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再度开启大清皇陵地宫,揭秘纯惠皇贵妃陵

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再度开启大清皇陵地宫,揭秘纯惠皇贵妃陵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来,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将裕陵妃园寝中的纯惠皇贵妃地宫又打开了,并将清理地宫的情况上报,这引起了国家文物局的重视,认为清东陵文物保管所严重违反了《古遗址、古墓葬调查、发掘暂行管理办法》的管理规定,故此特发上述文件的。这座地宫内葬二人,一个是乾隆帝的第二个皇后乌喇那拉氏,另一个是纯惠皇贵妃。纯惠皇贵妃死时,裕陵地宫内已葬入了三名皇贵妃。

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再度开启大清皇陵地宫,揭秘纯惠皇贵妃陵

1982年1月的一天,中国国家文物局突然给河北省文物局下发了一份紧急文件:

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

今后未经正式批准,不得擅自发掘帝、后、妃陵的意见

河北省文物局:

我们接到清东陵文物保管所一九八二年一月八日《关于清理裕妃园寝的报告》,其中提到我局×局长、×副局长在去东陵时的汇报会上,同意清理裕妃园寝地宫问题,我们请问了他们,都不记得是否这样说过。我们意见,像这样的事,不能凭借个人口头同意,因为是否同意过,也难核证,就是口头同意的事,也应按《古遗址、古墓葬调查、发掘暂行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正式报批。今后不经批准擅自发掘帝、后、妃陵的都要进行严肃处理。特此函请你局转告东西陵和有关单位。

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

1982年1月30日

国家文物局为什么下发这样的文件呢?

原来,清东陵文物保管所(现在称“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将裕陵妃园寝中的纯惠皇贵妃地宫又打开了,并将清理地宫的情况上报,这引起了国家文物局的重视,认为清东陵文物保管所严重违反了《古遗址、古墓葬调查、发掘暂行管理办法》的管理规定,故此特发上述文件的。

裕陵妃园寝大门

据查,清东陵文物保管所的那份清理报告是这样写的:

河北省文物局:

现将清理裕妃园寝地宫(主宝顶)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九八一年六月二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局长,河北省文物局×局长以及地、县各级领导来清东陵检查工作。在汇报会上,我所负责同志在讲到一九八二年春开放裕妃园寝的问题时,根据各地宫都已被盗的情况,迫切要求清理地宫的问题。×局长、×局长当即表示同意。在到裕妃陵内实地察看时,×局长又说:既然这些地宫都已被盗,可以把各地宫都清理出来,用一条地道把各地宫都联(连)起来,供人游览。×局长又说,香妃问题涉及民族政策问题,香妃是当时民族团结的象征,裕妃陵开放时,要很好地宣传一下香妃的事情。无论在汇报会上,还是在实地视察时,×局长、×处长,唐山专署×专员、文办×主任,遵化县革委副主任赵××,文教局×副局长以及我所全体干部都在场。我们以为:国家文物局长们已经同意,省、地、县各级领导们又都在场,没有必要先写文字请示,待清理完后写一个汇报就可以了。在研究清理动员会上,张阿祥工程师也提出过应写一个文字请示报告问题。在场的干部们都说:“国家文物局长们都批准了,省地县各级领导又都在场,就没啥必要了,即使写份请示,也不见得有这么全的领导都知道。”于是,确定了清理方案。

