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俄罗斯鄂毕河:最长最大河流和斯拉夫民族

俄罗斯鄂毕河:最长最大河流和斯拉夫民族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中鄂毕河是俄罗斯最长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俄罗斯人属斯拉夫民族。因其居住在第聂伯河的支流罗斯河的两岸,故被称为罗斯人。1480年伊凡三世结束了蒙古人对罗斯两个世纪的统治,俄罗斯国家开始逐步统一,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

俄罗斯鄂毕河:最长最大河流和斯拉夫民族

第三节 俄罗斯

俄罗斯,全称俄罗斯联邦,简称俄国,位于欧亚大陆的北部,领土包括欧洲的东半部和亚洲的西部,人口约1.5亿,面积171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国土最辽阔的国家。疆界长达6万公里。海岸线长达4.3万公里,濒临3大洋的12个海。陆界长达1.7万公里,与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乌克兰、中国、蒙古、朝鲜共14个国家接壤。隔海还与日本相望。北部领土中36%在北极圈内。俄国的首都为莫斯科国旗为自上而下白、蓝、红三色相等的长方形三色旗,国徽为双头鹰,国花为向日葵

一、旅游业与旅游市场发展的地理环境背景

1.自然环境与自然条件优越

(1)以平原为主的地形 俄罗斯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低地和丘陵占国土总面积60%。东欧平原和乌拉尔山脉以东的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俄罗斯两大著名平原,合计达700万平方公里。中西伯利亚高原、图尔盖高原、帕米尔高原是俄罗斯三大著名高原。俄罗斯山脉大部分分布在边缘地区,主要有阿尔泰山脉、高加索山带、东部山带和斜交山带。高加索山脉的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峰5642米,是欧亚两洲分界线的一部分。东部山地海拔4750米的克留赤夫火山是欧亚大陆最高的火山。

(2)众多的河湖 俄罗斯境内有300余万条大小河流,280余万个湖泊。河流总长度960万公里,但大多是长度不到100公里的小河流,超过1000公里的只有58条。欧洲部分的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顿河、北德维纳河、乌拉尔河。西伯利亚的主要河流有鄂毕河、勒拿河和叶尼塞河。其中鄂毕河是俄罗斯最长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远东的阿穆尔河(黑龙江),长达4400余公里,流入太平洋,是远东的主要河运干线,也是中俄两国间的界河。俄罗斯湖泊众多,尤以欧洲部分的西北部和西西伯利亚更集中。在西北部的湖泊中,最大的是欧洲第一大湖拉多加湖,其次是奥涅加湖。荒漠和半荒漠地带也有不少湖泊,巴尔额什湖是这一带的大湖。高山湖也较多,最有名的是贝加尔湖、兴凯湖。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兴凯湖位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和中国黑龙江省之间,水面面积为4190平方公里,最大深度为10.6米,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大湖。

(3)以温带和亚寒带大陆性为主的气候 俄罗斯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多样,但总的来说属北半球温带和亚寒带的大陆性气候,依其大陆性程度的不同,以叶尼塞河为界分为两部分,西部属温和的大陆性气候,东部西伯利亚属强烈的大陆性气候。西北部沿海地区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而远东太平洋沿海则带有季风性气候的特点。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暖,春秋两季很短。就全俄而言,降水偏少,年平均降水量530毫米。俄罗斯国土位于寒带、亚寒带、温带几个气候带上。1月份平均气温为-1℃到-50℃,7月份平均气温为1℃到25℃。

(4)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 铁矿石油、天然气、铜、森林和水力资源等,均位于世界前列。仅西伯利亚能源就占世界储量的1/3,非金属矿藏也极为丰富,石棉石墨云母菱镁矿、刚玉、冰洲石宝石、金刚石的储量及产量都较大。钾盐储量与加拿大并列世界首位,钾盐产地遍布全国各地。水力资源相当丰富。技术上可利用的水力资源,亚洲部分占81.7%。森林覆盖率为35%,木材的总蓄积量仅西伯利亚和远东就达600亿立方米,居世界首位。渔业资源更为丰富,生物资源总量由2580多万吨,鱼类为2300万吨。

