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守望新教育:新教育实验的现状和发展情况

守望新教育:新教育实验的现状和发展情况

时间:2024-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新教育实验而言,个体生命和共同体生命的良好状态,是一个绝对的原点。2012年7月13日至15日,全国新教育实验第十二届研讨会在山东临淄举行。2012年12月1日,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在安徽霍邱开幕。全国17个省市40个县区近200位新教育同仁,新教育研究院各研究所负责人,安徽霍邱教育系统代表参加了会议。每年的新教育年会、实验区工作会议、国际论坛等大型会议,皆有数百,甚至逾千的新教育人参与。

守望新教育:新教育实验的现状和发展情况

转眼间,新教育已走过了15年历程。在这些年里,我们共同为了一个擦星星的梦想而奋斗着,岁月见证着我们的成长。

一、高举理想,不断完善新教育实验运行机制

新教育不是提供满足一时唇齿之香的单份“快餐”,而是在开一家引领人们饮食潮流的“百年老店”。“百年老店”绝不能仅仅依靠一个人,而必须建设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新教育的运行机制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1.愿景引领,鼓舞一代代志士仁人

新教育实验,存在于所有新教育人和关注新教育的朋友们的“愿”中。新教育实验有两大愿景:第一,努力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第二,全力打造植根于本土的新教育流派。这是我们新教育人的共同理想。在理想的感召下,新教育,已“由一个书斋的念想,变成了一个团队的行动”“将苏南一隅的点点星火,欢愉地撒遍广袤的天南地北”“‘生于毫末’的新教育实验虽然尚未成就‘合抱之木’,却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一枝奇葩。”生于中国、长于当代的新教育人,深怀传统知识分子的忧国情怀、济世情结。新教育的理想引领着并将继续鼓舞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

2.生命叙事,成就一个个精彩人生

新教育人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执着地耕耘在中国教育的田野上,为中国的教育发展和社会变革传递着属于自己的声音。已逾十万之众的新教育人具有独特的行走方式。新教育人行走方式的主要特征是生命叙事。

新教育实验有四个追求: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这四个追求的目标就是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最重要的逻辑起点是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改变教师,带动学校,影响学生。教师行走方式的改变体现为教师开始并坚持自己的生命叙事,走上了专业写作之路。打开教育在线,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新教育人这种独特的行走方式。在教育在线的论坛和博客,有3万多名教师在坚持写教育随笔,开辟个人成长专帖。用笔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涯,已经成为新教育实验的一道独特风景

新教育人选择生命叙事作为自己的行走方式,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新教育实验的研究方式是行动研究。新教育实验关注的是鲜活的教育生命,是教室里发生的事情,是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其研究成果更多的是以叙事的方式呈现。新教育榜样教师的事迹主要以生命叙事的方式言说。新教育总是“毫不吝惜言辞与诚意,去表扬榜样,言说榜样——当然,是呈现榜样的故事、榜样的细节,而不是笼统地说某某是榜样。”二是因为新教育实验的研究主体是一线教师。他们或许并不长于理论表达,但每天都生活在教育发生的第一现场,很自然地选择了叙事作为写作的主要方式,以“记录成功实践的案例、记录教育发生的过程”。

新教育人生命叙事的特点就是言说生命,并以生命言说。“生命,是新教育最重要的一个词汇。”对新教育实验而言,个体生命和共同体生命的良好状态,是一个绝对的原点。而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这种良好的生命状态。新教育人的笔下呈现的就是这种生命状态,而且新教育人是以自己的生命在言说这种生命状态。

3.会议推动,掀起一波波实验浪潮

新教育元旦发展论坛、新教育开放周、新教育国际论坛、新教育年会、实验区工作会议……新教育每年固定的重要会议已经形成一种结构保障,成为推动新教育实验进程的机制性力量,掀起了一波波实验浪潮。

2012年7月13日至15日,全国新教育实验第十二届研讨会在山东临淄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教育专家,37个新教育实验区、1450所新教育实验学校及骨干教师,近1800名新教育代表参会。临淄年会以“缔造完美教室”为主题,是对新教育学校文化课程建设的又一次思索和攀登。

2012年10月20日至22日,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在浙江宁波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教育的文化价值”,全国各地的400多名新教育代表以及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育研究者汇聚甬城,共同交流、探讨。佐藤学、本杰明·切瑞、加里·鲍里奇等世界级大师参会,让我们领略到了域外教育学者思想的精髓。