裕陵妃园寝方城前的砖礓

根据维修裕妃园寝其他宝顶的经验,地宫入口都在踏跺下面,所以,我们决定从明楼月台前的礓开挖。白天,我们先做了尝试,从礓上部贴着月台往下,挖下刚一米多深,就发现了墓道券洞口。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日(笔者注:准确时间应为: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当天晚上,我们集中了本所干部、会计、保管、司机、讲解员、伙房大师副(傅)等十几个人,全力奋战,顺着墓道往里挖。整个墓道都砌满了大砖,当挖到墓道尽头最后一层砖时,我们发现了当年盗陵匪徒用过的方铁桶。把最后一层砖拆除掉时,地宫石门出现在眼前。我们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方法。每前进一步,都事先认真拍照现场,以备作资料。这座地宫内葬二人,一个是乾隆帝的第二个皇后乌喇那拉氏,另一个是纯惠皇贵妃。地宫已被盗,原盗口在券的顶部,在墓道券与闪当砖券相接处,两扇石门虽依然关着,后面的自来石紧紧地顶着石门,但石门对缝的下部被凿开了一个宽二十三厘米,高四十厘米的洞口。我们先让两个人钻进门洞券内,移开自来石,把石门开出一条缝,让摄影人员先进去拍照,然后大家才进去。整个地宫地面都是半尺深的灰浆污泥,两具棺椁已残破不堪,木质都已糟朽,被拆散的棺木板横七竖八,到处都是,一个内棺已毁坏无存,另一个内棺尚完整,内有头骨二个,遗骨一堆。石门外东旁有泥灰一堆,为当年盗陵匪徒所为。我们仔细地清查了全部灰浆和污泥,仅找到一只残缺的金戒指,其他一无所获。

裕陵妃园寝纯惠皇贵妃地宫西门扇下半部被盗了一个洞

我们抓紧对地宫进行了初步清理。每天从展览组和后勤组抽出四五个人来参加清理,掏净了泥、灰浆,抬出了碎破棺木,摆正了仅存的内棺和半个外棺。用了十几个工,恢复了礓,在象眼部位开了二个进出口。把从墓道中清出来的大量砖拉到了一九八二年春开工就需用砖的现场,一切工作于八二年元旦前全部结束。

以上就是我们清理裕妃园寝主宝顶下地宫情况的汇报。

清东陵文物保管所

1982年1月8日

裕陵妃园寝纯惠皇贵妃地宫闪当券上的盗口

纯惠皇贵妃方城明楼前修建的台阶

那拉皇后和纯惠皇贵妃头骨

纯惠皇贵妃地宫发现的纯惠皇贵妃与那拉皇后的遗骨

裕陵妃园寝的主宝顶位于这座园寝后院前部的中心,宝顶前建有方城和单檐歇山顶的明楼,明楼内立石碑一统。宝顶周围环以宝城。其墓主人是乾隆帝的纯惠皇贵妃。

纯惠皇贵妃,原为“苏氏”,后改为“苏佳氏”,是苏召南的女儿,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五月二十一日,比乾隆帝弘历小两岁。乾隆帝即位前,她已入侍潜邸。乾隆帝即位后不久即被册封为纯嫔,乾隆二年(1737)册封为纯妃,乾隆十年(1745)又被册封为纯贵妃,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四月晋封为皇贵妃,同月十九日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赐谥号为“纯惠皇贵妃”,葬于妃园寝的主宝顶下面的地宫内,成为这座园寝内地位最高的主人,胜水峪妃衙门也改名为“纯惠皇贵妃园寝”。这个名字一直用了三十七年,直到嘉庆四年(1799)乾隆帝入葬裕陵后,胜水峪万年吉地改名为“裕陵”,这座园寝才改名为“裕陵妃园寝”。

纯惠皇贵妃像

雍正元年(1723)雍正帝将怡亲王允祥的生母敬敏皇贵妃葬入景陵,首创了皇贵妃祔葬皇帝陵的先例之后,雍正帝的泰陵和乾隆帝的裕陵先后效仿。纯惠皇贵妃死时,裕陵地宫内已葬入了三名皇贵妃。在纯惠皇贵妃死后十五年,令懿皇贵妃(后来的孝仪纯皇后)也葬入了裕陵地宫。都是皇贵妃,为什么纯惠皇贵妃不能祔葬裕陵而葬入妃园寝呢?