2.独特的政治历史发展轨迹

(1)欧洲霸主地位的形成。俄罗斯人属斯拉夫民族。公元6世纪左右,居住在第聂伯河流域的东斯拉夫部落开始以波利安人为核心形成部落联盟。因其居住在第聂伯河的支流罗斯河的两岸,故被称为罗斯人。9世纪中叶,留里克以基辅为中心建立了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公元882年开始定都于基辅,史称基辅罗斯。11世纪后半期基辅罗斯开始解体,分裂成众多的小国,1240年被蒙古征服。14世纪莫斯科公国开始兴起。1480年伊凡三世结束了蒙古人对罗斯两个世纪的统治,俄罗斯国家开始逐步统一,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16世纪中期,伊凡四世在位期间自称沙皇,进一步加强专制制度,并大规模向外扩张。17世纪前半叶开始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继续推行扩张政策,基本占领了整个西伯利亚地区。17世纪末彼得一世执政后,效法西欧国家实施一系列改革,政治、经济军事地位全面加强,乃至成为世界强国之一。18世纪后期,俄国三次参与瓜分波兰,并远东征服西伯利亚北部,渡过白令海峡占领了北美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19世纪初与其他反法同盟国家一起埋葬了拿破仑帝国,并与普鲁士和奥地利缔结“神圣同盟”,俨然成了欧洲霸主。

(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和发展。19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增长,自由主义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俄国传播。1903年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领导下制定的党纲,提出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的工农运动蓬勃兴起,无产阶级革命高涨。俄历10月25日在(公历11月7日)在列宁的领导下,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积极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正式宣告成立。1925年联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到1937年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二战后,针对英美的冷战政策,苏联在东欧各国组织社会主义阵营,缔结了《华沙条约》,并不惜代价提高苏联的军事实力和军事科技水平,在全球推行进攻战略,形成和美国争霸的世界另一极。

(3)苏联解体和俄罗斯联邦的建立。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提倡民主化和公开化,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苏联国内民族矛盾激化,分离主义运动兴起,陷入经济崩溃、政治失控的深刻危机,导致1991年“八·一九事变”。同年12月21日,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签署《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的议定书》,标志着苏联的最终解体,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几十年的镰刀和铁锤国旗在寒风中悄然降下,代替它的是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旗。根据独联体国家首脑理事会的决定,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在联合国的成员地位,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的成员国席位。叶利钦上台后,对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经济上全面开放物价,又实行全面私有化;政治上解散最高苏维埃人民代表大会,并于同年底通过新宪法,扩大总统的权限,使总统取得确定国家政治经济决策,任命总理,解散政府和议会以及签署法律等权利,并兼任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在独联体内部,俄罗斯着重加强其领导地位,力图把独联体建成一个政治和经济一体化与集体安全和防卫的联盟。1999年底叶利钦宣布辞职,普京继任俄罗斯总统,领导俄罗斯进入21世纪。

3.基础好和发展潜力巨大的经济

(1)苏联解体前的世界经济大国。苏联解体前是世界经济大国,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俄罗斯是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面积最大、实力最强的一个,苏联刚解体时俄罗斯的国民生产总值约3977亿美元,占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的70%。而且俄罗斯的自然资源丰富,工业体系完整。由于苏联当年工业化的过程走的就是条优先发展工业的道路,形成一种以重工业为主体、服务国防的重型经济结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和美国抗衡,又致力于建设一个工业军事化社会,俄国的机械制造、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化工等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相当发达。纺织、食品、木材加工等工业也达到相当规模。俄国的交通运输业有完整的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网络,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有了直飞航线,并与中国、蒙古及中亚和东欧国家有铁路相连,在俄罗斯国内旅行以铁路为主导。公路在交通运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公路总长74.5万多公里,公路干线四通八达。

(2)经济制度转型所带来的艰难发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90年5月,俄罗斯开始按照“休克疗法”的方法进行改革。即苏联解体前国民经济强调公有制计划经济;俄罗斯独立后,采纳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实施以全面放开物价、紧缩信贷货币为主的“休克疗法”,随之又实行私有化,引起经济的全面混乱,经济一度衰退,生产大幅度下降,而物价指数直线上升。但随着俄国政府放弃“休克疗法”,调整生产结构,俄国的经济正在走向稳定和恢复。1998年俄国的GDP已达到2766.1亿美元,人均GDP为2260美元。