2012年12月1日,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在安徽霍邱开幕。全国17个省市40个县区近200位新教育同仁,新教育研究院各研究所负责人,安徽霍邱教育系统代表参加了会议。安徽霍邱与河南焦作、河北石家庄(桥西区)、江苏海门、山西绛县四个新教育地方研究中心分享了实验成果,新阅读研究所、新父母研究所、新评价与考试研究所和新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等新教育研究院下属部门介绍了工作推进情况。实验区工作会议作为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让我们共同探讨新教育实验的方向、分享彼此的经验与思考,推动实验区工作更富成效地开展。

2013年1月2日,新教育元旦发展论坛在苏州召开,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先生以及朱永新先生的博士、硕士学生,新教育研究院相关人员等60余人出席活动。论坛回顾了新教育及新教育人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并对新的一年做出了展望。

2013年4月26日至28日,全国新教育海门开放周暨“研发卓越课程”专题研讨会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的800多名代表参加,为这次新教育年会进行了预热。

二、共同合作,积极构建新教育实验培训网络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维克对现在的世界有一个极其确切的比喻——以前的世界可以用一张地图来理解,而想搞清楚现代的世界却需要一个指南针。地图,只能在已知的世界里起作用,这样的世界是被前人走过然后制成图的,而指南针则是在你不确定自己所处何地,只知道大致方向的情况下大有帮助。我们的新教育实验没有地图,只有指南针,只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因此,新教育实验特别需要培训,需要实践得更早、思考得更深者传播新教育理念,推介新教育项目,互动合作,分享智慧。行之今日,新教育实验培训已经构成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网络,成为推动新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1.以会代训。这是新教育实验影响力最大的培训方式。每年的新教育年会、实验区工作会议、国际论坛等大型会议,皆有数百,甚至逾千的新教育人参与。这些会议在新教育实验的方向引领、理念传播、项目推广、榜样展示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与会的新教育人又成为新教育种子播撒至全国各地,借此,新教育实验不断深入,新教育实验区也不断增加。可以这样说,一次会议就是一次大规模、高效益的新教育培训。

2.网络培训。新教育网络培训的平台是教育在线。2002年6月18日,教育在线网站正式开张,迄今已经13年。从刚开始20多人在线,到今天,有近20万注册用户,总帖数达到745万多个。教育在线已经成为新教育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2009年7月成立了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向全国一切在职教师、基层教研员、其他教育研究者,以及立志于教育的在校师范生免费开放,寻找与新教育“尺码相同”的人。运行4年,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已经培养了623名种子教师,成为推广新教育的有生力量之一。

3.联盟培训。2010年,河南焦作实验区工作会议建立了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区域联盟制度。新教育实验区区域联盟要在临近的新教育实验区轮流组织区域性的新教育开放活动,承担新教育实验的培训任务。

2012年11月17日至19日,全国新教育海门开放周暨“缔造完美教室”观摩研讨会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的1500多名新教育同仁参加了活动。

2013年2月20日,河南焦作市举行种子教师“缔造完美教室”市级培训会,邀请河南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海波老师介绍了缔造完美教室的经验。

2013年4月1日至12日,山西绛县小学举行了为期两周的第五届第三次新教育开放周活动。此次活动也是贵州凤冈、河南禹州、山西临猗、绛县四地新教育的交流活动。

2013年5月16日,江苏南通市“学前教育区域特色”展示活动在海门举行。来自南通六县一市的教研员、园长、骨干教师和安徽合肥及江苏泗阳的教育同行约300多人参与观摩交流。

2013年5月15日至17日,山东莱芜市举行新教育实验开放周活动。莱芜市各区县、镇新教育实验管理和研究人员,全市所有初中、小学校长(或分管校长)及骨干教师等500余人参加会议。活动分设市实验小学、市实验中学、市实验学校三个现场。在这三天里,全体与会人员共同观摩了各校的完美教室缔造、大型经典诵读和特色课程展示,并深入课堂就理想课堂构建进行了互动研讨。

2013年5月20日至21日,贵州凤冈县第四届基础教育改革开放周暨贵州凤冈与重庆长寿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在凤冈县举行。活动以“课程穿越生命、社团丰富生活”为主题。来自全县的实验学校的校长、教师,课题负责人和中心学校业务辅导员以及来自重庆长寿的课题负责人,共200余人参与了活动。

2013年5月23日至24日,河北石家庄市小学教学工作现场会暨新教育实验开放周活动在石家庄桥西区举行。全国新教育代表以及石家庄各县区教育同仁共计千余人参加了活动。

2013年6月9日,河南平顶山市新教育实验学校现场推进会在市十一中举行,会议确立了“找准切入点,做自己的新教育”实施理念,对平顶山市新教育实验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来自各县区的新教育实验学校校长、教科室主任、骨干教师代表等60余人参加了推进会。

