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奥地利轻音乐和约翰·施特劳斯-《西方音乐史(修订本)》第一节

奥地利轻音乐和约翰·施特劳斯-《西方音乐史(修订本)》第一节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世纪初,圆舞曲在王公贵族宫廷里风靡起来,为兰纳和约翰·施特劳斯一家两代人创立维也纳圆舞曲这种富有特色和艺术魅力的轻音乐体裁形式创造了历史条件。约翰·施特劳斯因家族祖孙三代都从事维也纳圆舞曲创作、指挥而著称于世。小约翰与其父同名,1825年10月25日出生,1899年6月3日因风湿病和肺炎恶化在维也纳逝世,终年74岁。

奥地利轻音乐和约翰·施特劳斯-《西方音乐史(修订本)》第一节

奥地利是多民族的国家,各种民间歌曲、舞曲在维也纳非常兴盛。在露天娱乐场所、宫廷的宴会、节日的聚餐会或城市居民的家庭里,广泛流行着各式各样的音乐(Light music),有嬉游曲(Divertimento)、连德勒舞曲(Löndler)、圆舞曲(Walzer)、轻快的钢琴四手联弹曲和诙谐的声乐重唱曲等。作曲家们写了不少轻音乐作品,力求具有通俗性和娱乐性,供人们在日常生活雅俗共赏。19世纪初,梅特涅执政期间大力提倡演奏圆舞曲,使这种被王公贵族原先看做是粗俗的民间舞曲迅速风靡维也纳,让人们在欢舞的尽情享乐中忘掉一切烦恼和对封建专制复辟现实的不满,以适应他在当时实行思想禁锢的政治要求。

圆舞曲源于奥地利北部一种连德勒舞曲,为缓慢的三拍子的农民舞曲。18世纪流传于维也纳,逐渐变快,同小步舞曲相近,区别不大。其音乐通俗,节奏欢快,舞步简明,曲调动听,配器悦耳,深受市民阶层的欢迎。由于男女要彼此拥抱旋转而舞,王公贵族认为有伤风雅,采取歧视态度。在上流社会盛行的法国宫廷风格的、彬彬有礼的小步舞曲,男女起舞时身体保持一定的距离。然而,王公贵族与市民群众一样喜爱寻欢作乐,拿破仑两次占领这座城市,但他们仍然歌舞升平,沉溺于音乐娱乐之中。19世纪初,圆舞曲在王公贵族宫廷里风靡起来,为兰纳和约翰·施特劳斯一家两代人创立维也纳圆舞曲这种富有特色和艺术魅力的轻音乐体裁形式创造了历史条件。

约瑟夫·弗朗茨·卡尔·兰纳(Joseph Franz Karl Lanner)于1801年4月12日生在维也纳郊区奥伯多林一个编织手套工匠的家里,1843年4月14日卒于家乡,终年42岁。他从小自学小提琴和作曲,12岁参加米夏埃尔·帕马(1782~1827)的乐队,以演奏连德勒舞曲、圆舞曲而闻名。1818年,他与两位兄弟组成一个三重奏团,仅有两把小提琴与一把吉他琴。老约翰·施特劳斯于1820年加入,增添一把大提琴,改为四重奏团,到1824年又发展成管弦乐队,专门演奏舞曲而深受人们欢迎。次年,约瑟夫·弗朗茨·卡尔·兰纳与老约翰意见不合,关系破裂,反目成仇,分道扬镳。他自己领导和指挥乐队在各地演出,获得很大的声誉。1829年他被授予“宫廷大舞会厅乐长”的荣誉称号。兰纳写了200多首乐曲,其中有连德勒舞曲、加洛普舞曲(Galop,二拍子快步舞曲,圆形舞蹈列队,步法跳跃而多变)、波尔卡舞曲、方阵舞曲(Quadrille,有两对或四对舞伴的对舞,分五段交替使用6/8、2/4拍子,法国盛行,1821年传入德奥)和进行曲。他创作的圆舞曲有112首,最早一首《邀舞》(1826)采用由7首小圆舞曲组成的形式,每首都是由八小节为一个段落的单二部曲式结构。他于1830年写的《巴登轮舞圆舞曲》(op.64),打破原有的格式,由序奏、6首小圆舞曲和尾声(Coda)组成,具有维也纳圆舞曲初形的特点:序奏八小节,6首小圆舞曲均是单二部曲式,尾声再现第一、第六圆舞曲的片断。在他之前,圆舞曲篇幅短小,由两个反复的八小节旋律组成:‖∶A∶‖‖∶B∶‖的结构。在舞会上演奏时,将3首至12首这种小圆舞曲组合在一起,作为“舞曲集”来演奏。

