智能理论所欣赏和主张的评价方法将跨越物质条件的限制,把最终找到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作为根本目标。也就是说,对待所有学生用同一种评价标准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科学的。在教学中应力图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做“一把尺子”,每一种智能的评价,都应该侧重这种智能所要解决的问题。这种评价过程应该向家长、老师,甚至学生提出建议,使学生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我潜能。

3.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后现代主义产生于社会的变化、人们对社会生存危机的反思,同时也是对后工业社会(信息时代)的回应。后现代主义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它反对二元论;二是它具有不确定性和内在性。对于教育,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否定绝对真理的合法性。这种观点指出了教育活动的差异性,使教育研究从现代性下解放出来,从一元转向多元。它从一个新的视角指出了教育研究发展的方向。对于教育的目的,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人”,也就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全面发展。(www.xing528.com)

对于教学评价,后现代主义认为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应注重过程。评价主体不应只是教师,而是教师、学生、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作为评价活动的参与者,利用评价这个平台进行平等对话和广泛磋商,从而促进各自发展。除此之外,评价不仅仅是对现时状况的价值判断,更应该是开展下一步学习活动的逻辑起点,其功能在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学习。

4.发展性评价观。如前所述,评价是指衡量人或事物的价值。从本质上说,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同时它也是人的行为中一种自觉性和反思性的体现。从某种角度来看,评价的实质意义就是促进人的活动日益完善,通俗地讲,就是“坐在某人的身边来帮助他”。这正是现代教学评价的真正含义——评价促进发展。

发展性评价观强调的正是这一点——评价促进发展。发展性教学评价是指通过教学评价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课程发展。发展性评价观代表着未来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发展性评价观认为:①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评价被用来辅助教育,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②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发展: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是为学习而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③评价还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三)教学评价的作用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作用,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具体看来,教学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检验教学效果。测量并判定教学效果,是教学评价最重要的一项职能。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预定的知识、技能?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是否得以实现?都必须通过教学评价加以验证。而检验和判定教学效果,是了解教学状况,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2.诊断教学问题。诊断是教学评价的又一重要功能。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目标确定得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手段运用是否得当,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否讲清,也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发现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3.提供反馈信息。实践表明,教学评价的结果不仅为教师判定教学状况提供了大量反馈信息,而且也为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供了直接的反馈信息。通过教学评价的结果,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的好坏优劣。一般来说,肯定的评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否定的评价往往会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差距,找到错误及其“症结”之所在,以便在教师帮助下“对症下药”,及时矫正。另外,有关研究发现,否定的评价常会引起学生的焦虑,而适度的焦虑和紧张可以成为推进学生学习的动因。当然,教学评价提供给学生的否定反馈信息要适度,以免引起过度紧张和焦虑,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造成不良后果。

4.引导教学方向。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在实践中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学习的方向、学习的重点及学习时间的分配,常常要受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影响。教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确定也要受到评价的制约。如果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内容能全面反映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能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那么,教学评价所发挥的导向作用就是积极的、有益的,否则,就有可能使教学偏离正确方向。这一点,需要引起教学评价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5.调控教学进程。对教学活动基本进程的调控,是教学评价多种功能和作用的综合表现,它建立在对教学效果的验证、教学问题的诊断和多种反馈信息的获得等基础上,具体表现为对教学方向、目标的调整,教学速度、节奏的改变,教学方法、策略的更换以及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调整等。实际上,客观地判定教学的效果,合理地调节、控制教学过程,使之向着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也正是教学评价追求的基本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