4.机构培训。2013年3月,江苏海门市新教育培训中心正式启用。该培训中心是新教育阵营首个经属地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专职从事新教育培训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全国新教育人有了第一个具有事业法人资格的培训机构。3月份后的4个多月,海门市新教育培训中心共接待了来自河南安阳、焦作、河北石家庄、山东莱芜、日照、北京昌平、湖南湘乡、江苏南京等地14批近2000名新教育同仁,以现场观摩、跟岗考察、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建设学校文化、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打造理想课堂、家校合作共建等项目的培训工作。

5.讲师培训。新教育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由新教育理事会及下属各部门的领导、专家,全国研究新教育的专家学者,全国各实验区的新教育研究人员和一线榜样教师等构成的数目可观的培训讲师团队。因新教育蓬勃发展的形势需要,他们经常赴各实验区校进行新教育培训。

2012年9月、11月、12月,卢志文院长先后在山东任城、吉林长春、甘肃庆阳做新教育专题报告,共计2700多人听取了报告。

2013年3月21日,李镇西博士应邀为江苏海门市高中400余名班主任进行完美教室项目培训。6月23日,李镇西博士在福建实验区为上千名教师做培训。

2013年4月16日至22日,山东日照邀请新父母研究所所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童喜喜,为父母和学生做了为期一周的“童喜喜亲子共读日照行公益讲座”,举办报告15场,7000多名学生和5000多名父母聆听了讲座。

2013年6月3日至4日,山东诸城实验区在龙源学校举行全市海量阅读推进活动,新父母研究所所长童喜喜为广大干部教师和学生父母分别做了专题公益报告。

2013年6月1日,新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吴勇赴山东临沂为200多名校长、教师做《以专业的情怀做教师》的讲座。7月、9月至10月,又带队赴广西南宁做新教育实验培训。

2013年6月2日至6日,新父母研究所执行所长蓝玫赴河南焦作为200余名校长、教师做了题为“从生命出发”的新教育辅导报告。(www.xing528.com)

6.区内培训。在新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各实验区主动作为,经常组织实验区内部的各种新教育培训,加速新教育理念的传播和项目推进。

2012年10月12日,山东莱芜市举行“缔造完美教室”项目培训现场会,700余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2012年12月21日,山东日照市实施新教育实验两周年。该市教科所分期分批开展了新教育实验理论与实践培训活动。一是深入区县、学校宣讲新教育。徐锡华所长先后到8个县区做新教育报告。二是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12月15日至17日,山东日照举办首届“新教育写作”专题培训班。16日,邀请《读写月报》主编李玉龙和作家童喜喜,为近700余名新教育管理和研究人员、校长、教师做专题讲座。三是推荐教师、父母、学生阅读书目。2013年3月22日至4月10日,山东日照市教科所开展了下基层跟班蹲点式新教育培训活动。4月11日至12日,山东日照举行了新教育儿童课程专题培训活动,500余人参加。5月 13日至15日,山东日照举办初中新教育实验高级研修班,800余人参加了研修班活动。

2012年12月12日至27日,山西绛县举行第五届小学开放周活动,通过走读理想课堂与完美教室工作室实验班级,采用“课程展示+课堂教学+成员研讨”的方式,交流展示各工作室成员的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

2012年12月27日,河北石家庄桥西区举行小学学校文化开放日活动,近400人参加了活动。

2013年5月7日,重庆长寿举行“新教育与学校课程改革”报告会,400余人参加。该区新教育读写绘项目负责人彭克利老师做了题为“儿童阶梯阅读——从‘读写绘’走向‘整本书共读’”和“在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班级文化”的报告,邀请李镇西博士作了题为“走进新教育”的专题报告。

2013年5月13日,山东诸城举行“班级仪式课程”观摩推介会,150多名新教育实验负责人和教师参加活动。

三、扎根田野,深入开展新教育实验项目研究

行动论是新教育重要的哲学基础。其价值取向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从一开始就以“六大行动”为抓手推动实验。2012年浙江宁波国际论坛上发展为“十大行动”,但是以项目支撑实验的理念始终没有改变。一年中,新教育人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教师和学生之中,扎扎实实地推进新教育实验项目研究。新教育实验的项目研究在横向上有两支力量在推动:

第一支力量是广大的实验区。

一年中,新教育又增加了河南平顶山、北京海淀、南京栖霞3个实验区,增加了23所实验学校;如今,新教育共有40个实验区,1764所实验学校,有125400多教师、186万多名学生参加了新教育实验。如今,新教育实验已经覆盖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山西、甘肃、新疆、内蒙古、贵州、四川、湖南、湖北、福建、吉林、黑龙江、云南、广东、重庆等22个省、市、自治区。广大的实验区是新教育实验的基础性力量,是他们在基层一线践行新教育,深耕新教育。

一年来,浙江萧山、河南焦作、河北石家庄(桥西区)、山东日照、莱芜、山西绛县、江苏海门、甘肃庆阳等许多实验区以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等项目,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有力地推动着区域新教育实验的进程。当然,除了实验区以外,各非实验区的实验学校以及实验个人显得特别不容易,但却又显得特别活跃,特别执着,特别优秀。

第二支力量是新教育理事会及研究院下属的各研究部门。

新教育研究会组织了全国各新教育实验区、校参与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新教育实验促进师生成长的行动研究》的369个项目课题的申报、评审工作;组织了江苏海门实验区18所学校的新教育学校文化展示活动;参与了2012年山东临淄年会、浙江宁波国际论坛、安徽霍邱实验区工作会议、2013年浙江萧山年会等新教育重大活动的策划、筹备、组织工作。

新教育研究中心继续潜心于探索新教育课程,继续组织推动着新教育网络师范学校的正常运转,并为北京丰台二中附属新教育实验小学教师进行了为期近一年的岗前培训。2012年4月,组织了“研发卓越课程”年会主题论文研讨会。

新父母研究所在全国30多个城市建立了新教育萤火虫工作分站,面向父母组织讲座、读书会等各种形式的网上讲座170余场、线下活动310余场,其中,河南郑州分站荣获河南省图书馆颁发的“最佳公益团队”称号;面向教师开展新教育项目网络培训,共计开展了58次通识培训、16次主题培训、16次课程展示交流、30余次中队交流,服务于全国各地550余位新教育实验教师。

新阅读研究所继续推进着中国中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中国企业家基础阅读书目的研究工作、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的阅读分享课教学光盘制作工作;2012年11月24日—25日,与《学语文》杂志、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合作,联合主办了第二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会,300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2013年初,新阅读研究所、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联合进行的阅读公益项目“中国中小学教师基础阅读书目”研制工作正式启动。2013年4月,新阅读研究所与新父母研究所合作的项目“中国父母基础阅读书目”研制工作正式启动。新阅读研究所在2012年12月10日获得腾讯网颁布的年度致敬阅读机构奖,是获奖机构中唯一的一个阅读推广机构。

新评价与考试研究所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开展了宣传和推广新评价与考试的工作;为清华附小、北京十一学校、丰台二中、成都武侯实验中学等三十几所学校提供新评价讲座及实验服务。2013年3月16日至17日,与光明日报《考试》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主办了第二届“新教育·新评价·新考试”高峰论坛——2013中美素质教育合作交流暨中国素质教育科学论坛。

新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将新教育实验的理论同中国职业教育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入研究,创造性地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2012年10月26日,在第四届民办职业教育高峰论坛暨亚太技术与职业教育合作推进会上,新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单强博士代朱永新先生作了题为“关于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想法”的报告。10月29日,单强主任应邀参加江苏省2012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暨人才培养质量工作会议,并作了题为“如何写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的专题讲座。

新教育学校又添新成员。新教育学校是全面践行新教育理念和课程的实验基地学校。继内蒙古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后,2012年9月,新教育研究院又在北京与朝阳教委合作建立了北京市新教育实验学校。北京市新教育实验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公办校,设计规模为小学24个教学班,初中12个教学班,2012年招收了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这些新教育实验学校在新教育大家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特殊的意义,他们将在实验项目的深度推进上发挥排头兵的作用。

四、心怀悲悯,努力推进新教育实验公益行动

新教育实验是一场民间教育改革。新教育实验从一开始就具有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新教育人所从事的是公益的事业。

1.因为使命,新教育得道多助。新教育实验因为其对国家、民族的一份使命,对孩子、老师的一份责任,获得了广泛的道义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资助。从2006年1月21日,新教育1号义工营伟华女士捐出2万元作为给新教育的“见面礼”,到2010年2月获得企业家王海波资助200万元成立新教育基金会(即江苏昌明教育基金会),新教育获得了社会有识之士的鼎力支持。而后,每年都获赠善款,助推新教育事业。2012年获赠善款及实物,折合人民币502万元,2013年仅上半年就获赠善款50.85万元。

