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战略报告:北京高校学生理解中国和犹太问题

战略报告:北京高校学生理解中国和犹太问题

时间:2024-01-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附录3北京高校学生对犹太问题的理解下面的调查报告由2003年在北京学习的美国人劳伦·卡茨撰写,该报告基于她2003年10月到12月设计并实施的一项针对中国学生的调查,大部分受调查者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该报告饶有兴致地洞察了许多北京的学生对犹太人的所思和所言,但它不能作为任何专业论文的论据。一份回答甚至认为有研究证明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种族”。

战略报告:北京高校学生理解中国和犹太问题

附录3 北京高校学生对犹太问题的理解

下面的调查报告由2003年在北京学习的美国人劳伦·卡茨(Lauren Katz)撰写,该报告基于她2003年10月到12月设计并实施的一项针对中国学生的调查,大部分受调查者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该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外语类大学,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这所大学和其他几所顶尖大学目前正为中国培养前沿外语专业和政治领域里的精英人才。没有一个学生学习过犹太教及任何其他宗教历史,可能也没有人遇到过犹太人。这是目前已知的第一次关于中国人对犹太人认知的调查,它不是一种量化统计的“抽样”,而是一种质的评估,为从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提供了有力的证明。该报告饶有兴致地洞察了许多北京的学生对犹太人的所思和所言,但它不能作为任何专业论文的论据。

问卷共提出8个问题;他们的回答被完整地引用,其中的语法错误也未加更改。

参加调查的学生总人数:214人

性别:男,60人;女,147人;不详,7人

年龄:17岁(4),18岁(29),19岁(23),20岁(35),21岁(6),22岁(27),23岁(5),24岁(3),25岁(1),26岁(1),27岁(1),34岁(1),35岁(1)(34岁和35岁者为教授)

宗教:不详:63人[1];无信仰者:128人;马克思主义者:2人;儒教:2人;佛教徒:5人;伊斯兰教徒:2人;基督教徒:3人;二元论者:1人;哲学:1人;汉族:1人[2]

1.研究方法

这一调查的宗旨是为了了解中国大学生如何认识犹太人和他们对犹太教的了解程度。问卷分发给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角等非正式集会场所以及校园内的学生。[3]问卷用英文书写,学生们必须掌握英语才能回答问题,收回的214份问卷中有13份用中文回答,必须翻译成英语。调查的结果可能显示出“开明的”倾向,因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一所比其他中国大学有着更多国际学生的外语类大学,该校很可能一直在鼓励中国学生要更加开放,这也意味着这些学生在中国下一代中可能担当重要角色。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她又做了包括查阅北外学生们的教科书和参考书等方面的进一步相关研究。

2.调查结果分析

问题1:你对犹太人的文化和宗教知道些什么?

有代表性的回答:

“抱歉,我对犹太人知之甚少。听说犹太人聪明,善于经商。他们被迫背井离乡,四处谋生。德国人痛恨犹太人(我想),杀了许多犹太人。”

熟练的回答:(该例证显示了对犹太宗教和文化的理解)

“犹太人有着长期遭受压迫的历史。他们有很强的家庭和朋友观念。他们相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所以不劝他人皈依犹太教。”

显示出准确历史知识的回答:

·“《圣经》中的《旧约》来源于犹太历史。”

·“犹太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基督以前的时期。”

·“犹太人有一个节日叫光明节(Hanukkah),耶路撒冷是他们的圣城。”

·“起源于希伯来人大卫王建立了伟大的王国,管理和保护她免受外敌入侵。先知对犹太国是很重要的。”

·“犹太人笃信上帝。”

·“我从《圣经》中得知一些犹太人的历史,知道在古代他们就拥有巴勒斯坦地区,后来被赶出来,二战之后他们又成功重建自己的国家,但是对他们的文化和历史我知之甚少。”

·“我从《圣经》中得知一些犹太人的历史。我读过一本名叫《伟大的犹太民族》的书,从那本书中我知道他们特别注重教育,他们历史上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和哲学家。”

·“据说犹太民族注重他们子女的教育。倘若有了知识你就可以获得世界上你想要的任何东西。”

