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完善大学生创业工作体系探析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完善大学生创业工作体系探析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完善大学生创业工作体系探析——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李璐摘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最近几年,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创业工作。学校认真贯彻落实《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申领工作。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完善大学生创业工作体系探析

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完善大学创业工作体系探析——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

李 璐(1)

摘 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政府在大学生就业和创业领域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思路,这对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工作,完善工作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大学创业环境的基础上,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对完善高校创业工作体系和大学生创业前景方面做了探索和论证。

关键词:国际化 大学生 创业环境 创业工作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如何扩大大学生就业进行了专门论述,特别是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思路,并要求“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目前进入一个创业的好时代,这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因为顺应这第四次创业浪潮,使更多大学生成为创业者,不仅可以解决创业者自身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为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创业同时兼顾了创业就业和雇用就业两种就业形式。同时,这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业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高校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创业工作以促进更多的毕业生成为创业者,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创业环境分析

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优化资源配置,并由此创造出新产品或服务,以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创业的活跃程度,取决于所处发展阶段的社会经济状况。改革开放三十三年来,我国已经出现过三次创业浪潮,均发生在经济增长由低谷走向复苏和繁荣阶段,就业压力比较大,人们有创业的热情和冲动,同时,政府积极支持创业活动,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创业的政策措施。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压力巨大。国家为促增长和保就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扶持力度前所未有,具体分析当下的创业环境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非均衡性明显

企业家理论之父”熊彼特说,创新的前提是非均衡,非均衡程度大与小决定着创业机会多与少。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转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当中,有大量非均衡现象存在,地区差异、产业差异、体制差异、阶层差异明显,这为企业家能力的发挥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资源配置是个动态的过程,是个不均衡复归为均衡的过程。

(二)资源配置半径大为扩大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述过,经济增长有两个原因,一是资本积累,二是社会分工,分工越细,效率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增长。而决定分工程度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半径的大与小,市场半径越大,越能促进分工。

当前技术创新扩展了企业资源配置的平台;并且,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内市场的分割程度大为降低。市场的流动性大为增强,抑制了市场扩张的行政壁垒已大为减少。目前的企业家的创业半径大为扩大。

(三)经济高速增长

最近三十年GDP增长速度平均达到了10%,经济总量和市场容量大为增加,家庭和个人所拥有的经济剩余增加了,第三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据统计,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达40%,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占企业总数的80%以上,而且数量扩张快。据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我国GDP的55%,上交的税收占全国税收的46%。中小企业的发展表明,创业的环境较之前更加宽松了。

(四)创业的人力基础有了很大提升

1999年实施的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为提高,从不到10%快速提高到23%,2011年大学毕业生达660万。虽然目前大学生就业是个大的社会问题,但从长远来看,扩招对劳动力市场和科技创新的正效应会逐渐显现出来,对创业的推动作用也会不断显现。在六七十年代,美国和印度都经历了高等教育大扩张,当时大学生就业也是一大难题,但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为创新型国家和创业型社会奠定了坚实的人力基础,今天,印度成为世界软件业和IT大国,美国是个典型的创新型国家和创业型国家。

二、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做好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探索

创业能力或者说企业家能力,是一种发现并抓住机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价值增值并获得回报的能力。创业能力有天生的因素,但研究表明,后天培养也很重要。最近几年,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创业工作。因此本文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从完善大学生创业工作体系方面入手,有如下思考:

(一)学校重视,出台文件落实创业政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于2010年和2011年相继出台《关于促进201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外经贸学就业字[2009]260号)和《关于做好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外经贸学党发[2011]4号)两个文件,提出了“推进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要求。明确指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的重要途径。落实由教务处商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等单位协同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鼓励专业课教师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北京市朝阳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计划”在我校落户,提高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以“六十周年”校庆为契机,探索成立校友创业基金。同时,要求开展创业讲座、创业大赛、职业规划大赛、模拟商业策划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全校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申领工作。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要组织发布“毕业生申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通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以“一对一”咨询形式切实帮助毕业生用好政策,确保有需要的在校生能成功申领到创业证,在注册成立公司时享受到税费减免的优惠政策。

(二)模拟创业,建立创业实验室,引入创业实训平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作为一所外语财经类的文科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新课题。为此,学校建立了就业创业实验室,并引入了专业软件科技公司研发的创业模拟实训软件,作为创业模拟和培训的学习系统与教学工具。

第一,通过“创业系统训练的案例”和“创业企业的模拟”等板块,结合外语财经类高校有特色的专业设置,有针对性地开展“加盟经营、创意创业、网络营销”等创业类型的模拟创业,着重于培育学生创业意识的理念教育、市场敏感度的训练、企业家精神与行为力。

