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发展观的时代特征探索与实践

科学发展观的时代特征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和实践富有时代特征的发展道路黄藤[1]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重大挑战。西安外事学院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和实践富有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的时代特征探索与实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和实践富有时代特征的发展道路

黄 藤[1]

(西安外事学院,陕西西安 710077)

【摘 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重大挑战。西安外事学院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和实践富有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关键词】民办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机遇与挑战;发展的思考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国民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在校学生总规模居世界第一位。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党的十七大将教育作为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教育事业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重大挑战。

在经历了连续扩招、规模扩张和快速发展之后,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调整阶段。对民办院校来说,这是一次更加艰难的酝酿和抉择。但是无论痛苦或者喜悦,成功或者挫败,民办教育大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会改变,艰苦卓绝的努力不能停止。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我们抓住机遇,不断改革创新,把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转化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改革思路、政策措施和实际行动。更加自觉地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探索和实践富有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西安外事学院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科学分析经济全球化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和人才资源愈来愈受到重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的新机遇、新挑战,认真研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把握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以发展的视野、发展的思路、发展的方式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学校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1.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及时拓展学科专业结构

在广泛调研和充分准备的基础上,2007年我校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文化产业学院,致力于文化产业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与服务人才的培养。随后,从产学研结合的角度考虑,我们又设立了文化传播中心和一个专门研究机构。

作为文化资源大省,陕西有着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是陕西的文化产业尚未做大做强,除体制方面的原因外,主要是缺乏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层研究,缺乏专门人才。过去,我们长期把文化只看成是上层建筑,忽视了文化的产业性。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把文化提升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高度,从而大大地解放了文化生产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事实上,文化既可以兴邦又能够富国,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产业性文化传播的比重越大。美国文化产业创造的价值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第一位,超过了其军火工业。世界上75%的电视节目、60%的广播节目是美国生产制作的,文化产品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他们一方面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将美国的道德理念和文化品牌传遍了全球。英国首相布朗透露,中国每年向英国出口的各类商品收益的总和,抵不上英国英语教学一项从中国所获得的收益。纵观世界文化市场,美国占了43%,欧盟占了34%,亚太地区只占19%,其中日本占10%,韩国占5%,我们和其他亚太国家总共只占了4%,显然是远远落伍了。

进入21世纪以来,欧盟已经压倒了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内部贸易市场。我国则是全球发展最快的经济体,拥有巨大的尚未开发的商业潜力。美国著名社会评论家杰里米·里夫金说:“如今,随着美国梦开始褪色,世界许多其他地区都把目光投向了欧盟与中国,以求汲取21世纪的灵感和引导。”我国拥有悠久的文化资源,但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至今还没有一家世界级的文化企业。前几年,我国的许多文化经典作品像《西游记》《花木兰》等,被国外拍成电影、电视或动漫,获得极高的经济效益。相反,我们自己却没有很好地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最近热播的引进版《功夫熊猫》,再次无情地刺痛了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引发一片感慨。

机遇和挑战同在,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发展文化生产力,创新文化生产方式,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文化产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正愈来愈显示出自己的生命力,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急切呼唤系统的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专业人才。我们决心以文化产业学院的成立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学科领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优秀人才,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为建设陕西文化强省做出积极贡献。

针对汽车后市场人才紧缺的实际情况,经过近两年的紧张筹备,今年4月我校汽车工程学院正式挂牌成立。现已建成实验实训场所3.3万平方米,包括汽车微机控制技术、CAN-BUS总线技术、汽车电控燃油喷射技术、全车电气系统、汽车尾气检测等20多个专业实验室。并与多家汽车服务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聘请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五十铃汽车株式会社、日本汽车产业全球协力中心等高校和企业的专家、教授、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办学,负责学院教学和管理工作。根据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我们准备设立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职业资格培训等教学层次,今年秋季就可以招生。

观念决定思路,发展决定出路。汽车工程学院的成立,是我校立足省情,紧密结合人才市场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工程技术类学科建设的又一举措。长期办学实践表明,只要我们遵循教育规律,准确定位,适时调控,充分把握数量、质量、结构、效益等全方位的要求,汽车工程学院就一定能够保持其应有的活力。

2.坚持教育开放,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

西安外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开展国际合作教育项目的民办高校,也是陕西省唯一具有招收外国留学资质的民办高校。建校以来,学院始终坚持面向国外、面向沿海、面向外向型企业的外事特色,提出了“学无长幼,校无大小,教无高下,育无国界”的开放式办学思路,坚持不懈地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

先后与澳大利亚西南悉尼学院、德国F+U职业教育集团、美国加州艺术学院、英国布鲁奈尔大学、日本高松大学、马来西亚英迪学院等国外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出国留学搭建起绿色通道。与澳大利亚西南悉尼学院的合作教育项目已有六届学员顺利毕业。今年,我们又与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签订了学分互认协议,进一步扩展了合作办学领域,在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