·“数千年前犹太人就居住在耶路撒冷,但后来他们被驱逐出去,所以今天他们分散在世界各地,然而他们又一次重聚耶路撒冷,重建以色列国。那真是一个奇迹!我想他们的宗教是犹太教。”

·“犹太民族来源于中东,他们在历史上多次被包括埃及、罗马帝国纳粹德国在内的国家压迫过。”

·“犹太人的祖先是曾经居住在今天中东地区的希伯来人,公元2世纪之前他们离开那里,1948年以色列建国,他们非常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似乎非常聪明。”

·“从历史上看: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从文化上看:犹太文化对西方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犹太《圣经》已成为基督教《圣经》中重要的一部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者都出自犹太人的宗教。宗教:犹太教。”

·“犹太人有着痛苦而悲惨的历史,他们总是备受驱逐和指责的民族,例如有名的大流散历史。”

·“哭墙。”

·“犹太教要求教徒只信他们独一的神。”

·“犹太人是最早相信世界上只有一个上帝的民族。”

·“因为一些宗教教义和耶稣的死,他们被某些宗教看作敌人。”

·“犹太人创立了基督教。”

·“他们信仰耶和华。”

·“犹太人和基督徒崇拜同一个神。”

·“我认为他们肯定和上帝有着最亲密的关系,因为他们发明了上帝。这不是开玩笑。”

·9人提到了爱因斯坦,2人提到了马克思,1人提到了基辛格,1人提到摩西,还有1人提到——贝多芬

带有明显错误的回答:

·“他们信仰耶稣。”

·“他们有自己的宗教,可能是基督教。”

·“宗教:基督(教)。”

·“犹太人起源于欧洲。”

·“他们中的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

·“犹太历史很悲惨。犹太文化曾经不是独立的体系,但据我所知由于经济全球化,他们与西方世界的伙伴没有明显的区别。”

·“犹太文化来源于《圣经》,上帝之子耶稣允诺犹太人以富饶之地。这被称作渴望已久的定居。”

·“我知道他们曾经被美国白人虐待过,关于他们的文化我知道有一本犹太教版的《圣经》。他们崇拜许多不同的神。”

结论:

很明显学生们对犹太教的细节知之甚少。值得注意的是,57个学生回答“我不知道”,或者类似的答案。不过,在资源有限、与犹太人接触有限的情况下,学生们所掌握的知识确实是令人吃惊的,不管这些知识对西方人,尤其是犹太人来说如何浅显。很有意义的是,一些学生明白犹太人来源于今天以色列所在的中东,因为这是犹太民族要求回归以色列的历史基础。绝大多数尝试回答这个问题的学生,还是运用中国人所熟悉的那一种老套的回答,即犹太人“聪明”“善于经商”。一份回答甚至认为有研究证明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种族”。有几份回答还明显自豪地比较了犹太人和中国人的特征。尽管答卷显现出他们缺乏详细的认识,但还是对作为一个民族的犹太人表达了深切的敬意,对犹太人悲惨的历史表示同情。一些学生听到过犹太人非常重视教育。一些答卷更喜欢清楚地去定义犹太人的特征和历史遗产,而不愿解析犹太教。对宗教知识缺乏了解和不感兴趣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宗教信仰,中国是个无神论国家。但是关于犹太教的资料却越来越多,中国社会对犹太教的兴趣也呈增长趋势。

问题2:什么/谁是你们获得犹太知识的信息来源?

大部分学生提到不止一个信息来源,重复或者混合的地方在此不再注明。

(1)电视:46人

(2)电影:49人

(3)书籍:125人[4]

(4)老师:30人[5]

(5)其他人:21人[6]

(6)《圣经》:20人

(7)互联网:18人

(8)报纸:18人

(9)广播电台:7人

(10)杂志:15人

结论:

大多数学生从书籍中获得他们的认识,这些书包括历史课本、英文书籍、宗教文化类的读本和小说。中国文化一直高度重视文献,随着中国社会进一步开放,可利用的资源显然越来越多,不过这些资源主要提供了著名犹太知识分子和大屠杀时期犹太人遭遇的信息。

