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苏州教育助推经济发展

苏州教育助推经济发展

时间:2024-01-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上实现每十年上一个新台阶。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为苏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去年,全市实现GDP3450亿元,人均GDP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7000美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219亿元,教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苏州教育助推经济发展

2007年9月20日

媒 体:新浪网上海频道

采访者:于心 浩羽中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读书需要清净、幽雅的氛围。明智的办学人都会不遗余力地营造良好的、景物宜人的环境,或造亭台,或置山水。

记 者:朱市长,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中能参与我们的节目,接受我们的访谈!

朱永新: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在这里,我要感谢本次节目给我机会,来向江、浙、沪三地长三角的听众介绍苏州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所取得的成果。同时,我也非常愿意和主持人、听众朋友们一起就苏州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记 者:朱市长,我知道您还是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常委。但除此之外,我听说您还有很多别的头衔,您自己知道吗?

朱永新:是吗?我想那是大家对我的嘉许吧。

记 者:既然朱市长这么谦虚,那我在这里不妨向大家介绍一下。朱市长还是我们苏州大学的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新教育实验发起人台湾本土心理学研究顾问。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曾多次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省级研究项目,并多次获奖。朱市长,这些头衔和成就都和教育有关吧。

朱永新:是啊。苏州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她又是一座文化教育名城,有一部值得自豪的教育发展史。苏州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教育事业一直比较发达,读书重学蔚然成风。“化民成俗,莫先于兴学育材。”隋唐开设科举之后,苏州官吏名儒、仕人志士,多有兴办学校之举。北宋名相范仲淹创办苏州府学(即今天的苏州中学),延聘名家胡瑗掌校,首开东南兴学之风。明清以后,重教之风愈加兴盛。在今天的苏州中学校园里,仍保留有许多历史文物和古迹,这是一笔很珍贵的财富,她既是苏州教育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苏州城市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毫无疑问,保护和发掘这些文物和古迹,弘扬前人的办学精神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事,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记 者:那我们如今是怎样秉承先人的教育理念,同时又锐意创新,把这种理念融入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呢?

朱永新: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读书需要清净、幽雅的氛围。明智的办学人都会不遗余力地营造良好的、景物宜人的环境,或造亭台,或置山水。教育新学改办之初,常利用旧的衙门、会馆、机关等场所因陋就简上马,而这些地方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因素,给学生以教育和启迪。苏州的学校里有很多文史景点可供参观、学习,例如第十中学曾是织造署衙门,其中西花园太湖石假山瑞云峰为吴中之冠;第一初中曾是安徽会馆,其中惠荫花园的水假山最为有名。这些名胜古迹有些已经成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们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陶冶爱国主义高尚情操的载体

记 者:现代苏州的教育事业继承了悠久教育史的精华,并且在创新中不断探索新的突破,一项项令国人羡慕的教育成果也让苏州这座教育名城焕发出新的光芒。朱市长,您能给我们简要回顾一下从古至今苏州教育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吗?

朱永新: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苏州的优良传统,历史上苏州曾出过2000多名状元、进士,当代苏州籍的两院院士就有80多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上实现每十年上一个新台阶。去年苏州在全省率先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教育各项主要指标均已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苏州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市、高中教育先进市、幼儿教育先进市、特殊教育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并被确定为国家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市、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和江苏省素质教育实验区。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为苏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二十多年来,苏州GDP年均增长14.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7%。去年,全市实现GDP3450亿元,人均GDP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7000美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219亿元,教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记 者:世人都把苏州比喻为天堂般的城市,但如今在苏州这座人间天堂里,还矗立起一座教育新城,她就是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等教育区。目前在国内,像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这样聚集了众多国内外一流名校的地方也是不多的。给我的感觉是,以后,我们苏州的学生没有必要远涉重洋,出国留学了。朱市长,请您也来给我们描绘一下,独墅湖高教区有着怎样一幅发展蓝图呢?

朱永新: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规划的是一个城市,是一个突出了教育功能的城市。高教区规划设计的理念融进了剑桥、牛津等国际名校的建设经验,整个高教区10平方公里,基本上分作4大区域,即3平方公里为研究生教育基地,3平方公里建设创业园地,2平方公里为苏州大学新校区,其余则建设教学科研和生活服务配套设施。按规划,高教区以星湖街为界,街西建成高、中、低3个密度档次的住宅区,街东为教学科研用地,东北部建成高密度的师生住宅区,整个高教区将布设4个商业文化中心。

在推进中,高教区正实现着校园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城市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的统一。到2010年这里将汇聚近20所国内知名的高校和科研院,但人们永远也不会看到围墙;这里将入驻8万人口,而其中5万是学生,3万是教学人员和普通的居民;到那时这里出现的是一种城校交融、彼此互动的融学、研、产、住于一体的新城市形态、新校园形态。

记 者:怪不得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能成为一座知名高校瞩目的新城,原来是有了这样一幅宏伟蓝图啊!那么,除了富有前瞻性的规划以外,您认为这座教育新城吸引众多知名学府纷至沓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www.xing528.com)