约翰·施特劳斯因家族祖孙三代都从事维也纳圆舞曲创作、指挥而著称于世。老约翰(Johann Strauss)于1804年3月14日生在维也纳多瑙河畔的一个小旅店老板家里,1849年9月25日因患猩红热传染病而逝世,终年45岁。人们称他为“圆舞曲之父”,维也纳有十万人为他送葬。5岁时,父亲指望他去当订书徒工学一门手艺,他酷爱音乐违背父命私自逃跑,寻师学小提琴,以音乐谋生。16岁加入兰纳的四重奏团,两人关系破裂后,他于1826年自行组织了一个仅有14个乐师的乐队,同兰纳展开创作和演出竞争。1832年他获得维也纳市民义勇军乐长的称号,次年他将乐队扩大到28人的规模,先后到布达佩斯、柏林、斯图加特和荷兰一些城市多次通过音乐会和舞会乐队方式演出,实现他要将圆舞曲从维也纳引向世界的愿望。在法国、英国的演出曾引起轰动,他善于经营管理,每次演出之前都亲自组织在报刊上登广告、发传单、张贴海报,扩大社会宣传的影响。在音乐会上,他经常让服务员将印有他的肖像的新的圆舞曲钢琴谱作为午夜的礼品送给来聆听音乐的女士们,以博得她们的欢心,保证演出的圆满成功。

老约翰一生写了圆舞曲150首、波尔卡舞曲14首、加洛普舞曲28首、卡得累尔舞曲(Contredanse,一种活泼的对舞)35首,进行曲19首等300多首作品。他的圆舞曲采用由引子与5首有调性联系的小圆舞曲组合的曲式结构,尾声再现主要的舞曲片断而结束。旋律简明、流畅而华丽,配器注意弦乐器与木管乐器的色彩对比,音乐内容有一定的标题性或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出鲜明的维也纳传统风格。1848年8月,奥地利陆军统帅拉德茨基镇压了伦巴底起义,他用一首维也纳古老歌曲作主题写成著名的《拉德茨基进行曲》(Radetzky March,op.228),曲调动听,节奏有力,和声简明,音乐振奋人心,受到人们的欢迎,至今仍是音乐会保留的传统曲目。当时,对意大利人来说,这是一首歌颂镇压民族独立运动的乐曲。