多少有些令人吃惊的是仅30个答案提到了老师,但是许多学生回答的“书”有可能是老师们推荐的或指定的,至于老师们是如何介绍犹太人的尚不清楚。有同样数量的人提到电影和电视,许多学生都能说出他们看过的电影,如《钢琴师》《辛德勒名单》《美丽人生》(Life is Beautiful)。中国学生喜欢看外国电影,美国电影比欧洲电影更受欢迎,这反映了中国大学生热衷于学习英语和美国文化的现实。

46个学生回答电视是他们的信息来源渠道。一个学生提到:电视教学节目如《发现》(Discovery)是他的知识来源渠道。可以设想大部分的电视节目是纪录片,内容涉及犹太人在二战期间的经历。这些学生中的大部分肯定在进入大学之前看过这些节目,因为大部分中国大学生在学校里没有电视,他们宁愿在自己电脑上看DVD或VCD。尽管如此,电视还是日益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因为电视的数量在持续增长。中国人对视频教育的偏爱使教学节目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知识传播手段。

值得关注的是,20个学生回答《圣经》是他们了解犹太人的来源,但是仅有3人承认自己是基督徒,有2人承认自己是穆斯林;《圣经》已成为学习某些欧洲文化与宗教课程的必需之物。大学生读过《圣经》的人数较多,可能因为《圣经》是他们英语语言课程的一部分。然而据说基督教是在中国发展最快的宗教,阅读《圣经》对改宗者和无神论者来说将会更加普遍。

互联网是社会上可利用的最新媒介,它明确无误地取代了广播电台。值得注意的是仅有7个学生回答他们的信息来源是广播电台。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大众依赖电台收听消息。这次调查显示电台正迅速变得过时,报纸和互联网一样受到学生们欢迎,尽管在犹太问题上作为一种信息来源它们还没有电视那么普及。在对于报纸的地位得出更深刻的结论之前,有必要进行一项关于有多少学生经常看报纸及有多少关于犹太问题的报道的详细调查。杂志逐渐成为另一种信息来源,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然而他们读哪些杂志,杂志的内容是什么,我们还不清楚。

问题3:你对中国犹太人的历史知道些什么?

接下来的回答显示了学生们认为犹太人居住在中国哪些地方。一提到上海和何凤山总是联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1)不知道:145人

(2)上海/二战移民:31人

(3)开封:8人

a.“中国河南省有一些犹太人,我从一本关于犹太文化的书中得知的。”

b.“大部分犹太人现在居住在开封。开封是中国犹太人的最大聚居区。”

c.“在河南省开封市有一群人自称犹太人后裔。宋代时犹太人定居开封,受到当地政府礼遇。”

(4)宋朝:1人

“据说曾有一犹太部族在宋代时到达中国,由于与异族通婚,现今我们找不到他们的任何踪迹。”

(5)何凤山:1人

“二战期间一个叫何凤山的中国人拯救了许多犹太人,自那以后他们中的一些人永久定居中国。”

(6)隋朝:1人

“他们隋代以前就来中国,之后就留了下来。”

(7)贵州:1人

“我对中国犹太人历史不很熟悉,但是我知道还有些中国犹太人居住在像贵州这样的一些偏远地区。”

(8)利玛窦先生:1人

“几百年前西方人来到中国,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宗教。利玛窦先生首次把犹太人带入中国。”

(9)唐朝:3人

a.“据说唐代首批犹太人来华。他们和中国人做生意并且传经布道。”

b.“唐朝时他们来到中国。”

c.“中国唐代,可能是西安,当时叫长安。”

(10)19世纪40年代第一次移民:1人

“19世纪40年代犹太人第一次来到中国。”

(11)元朝:1人

“他们元朝时来到中国。”

(12)唐朝:1人

“我猜在唐代犹太人有可能来到中国,因为那时唐朝的首都——长安城是世界的商业中心。”

(13)山东:1人

“好像很久以前山东省有个村子是犹太人建的。”

(14)山西:1人

“我知道山西省有一些犹太人。”

结论:

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或者答案很大程度上显示了对在中国居住的犹太人和中国历史的混淆。二战前,中国犹太人的历史还是与外界隔绝的、很少为外人所知的小规模社团的历史。31个人的回答表明他们对上海犹太人经历的认识是准确的,因为中国人知道二战时期的细节,他们一直为战争期间帮助过逃亡的犹太人感到自豪。可以肯定那几个给出正确答案的学生来自上海或上海附近地区。

问题4:你对二战期间犹太人的经历知道些什么?你从哪儿得知这些的?