(3)能源经济的兴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用。俄罗斯是世界能源超级大国,其石油储藏量占世界总储藏量的13%,天然气占38%;在世界能源出口市场上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所占比重分别为15.2%和25.6%。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量普遍上升和国际能源供给紧张的背景下,国际能源价格尤其是原油价格的持续增长推动着俄罗斯能源工业的发展和出口,并给俄罗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的统计,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主张速度2002年为36%,2003为34%-4%,2004年为40%-50%,2005年为33%,而俄罗斯能源贡献了其增长的50%。能源经济的兴起有利促进了俄罗斯包括能源产业在内发经济快速发展。据统计,2005年俄罗斯的GDP已达7700亿美元,其黄金外汇储备已达1884.5亿美元,不仅提前偿还了所欠巴黎俱乐部债权国119亿美元的巨额外债,而且还计划免除16个高负债国拖欠的6.68亿美元债务

俄罗斯的能源经济真正成为了与美国经济、政治、军事抗衡的一张王牌。

二、区域旅游资源的特点

1.城市旅游资源丰富

(1)莫斯科 坐落于东欧平原、莫斯科河两岸,为俄罗斯的首都,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始建于12世纪中期,13世纪初成为莫斯科公国的都城,15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初成为俄国首都。十月革命后,又成为社会主义苏联的首都。莫斯科市内有许多名胜古迹,其中最具盛名的是古建筑群克里姆林宫,建于14-17世纪,十月革命前是俄国沙皇的宫殿,革命后成为苏联党政中央机关所在地,现在是俄罗斯联邦机关所在地。克里姆林宫的宫殿建筑中,用多棱的白石砌成的多棱宫殿,内设俄皇宝座;大克里姆林宫是克里姆林宫的主体宫殿,计有700个厅室;1959-1961年建起的克里姆林宫大会堂,有800套房间。紧依克里姆林宫墙的红场,是莫斯科的中央广场。红场西边是克里姆林宫东墙,南面是瓦西里教堂。红场西北于1967年建起了一座无名战士纪念碑,用于纪念在卫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战士。列宁墓是红场上重要建筑之一;东宫墙上81米高的伊凡大钟楼是克里姆林宫最高的主塔,以其塔顶的“克里姆林宫红星”著称于世,为莫斯科乃至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物。克里姆林宫北角有古兵工厂,现为兵器陈列馆;南角是古武器宫,现为武器博物馆。在莫斯科还有莫斯科大剧院、莫斯科小剧院以及文学巨匠普希金、果戈里、托尔斯泰的故居博物馆、莫斯科大学等名胜。莫斯科绿化面积占全市面积的40%,全市有11个自然森林区、98座公园、800多个街心花园。

(2)圣彼得堡 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坐落于波罗的海东岸的涅瓦河河口,整个城区分布在涅瓦河三角洲的近百个岛屿上,许多河流穿城而过,别具水城风情,故有北方威尼斯之称。1712年成为俄国的首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彼得堡改名彼得格勒。十月革命后为纪念列宁,改名为列宁格勒,苏联解体后,恢复圣彼得堡旧名。圣彼得堡名胜古迹众多。斯莫尔尼宫建于1906-1908年,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成为武装起义的指挥部;冬宫坐落在皇宫广场上,是历代沙皇的宫廷所在地,共有大小宫厅和房间1000多间,十月革命后冬宫成为与之相邻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作为军舰博物馆永久性的固定在涅瓦河上。彼得宫位于离圣彼得堡市区30公里处,是圣彼得堡最早的建筑群之一,要塞中有圣彼得堡罗教堂及其钟楼、圣彼得堡门、彼得大帝船屋、造币厂、兵工厂、克尤维尔克炮楼等建筑物;伊萨基辅大教堂高达102米,是圣彼得堡最高建筑物,教堂可同时容纳1.4万名信徒。(www.xing528.com)

(3)下诺夫哥罗德 俄罗斯第三大城市,位于奥卡河注入伏尔加河处,该城始建于1221年,1932年改名为高尔基城,1990年10月恢复原名。俄罗斯古城之一,保存有建于13世纪的大天使大教堂、建于16世纪的城堡、17世纪的报喜修道院、圣母升天教堂、基督教升天大教堂和建于18世纪的圣诞教堂等。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诞生在该城。