小约翰与其父同名,1825年10月25日出生,1899年6月3日因风湿病肺炎恶化在维也纳逝世,终年74岁。葬礼非常隆重,安葬在中央公墓音乐大师勃拉姆斯的墓旁。

他从小羡慕父亲的职业,非常喜爱音乐,6岁时写成题为《第一个想象》的圆舞曲初作。老约翰不愿儿子从事艺术工作,希望他当一个银行职员。1841年小约翰从父命进入综合技术学校的商科,学商业账目、商品贸易学。因在上课时作曲和唱歌扰乱教学秩序,被学校开除。在母亲的支持下,他私自学过钢琴和小提琴,靠教授私人学生获得报酬,继续学习音乐。职业乐师是一种没有社会地位又无生活保障的职业,当时不少乐师要靠兼当招待或家庭佣人的额外收入才能维持生活。老约翰早已洞察出小约翰惊人的音乐天才,这位享有盛名的父亲亦忧虑自己家里会出现比兰纳更有影响的竞争者,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1844年7月,小约翰组建了一个由12人至15人的乐队,在饭店、酒店演奏娱乐性音乐、歌剧选段和音乐会节目,当年10月扩大为24人的乐队。他在乐师招聘合同里规定乐队的纪律:乐师上下舞台不得发出声响;排练和演出时均不得找人替代,任何人不得有违反指挥安排的行为,乐师不允许酗酒等,这些严格的要求显露出他的组织才能和艺术远见。10月15日在维也纳“多姆迈尔游乐场”举行首次音乐会,以其令人慑服的小提琴演奏弓法和富于热情的指挥风格,吸引着近千人的听众,全场欣喜若狂。因老约翰竭力阻止儿子到娱乐场所演出,甚至想剥夺小约翰组织演出的权利,父子发生冲突,两人之间的演出竞争成了市民们议论的话题。1847年10月,小约翰带领30人的乐队乘轮船沿多瑙河顺流而下进行旅行演出。1848年维也纳三月革命爆发,他热情地创作了《自由之歌圆舞曲》(op.52)、《革命胜利进行曲》(op.54)、《大学生进行曲》(op.56)和《布尔诺民族卫队进行曲》(op.58)。同年12月当革命被镇压后,他在一家饭店里还拿起琴弓指挥自己的乐队演奏《马赛曲》,为此维也纳当局长时间对他这种拥护共和民主的政治态度表示不满。然而,小约翰善于看风转舵,为给奥地利皇帝祝寿,他特意于1849年8月在一家啤酒馆举行音乐会表示敬意,演奏他的《弗朗茨·约瑟夫皇帝进行曲》(op.67)。这一年10月老约翰逝世,他将父亲的乐队合并过来,组成一个大的乐队。他将乐队演出看做是一种经营的资本,经常在同一晚上安排多处演出,大部分节目交给助理指挥,他本人则坐马车从一个场所赶到另一个场所露一露面,亲自在各处指挥少数节目。1853年因劳累过度而病倒,只好邀请从事建筑工程的弟弟约瑟夫替代指挥演出,1859年又邀请第二个弟弟爱德华担任指挥,小约翰三兄弟垄断了维也纳圆舞曲创作和演出的音乐行业,以“跑码头”式的速度旅行演出,足迹遍及西欧。

1856年至1865年,小约翰同俄罗斯的铁路公司订立合同,每年夏季在彼得堡郊区公园举办音乐会,铁路公司以他签名的肖像、圆舞曲乐谱印刷品,吸引各地富有的游客乘火车来欣赏他的轻音乐,从中谋取更大的利润。1864年,他组织300名乐师举行了一次规模庞大的音乐会,听音乐的游客多达一万人。他有不少杰出的圆舞曲和其他作品,都是这个时期写的。(www.xing528.com)

1867年,小约翰写出了他的不朽之作《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全名《在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畔》op.314)。《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系根据匈牙利诗人卡尔·贝克(Karl Bech,1817~1879)一首歌颂多瑙河的诗的意境而创作,同年7月在巴黎万国博览会的“国际社团”俱乐部,由小约翰亲自指挥演奏获得很大的成功。它成为维也纳的音乐象征,被誉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爱德华·汉斯立克称它是“无词的爱国主义民歌”。他的成功之作《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op.316,1867)、《维也纳森林的故事》(op.325,1868)、《葡萄酒、爱人与歌声圆舞曲》(op.333,1869)、《欢乐的人生圆舞曲》(op.340,1870)、《一千零一夜圆舞曲》(op.346,1871)和《维也纳的气质圆舞曲》(op.354,1873),都充分显示出他的创作才华。小约翰写的圆舞曲主要是供人们欣赏的,也可以随之跳舞。他使这种舞曲体裁变成具有艺术性的交响乐式的轻音乐形式,旋律主题有一定的发展因素,每个段落又有明显的对比性,全曲统一在一个主要的旋律主题上。其结构多以一段引子开始,接着是5首(有时略有增减)小圆舞曲,尾声再现第一首或主要的圆舞曲。全曲章法严谨,有段落性又有贯穿性,旋律、节奏、调性、配器等既讲究对比又力求完整统一。他运用交响乐发展的手法,赋予圆舞曲一定的标题性,音乐形象描绘的技巧丰富。他的旋律创作想象力非常好,善于将维也纳城市音乐的素材与奥地利多民族的乡村民间音乐素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维也纳圆舞曲特有的新鲜、活泼而风趣的风格和艺术魅力。