绝大多数的中国大学生(214名中的188名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大屠杀”的历史。

(1)书本:117人

(2)电影:80人(www.xing528.com)

(3)电视:26人

(4)老师:22人

(5)杂志:7人

(6)报纸:5人

(7)从别人那儿听说的:5人

(8)互联网:4人

(9)参观德国纽伦堡的纳粹旧址:1人

(10)和平饭店:1人[7]

结论:

这些大学生知道很多二战期间犹太人的悲惨经历。由简单的回答到具体而带有感情色彩的解答,每个回答都充满了对犹太人的同情,然而有两个学生利用这个机会表达了他们对艾里尔·沙龙(Ariel Sharon)政策的不满。如果把这些数据和问题2收集到的数据相比较,可以得出有趣的结论。在问题2和问题4中,通过书本了解犹太人的人数是相近的;然而,在对问题2的回答中,教科书是最常被提及的,但是在对问题4的回答中有几个人还谈到了文献。电影的作用引起了一个更有趣的对比。在对问题2的回答中仅有49个学生看过有关犹太主题的电影,但是在对问题4的回答中,有80个学生看过关于大屠杀的电影,肯定是在问题4中提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又使另外31人回想起他们确实看过关于战争时期的犹太人的影片。外国电影给予学生对大屠杀的视觉理解,恰恰是书本所不能做到的;这些电影一直是中国人了解和感受大屠杀的最强有力的基础。几个学生把日本占领下的中国人的经历等同于犹太人在欧洲的经历。一个学生还提到了专有术语“最终解决”。尽管知道犹太人的惨剧,但他们不了解欧洲发生大屠杀的历史背景。他们认为只有德国人应该对此负责,不知道其他的欧洲国家也参与其中,或应该为此罪行负间接责任。然而,一个表现出有更多历史知识的学生回答道:“他们在集中营中被德国人杀死,其他国家,甚至美国和加拿大都拒绝帮助他们。基督徒和犹太人应该团结起来,和平相处。严禁种族歧视。”两个学生还说在《少女日记》(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中读到了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的故事。

问题5:你认为犹太人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中起什么作用?

这些中国学生在中国从没有遇到过一个犹太人,也不知道有少量的犹太人目前正居住在中国,因此这个反问式的回答最好地概括了学生们的主要看法:“中国有犹太人吗?”

(1)我不知道:112人

(2)没有:23人

(3)商业/技术:20人

(4)政治:11人

(5)和所有其他的外国人一样:8人

(6)非常重要:7人

(7)文化:3人

(8)和中国人一样:2人

(9)因二战而受到同情:2人

(10)教育:1人

(11)从属的角色:1人

结论:

考虑到学生们没有亲身接触过犹太人,甚至对居住在中国的犹太人也没有间接了解。难以置信他们中有20人断言犹太人在中国商业和技术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有7人甚至相信犹太人“非常重要”。这与中国人普遍相信所有犹太人都“巧于经商,善于经商”的观念是一致的。有11人发表了一些有趣的政治评论,例如基辛格在改善中美关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犹太人在美国政治中扮演的角色,以色列对中国军事的贡献等。一个学生写道:“中以关系非常好。”另一个学生则相反:“上次以色列在美国的压力下拒绝向中国出售预警机。”还有一个学生暗示了政府对信息的控制:“我认为我们之间没有进行太多合作,中国政府对犹太人也不多谈。”有9人提到犹太人和中国人应该是“朋友”。没有人对犹太民族提出尖锐的批评或者提出那些负面的陈词滥调,两个民族之间没有明显的负面历史记忆。

问题6:你认为犹太人在世界舞台上起什么样的作用?