是裕陵地宫里没有空余棺位了吗?不是。裕陵地宫里共有七个棺位,除正中为乾隆帝的棺位外,其余六个均为后妃的棺位。纯惠皇贵妃死时,尚有两个空余后妃棺位。(www.xing528.com)

是纯惠皇贵妃不受皇帝宠爱吗?也不是。纯惠皇贵妃早在雍正年间就嫁给了乾隆帝弘历。弘历即位后,封她为纯嫔,地位直线上升,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已晋升到皇贵妃。她为乾隆帝生了皇三子永璋、皇六子永瑢、皇四女和嘉公主。病逝后,乾隆帝不仅为她大办丧事、赐谥号,还为她在妃园寝内特地增建了方城、明楼、宝城、东西配殿,拆建了卡子墙。改建扩建工程历时两年之久,从而成为清朝规制最高的两座妃园寝之一。纯惠皇贵妃墓位于裕陵妃园寝内前排居中之位,地位最为尊贵,成为全园寝众妃之首。有清一代皇贵妃受此殊荣者,除抚育过乾隆帝有功的悫惠、惇怡两位皇贵妃外,只有纯惠皇贵妃一人。这一切都表明纯惠皇贵妃是乾隆帝宠爱的妃子。

那么,纯惠皇贵妃未能葬入裕陵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清廷编纂的官书中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浩如烟海的清宫档案中没有留下蛛丝马迹。笔者在多年的研究中逐渐悟出了其中的一些奥秘,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乾隆二十五年(1760)时,中宫皇后是那拉氏,皇位继承人尚未选定。一旦日后皇位继承人确定但其生母不是当时的皇后,而是其他的妃嫔,那么其生母必然要晋封为皇后。如果死在乾隆帝之前,必然要入葬裕陵(后来的事实果然如此,皇十五子颙琰于乾隆三十八年被定为皇太子,其生母令懿皇贵妃葬入了裕陵,乾隆六十年九月追晋为皇后)。这样在裕陵地宫内必须要给当时的皇后和以后的皇储生母预留下两个空棺位,而当时恰恰只剩下两个空位了,所以才未将纯惠皇贵妃葬入裕陵而葬入了妃园寢。

正常情况下,妃园寝内无论入葬者地位怎么低下,也都是一个人一座地宫。可是在打开纯惠皇贵妃地宫后却发现地宫里葬了两个人。经考证,正中主位是纯惠皇贵妃,左(东)侧的是那拉皇后。这位皇后为什么不葬入裕陵而葬入了妃园寝呢?并且是与皇贵妃葬在同一个地宫里呢?

裕陵妃园寝纯惠皇贵妃地宫

据查,那拉皇后是清朝唯一只有位号,没有谥号,死后不享受祭祀待遇的皇后。那么,那拉皇后为什么会遭到如此下场呢?要想解开这些疑问,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她的身世。

那拉皇后,镶黄旗满洲,生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二月初十日,比乾隆帝小七岁,是佐领讷尔布的女儿。她被选中秀女后,雍正帝将她赐给皇四子弘历当侧福晋。弘历即位后封她为娴妃。乾隆十年(1745)正月二十三日又封她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1748)三月,孝贤纯皇后病逝,中宫之位空缺。七月,晋封娴贵妃为皇贵妃,摄六宫事,代行皇后职务。乾隆十五年(1750)八月初二日正式册立为皇后。

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那拉皇后随驾南巡,至杭州。在闰二月十八日那天,乾隆帝突然派人将她由水路送回了皇宫。乾隆帝回京后,收回了这位皇后的四份册宝,即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娴妃一份,裁减了她手下的用人,只留两名宫女。按清宫制度,只有最低下的答应才有两名宫女。那拉皇后实际上只存有皇后的虚名,被打入了冷宫。乾隆三十一年(1766)七月十四日,乾隆帝正在热河避暑山庄时,那拉皇后忧郁而死。乾隆帝听到皇后的死讯后,并未回京,只打发那拉皇后所生之子十二阿哥永璂回京料理丧事。