2.因为悲悯,新教育践行公益。新教育基金会所集善款,取之于义,用之于义。基金会所有获赠款项和资助项目明细都在教育在线公示,透明运作。2012年新教育基金会资助项目主要有新教育童书馆、完美教室、卓越课程项目。2012年主要资助了47所各类大中小型新教育童书馆,分布在全国各地新教育实验区(校)。资助的完美教室主要有46间。同时资助了一些课程项目,主要是活动闲暇类课程、文史类课程、数学类课程、经典课程等。

2012年9月1日,北京市新教育实验学校迎来建校的第一批学生。在开学典礼上,新教育基金会和校方举行新教育童书馆挂牌仪式暨新教育童书馆捐书仪式。

2012年9月7日,新教育基金会资助的“教育在线”网站,迎来了成立十周年庆,“教育在线”网站为此特地举行了赠书活动。

2012年10月8日至17日,新教育基金会完美教室项目组织贵州凤冈的十位教师到重庆市长寿区第一实验小学校跟班学习。

2012年10月10日至15日,在新教育研究院和基金会的支持下,《读写月报·新教育》杂志“新教育实验成果提炼提升项目”在四川成都举办了公益性的“新教育写作”专题研修班,来自全国15个新教育实验区、70多所新教育实验学校的近百位领导、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参加了研修。

2013年4月20日,在新教育基金会、新教育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教育在线组织部分骨干网友赴河南安阳县吕村镇举行“走进乡村学校公益培训”活动。

2013年5月27日,在新教育基金会资助下,贵州遵义凤冈县代表团一行到四川成都金堂县学习考察新教育实验工作。

多年来,新教育理事会在履行自己职责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下五个特点:

1.民主性。这是理事会在宏观决策层面的特征。新教育理事会作为新教育实验的宏观决策与咨询服务机构,每年举行一次理事会会议,讨论新教育的重要宏观问题,听取研究院、基金会以及支持新教育的经营机构——永鼎机构的年度工作总结,提出积极的建议;理事会实行集体领导,理事个人不直接干预各部门工作。这种民主性的决策机制,保障了新教育实验发展方向的稳定和发展进程的稳健。

2.实践性。这是理事会在实验操作层面的特征。新教育实验是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行动,重行动而反对空谈。它不求无懈可击的理论体系,而是先行动起来,在实践中完善思考。它始终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等十大行动为途径,以事实说话,以故事言说。这种思维方式使得新教育实验一直植根于校园,扎根于师生的教育生活。

3.合作性。这是理事会在实验组织层面的特征。新教育实验是一项理想的事业,全国各实验区、实验学校,新教育理事会所属各部门,不管是专家学者,还是一线教师,全都汇聚在新教育的旗帜下,为新教育的理想所召唤、所凝聚。全国新教育人是一个共同体,共同体成员合作共进,共谋新教育发展大业。

4.前瞻性。这是理事会在方向把握层面的特征。新教育的“‘新’就新在它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是对‘旧教育’的批判和重构,或者说是对当下教育的改造和革新。这个‘新’是在对当前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进行分析之后建立起来的,它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处于一种动态生成之中。”“它是一种动态的、面向未来的教育。”

5.国际性。这是理事会在事业格局层面的特征。虽然理事会成员中暂时还没有境外的专家学者,但是在其领导、推进新教育实验的过程中从没有把视野局限于国内。理事会成员中,不乏具有境外研修经历的学者。每年的新教育国际论坛,更是新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的一个窗口,与国际教育对话的一个平台。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先生的文集已经翻译成韩语、英语版,由此走向了世界。新教育致力于打造植根本土的新教育流派。“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新教育正在成为中国教育人与世界对话的一种代表性声音。

新教育实验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这一年来,新教育人继续收获着额外的奖赏。2012年7月,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山东临淄年会的盛况。2013年年会,《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近十家媒体全程采访、报道着大会进程。2013年3月10日,《中国教育报》发表朱永新先生的文章《回望阅读这一路》,报道新教育是如何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孩子的生存状态,努力营造书香校园。7月3日《光明日报》发表了朱永新先生的《柿红,新教育的颜色》,表达了新教育特有的影响力与魅力。2013年5月2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我的文章《让每一间教室无限长大》,推介海门区域推进新教育“完美教室”项目的实践经验。2013年4月,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李镇西校长12卷著作《李镇西教育作品》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在2012年中国教育报十大推动读书人物中有3人是新教育人,在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评选中多名新教育人榜上有名。

在当今这样的一个时代,只要稍微用心地思考,我们都能体会到教育的苦,时代的难。新教育人,就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在教育变革、时代进步的潮流中,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贡献着自己的能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