当问到犹太人在世界上起什么作用时,没有提到政治领域,其回答符合广为流传的老一套观念。

(1)商业/经济:51人

(2)不知道:37人

(3)总体上很重要:30人

(4)科技:29人

(5)政治(有作用,但并不是消极的作用):27人

(6)因为政治原因而具有反面印象:21人

(7)和其他人一样:10人

(8)不重要:7人

结论:

中国学生相信犹太人在世界经济和科学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总结了大家的回答:“犹太人在世界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他们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的进步。爱因斯坦、奥尔布赖特、基辛格、沙龙都是杰出的例子。”然而这个问题在政治上的负面回答也是非常强烈的:“犹太人富有侵略性,我认为他们引发了许多战争。”一个学生提交了一份较主动而具有外交辞令的声明:“无论何时我听到以色列的爆炸声,我都感到悲伤,这是人类之间的互相残杀。尽管冲突难以解决,我们还是非常希望将来某一天和平再次降临。对于杰出的犹太人来说,他们是可以做到的。”因此,尽管对以色列的政策表示了极大的愤怒,但大多数学生选择这样回答这个问题——强调犹太人对世界的积极贡献。在政治上持中立态度和支持犹太人的学生数量稍微高于那些持否定回答的人数,然而,下一个问题更直接谈到了政治领域,激起了一些较刺耳的回答。

问题7:你认为能把犹太民族与以色列政治区分开来吗?为什么能或为什么不能?

总结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似乎有点问题。由于误解了“以色列人”和“犹太人”的定义,一些人的回答不合逻辑或毫无关联,而其他一些回答则模糊不清。下面的结果是值得注意的:

(1)“不能,因为以色列代表所有犹太人”:42人

(2)“不能,因为犹太人一贯支持他们的政府”:2人

(3)“不能”,原因多样,大部分回答不明确:26人

(4)“能,政府和民众是相分离的”:22人

(5)“能”,由于各种不明确的原因:6人

(6)“能,并非所有的以色列人都是犹太人”:2人

(7)“能,民众不能因为不可避免的政治环境而受到责备”——对以色列没有敌意:2人

(8)不知道:87人

结论:

大约有一半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肯定或不知道。大部分不能把以色列政治和犹太民族区分开的学生表述了下面的一些不同看法:“我基本上不能。原因很简单,以色列是一个仅由犹太人构成的国家。”一些学生更多地反对以色列的政策,声称:“不能,实际上我无法区分。我认为许多和平问题与犹太人关系十分密切。”另一个“不能”的回答缺乏理性上的判断:“实际上我真不能,我不知道,这个问题对我来说仅此而已。”令人吃惊的是,仅22个学生说他们可以明确区分,“因为一个政府和它的民众是相分离的”。中国人总是能清楚地区别出政府和它的民众,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可能认为绝大多数犹太人是一个完全团结一致的民族,因此以色列政府和犹太民众没有什么区别,正如其他国家的情况一样。

一个学生区分道:“能,因为我认为以色列的政治特别是目前沙龙政府领导的以色列政坛仅是政客们的游戏罢了。每个普通的犹太人都希望过上和平的生活。”因此,政府和人民是不同的,政府某种程度上是邪恶的,但犹太人还维持着作为一个爱好和平而又是历史上受害民族的形象。一个非常情绪化的学生写道:“不能,我们(不)理解这两个种族集团的杀戮。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不应该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无论他们主张什么。”少数学生感到在以色列政治中美国扮演的角色应该为目前的状况负责。

一个学生暗示了一些中国人是如何得到信息的:“他们(以色列政府和犹太人)是一样的,我从报纸上知道的。”考虑到中以两国直到1991年才建立外交关系,[8]学生们对以色列人的知识及对他们的同情(尽管不是以色列政府),还是令人敬畏的。有个经过深思熟虑但并非十分确信的回答是:“可以区分。美国部分地控制着以色列政治,但是中东冲突的问题要复杂得多,涉及历史和文化方面。”这个学生陈述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而他的同龄人发现在这个问题上很难表达清楚。

问题8:作为一种文化或者宗教,你想对犹太教有更多的了解吗?

