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主行政研究:困境、诘难与腐败问题

民主行政研究:困境、诘难与腐败问题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奥斯特罗姆本人认为:“管辖交叠,并不意味着功能重复,而是在标准的市场安排缺失的情况下,允许相应地构造消费和生产函数。”从以上话语,可以看出奥斯特罗姆对自己的理论建构相当自信。第六,腐败问题。通过契约承包来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是奥斯特罗姆公共服务产业的主导性特征。为了提高效率和防止权力滥用,奥斯特罗姆关注的重点是政府单位间的竞争、制衡,却对政府单位内部的问题轻描淡写。

民主行政研究:困境、诘难与腐败问题

奥斯特罗姆本人认为:“管辖交叠,并不意味着功能重复,而是在标准的市场安排缺失的情况下,允许相应地构造消费和生产函数。”“权力分散、管辖交叠是治理体制中制度缺陷和失败的主要源泉,这一预设不能成立”[156]。从以上话语,可以看出奥斯特罗姆对自己的理论建构相当自信。

尽管如此,分权视角的民主行政还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与困境,遭致学者们的质疑。主要集中表现在下列九个方面:

第一,社会公平问题,特别是种族与社会隔离问题。哈里干认为,自治社区的建立,是富人们把他们与穷人和少数种群分割开来,极力使用分区规划、税收等工具,稳固税基,逃避其对于中心市区问题所应承担的责任[157]。弗雷德里克森也对公平问题提出质疑:“公民可以‘用脚投票’,移居邻近单位获取自己满意的服务,但所有的居民都具有这样的条件来进行选择吗?……如果竞争能够改善效率经济,他能够惠及所有人吗?”[158]

第二,发展的计划性与协同问题。众多的政府单位“没有综合规划,在现有政府权限内制定的反映狭隘利益的规章会阻碍城市的协调发展。现行的建设法规和排他性的分区规章构成了一个城市全面发展的根本障碍[159]。缺乏统一的计划也造成了“在公共计划中缺乏协同”[160],在共同问题上缺乏一致行动。“管辖权的多样化与分割阻碍了为较大社区利益而采取的一致行动。管辖权的分割导致了解决问题的努力的分割”[161]。大都市区居民无力在诸如土地利用的管制、社区的衰败与复兴、财政等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162]

第三,效率问题。罗伯特·T.格里姆比斯基(Robert T.Golembiewski)认为,奥斯特罗姆对于自己的分权自治的理论过于自信,分权化政府在效率上不一定占优势,政府也不是越小就越有效率。因为政府规模过小,很有可能无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过于强调分权和自治,会导致混乱无序的地方主义[163]

第四,责任归属问题。“在大城市区,存在多种多样的管辖权被认为是导致市民困惑的原因,市民们不清楚哪种管辖权应履行什么职能,也不清楚谁应该对社区中的当前主要状况负责”[164]。由于责任的混乱,公民在选举中对候选人的选择也就会丧失理性的权衡。

第五,资源浪费与稀缺问题。在一些需要大量投资的服务领域,过多的地方政治单位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另外,分散的政府单位“缺乏解决大城市面临问题所需要的充足的人口、广泛管辖地域、合法权力和税收来源等”[165]

第六,腐败问题。通过契约承包来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是奥斯特罗姆公共服务产业的主导性特征。单一的官僚组织垄断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提供会产生低效、质劣、价高等问题,但是“当公共职能在以合同出租的形式被授予私营机构时,却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政治责任链条的松散乃至脱节”[166]。所以,“没有适当的机制来处理冲突和监督公共服务经济的运作,契约承包就会成为实施最粗俗形式的政治腐败的机制”[167]

第七,分权单位内部的集权倾向。为了提高效率和防止权力滥用,奥斯特罗姆关注的重点是政府单位间的竞争、制衡,却对政府单位内部的问题轻描淡写。事实上,分权的政府单位内部同样会产生严重的寡头和集权的倾向,公民权的保障仍然存在缺口问题。

第八,公民文化培育问题。奥斯特罗姆的民主行政的运作需要精神文化层面的支持,但作为社会资本的公民精神的培育非一日之功,它是公民长期习得的一种文化沉淀和累积。另外,公民的参政技能的提高、参与意识的培养需要教育文化水平的提升,而教育又仰赖经济基础的支撑。奥斯特罗姆本人也意识到,“组织安排结构的变革不可能独立于关系到有关个人之间的组织实践的政治知识而发生。除非经过很长的时间,官僚制行政体制不可能转变成民主行政。社会中的个人必须获得知识、技术和道德判断,这对于进行共同努力以实现共同收益是必要的”[168]

第九,冲突解决机制问题。在多组织安排的冲突解决方面,民主行政强调司法机关超脱的裁决职能。美国是三权分立与制衡比较严格的国家。在公共经济中运作的许多独立的政府单位受法院的制约,典型表现在法院对这些单位间冲突的解决。“大法官有权调查州和地方机构的公共委托责任,在维持类市场关系的完整性和激励公共经济的竞争性压力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169]。但在一些议行合一制国家,比如中国,宪法强调代议机关对行政、司法机关的绝对地位,法院没有裁决地方政府单位间冲突的权威。所以,过分强调司法权的独立及其作为地方政府单位间冲突的解决机制对于一些国家来说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行的,不具有普适性。

【注释】

[1]江峰,张昕.奥斯特罗姆夫妇与当代制度分析理论[J].中国行政管理,1995(12):38.

