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处理好教与学、教学与科研、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处理好教与学、教学与科研、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育人的过程中,强调教书育人,要融入对学生的关心、引导、期望、爱护、尊重和信赖。例如,教师认真备课,精心安排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育人方式。

处理好教与学、教学与科研、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学”山有路“勤”为径,“教海”无涯“爱”作舟——本科教学“零四三二一”

郝旭光

摘 要: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拥有平常心,强化责任心,持续用心,培养自己感恩的心;处理好教与学、教学与科研、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具备和运用实践视角及多学科的视角;以培养出让自己崇拜的学生为目标;以“爱”作为力量的源泉。提高科研产出,需要运用“挖深井、滚雪球”等思路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选择运用技巧型、激情型、严谨型、幽默型和自然型教学风格;应该认识到,教师与学生,实际上存在着相互激励的关系;勤和爱,是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石。

关键词:爱心 责任心 教学风格

提高本科教学的质量,是大学和大学教师永恒的主题。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新的角度,探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四心

1.拥有平常心

教书是自己的职业,是一种工作和本分,既然这样,就尽心做好,用平常心教书和看待评价。既然这项工作主动做也是做,被动做也是做,那就主动做;愉快也得做,不愉快做也得做,那就愉快地做;做好了也是做,做不好也是做,那就努力做好。本科教学没有那么多鲜花和掌声,而且不可能马上见到效果。从事本科教学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冷清。但本科教学从长远看对学生人格和基本素质的培养都是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所以这既是自己份内的本职工作,又是有价值的事情。认识到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以平常心对待教学工作。

2.强化责任心

无论何时何地,没有任何借口,都得做好教学工作。本科教学在所有的工作中是最重要的任务。对本科教学负责,对学生负责,从更高的角度看,是对社会负责,对学校负责,其实也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

3.持续用心

教学没有捷径,非得实实在在下功夫,包括日常的学术积累,课前充分和细致的准备,课堂精心和有效的组织。要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用功,还要用心研究,作为教师,要时常思考如何把课上好。

4.培养感恩的心

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可以有机会在一个伟大的时代,站在一个广阔的平台上和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从事一个自己喜欢的职业,为此我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这个时代,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大环境,日新月异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使我们拥有了不断创新的素材;感谢卓越的商学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高层次的平台,并且给予了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感谢杰出的同事们,和这样一群高素质且讲同一种语言的人在一起工作绝对是件非常幸运的事情;感谢优秀的学生们,一直如此近距离的和这些充满朝气和梦想的青年人在一起使自己似乎都能拥有更多的活力,能够看到他们一天天的成长以至最终成才,更使我作为一名教师感到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教师拥有了“四心”,整个工作和职业就拥有了强大的根基,从而有足够的耐心和能力去解决教学中具体的、技术性的问题。

二、三个关系

(一)教与学的关系

1.双中心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教师的产品,也是教师的客户。教师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要在更高层次上引导学生的需求。

2.互相激励

教师与学生,实际上存在着相互激励的关系。

(1)教师对学生的激励。

要研究“八五”后、“九零”后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心理特点、学习特点、接收知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乐在“学”中,享受学习。一个哲人曾经说过,要提高造船工人的积极性,最好的方法是激起他们对海洋的向往和对航海的渴望。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对知识海洋的向往和渴望!激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见解。培养学生的逻辑力,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激励学生,最重要的是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常有成功的体验。

(2)学生对教师的激励。

这种激励包括五个层次。第一,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而产生的激励。第二,因为学生的肯定、赞许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产生的激励。第三,因为学生聪明,学得快、成绩好,作为教师的“产品”,其品质优良而对教师产生的激励。第四,学生的困惑、质疑对现有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挑战,促使教师用更深入的研究、更好的表达来完成教学所形成的激励。第五,学生不同的经历、背景、知识结构、看问题的角度,即他们不同的思维、立场、角度,对教师有启发所形成的激励。“从教中学”,教师与学生互相激励,共同成长,共同提高,实现双赢。

(二)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以学生们能够接受的角度,对学生们提出如下忠告:

1.强调和提倡“十少十多”

少说苛求的话,多说宽松的话;苛求带来防御,宽松才有实话。少说抱怨的话,多说理解的话;抱怨带来消极,理解才能启发。少说指责的话,多说包容的话;指责透着小字,包容方显博大。少说讽刺的话,多说尊重的话;讽刺招致忌恨,尊重激发才华。少说拒绝的话,多说关怀的话;拒绝形成对立,关怀促进接纳。少说猜疑的话,多说信任的话;猜疑引起沮丧,信任激励自发。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商量的话;命令强迫接受,商量彰显大家。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批评招来阻力,鼓励产生开发。少说等待的话,多说主动的话;等待总找借口,主动才有办法。少说权力的话,多说责任的话;权力导致自私,责任促进伟大。

2.九要九不要

不要凡事冲动,要练习忍耐;不要随心所欲,要练习责任;不要过于自负,要练习谦逊;不要自我中心,要练习包容;不要遇挫即败,要练习坚韧;不要惩罚别人,要练习奖赏;不要眼高手低,要从小处着手,从实处下力;不要浮躁与急功近利,要练习平和与长远;不要只是做事,更要练习做人!