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国际化标准。将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我校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为强化外语教学,除英语、日语外,2006年又开设了法语专业。聘请了二十多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引进国外教学软件课程,包括人机语言交互视听说系统、对外贸易模拟公司软件等,为学生熟练外语、进入国际交流平台创造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学校坚持教育开放,特别注重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均有机会前往沿海发达地区和大都市的外向型企业学习锻炼,强化动手能力。学校实施“双证制”,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一门外语,学好一个专业,精通一项技能。大批优秀学子获得了出国留学、工作的机会。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愈来愈受到重视。为适应这一时代要求,经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考察批准,在我校设立了北京汉语国际推广中心西安基地。成为西北地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吸引了大批要求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艺术的外国学子。目前,已有韩国、日本、美国、意大利、西班牙、蒙古、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百余名留学生在我校国际合作学院学习。

3.立足发展,探索永无止境

民办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支撑。我们有一个民办教育研究所,长期致力于民办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为推进这项工作,吸引和支持高层次专家学者参与民办教育研究,我们自己出资设立了“民办教育研究基金”,面向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招标。2003年以来先后资助课题13项,其中《学校教育功能研究》《近代中国私立大学发展史》《民办高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风格研究》《中国民办普通高校的办学特色》《美国营利性教育机构制度环境分析》等7项已经完成,并以专著形式正式出版发行,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2002年,创办全国高校首家民办教育学术期刊——《民办教育研究》,现已被列为CNKI中国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2005~2007年,承担国家级重点课题和省部级课题14项、厅局级课题16项、学会项目16项,出版民办教育丛书13部、人文社科著作6部,获得多项表彰奖励;同时,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主办、协办和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百余次。2004年主办的“民办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来自国内及美国、墨西哥、日本、泰国、以色列等国家5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90余位高层次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2006年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共同举办“改善民办教育政策环境,提高民办高校办学绩效”学术研讨会暨福特民办高等教育项目结题会,教育部、陕西省教育厅主要负责同志,全国多所民办高校的董事长、校长以及来自美国、日本和韩国私立高等教育研究学者80余人参加了会议。今年,我们又创办了一个资讯性质的《民办教育动态》,搭建起一个学校与政府、社会、行业之间增进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及时、快捷地通报民办教育界的所思所想、反映民办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示民办教育的风采。这些工作,从不同角度促进了民办教育的发展。

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前后,研究所多次参与了全国人大、教育部和陕西省政府组织的各种调研活动,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全程参与了《陕西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的起草、讨论和定稿工作;参与了《陕西省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陕西省教育事业发展2008~2012年行动纲领》的讨论和起草工作。

2007年,民办教育研究所被确定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民办教育科学研究基地”;被教育部、人事部评选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5年、2008年连续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称号。

目前,我们正在为申报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做准备工作。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10年乃至更长时间,把研究所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成为全国民办教育科学理论的前沿阵地。

4.全面总结,走科学发展道路

4.1科学评价民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顺应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得到迅速发展。至2007年底,全国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9.52万所(不含民办培训机构2.23万所),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2583.5万人。其中民办普通高校297所,独立学院318所,在校学生349.69万人。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906所,各类注册学生87.34万人。民办学校形成的教育资产总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同时提供了200万个以上的教师岗位。2006年以来,在校学生每年的教育消费(包括学杂费)大约在1000亿元以上。

周济部长在《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一次讲话中指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公共教育投入不足,资源总量性短缺问题十分突出,各级各类教育的办学经费严重短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人民群众对于良好教育的巨大需求和良好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周济部长的讲话切中了要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也会越来越高。无论国家教育投入的力度再大,公办教育发展的速度再快,也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民办教育的充分发展,既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起到不断扩大教育资源总量的积极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作用,使政府能够集中精力保障重点和公共教育服务,民办教育则可以更多的来满足社会多样化选择。(www.xing528.com)

陕西民办教育发展很快,虽然政府没有像对待公办学校那样来管理和支持民办学校,但陕西民办教育的发展却走在了全国的最前列,而且风平浪静,没有让政府担忧。从这点上得到启发,政府可以在公办学校的管理和支持上,借鉴民办教育的经验,教育成本自然会大幅度降低。所以说,我国民办教育的实践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改革传统的公共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推进围绕教育创新的实践探索。其次,民办学校在促进教育开放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西安外事学院有切身的感受。现代教育除了它的国际化特色外,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设围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社会实践、生产建设紧密结合。这是民办教育的市场属性所决定的,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更加关注和适应社会需求。因此,也明显地体现出其制度上的开放、机制上的灵活、资源组合上的精简高效等。

综观民办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明确地认识到,民办教育的发展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开放的大背景紧密相连的。民办教育在扩大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转变政府职能和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国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缓解就业压力和增加就业机会、拉动内需和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这是不争的事实。发展民办教育,符合国情民情。正如《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的“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同时强调“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这里对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责任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无须赘述。

4.2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进入“十一五”以来,民办教育界普遍感到办学压力越来越大,许多问题悬而未决,人们对民办教育未来的发展前景颇为困惑。原南洋旗下的民办学校几乎一夜间崩溃无余,接着江苏金山桥教育集团倒闭,山东双月园学校倒闭,广东、浙江、重庆等地多所民办学校黯然退场,河南郑州大学升达学院、江西南昌赣江学院、江西服装学院接连发生学生闹事等等,这些现象给民办教育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政府的态度也由此发生了某些变化,支持、开放的力度明显减弱,一系列规则性的制度出台。