波尔卡舞曲(Polka,快速而适中的波希米亚二拍子舞曲,强拍常在第二拍),是一种欢快、活泼的以半步为基本舞步的跳跃舞蹈,节奏为2/4拍。约翰·施特劳斯父子将这种舞曲发展成为音乐会演奏的乐曲,亦可随着音乐跳舞。小约翰用带引子、尾声的复三部曲式,主要的旋律主题多次出现,如《安娜波尔卡》(op.117,1852)还带有回旋曲式的特点。《雷鸣电闪波尔卡》(op.324,1868)则用标题性的管弦乐手法,有逼真的造型性音响模仿,以定音鼓描绘远处的雷鸣,频繁的铜钹声表现闪电的光彩,让听者联想乐曲所要描绘的标题内容。《拨弦波尔卡》是他与约瑟夫于1869年合作写的,自始至终采用弦乐拨弦演奏,三部曲式,主题生动轻快,中间段柔和有明显的对比,全曲突出波尔卡特有的跳跃节奏,弦乐拨弦手法处理变化多端,令人耳目一新。

1872年6月,小约翰与妻子乘轮船去美国参加“世界和平联欢节”,在波士顿演出他的一些成功作品,还根据美国国歌《星条旗》(1814)的曲调写成《联欢节圆舞曲》(op.357)。在纽约,他以每晚1250美元的高昂报酬举行三场音乐会。19世纪70年代起,小约翰开始创作轻歌剧(Operetta),他于1873年至1874年间写成三幕轻歌剧《蝙蝠》(Die Fledermaus),以圆舞曲、波尔卡的舞曲旋律和形式来描绘剧中人物的戏剧心理和矛盾性格,1874年4月5日在维也纳剧院首演,观众反应极为热烈,连续上演11天。这部作品在法国、德国、美国上演亦获得成功,至今世界各大歌剧院都将它作为保留剧目经常演出。他于1885年又写成轻歌剧代表作《吉卜赛男爵》(Der Zigeunerbaron),同年5月首演,盛况空前,黑市票价被抬高五倍。

小约翰逝世后,他的第三个妻子阿黛勒·多伊奇(D.Adele,1856~1930)接受了全部遗产的管理权,她将价值八十万奥币的财产馈赠给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她本人则一直努力争取丈夫作品版权的保护权利,但她逝世后失掉合法的保护,小约翰成为西方音乐史上遭受剽窃最严重的一位作曲家。各种改编、篡改、盗版的乐谱、唱片和录音带充斥着世界各地的音乐市场。他的作品出版编号有451首(部),加上未编号的作品在内多达800首(部)左右,其中有轻歌剧16部、圆舞曲近400首、波尔卡舞曲120多首、方阵舞曲60多首、进行曲40多首以及加洛普舞曲、恰尔达什舞曲、玛祖卡舞曲、加沃特舞曲等。自1851年起,有关他的生平及其作品研究、评论的专著很多。经过不少卓越的指挥家的努力,他的一些被篡改的重要作品得以保持原貌地流传下来,至今一直回响在广播、唱片、电视和音乐会中。

约瑟夫(Josef Strauss)于1827年8月22日出生,卒于1870年7月22日,终年43岁。他是小约翰的大弟弟,兴趣爱好广泛,多才多艺,从小显露出音乐天赋。他毕业于综合技术学校,专搞建筑制图。1853年应长兄聘请任其乐队指挥,从此以音乐为终生的事业,有各种舞曲作品283首。

爱德华(Eduard Strauss)于1835年3月15日出生,卒于1916年12月28日,终年81岁。他曾就读于维也纳大学东方系,立志从事外交工作。1859年应小约翰邀请任其乐队指挥,改变自己的志向,先后替代两位兄长担任乐队领导的宫廷舞会乐长,多次率乐队赴德、美、英等国旅行演出。小约翰逝世后,因与乐师不和于1901年解散乐队,1907年又将乐队的全部乐谱档案焚烧掉,其中有兄弟三人所作的各种演奏乐曲的说明,其损失是十分惨重的。他的舞曲作品有300余首,成名作不多。他的儿子约翰·马里亚(Johann Maria Eduard Strauss,1866~1939)继承了他的事业,以指挥自己家族的圆舞曲和波尔卡圆舞曲而闻名。

爱德华(Eduard Leopold Maria Strauss,1910~1969)是爱德华的孙子,与爱德华同名,为演奏其家族音乐作品而闻名于世界的奥地利指挥家,于1949年在维也纳主持成立约翰·施特劳斯协会,他在欧美连续指挥有名的交响乐队灌录其祖辈作品的唱片,使圆舞曲这种大众化的轻音乐流传到全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