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

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

时间:2023-04-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曾借助物理学上的场论对青少年期的过渡性做过形象的分析,青少年期是由儿童“心理场”向成人“心理场”的过渡。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处于第二个高峰期,身体发育趋向成熟,心理变化较大。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每一方面都能体现出遗传因素的影响,例如,智力高的父母其子女智力高的可能性更大,多动症、精神分裂症等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同样可能会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生理成熟的早晚也会影响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发展。

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人的个体心理都具有其特殊性,不可能存在两个或多个人心理特质完全相同的现象,这是人的心理的个性;人的个体心理又具有普遍性,这是人的心理的共性。人体的心理发展,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从共性中体现出来。

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与顺序性

如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心理发展也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与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浅表到内里——先认识具体事物后认识抽象事物,先熟悉人的外貌特征后了解人的特性。心理发展的顺序性是指心理发展遵循的序列,如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等,这个发展过程既不可逆转,也不可逾越,是心理发展的规律性决定的。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心理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语言、动作和个性等,而这些发展往往不是并列和匀速地进行,而且其所达到的高度也会各不相同。例如,个体的语言发展相对较早,而个性发展成熟则较晚。

4.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阶段性是指每个年龄阶段都有自己特定的、处于优势主导地位的主观认识与表现特征。如0~3岁婴儿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独立行走、初步掌握母语和自我认识开始发展方面。

连续性是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个体的心理变化并不是突然和绝对地发生的,而是有一个渐进和重叠的过程。常常可以看到,下一阶段的一些特征在上一阶段末尾已开始萌芽,而上一阶段的一些特征在下一阶段开始时还常常留着明显的痕迹,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二)青少年期的性质和基本特征

1.青少年期的性质

青少年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期,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巨变期。

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曾借助物理学上的场论对青少年期的过渡性做过形象的分析,青少年期是由儿童“心理场”向成人“心理场”的过渡。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则认为青少年时期是从幼稚期到成熟期的过渡时期

青少年期是人格成熟的重要过渡时期,它的过渡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生理发展方面的过渡;心理发展方面的过渡;社会发展方面的过渡。

2.青少年期的基本表现和基本矛盾

(1)基本表现。亚里士多德认为青少年期的基本表现为暴躁、易发脾气、易于为冲动所驱动而失去控制;霍尔则认为青少年期是人生中“疾风怒涛”的时期,身体蕴藏着极大的能量,因此经常会情绪不稳、易激动、烦躁不安,对外界及自身易产生怀疑、不信任感。

(2)基本矛盾。青少年期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青少年性的需要与其特定社会角色之间的矛盾。青少年的性需要促使他们对异性向往,对恋爱、结婚以及性行为有了初步认识和要求,但从社会角色来看,他们正处在学习发展时期,还是一个消费者,经济不独立,结婚对他们来说并不现实,而未婚的性生活又不符合社会规范,这就形成了此时性需要与其特定社会角色之间的矛盾。

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青少年性机能的成熟导致其性意识的苏醒,使其对异性产生好感、爱慕之心,并产生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并未成熟,所以常常导致青少年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如过早地谈恋爱、轻率地对待恋爱问题和两性关系等。(www.xing528.com)

③新的独立性需要与依赖性的矛盾。由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独立性意向十分强烈,常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了。一方面,竭力想摆脱父母家长的管教,希望家长和成人别再把他继续当小孩看待,希望得到尊重与理解;另一方面,自己也把过去的自己看作“幼稚的小孩子”,力图与“过去的我”一刀两断,常常试图通过口头或行为方式宣称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了。美国心理学家贺林渥斯(L.S.Hollingworth)把这种企图在心理上与对父母的依赖决裂、与自己儿童时代决裂的现象叫作“心理上的断乳”(psychologi—cal weaning),也称“第二次断乳”。但这种断乳并非轻而易举,因为青少年实际上并未完全成熟,很多方面他们需要向父母、家庭以及他人寻求帮助,从而产生了独立与依赖之间的矛盾和痛苦。

成就感与挫折感的矛盾。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处于第二个高峰期,身体发育趋向成熟,心理变化较大。缺乏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的青少年,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和问题难以解决,使其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挫折感便随之而来。这时,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长或老师需要培养青少年的成就感,使青少年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心,提高其动机水平,为他们以后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提供有利的积极情绪。由于挫折本身是人们生活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适当或适量的挫折对青少年良好心理素质的锻造是有益的,因此,青少年在面对成就感与挫折感的矛盾时,家长与老师需要教会青少年正确归因,使他们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生理成熟