(4)伏尔加格勒 位于莫斯科东南1000公里处,始建于1589年,原称“察里津”,是伏尔加河下游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国内战争时期曾在这里开展过举世闻名的察里津保卫战,1925年改称斯大林格勒。卫国战争年代,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就在该城近郊和市区展开,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之一。1961年改称伏尔加格勒。1963年在马马耶夫山岗修建了“宁死不屈”大型群雕,再现了苏联军民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英勇形象。

(5)符拉迪沃斯托克 原名海参崴,为中国领土,通过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割让给邻国。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区的首府。面积有56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90万,坐落在姆拉维拉夫——阿穆尔斯基半岛,是俄罗斯远东的海陆空交通枢纽,世界著名的北方不冻港,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基地。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和通往亚太各国海运的起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海参崴属于温带季风性海洋气候,四季各具魅力,天气晴朗,阳光充足,日照时间较长。碧海蓝天与起伏的山峦及色彩斑斓的树叶交相辉映,美景如画;冬季的海参崴晴朗少雪,寒冷干燥,别具一番韵味。

2.山水旅游资源多彩

(1)滨海旅游资源 黑海沿岸属于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的地中海气候,日照充足,加上临海,可进行海水浴,并拥有具医疗效果的矿泉水、医疗用泥等,使黑海沿岸成为闻名于世的疗养区。其中索锲是俄罗斯最大的海滨温泉疗养地和气候疗养地。索锲位于黑海东岸,北依大高加索山脉,以温暖的海水和有医疗效果的硫化氢元素矿泉而著称。一年四季都可接待国内外游客。波罗的海及其芬兰湾沿岸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湿润温和,夏季不热。这里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沿海岸有沙滩浴场、疗养院和休养所,是俄罗斯重要的传统海滨疗养度假和旅游胜地。其中加里宁格勒州还是俄罗斯重要的港口。

(2)山地旅游资源 高加索山脉位于黑海与里海之间,自西北向东南延伸1100多公里,宽180公里。这里山峦重叠,冰川密布。其北麓矿泉众多,气候湿润温和,为俄罗斯最大的矿泉气候疗养区。其中著名的有皮亚季戈尔斯克、基斯洛沃茨克等。北高加索还是冬季山地滑雪的传统地。乌拉尔山北起额拉海沿岸,南至乌拉尔河中游,南北延伸2000多公里,东西宽40-150公里。其东麓为欧亚两洲的主要分界线,立有欧亚分界碑。乌拉尔山自北向南依次呈现出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4个景观地带。这里山川秀丽、林木葱茏,是赏景、避暑的好地方,也是爬山、徒步旅行等体育活动的良好场所。

(3)风景河流和湖泊 俄罗斯的水体景观资源以伏尔加河、叶尼塞河、贝加尔湖最富魅力。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水量最大的河流,发源于瓦尔代丘陵,注入里海,全长3530公里,是俄罗斯民族的摇篮。伏尔加河两岸风景秀丽。历史名城乌格利奇、额山、萨拉托夫、列宁的故乡乌里扬诺夫斯克、英雄城伏尔加格勒等矗立在沿岸。因此,伏尔加河沿线是俄罗斯一条著名的旅游线。叶尼塞河是俄罗斯水量最大的亚洲河流。全长3487公里。穿过西萨彦岭、东萨彦岭的西北支脉,注入额拉海的叶尼塞湾。叶尼塞河两岸地势起伏,林木茂密,金沙碧水,景色十分秀丽,是近年来俄罗斯新兴的旅游地带。贝加尔湖在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蓄水量约占世界地表淡水总量的1/5。有300多条大小河川注入。湖中生存着600种植物和1200多种生物,其中3/4为贝加尔湖的特有品种。贝加尔湖远离海洋,湖内却栖息着海洋性动物,乃至成为个不解之谜。贝加尔湖湖水清澈,透明度度达40多米。湖岸群山环抱,风景秀丽,阳光充足,有矿泉300多处,是俄罗斯著名的疗养旅游胜地。

