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施分层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

实施分层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

时间:2023-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施分层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柯友朝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是在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背景下进行的又一次重大的高校教学改革。而大多数高校却忽视这种差异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上采用“一锅煮”。

实施分层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

实施分层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

柯友朝

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是在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背景下进行的又一次重大的高校教学改革。这次改革与以往相比,无论是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的更新,还是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开拓、教学途径的探索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然而,在我们的教学领域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相适应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强调教学的集体性、强制性、统一性,面对具有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学生,教师采取的是强迫性的态度、注入性的方法,经常走进传统教学中“一刀切”、“满堂灌”、“齐步走”的死胡同。这些做法经常会造成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探索出一条旨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新路子?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耕耘者,我按照以人为本,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教学公平,构建和谐课堂的指导思想,遵循面对现实、分层教学、整体优化、异步达标的教学原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积极探索分层教学机制,努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分层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学习能力及水平差异等,因人而异地分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除了符合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外,现代的“掌握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都为分层教学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1.“掌握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成绩。

2.“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分层教学正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校学生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速度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3.“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强调指出,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这时教师要个别指导,介绍独立学习的合理方法。在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材或练习演算时,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差生做容易的题目,教师提供纲要信号、辅导卡片或助手辅助;优生做稍难的题目,讨论学习的多种方案。当讲授复杂、分量较多的新教材,又不能采用个别或分组教学形式时,应采用集体讲授或集体谈话的形式。他主张实行三种教学形式的最佳结合。而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质就是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进行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这既顾及了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一刀切”的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升到可操作水平,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困惑和问题

1.忽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层次性,采用“大班教学”“一锅煮”模式,教学缺乏实效性。一般来说,大多数高校学生构成较为复杂。从学历培养来看有本科生、专科生;从学生中学的分科来看有文科、理科、艺术体育,还有成教、函授等。这就使得高校的学生在思想理论课方面所拥有的基础知识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而大多数高校却忽视这种差异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上采用“一锅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学效益。因为大班教学相对小班教学成本可以少许多,所以传统中的“大班教学”模式直到现在仍然是许多高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主要模式。实际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较强的理论性、突出的综合性、鲜明的实践性等特点。因此,如果学生参差不齐,实行一锅煮的分班模式,不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差异性,教师就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目的也就很难达到。

2.教学目标整齐划一,导致了“教育机会均等”下的“机会不均等”。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定向的作用。它规定了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是知识的奴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追求统一的培养标准,用统一的目标教育和要求每个学生,而忽视大学生个体受教育的客观差异性。教育目标上的要求过高和标准统一,一方面会使大学生因教育目标高不可攀而丧失自我提高和发展的勇气,另一方面又会因为既定目标不能实现而陷入无所适从的迷茫和困惑,从而导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教学评价“一刀切”,导致只重分数、忽视不同层次学生能力的弊端。教学评价本应该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因此在高校“60分万岁”成了学生们的口头禅。死记、硬背、临阵磨枪是学生通往及格的捷径。这一现象的出现,严重忽视了各层次学生的能力,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分层教学的机制与途径(www.xing528.com)

弘扬人的主体性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必须真正有效地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个性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老师对学生层次要进行客观分析和准确划分,设计层次性教学目标,运用多样性教学方法,采取分层检测和评价手段,进行层次性辅导和回授,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受益,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发展个性,提高素质,学有所成,异步达标。

1.认真分析生源结构,确定学生的不同层次。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对学生个别差异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内在动力的差异性作深入调查分析,联系学科特点,将学生对象划分成不同类型,即学生分层。严格来讲,在高校教学中,学生层次划分绝对合理是不可能的。学生进校后老师可以按文科、理科、体育、艺术等大类来确定学生的不同层次。在此基础上,又可以根据学历培养目标将学生分为本科生、专科生两大类。因为,一般来讲,文科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要扎实得多,体育、艺术类的文科学生相对理科学生也要强,当然,在此基础上的本科学生比专科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知识水平更高。所以,学生进校后的教学班可以划分为理科类、文科类、体育、艺术类,在此条件下,分为本科班、专科班,从而确定学生的不同层次。

2.抓住分层教学的关键环节,备课分出层次。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和我国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教师必须注重分层备课,在精心设计的教案中,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活动进行恰当的分层处理。分层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备课、配备资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实验准备课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

3.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层次性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相统一,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按照照顾差异的教学,就要结合教材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每一层次的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它包括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基本目标指全体学生可以掌握的基本的运用与分析的部分。中层目标是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复杂的运用与分析的部分。发展目标是指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掌握的复杂的分析及综合运用的部分,是大纲范围的拓宽和对教材内容的加深。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准确自我定位,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过程,都能学有所获,更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避免了传统教学目标的“一刀切”。

4.教学方法分层,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老师必须在依据大纲、教材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设计教法。通过学生自学、教师领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分层次教学。对高层次的学生,要拓宽和加深问题的难度;对低层次的学生则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度增加和加深知识,做到稳步推进。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

5.测试、评价分层,及时检查教学的质量。分层测试是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对学生进行教与学的小结。分层测试在分层推进教学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分层测试,可以及时地检查教师的教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的质量与效果,从中可以发现教与学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老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确定试题难度的层次性。一方面,保证基础题、中档题和高档题的比例在7∶2∶1左右;另一方面,在试卷形式上分成卷一、卷二。同时,一方面要把评价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明确评价的目的,从重结果取向的评价转为重过程取向的评价,从重量化的取向转向质与量相结合的评价,力求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协调发展的基本方略,成为调节课程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杠杆

四、分层教学研究的现实价值

教学模式改革不仅仅落实在教学实践上,它更重要的是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并引起其教学方式的一系列变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层教学模式研究,通过探索和实际过程有助于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改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获取信息,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它不仅克服了传统教学因内容、要求、方法同步划一所带来的种种缺陷和弊端,而且保证了教师、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程序中的主体地位的发挥,能够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充分挖掘同学们的内在潜能,针对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的,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课堂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分层教学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领域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课堂,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只要教师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分层实施,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分层递进,共同提高,成为有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成为知识水平高、应用能力强、善思会做的人。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研究,对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教学公平,构建和谐课堂,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充分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