答案充满了巨大的热情和好奇,大部分学生表达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1)是的,兴趣浓厚:107人

(2)出言不逊:2人

a.“我真想知道,犹太人是不是上帝从其他星球上送到地球上的外星人。”

b.“我得说几句。过去我一直认为犹太民族聪明、爱好和平,对他们在二战期间的遭遇也深为同情。目前情况下,我改变了看法,我反对他们过去和现在对阿拉伯民族的所作所为。犹太人的行为表明他们妄自尊大和侵略成性。”

(3)没有兴趣:21人

(4)不知道:27人

3.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

(1)教育:“我认为这是犹太民族比其他民族优秀的关键原因。”许多学生对犹太人的教育感兴趣。中国的年轻人越来越批判他们自己国家的教育制度。

(2)“为什么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战争不断?”他们想知道两个民族的历史和其他相关的客观信息。

(3)许多人表达了对犹太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的兴趣。

(4)一些学生想更好地理解这个宗教,要求一份明晰的关于犹太教主要教义的摘要。一些人还想知道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差异。“那么在何种程度上犹太人信仰基督教?”

(5)一个学生提了三个问题:

a.美国的犹太院外集团(在美国政坛)为什么如此成功?

b.为什么二战时期美国犹太人遗弃欧洲犹太人,让他们饱受痛苦和不幸?

c.犹太人满足于他们目前在世界上的成就吗?

(6)“犹太会堂是什么样的?”中国人从没有进过犹太会堂,犹太人的宗教被描述为“神秘的”宗教。

(7)犹太教的历史以及犹太教是怎样影响其他民族的。

(8)“所有的犹太人都信犹太教吗?”“所有的犹太人都信仰上帝吗?”

(9)“犹太教的独特性是什么?”

(10)他们想知道为什么犹太民族那么成功、那么有智慧、那么精明、那么善于经商。

(11)一些人的回答简单明了:“因为我一无所知,所以我想无所不知!”

(12)“犹太人现在怎样?”

(13)“事实上,我对犹太教知之甚少,对它不感兴趣。但因为你的问题引起了我的兴趣,所以我想知道关于犹太教的一切。”

(14)“今天犹太人还受歧视吗?”

(15)“上海人与犹太人的异同。”

(16)几个学生想知道“犹太人的未来如何”。

(17)一个学生“想认识犹太人,甚至想和他(她)交朋友”。

(18)“我想知道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现在对沙龙的言行有何感触。我希望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更加相互了解对方,甚至尽可能成为朋友而不是敌人。”

(19)一个学生建议犹太人:“依我看,犹太教是非常神秘的宗教,但大部分人非常不了解它,也许犹太人应该多做些宣传!”

(20)“文化!我知道一点。下次你愿意在英语角告诉我们吗?”

(21)几个女生想知道女性在犹太宗教中的角色。她们更关注性别歧视。

(22)“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团结在一起的凝聚力是什么?”

(23)一个学生想了解犹太音乐和艺术。

(24)“我希望我能明白犹太教怎样教导犹太人忠于家庭和保持自我意识的。”

(25)一个男生买了一本关于犹太名人的书,计划在春节期间读,他渴望“了解一切”。

(26)一个关于有限资料的回答,代表了许多学生的要求:“非常(想知道),但是我没有信息来源。”

(27)“他们怎样评价德国人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

(28)“为什么犹太教徒必须接受割礼作为他们身份的标志?为什么不选用既引人注目而又无痛苦的方式如文身呢?”

(29)“我想知道些关于中国犹太人的事儿。”

4.最终结论

考虑到中国学生与犹太文化和宗教的隔绝,他们的回答充满了肯定与好奇,尽管有许多不可避免的语言上的误解,然而十之八九的学生交流还是很顺畅的。和国外的学生相比,这些中国学生做得非常好。假如关于中国历史、政治、文化和二战经历的类似问题呈现在美国大学生面前,他们的回答不一定会更深入。中国大学生正努力了解外部世界,他们尤其对美国和其他的西方文化感兴趣。中国人把犹太人看作西方世界中非常特殊而又有趣的一部分,中国的年轻人将前所未有地接受与以色列、犹太民族和犹太教有关的更多信息。

【注释】

[1]这些学生大多可能没有宗教信仰。

[2]当然,哲学和汉族不是宗教。

[3]北京外国语大学被认为是中国第一所外国语言大学和最好的大学之一。它开设22种外语课程,最为流行的当属英语。不开设希伯来语,但有阿拉伯语课程。

[4]这些书包括所有种类,也包括教科书。

[5]“老师”一条中包括学生回答的“来自课堂”。

[6]这些包括家庭和朋友。

[7]和平饭店是上海一家很有历史的犹太饭店。

[8]中以两国199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