在育人的过程中,强调教书育人,要融入对学生的关心、引导、期望、爱护、尊重和信赖。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化培养。高度的职业化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也有助于学生未来在商界获得成功。我要求每个学生在每个方面都有出色的职业化表现,包括课前充分预习,上课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履行在团队活动中的责任,参加课外访谈,在课堂上报告访谈的重要心得等。强调未来的职业经理人需要职业化的熏陶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强调多些身教,少些说教。追求品格和学问共举,做人与教书并重。例如,教师认真备课,精心安排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育人方式。这些年,我曾经利用晚上的业余时间,为本科生、研究生义务开设讲座10次,每次都在一个半小时以上,还曾多次义务为学生加课;曾经指导了5组本科学生的科研课题,均获批准立项。其中3组已经顺利结项;3年来,回复学生的邮件几百封;利用业余时间,接待学生答疑及辅导上百人次。只要学生有需求,不管是学习方面还是其他方面,我从来都是认真、耐心地对待。

(三)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1.科研是高质量教学之源头

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教师必须有足够高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科研是教学的基础,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必须体现出科研之“源”,必须有教师最新的研究成果,教学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过程,更是发展知识的过程,没有科研的教学内容,是没有深度的。教学和科研对教师来说都重要,但科研更重要。没有科研,教学很难深入,很难有学术含量。而现代本科教学,必须重视学术含量。

2.科研的方法

(1)探索科研的新方法。

第一,挖深井(1)。所谓“挖深井”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是一种纵深思维和聚集思维方式,即对现存的问题进行新的审视、分析、研究和处理,延伸对这个问题成熟看法的轨迹,突破原有认知轨迹的限制,比别人再多一些深入思考,再多走几步探索之路,充分挖掘科研课题的潜在价值。“挖深井”实际是聚焦定位,尽可能“小题大做”,即:要想做大,首先做小;要想做大,首先做专;要想做大,首先做精。例如,我研究组织行为,就对人的行为进行了“深挖”,研究管理者各种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监管者的各种行为之间的关系。

第二,滚雪球。“滚雪球”是一种发散思维方式,即围绕着一点,逐渐扩大。例如,我研究人的行为,不仅研究一般管理者的行为,还研究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行为,券商管理者的行为,基金公司管理者的行为,一般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商业银行管理者的行为,监管部门管理者的行为。

在何处挖深井?滚雪球?应该在自己的优势与边缘(交叉)的结合处。例如,研究证券市场的监管,不局限于经济学的角度,而是从管理学的角度,从行为学的角度等交叉学科处寻找突破点。挖深井与滚雪球,实际上就是“纵向打到底,横向打到边”。

第三,追热点(重点、难点)。所谓热点问题,无非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管部门提出的,社会大众关心的或国际社会出现的问题,如WTO、2008年金融危机等。要认识热点课题的特性:客观性、爆发性、立异性、传播性、更替性、反复性等;清楚热点是一个过程:聚发期、高峰期、扩散期、冷落期等。追热点,对人的思维敏锐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人掌握的知识的广度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是,追热点不能“广撒网”,这样容易使教师的科研没有明确、聚焦的学术方向。追热点,是一种典型的外部机会导向的做法;“挖深井”与“滚雪球”则是一种典型的内部优势导向的做法。

第四,守冷门。冷门都在不起眼处、无人问津处、未开垦处或“眼皮底下”的近处。守冷门要避免熟悉“麻痹症”,对常规现象不熟视无睹,对细微现象不忽略不计。

第五,抓兴趣。科研也是一种兴趣,“兴”之所至,“趣”意无穷。这样,无论“寻矿”还是“挖井”,都是一种快乐而非痛苦。

要做好科研,还应强调扬优势,探边缘(交叉),寻前瞻,填空白等。

到现在为止,已经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其中4篇发表在《管理世界》上;承担了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大部分科研成果都与所讲授的课程有关,其中还有两篇是教学方面的研究心得。这样的业绩既提高了自己的学术声望,为教学提供了足够的学术养分,增加了课程的学术含量,又提高了自己幸福指数,形成了良性循环。

3.教学研究

大学教师的科学研究,不仅要研究本学科的前沿,还要对教学的过程、方法进行探索。(www.xing528.com)