[2]江峰,张昕.奥斯特罗姆夫妇与当代制度分析理论[J].中国行政管理,1995(12):39.

[3]D.M.Levitan.Political ends and administrative means.PublicA dministration Review,Vol.3,No.4,1943.p.359.

[4](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16.

[5]聂露.人民主权理论述评[J].开放时代,2002(6):99.

[6](英)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462.

[7](英)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463.

[8](英)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464.

[9](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9.

[10](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9.

[11]谢敏贤.人民主权原则及其制度模式[J].资料通讯,2006(7):19.

[12]胡位钧.人民主权原则的思想内涵及其合理定位[J].江淮论坛,2002(3):21.

[13]F.Marini.Popular sovereignty but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the other Rousseau.Midwest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Vol.11,No.4,1967.pp.451-470.

[14]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庇尔[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279.

[15](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40.

[16](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17.

[17](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5.

[18](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28-29.

[19](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13.

[20](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16.

[21](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41.

[22](法)皮埃尔·勒鲁.论平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5.

[23](英)米勒,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修订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44.

[24](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347.

[25](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348.

[26](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12.

[27](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12.

[28](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47-48.

[29](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13.

[30](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13.

[31](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44.

[32](法)邦雅曼·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5-68.

[33](英)以赛亚·伯林.自由论[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168.

[34]刘军宁,王焱,贺卫方.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203.

[35](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16.

[36](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163.

[37](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

[38](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06.

[39](美)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

[40](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97.

[41](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00.

[42](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30.

[43](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46.

[44](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71.

[45](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A].(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75.

[46](英)迈克尔·博兰尼.自由的逻辑[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186.

[47](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A].(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75.

[48](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231.

[49]Peter·J·Boettke,Christopher·J·coyne.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spontaneous order and the research program of the workshop in political theory and policy analysis.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Organization,Vol.57,No.2,2005,p.151.

[50](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三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338-344.

[51](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230.

[52](英)迈克尔·博兰尼.自由的逻辑[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173.

[53](德)柯武钢,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77.

[54](德)柯武钢,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78.

[55](德)柯武钢,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78.

[56](英)迈克尔·博兰尼.自由的逻辑[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174.

[57](英)迈克尔·博兰尼.自由的逻辑[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175.

[58](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A].(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95.

[59](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00.

[60](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00.

[61](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02.

[62](英)霍布斯.利维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96.

[63](英)霍布斯.利维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208.

[64](英)霍布斯.利维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53-154.

[65](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13.

[66]转引自(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33.

[67]转引自(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35.

[68]转引自(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36.

[69]转引自张振华.公共领域的共同治理——评印第安纳学派的多中心理论[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3):54.

[70](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38.

[71](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08.

[72](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09.

[73](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77.

[74](英)迈克尔·博兰尼.自由的逻辑[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170.

[75](英)迈克尔·博兰尼.自由的逻辑[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169.

[76](英)迈克尔·博兰尼.自由的逻辑[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170.

[77](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14.

[78](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13.

[79](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25.(www.xing528.com)

[80](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81.

[81](英)迈克尔·博兰尼.自由的逻辑[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172.

[82](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39-40.

[83]廖和平.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秩序观探[J].兰州学刊,2006(2):129.

[84](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233.

[85](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233.

[86](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

[87](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233.

[88](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M].上海:三联书店,2003:249.

[89]Michael D.McGinnis.Beyond individualism and spontaneity:Comments on Peter Boettke and Christopher J.coyne.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Organization,Vol.57,No.2,2005.p.168.

[90]Michael D.McGinnis.Beyond individualism and spontaneity:Comments on Peter Boettke and Christopher J.coyne.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Organization,Vol.57,No.2,2005.p.169.

[91]Michael D.McGinnis.Beyond individualism and spontaneity:Comments on Peter Boettke and Christopher J.coyne.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Organization,Vol.57,No.2,2005.p.169.

[92]Richard E.Wagner.Self-governance,polycentrism,and federalism:recurring themes in Vincent Ostrm’s scholarly oeuvre.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Organization,Vol.57,No.2,2005.p.175.

[93](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32.

[94]陈振明.政治与经济的整合研究——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及其启示[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32.

[95](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234.

[96](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7.

[97](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多中心[A].(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76.

[98](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14.

[99](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57.