乾隆帝关于遣送那拉皇后先行回京的上谕

皇后之宝及宝文

《高宗实录》中关于对待那拉皇后的记载

乾隆帝为什么会如此对待那拉皇后呢?其原因是这样的:乾隆四十三年(1778)九月,乾隆帝在斥责锦县生员金从善为那拉皇后鸣不平的谕旨中说:“那拉氏本系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之侧福晋,位次相当,遂奏闻圣母皇太后,册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又越三年,乃册立为后。其后自获过愆,朕仍优容如故。乃至自行剪发,则国俗最忌者。而竟悍然不顾,然朕犹曲予包含,不行废斥。后因病薨逝,祗令减其仪文,并未降明旨消其位号。”从这道谕旨中才知道,原来那拉皇后在皇太后、皇上都健在的时候自行剪发。满族丧俗,只有在皇太后、皇帝驾崩时,皇后才能剪发。而这时皇太后和皇帝都健在皇后就剪发,无疑是在诅咒皇太后、皇上早死,乾隆帝岂能容忍?

那拉皇后为何要自行剪发呢?难道她不知道擅自剪发是触犯了国俗大忌吗?难道她不知道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吗?她在皇宫中生活了三十多年,这一切她最清楚。既然都知道,为什么她还要剪发呢?其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表面上,乾隆帝虽然说是按皇贵妃礼为那拉皇后治丧,实际上丧事的等级比皇贵妃礼低。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一份关于那拉皇后丧事的档案:

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五日掌仪司奏为皇后薨逝事:所有用过什物钱粮数目清单贮内备查。

营造司成造金棺一分,领取杉木见方尺五十九尺七寸二分五厘;楠木匠六十六工,每工银一钱五分四厘,共银十两一钱六分四厘。成造八字墙二扇,领取杉木见方九尺七寸九分三厘;楠木匠二工,每工银一钱五分四厘,共银三钱八厘。成造板凳二条,领取杉木见方尺十一尺三寸七分七厘;楠木匠六工,每工银一钱五分四厘,共银九钱二分四厘。办买铺地面席五十领,每领银八分,共银四两。办买连二绳五斤三两,每斤银二分二厘五毫,共银一钱一分六厘。

运送金棺雇夫六十四名,每名银四分,共银二两五钱六分。

运送罩架等项什物共用夫一百八名,每名银六分,共银六两四钱八分。

拆安墙顶办买瓦片灰斤,共用银四两四钱七分三厘。

办买木柴三千斤,每千斤银二两八钱,共银八两四钱。

办买炭二百六十斤,每百斤银七钱二分,共银一两八钱七分二厘。

办买煤五百斤,每百斤银二钱八分,共银一两四钱。

雇觅杠夫三拨三百六十六名,给二日夫价银,共银九十七两三钱五分六厘。

饽饽桌十四张,每张价银二两,共银二十八两。

《乾隆帝南巡图卷·观戏场景》

羊七只,每只价银八钱,共银五两六钱。

以上通共用银二百零七两九分七厘。(《内务府奏案》159包)

不仅如此,乾隆帝不仅未将她葬入裕陵,而葬入妃园陵,没有单建地宫、宝顶,就连神牌也不设,不赐谥号,更不升祔太庙、奉先殿。在《清实录》《大清会典》等官书中也没有记载这位皇后的丧礼和葬地。东陵马兰镇总兵布兰泰、英廉主编、续编的《昌瑞山万年统志》中也未提到这位皇后葬地的一点信息。清陵学者徐广源先生最终在《陵寝易知》中发现了那拉皇后葬入了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位于纯惠皇贵妃的左侧。这就是说,那拉皇后死后,将已封闭四年的纯惠皇贵妃地宫重新打开,把那拉皇后的棺椁放了进去,但不给予任何祭祀和官方文字记载。

这次清理纯惠皇贵妃墓地宫,发现这位失宠皇后的葬地。这在清史和陵寝研究中是一个重大突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