3.社会旅游资源别具风味

俄罗斯努力发掘民族的文化遗产和别具特色的风俗民情,每年都要举办民族气息浓郁的传统节日庆典和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节,吸引大批国外游客。

“俄罗斯之冬”艺术节是俄罗斯人以各种冬季娱乐活动来迎接新年的古老传统而形成的节日,节期从每年的12月25日开始至次年的1月5日为止。这一传统与古俄罗斯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活方式有关。冬季为农闲,人们有机会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如赛马、斗熊、滑雪山、溜冰、滑雪橇等。

“白夜”艺术节于每年的6月21至6月29日在圣彼得堡举办。“白夜”是地处高纬区的圣彼得堡所特有的大自然奇观。每年入夏,这里的白天特别长,午夜非常短,夕阳迟迟不入地平线,虽日暮黄昏,天空却似白天,此景即“白夜”。“白夜”艺术节期间要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

此外,每年3月1日至10日在基希涅夫举办“迎春”艺术节,5月5日至13日在莫斯科举办“莫斯科之星”艺术节等等。这些民俗风情也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三、现代旅游业和旅游市场的发展

1.逐步发展的俄罗斯的出入境旅游

俄罗斯人的旅游活动始于沙俄时代。十月革命以后,苏维埃政权将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劳动人民的参观游览活动列入工作日程。1929年,原苏联成立了国际旅行社。但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原苏联的国际旅游业基本没有发展。50年代末国际旅游业始起步。但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俄罗斯的国际旅游业,无论是出境旅游或入境旅游都出现曲折的发展。1988年,原苏联接待入境旅游者780万;俄罗斯1995年为479.6万人次,在全球排名第24位。但1996年出现飚升,共接待外国旅游者967.8万人次;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及俄罗斯国内金融危机的影响,客流量再次骤减到约200万人次,在世界排名未能进入前40名。由于俄罗斯毕竟是人口大国之一,加上经济的好转,2002年出境旅游者达2034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794万人次,而且前景看好。

2.中俄旅游关系的迅速兴起

进入90年代以来,俄罗斯来华旅游的人数迅速增加。1990年来华的俄罗斯人飚升到90万上下,1995-1996年一度回落,1997年起再度持续上升,2004年达179.22万人次,成为中国的第三大客源国。俄罗斯旅华市场之所以得到迅速发展一是中俄两国有边界线7300公里,交通便利;二是中国和前苏联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有过一段极可珍贵的友好历史,两国人民留下温馨的回忆;三是经过长期的对立后,中俄之间的政治障碍消失,边境相互开放,双方人民都有增进了解、发展经贸关系的愿望;四是两国政治关系不断发展和加强,以及两国都在发展经济建设,为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大环境。但俄国旅华市场不稳定,经常在相邻年份中大起大落,且边境旅游或边界一日游占有20%比例,公务旅游占的比例较大。近年来,来华的俄罗斯旅客已出现新的变化,休闲度假的需求明显增多,消遣性消费占总开支的比例增大,向中国内地延伸的旅客在增多。随着中俄关系的改善,俄罗斯这个市场必将扩大和加强。中俄旅游关系的另一特点是两国边境旅游活跃。除俄罗斯来华旅游外,近年来,中国旅俄人员逐步增加。1991年中国赴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旅游者达19.7万,2003年更达33万人次,为俄国的第四位客源国。随着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政治经济状况的好转和中俄关系的发展,两国之间的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旅游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90年代苏联解体后,在经济严重滑坡、外汇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俄罗斯政府更加重视旅游业的发展,采取多项措施吸引外国游客,如对外国旅游者放宽限制、简化签证手续、进一步引进外资发展本国旅游基础设施等,使旅游业在较短时间里完成了从接待型向企业经营型的转变,成为俄罗斯有关重要的新兴经济部门。1992年俄罗斯成立了“国家旅游总局”,后与文化部合并,组成“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全国旅游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国家旅游政策、实施旅游经营许可证业务、检查服务质量等。与此同时,一批重要的旅游组织,如俄罗斯国际旅游股份公司、国际旅游控股公司、国际旅游协会等先后成立,全国的旅游公司已达2000多家。但最大问题是旅游接待床位严重不足,而且多数饭店设施达不到国际旅游服务标准,五星级饭店极少。近些年有所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