遗传提供了一个人心理发展的最初前提,同时,也是个体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重要基础。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每一方面都能体现出遗传因素的影响,例如,智力高的父母其子女智力高的可能性更大,多动症、精神分裂症等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同样可能会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生理成熟的早晚也会影响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发展。一般而言,早熟的男性青少年在体型、力量与肌肉发育以及男性气概的形成等方面都可能优于晚熟的男性青少年。他们有较大的肺活量、较快的新陈代谢,体能状况较佳,在运动方面表现较为优异,并且容易赢得异性与同性的友谊,也能获得成人较多的信任与喜欢,有助于帮助他们形成自我概念与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而晚熟的男性青少年较多的则是不安、缺乏自信,更容易变得自卑和逃避,甚至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以避免与他人比较。当然不少早熟的男性青少年也要面对生理改变的困扰,他们也会因生理过早发育而感到焦虑,降低对学习的兴趣,并且显得比较忧郁。但整体而言,男孩早熟较有利,晚熟较为不利。

对于女性青少年来说,早熟和晚熟都会遭遇较多的困扰。因为早熟的女孩要比同年龄的女孩乳房发育早,并且有月经困扰,因而容易抑制早熟女孩的社会兴趣。同时,社会对女性早熟者往往投以异样的眼光,父母也会对其有更多的限制,这都会使女性早熟者思想情感更趋复杂和敏感,从而产生更多的心理困扰。近期的研究表明,早熟的女孩有更多的情绪问题,与她们的同伴相比,有较低的自我想象力和较高的压力、焦虑与饮食失调率。另外,早熟的女孩不太喜欢与同龄的女孩在一起,因为同年龄女孩无法满足她们的情绪需求,她们常转而寻求年长的同性或男性的友谊,而这些关系事实上对她们的情绪和行为调节都有消极的影响。对于晚熟的女青少年而言,通常又由于自觉未能符合社会的标准和期望而会感到自卑和担心。

总之,早熟与晚熟确实会给青少年男女造成不同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需视其所处的家庭、学校与同伴关系而定。一般而言,得到较多关怀与社会支持的青少年不论早熟与晚熟,通常都能较好地适应。

2.环境教育

(1)家庭。家庭是塑造青少年健康心理和人格的重要场所,和谐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家庭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父母的文化素质与教养方式。许多学者认为,孩子的发展取决于父母的发展。一般来说,父母的文化素质高,就较为重视子女的教育,善于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善于处理家庭的各种问题,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研究证明,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儿童的个性发展。尽管激烈的婚姻冲突本身对儿童的适应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这种消极影响可以通过父母抚养行为加以调节。如果青少年发展的教养体系是好的,青少年在逆境下也可能发展得很好。因为,青少年可以通过观察他们的父母如何处理日常问题来学习解决问题的技能。

Baumrind等人根据父母对孩子的温暖性和控制性水平高低划分出四种教养方式:专制型父母(低温暖、高控制)、权威型父母(高温暖、高控制)、放任型父母(高温暖、低控制)和忽视型父母(低温暖、低控制)。

②家庭氛围。研究证明,父母如果存在抑郁、反社会人格障碍等行为问题,往往难以形成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从而会使子女感到在需要时无法获得关爱,并因此认为人际关系是不可靠的,于是他们在处理问题时会采取回避的态度。家庭氛围也包括家庭结构完整、兄弟姐妹的和睦相处,这些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孩子创造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弹性

③依恋风格。现代依恋理论认为,早期安全的依恋关系不仅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化的顺利进行,而且直接影响到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完善。特别是在青少年早期,个体的独立意识开始觉醒,与父母的冲突开始增多,因此,良好的家庭功能,以及孩子与父母的亲密依恋关系,对于增强青少年的心理弹性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热情及时的照料、精心的抚育和温暖支持的亲子关系对于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家庭不和、养育不当和亲子关系不良可能会导致青少年产生行为异常及心理危险。

(2)学校。相对而言,学校是一种比家庭更加能够正式反映社会文化和价值的机构,它不但教授青少年各种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还向他们传递着各种社会精神和世界观。可以说,学校是青少年走向社会的试验场和准备基地

①教师的影响。教师的个性、教师的管理方式、教师的期望,以及教师的能力等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极大。通常情况下,教师兴趣广泛,则在其学生中也有很多有业余活动爱好者,或研习书画,或能歌善舞;教师偏袒、不公平,则在其学生中也多有任性、猜疑、自负或自卑者。

②教学与课程设置,学校环境等。学校课程的丰富程度不仅能发挥个体的潜能,开发个体智力,还能培养青少年对生活的热爱,促进其良好品质的养成。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室的布置以及教学设备等物质环境对青少年学习技能、专长发挥与个性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3)同伴。同伴关系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人际关系之一,随着个体成长到青少年期,这种关系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方面,青少年对家庭与父母的摆脱,需要到同伴中去寻求归属和依托;另一方面,同伴关系也是青少年寻求自我成长参照、获取各种新信息和习得交往技巧的最重要途径。

(4)社会。社会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传媒(图书、电视电影等)、社会文化、现代科技(互联网游戏机)等都对青少年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