目前困扰民办教育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教师队伍问题。在养老保险等方面,民办学校的教师不能享受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导致民办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二是工资待遇问题。近年来,政府对公办学校的投入不断加大,公办学校教师工资持续上涨,福利待遇越来越好,给民办学校造成巨大压力。由于物价上调和对学校收费标准的限制,民办学校已不能为教师提供高于公办学校教师的收入。三是科研经费问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民办学校几乎拿不到政府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科研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因此,民办学校对优秀教师、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逐渐丧失,这种局面将会导致民办教育面临整体实力衰减的风险。

民办教育的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的态度、力度和程度差距较大。对照民办教育的发展现状不难看出,涉及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对应的平等权利并没有得到落实,应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在保障民办学校的合法权益方面,特别是在税收问题上,应严格执行“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享受公办学校同等税收优惠”的规定,同时对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也应该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民办教育促进法》提出“合理回报”是从鼓励与扶持的角度出发的,不应征收这类民办学校的企业所得税,只需征收个人所得税即可,以减轻其办学成本,最大限度地调动民间投资教育的积极性。

2004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一个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引发民办教育的税收问题。后因各方面强烈反对而暂时搁置,但这一问题至今也没有得到明确纠正,大家担忧是否还有反复。2007年,河南省财政厅、教育厅发了一个关于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通知,民办中小学学生被排除在外,从而引发了一场维权事件,后来这场危机虽然得到妥善解决,但造成的不良影响很难消除。迫使人们思考:如果政府财力改善以后,民办教育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生源是民办学校生存的前提。主管部门应该依法保障民办学校在选择招生范围和招生方式上的办学自主权。严格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关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为外地的民办学校在本地招生提供平等待遇,不得实行地区封锁,不得滥收费用”的规定,消除各种垄断行为。在招生方式上给予最大限度的自由,不能以公办学校为标准限制民办学校的选拔、录取方式,特别是对于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应该允许其采取考试等录取方法。总之,在保障民办学校的合法权益方面,还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有待政府进一步研究落实。

4.3对今后发展的思考

民办教育正处在快速发展后的调整期,至少有三个问题需要认真思考:一是生存发展空间问题,二是特色教育服务问题,三是自我提升问题。

第一,寻求生存发展空间。

民办教育生存的社会基础是国家的市场化取向和社会的多样化教育需求。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决策,又决定了民办教育必然要大发展的趋势。在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中,民办教育生存发展的空间显得十分狭窄。民办教育在不可避免的竞争中,必须主动迎接挑战,积极发掘自身资源优势,寻求和扩展生存发展空间。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家长和学生常常追求个性特色的差异化教育,对教育的需求自然是多样化的,在这点上民办学校处于优势。长期以来,公办教育普遍存在个性不足、特色不鲜明或教育类型单一的问题,而民办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社会的多样化教育需求。

寻求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空间。目前教育资源总量性短缺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和知识贡献力度都还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哪里教育需求大于公办学校所能提供的教育服务,哪里就有民办教育的生存发展空间。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23%,艺术类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更显得突出。真正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不到四分之一,所以,高等教育需求旺盛的局面还将维持很长时间,这将成为推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拓展特色教育服务。

特色教育服务是民办学校的又一优势。这种特色,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办学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培养目标、校园文化和独特的教育服务手段等。在这点上,西安外事学院做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形成了自己的一些鲜明特色。例如,以“鱼化龙”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多元集纳、自强创新”的办学理念、国际化教育模式、“面向国外、面向沿海、面向外向型企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服务通道、立足于民办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前沿的学术研究特色等,这些特色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活力。特色教育服务,需要不断地发展创新,赋予新的丰富的内涵,才能永葆光华。

第三,在教育品质上超越自我,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教育资本的进入和公办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不断扩大,在教育领域,国际与国内、民办与公办、民办与民办学校之间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也会越来越高。在教育品质上超越自我,提升自身竞争力,成为民办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所名牌大学的成长和积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因此,民办学校要有长期艰苦努力的思想准备和不断超越自我、发展自己的阶段性行动纲领,要脚踏实地的从粗放式发展转向内涵建设。

优质教育内涵建设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任务,一是教学建设,二是管理建设。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抓好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培育稳定的教学骨干团队,精心打造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有特色的实用型人才。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完善管理体制,培育行政骨干团队,规范管理行为。从提高工作效率出发,建立灵活机动的运行机制和柔性劳动结构,实施人性化管理。创造尊师重教,团结和谐,积极向上,张扬个性的育人氛围。

民办教育还很稚嫩,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继续关心和扶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4]周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5]王文源.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动力分析

[6]吴华.民办教育在中国的前景

[7]张铁明.和谐社会:民办教育面临的机遇及新挑战

[8]张力.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发展”论述的学习体会

【注释】

[1]黄藤,男,教育学博士,西安外事学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