第二,采用教师“教练式”教授与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式”学习的教学设计理念,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业需要而针对性学习和训练的平台。在此平台上,学生可以把所学过的各种创业知识渗透到创业模拟环节中,同时,还为老师的科研项目、学生进行创业竞赛,提供一个开放的、创新的、项目化的综合教学体系。

(三)开设创业管理课程,在就业指导课中融入创业教育(www.xing528.com)

第一,落实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和《关于加强学生就业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商学院协同开设《创业管理》选修课,总课时38个学时,面向全体在校生选课,教学内容以创业为主题,将专业教育、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统一;教学方式融入实验教学,有所创新,从低年级在校生开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企业家能力。

第二,把创业教育纳入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在各高校已经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选修课中,专门开设两个学时“创业教育”课程。

(四)成立创业学生组织,举办多种形式创业大赛

第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心,致力于营造创业氛围,点燃创业激情,提升创业能力,孵化创业项目。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心除举办各类创业活动外,还积极开展见习基地建设工作;据统计,截至目前,共建立创业见习基地19家,为创业型企业招募见习生160多人次,优秀见习生超过130人。

第二,鼓励学生创业团队在各类创业大赛勇创佳绩。2010年8月,在教育部“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总决赛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优秀创业团队“Starever新恒科技创业团队”以“市场营销表现”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成功晋级,成为唯一一所进入全国总决赛的财经类部属高校。在“第六届‘挑战杯’首都高校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学校推荐的6支团队获得省部级奖励。在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商业策略竞赛——“欧莱雅在线商业策略竞赛国际总决赛”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代表队共取得两次世界冠军,一次世界亚军的优异成绩。从宏观来说,这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密切相关;从微观层面看,有赖于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和创业导师的指导。

(五)专业培训,强化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要重视积极建设创业教育师资队伍。2009年3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与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联合开办的首期“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讲师培训班”圆满结业,学校党委副书记和来自各院系、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的29位教师全部荣获结业证书。

2010年5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与北森生涯联合开办了“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认证培训班”。来自各院部、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处、团委等部门的18位教师集中参加了为期7天的培训,全部荣获资格证书。此外,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有5人获得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1人获得国家中级职业指导师资格。培训不仅提高了就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与指导应用工作水平,还为相关课程建设储备了师资,积极推进了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科学化进程。

(六)开展“一对一”创业咨询,创业服务落到实处

学校对学生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引导,实现精细化管理。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设置专人开展“一对一”咨询,内容涉及创业政策解读、创业能力测评,以及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评估等。

同时,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将创业服务落到实处。例如为“GSVC全球社会创业大赛”等活动提供场地;为参加“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总决赛的创业团队提供交通费补助;经多方协调,为本校金融学院学生昝路创办的“时来食往”(www.slsw.net)高校订餐网络提供服务器平台支持。

(七)树立创业成功典型,引导学生理性创业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2010/24期)报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届毕业生闫亮等六人的创业团队成功创办“北京阳光海天停车管理有限公司”。团队核心人员即闫亮、蔡超、刘保君和祁志远均为2004届本科毕业生,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天津青岛上海、大连、杭州等地的分公司也在陆续成立中。2010年初,在香港注册成立了博杰纵横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专营停车管理、汽车美容、人力输送三个模块的业务,致力于成为“最专业的停车场运营管理方案提供商”。此外,本校金融学院2011届毕业生昝路等创业团队还开办了名为“时来食往”的高校订餐平台。

学校以此类创业成功案例为典型材料,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理性创业。一方面培育创业的理念和意识,用成功典型案例增强信心,另一方面要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在能承担的风险范围内理性创业。

三、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的前景

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创业时代,大学生投身其中,成为创业者,是难得的机遇。谁能获得成功,主要取决于谁有企业家的能力以及企业家能力的大小。“企业家能力是一种发现机会,抓住机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价值增值的能力。简单说,企业家能力主要是一种配置能力,是使自己的资源或能够动员的资源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能力。”(2)

作为一个整体,大学生应该是企业家能力最强的一个群体。据有关研究,配置能力与教育水平有密切关系,教育水平决定着配置能力的大小。大学生是年轻和教育的完美结合,是配置能力积累和释放的黄金时期,是创业能力和创业激情迸发的黄金时期。大学生不仅创业能力强,创业的回报期也非常长。20多岁开始创业,失败了可以再来,而且失败往往孕育着更大的成功。成功了则意味着比老年和中年创业者有更长的回报期,能给年轻人带来更大的总价值。大学生群体年纪轻,有知识,有能力,敢冒险,善学习,投身创业,是当代大学生的一种责任和使命,也必将在创业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赖德胜.创业是个好东西.软件工程师,2008(6):15-17.

[2]赖德胜,李长安.完善创业教育体系,迎接创业高潮.求是,2009(14):41-43.

[3]赖德胜.让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中国改革,2008(12):68-69.

【注释】

(1)李璐,女,助理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2)赖德胜.让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中国改革,2008(2):6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