(1)归纳和探索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色(2)

教师及其教学过程的魅力在于它的特色,在于它与众不同的个性。因此,教师应有自己教学的特色,特色就是实力。有特色的教学,才有吸引力。分析了一些优秀教师的风格特点,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技巧型。其特点是教师讲课精于教学技巧,谙熟各种教学技艺并运用自如,讲解、分析、论证、提问、讨论有条不紊,这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方法。

第二,激情型。其特点是教师讲课时情绪饱满,把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融于课程之中。讲到动情之处,往往情绪高涨、慷慨激昂、扣人心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调动了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潜能。

第三,严谨型。其特点是高度的理智,讲课时思维缜密,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用严密的思维逻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高度的理智引导、调控课堂教学过程。整个课堂教学的结构就像一种设计好的程序,过渡自然,组织严密,搭配合理,思路清晰,从而使讲课产生一种巨大的震撼人心的逻辑力量。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知识,思维得到高水平的训练,而且受到老师严谨的治学精神的熏陶和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习惯。

第四,幽默型。教师讲课时生动的描绘、恰当的比喻、适度的幽默,能引来学生会心的微笑,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这种教学方法既能使讲课妙趣横生,使人愉快、耐人寻味,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人思考和警醒,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学生听这样教师的讲课,是一种极大的享受,他们会心情舒畅,身心放松,在轻松、愉快和笑声中获取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启发学生智力这一角度而言,这是一种值得提倡和追求的教学方法。

第五,自然型。其主要特点是教师讲课亲切自然、朴实无华,没有刻意追求,没有刻意渲染,而是返朴归真,娓娓而谈,非常从容、平和,师生之间在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将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融入简朴、真实的教学情境之中,学生在静静的思考、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获得知识。教师讲课虽然语速不快、声音不高,但神情自若,犹如春雨润物,渗人学生心田,这是讲课的最高境界。没有波澜壮阔之美,但却如和煦的春风。教师满腔的热情以及全身心的投人,对所教学科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这些情感都体现在这种平静之中,笔者年轻时有幸听过几次学界教学研究泰斗季羡林老先生的讲座,系统旁听过林毅夫、周其仁、靳云汇等名师的课程,体会到这种平静中的高远,领略到大师风范。需要强调的是,自然型的教学需要教师长期乃至终身的积累,形成深厚的功底。

总之,合理运用上述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体现独特的教学风格,旨在强调和追求更高层次的教学目的和更好的教学方法:

逻辑严密不等于晦涩乏味;条理清楚不等于机械死板;内容丰富不等于堆砌繁杂;重点突出不等于以偏概全;系统讲解不等于照本宣科;启发参与不等于偷工减料;重视学术不等于故弄玄虚;深入浅出不等于庸俗肤浅。强调应用不等于急功近利;心态阳光不等于放手不管。

(2)授课目标的探索。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对自己所讲授的《组织行为学》的授课目标有了一些认识。

第一,一条主线:提高学生自己的管理能力。

第二,两个侧重:强调学术与实用并重,理念与操作共举。讲授理论要“朝天”,重视前瞻、前沿、前导;指导实践要“立地”,重视实用、能用、好用。

第三,三个强调:一是强调思维的逻辑性,即思维的清晰与完整。作为未来的职业经理人,学生们要面对许多有挑战性的工作,常常要在不确定条件下、在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作出合理的决策。因此在课堂活动中,指导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分析、质疑或解决老师和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并将自己的选择、依据或决策准确地传达给听众。提醒学生们,这些紧凑、严谨的课堂活动绝不是无的放矢,而是精心的安排,旨在帮助大家提高洞察、诊断、分析组织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知觉、沟通、决策、激励和领导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取许多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个度:即教学内容要有深度、广度和高度。学术有深度,相关学科联系、思考的范围有广度,认识问题有高度。提高学生观察问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即方法,没有思想就没有方法,强调从补充学生的知识库到验证他们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最后要修正他们的一些不尽符合规律的做法。

(3)教学内容的更新。

在教学内容的更新上,注意避免目前国内在《组织行为学》教学方面的不足。例如,国内目前《组织行为学》的教学,有的把它讲成另一版本的《管理学》;有的把它讲成心理学;有的则讲成《管理心理学》;但更多的是作为《管理学》的延伸和细化。

实际上,《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具有高度的跨学科的综合性、基础性。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特点和规律,这是作者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更新之一,研究哪些个体因素、群体因素、组织因素会对这些行为产生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以帮助管理者提高解释、描述、理解、预测、引导、控制、改变和培养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增进组织绩效的目的。