朱永新:“政府搭台,高校办学,运作市场化,后勤城市化”,这是开发高教区的原则,在此原则下,高教区追求办学过程中的4个为主:培养研究生为主,开发紧缺专业为主,倡导中外合作办学为主,招生以计划外的为主。而培养的主要专业方向目前已集中在软件微电子、工商管理,此后将拓展到生命科学及其他管理学科。截至目前,与高教区签订协议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有13家,他们是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苏州大学等,其中6所在中国高校排名榜中位居前10位。以这些高校为纽带,高教区与香港及国外的一些著名高校也建立了联系,进行中外合作办学、内地与香港两地的合作办学,如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华威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美国代顿大学、美国摩托罗拉大学、爱尔兰列姆里克大学、法国地中海大学等。

记 者:朱市长,苏州本身也有自己的高等学府,苏州大学在海内外也具有一定的声誉,那为什么还要开发独墅湖高等教育区?

朱永新:十年来,苏州经济高速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区域经济更以年均45%左右的速度飞速增长。为构筑苏州的人才高地,满足苏州,特别是苏州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苏州市委、市政府在2002年7月决定建设独墅湖高等教育区,以此吸引国内外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及其研究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进入该区,共同探索、建立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产学研一体化的新机制。

记 者: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牢固确立“发展教育也是发展经济,而且可以更好地发展经济”的理念,坚持像抓经济一样抓教育,坚持贴近经济办教育,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农村教育等,形成现代化大教育格局,不断强化教育服务功能,为苏州经济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朱市长,在这方面,苏州的具体做法有哪些呢?

朱永新:一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遵循稳步、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加大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积极吸引民间投资主体直接办学、多种投资主体合作办学、多元化发展高等教育,构建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目前在苏州高校已达21所(含二级学院),在校生已突破 10万人。全市5个县级市实现“市市有高校”,仅昆山市就有3所民办高等职业院校。

二是从苏州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特色出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重点,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育体系。实施各类职教资源的优化重组,先后撤并、重组中等职业类学校48所,新建各类高等职业院校8所,推进职业教育向优质化、规模化、本土化方向发展。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需求,建立和形成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等一批专业群,并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实行对口招生、定单培养,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保证人才需求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全市13所高等职业院校每年招收各类专业人才1.6万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输送人才近万人。同时,以陕西榆林、四川成都、江西上饶、江苏苏北等地生源为对象,每年协作招生5 000多人,绝大部分毕业生在苏州就业。

三是围绕培养急需人才和高素质人才,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为适应开放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我市在15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先后投资20亿元兴建了20余所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学校,从2003年开始,又在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分别建设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和苏州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加快培养高层次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提升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层次和质量。独墅湖高等教育区的情况刚才已经介绍过了;目前苏州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已入驻院校9所,入驻师生3万人。

四是着眼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国家终身教育实验市,我市在加快完善学校教育系统的同时,积极发展上岗前就业培训和职后教育,努力构建以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为主的社会教育网络。全市建成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1个,省级5个,市级25个。我市大力开展劳动力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近五年全市成人教育培训总量突破500万人次,培训农村科技致富骨干近1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超过30万人次。去年,全市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14.3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记 者:通过您的介绍,我们感受到苏州市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是非常大的。其实,很多市民也切身感受到了,大家看到苏州城乡的破旧学校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校舍整齐、功能完备、师资雄厚的现代化学校。据我们了解,经过十多年的艰辛探索,苏州教育现代化建设顺利实现了从示范校、示范乡镇向示范县、市、 区的高水平普及、高位均衡方向发展。朱市长,苏州是如何统筹区域教育现代化和学校现代化建设的?

朱永新:“十五”以来,苏州围绕构建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加大教育投入,年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超过18%,财政性教育总投入183亿元,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

一是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投入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建成覆盖城乡的教育宽带网,实现了独立建制以上中小学100%建有多媒体教室,农村中心小学以上学校100%接入10兆以上光纤,省实验小学和省重点中学以上学校100%建成校园网,各县级市、区100%建成教育信息中心,基本建成以校园网和总体网为依托的信息网络化平台,推动了教育发展优质化。

二是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认真实施“师表工程”,大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高教师收入,加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全市涌现出在职省特级教师122名,省级名教师5名,市级“名教师名校长”100名,学科带头人400余名。加强教师学历教育,全市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都超过95%。

三是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从建设示范学校和改造相对薄弱学校入手,确保义务教育均衡投入,促进地区之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调整教育结构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市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超过60%。高度关注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坚持以公办学校吸纳为主,全市公办学校吸纳流动人口子女达11.5万人。以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结对办学等形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全市建有各种民工子弟学校137所,基本满足进城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苏州还率先在全省普及15年基础教育。在2006年秋季学期开始时,苏州还全面推行免费义务教育,这一政策已普惠60万学子,其中还包括18万新苏州人子女。

记 者:真是一项了不起的成绩啊!

记 者:人文荟萃,教育先行的苏州将凭借其日益强盛的经济实力,继续争做全国教育的“领头羊”。同时,我也相信,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人民也愿意在发展教育事业等方面与长三角地区一起比翼齐飞,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