[100](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机会、差异及复杂性[A].(美)V.奥斯特罗姆,D.菲尼,H.皮希特.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309.

[101](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机会、差异及复杂性[A].(美)V.奥斯特罗姆,D.菲尼,H.皮希特.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308.

[102](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60.

[103](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59.

[104](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机会、差异及复杂性[A].(美)V.奥斯特罗姆,D.菲尼,H.皮希特.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310.

[105](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机会、差异及复杂性[A].(美)V.奥斯特罗姆,D.菲尼,H.皮希特.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309.

[106](美)丹尼尔·J.伊拉扎尔.宗教多样性与联邦主义[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2(2):61.

[107](美)丹尼尔·J.伊拉扎尔.宗教多样性与联邦主义[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2(2):61.

[108](加)罗纳德·瓦茨.联邦分权的模式[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2(1):24-27.

[109](加)罗纳德·瓦茨.联邦分权的模式[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2(1):28.

[110](美)丹尼尔·J.伊拉扎尔.联邦主义探索[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1-2.

[111]张玉芳.联邦主义的制度维度与价值维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1):272.

[112]肖滨.从联邦化的双向进路与两面运作看西方联邦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113](美)丹尼尔·J.伊拉扎尔.联邦主义探索[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35.

[114](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38.

[115](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38.

[116](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24.

[117]周跃军.从邦联制到联邦制[J].宜宾学院学报,2002(9):11-12.

[118](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43.

[119](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42.

[120]林志远.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J].战略与管理,2003(1):82.

[121](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12.

[122](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23-124.

[123](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43.

[124](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14-115.

[125](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63.

[126](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64.

[127](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地方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

[128](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65.

[129](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66.

[130]J.J.Harrigan,R.K.Vogel.PoliticalC hange in the Metropolis.New York:Longman,2000.p.11.

[131](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66.

[132](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91.

[133]Richard E.Wagner.Self-governance,polycentrism,and federalism:recurring themes in Vincent Ostrm’s scholarly oeuvre.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Organization,Vol.57,No.2,2005.p.184.

[134]Roberta Hertzberg.Commentary on Richard E.Wagner’self-governance,polycentrism,and federalism:recurring themes in Vincent Ostrm’s scholarly oeuvre.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Organization,vol.57,No.2,2005.p.195.

[135]Richard E.Wagner.Self-governance,polycentrism,and federalism:recurring themes in Vincent Ostrm’s scholarly oeuvre.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Organization,Vol.57,No.2,2005.p.176.

[136]Roberta Herzberg.Commentary on Richard Wagner’s“Self-governance,polycentrism,and federalism:Recurring themes in Vincent Ostrom’s scholarly oeuvre”.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Organization,Vol.57,No.2,2005.pp.189-187.

[137](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869-870.

[138](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870.

[139](美)迈克尔·麦金尼斯,文森特·奥斯特罗姆.民主变革:从为民主而奋斗走向自主治理(上)[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3):92.

[140](美)迈克尔·麦金尼斯,文森特·奥斯特罗姆.民主变革:从为民主而奋斗走向自主治理(上)[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3):94.

[141](美)迈克尔·麦金尼斯,文森特·奥斯特罗姆.民主变革:从为民主而奋斗走向自主治理(上)[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3):94.

[142](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96.

[143](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97.

[144](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14.

[145](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93-94.

[146]李春成.从官僚行政到民主行政——文森特·奥斯特洛姆的民主行政理论[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5):104.

[147](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益物品与公共选择[A].(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101.

[148](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益物品与公共选择[A].(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113.

[149]V.Ostrom.Nonhierarchical approaches to the organization of public activities.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Vol.466,No.1,1983.p.145.

[150](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益物品与公共选择[A].(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114.

[151](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益物品与公共选择[A].(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121.

[152](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16.

[153](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益物品与公共选择[A].(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127.

[154](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95.

[155](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94.

[156](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66.

[157]J.J.Harrigan,R.K.Vogel.PoliticalC hange in the Metropolis.New York:Longman,2000.p.14.

[158]H.G.Frebderickson.The lineage of 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Administration&Society,Vol.8,No.2,1976.p.166.

[159](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地方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6.

[160]N.Burns.The form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p.368.

[161](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地方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6.

[162]C.R.Adrian,C.Press.Governing Urban America.New York:McGraw-Hill Company,1968.pp.65-68.

[163]Robert T.Golembiewski.A Critique of“Democratic Administration”and Its Supporting Ideation.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71,No.4,1977.pp.1487-1507.

[164](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地方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7.

[165](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地方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6.

[166]Renald C.Moe.Exploring the Limits of Privatization[A].(美)杰伊·M.沙夫里茨,艾伯特·C.海德.公共行政学经典(英文版)[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64.

[167](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益物品与公共选择[A].(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125.

[168](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17.

[169](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益物品与公共选择[A].(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1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