在《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内容上,围绕组织中的人的心理、行为特点及其管理问题,分析人的因素对于个人行为、工作和组织效能的影响,并探讨人在组织中行为的影响因素,探索如何改进组织中人的因素来提高个人工作和组织的效能。力图深入而系统地分析影响组织效能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系统等方面的因素。力图深入而系统研究不同文化、经济和社会背景下人的学习能力、态度、价值观、个性、知觉及其形成的过程。从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分析人的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主流组织行为理论及前沿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深刻理解组织中人的特性和人的行为特点以及人的管理的一般性规律。

(4)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一,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听懂,将复杂内容简单化、清晰化,补充学生已有的管理知识和经验。第二层次:理解与共鸣,达到验证学生以往的管理知识和经验是否有效的目的。第三层次:理论、方法与实践的有效融合,修正学生以往不一定合理的管理经验、行为及习惯,改变思维模式与行为。达到能够应用、提高自己管理水平的目的。

第二,具体方法的改革。为了实现上述三个层次的目标,作者在教学中采用了系统讲解(授业解惑)、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个人实践、管理模拟多种方法,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在备课过程中精心挑选案例,上案例课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分组准备,然后做陈述、演示,老师只是泛泛点评,而是在学生陈述过程中,适时、适度点评,全部学生陈述结束后,老师再做系统讲解和指导,把教练和导师的角色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指导学生从两个角度(管理者与员工,上下级)来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巧妙运用体验式教学。告诫学生,人的心理与行为固然千变万化,难以科学把握,但也是有规律的。课堂上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体验并领悟这些规律。

让学生通过对人在组织中的行为规律的认识,来提高管理能力。对学生强调,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还是体验。因此,可以利用许多机会让学生体验管理的内容。例如:第一位同学发言后,第二位同学复述第一位同学的观点,再让第一位同学判断第二位同学的复述是否准确,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倾听和沟通能力。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学得更快,学得更好,学得更深,学得更精。

三、两个视角

1.实践视角

作者有企业工作的经验与人脉资源,有经济管理部门的人脉资源,还在一些企业担任顾问,再加上长期从事企业高管培训,这给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养分。

2.多学科的视角

作者大学毕业获得的是工学学士,研究生毕业获得的经济学硕士,在职读博士学的是管理专业,又有经济学和心理学背景,系统讲授过微观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证券投资、组织行为学、领导学。其中,主讲的微观经济学于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多学科的综合视角,为作者的科研和课堂教学提供有利的条件。

四、一个目标

以培养出让自己崇拜的学生为最高目标、最大的快乐。

五、零

零,即起点,是根基。起点就是兴趣,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匹配,就是对学生的“爱”!教书是兴趣所在,是一种快乐。现在也不知道当年是因为喜欢教书而当了教师,还是当了教师后才喜欢教书。现在这两个疑问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喜欢教书,享受教书。看到学生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睛,那就是教书的动力,也是快乐的源泉。自己的运气比较好,快乐和幸福指数比较高,因为正好实现了这个匹配。因为喜欢,所以快乐,所以不累,所以能深入,所以愿意琢磨,所以能够坚持。

一个好教师的标准应该是:教学相长,善讲会听,酷爱教书,乐“教”不倦,喜爱学生,尊重学生,见到学生就兴奋和高兴,就有幸福感。因此,每学期的第一堂课,都高度重视、十分渴望,因而准备充分,力图展示最佳。

2005年下半年以来,先后为本科学生讲授“管理学”、“组织行为学”、“领导学”三门课程,共17个班次,近600多课时。作者的教学态度、水平和能力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并得到了他们的尊重和喜爱。2006年11月底的课堂上收到了全班每一个学生的感恩节贺卡,一种幸福感和职业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份情感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结束语

以上本科教学“零四三二一”,其内容和顺序是有逻辑联系的,如果用栽树来比喻,在百年树人的过程中,“平常心、责任心、用心和感恩的心”是大树的根部;处理“教与学、教学与科研、教书与育人”是大树的躯干;“实践与多学科视角”是树的枝条;“培养出让自己崇拜的学生”是花冠,是果实,是目的,也是目标。而零,就是参天大树深扎泥土里的坚实而庞大的根系,是根基,是起点。学山有路勤为径,教海无涯“爱”作舟。

自身的教学体验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勤和爱,这也是成功完成教学任务及其他工作的基石。

参考文献

[1]郝旭光.挖深井——一种有效的产品开发方式.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1(6).

[2]郝旭光.论大学课堂教学信息的完整性.国际商务,2004(2).

[3]郝旭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对教学创新的启示.国际商务,2002(4).

【注释】

(1)郝旭光.挖深井——一种有效的产品开发方式.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1(6).

(2)郝旭光.论大学课堂教学信息的完整性.国际商务,200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