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危机急需大改革:货币狼烟

大危机急需大改革:货币狼烟

时间:2024-01-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05转型维艰:大危机急需大改革开篇致辞读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时,全球化的雄伟景观顿时浮现在眼前,中国人对于全球化的认知,仿佛是一位在山道上攀登已经十分疲惫的旅人,突然看见一条平坦的大道,十分惊奇、十分欣喜。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我国对外贸易需要在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进口,适当扩大进口规模。

大危机急需大改革:货币狼烟

05 转型维艰:大危机急需大改革

开篇致辞

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时,全球化的雄伟景观顿时浮现在眼前,中国人对于全球化的认知,仿佛是一位在山道上攀登已经十分疲惫的旅人,突然看见一条平坦的大道,十分惊奇、十分欣喜。然而,世界真的是一条平坦的大道吗?非也。

当今世界,从全球经济的发展看,全球化十分诱人,前景广阔,未来的视野一望无际。但是,从国际金融的角度来看,国际市场暗流涌动,有时会掀起惊涛骇浪,足以让一个国家的经济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面对电闪雷鸣和惊天海啸

全球化的四大要素:一是货物贸易的自由流动;二是服务贸易的自由流动;三是资本的自由流动;四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在这四大要素齐备的状态下进入全球化,那世界真的是平的。如果这四大要素不齐备或者漏洞很大,那么,面临的可能就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我们对全球化的定义是:全球化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

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 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它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纷纷引起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

全球化是一种规则,这种规则在很多经济体运行中可能会被大家接受。但是,如果让所有经济体都来接受一样的规则,对有些经济体,尤其是新经济体来说,存在着许多不公平。要接受这种规则,这些新经济体都将忍受阵痛。中国正在忍受着这种阵痛,那就是人民币将结束单边升值的历史,将开始实行自由浮动了。中国经济的一切将面临大的转折,资产价值将开始重估。

这件事是中国经济史上最伟大的变革,直接影响未来中国经济的转型,直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比方说,我们的93号汽油,在人民币汇率没有自由浮动之前,在中国要8元钱,而在美国同样是中石油出口的93号汽油只要4.7元。而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后,这种缘于人民币汇率问题产生的价格出现的断层关系,将会逐渐抹平,我们同样可以享受4.7元人民币的汽油。再比方说,我们现在买宝马3系,需要38万元人民币,而同等车型在美国只要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8.9万元),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后,我们在中国也只需要18.9万元。

出口退税、进口加税差距将逐渐缩小,所以这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当然,这只是两个商品的不同价格落差归于平衡。而在国际贸易上,我们一贯只做出口的企业也将改变,可能他们自己也将加大开展进口业务的力度,打开进口的市场。所以,人民币汇率的自由浮动,是我们迈向全球化关键的一步。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一步如何迈出去。

第一节 我们离全球化究竟有多远

我们看见的往往只是市场表象,而表象后面的本质却被人们所忽视。经济学家的使命就是:透过表象发掘市场的本质,向世界公开市场的真相。而国际金融的真相,往往掩藏着巨大的秘密,甚至涉及国际战略。

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许多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所以,作为百姓应该熟知一些国际金融常识,以了解我们的未来,了解中国究竟如何在全球的经济席位中争得一席之地。

我们大可不必去争论全球化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只需要来看看全球化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究竟需要做什么?能够把这些问题回答好,我们的一切方向就明确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全球化究竟是什么?

国人对全球化存有多重质疑,最大的质疑就是美国的阴谋论。把所有的一切都当作阴谋,把正常的金融行为当作陷阱,把全球经济的规则当作桎梏,这是自己给自己戴上的枷锁。从历史来看,全球化根本就不是新概念。早在西汉年间,张骞就开创了丝绸之路,打通了中国通向世界的道路,沟通了东西方文化,实现了中国与世界的共融。自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各国,向汉武帝报告关于西域的详细形势后,汉朝对控制西域的目的由最早的制御匈奴,变成了“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的强烈愿望。为了促进西域与长安的交流,汉武帝招募了大量身份低微的商人,利用政府配给的货物,到西域各国经商。这些具有冒险精神的商人中大部分成为富商巨贾,从而吸引了更多人从事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同时汉朝在收取关税方面取得了巨大利润。出于对匈奴不断骚扰与丝路上强盗横行的状况考虑,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以汉朝在西域设立官员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所以,我们不妨用中国的智慧打开自己的思想,共同来探讨全球化的问题。

我认为,全球化有四大元素:

第一,货物贸易的自由流动。

很显然,各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的资源和产业,都采取了以税收方式调节货物贸易的行为。这种贸易保护应该建立一种原则,那就是WTO协议。我们加入了关贸总协定,那么,我们就必须遵守全球经贸的共同原则,当一国贸易和另一国贸易产生利益上的纷争时,最后,由有关贸总协定来进行裁决。

写这本书的时候,恰逢国务院发布进口减税令。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我国对外贸易需要在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进口,适当扩大进口规模。我国要坚持进口与出口协调发展的原则,优化进口结构,稳定和引导大宗商品进口,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

会议确定了加强进口的政策措施,包括以暂定税率的方式,降低部分能源原材料进口关税,降低部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的进口关税等。

会议确定加强进口政策措施:

1.调整部分商品进口关税。

以暂定税率的方式,降低部分能源原材料进口关税,降低部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的进口关税,降低初级能源原材料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关键零部件进口关税。继续落实对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商品进口零关税待遇,加快降税进程,进一步扩大零关税商品范围。结合自由贸易区降税安排,引导企业扩大从自由贸易区成员方的进口。

2.提供多元化融资便利。

鼓励商业银行开展进口信贷业务,支持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的进口。鼓励政策性银行对高新技术产品和资源类商品进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拓宽进口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推出有利于扩大进口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加强和改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

3.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口岸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所在地的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行工作日24小时预约通关和报检。清理进口环节不合理收费,规范收费行为。继续推进“大通关”建设,加快电子口岸建设。

4.完善管理措施。

清理进口环节的不合理限制与措施,降低进口环节交易成本。支持企业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扩大相关商品进口。加强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建设,完善进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监管体系。

这份减税令,与这本书的写作意图高度契合,这说明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我们的关税与本国的消费有冲突之处,正在努力改进。所以,对货物贸易的自由流通人为设置的障碍应该到了拆除的时候,我们与世界各国的贸易争端将趋于平息。对此,我就不在此进行过多的赘述。不过,我们一定要反思进口加税和出口退税的政策,梳理不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不合理的税费,让中国的大部分商品价格和全球各国的断层进行磨合,逐步拉平,才能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服务贸易的自由流动。

一是计算机软件外包业务,也是一种高端服务业。5年前,我们的计算机软件外包业务曾经称雄,但是这块市场完全被印度抢去,韩国日本所占的份额现在比中国份额也高出许多。现在印度仅仅这项业务已经突破5000亿美元。而中国曾经达到1000亿美元,现在只剩下不到600亿美元。

英文没有普及也是一大障碍。因为计算机软件外包业务涉及英文最多,而我们的普通白领能够精通专业英文的人太少,因此也限制了软件外包业务的发展。

二是高端服务业投入太少,企业产品的科技研发能力、品牌创新能力在全球缺乏足够的战略地位。

相反,这两年,民间的艺术家、设计大师和经济学家新作辈出,广受欢迎,设计人才、创意人才也在民间。但是,因为通胀和高房价,民间的许多高手都为生活成本所迫,被迫去从事一些过度商业性的服务,创新能力有所下降。

这个方面,我们和世界的距离一望便知。

第三,资本的自由流动。

我们的金融是垄断的,外汇是管制的,别说自由流动,就连正常的海外投资行为都受到制约。国家金融战略必须站在一个制高点上,管住金融业的大政方针,放手让资金自由流动。

第一步是实行汇率自由浮动。这一步,2012年4月16日就已经实现了。人民币不仅结束了单边升值的历史,而且,利率正在随市场浮动。理论上是,美元指数上涨,人民币贬值;反之,美元指数下跌,人民币就会升值。由于目前是处在人民币升值的末梢,所以,未来人民币兑美元开始实现价值回归,趋势上决定,人民币兑美元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在贬值通道。

第二步是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所谓自由兑换,实际上是自由结汇。现在,无论是企业还是私人,可以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自由结汇,不必经过外管当局批准,也不必办理任何手续,仅凭人民币就可以进行投资、购物和其他消费。目前,我们和日元可以直接结汇,因此,到日本更加方便了。以后,到任何国家都可以。

这两步走完后,我们才可以说,我们实行了资金的自由流动。

第四,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

关于人力资源,中国应该建立一门学科专门研究,因为中国人力资源非常丰富。分析起来,一是,我们处在市场经济初期,整个经济呈现的是掠夺性的,尤其是在廉价的劳动力使用上。二是,中国的劳动力和印度相比不一定更加廉价,而且,因为语言的问题,绝大多数劳动力只能龟缩在本国,甚至只能为本国人服务,影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伸展。

以上四大问题,是我们和全球化的距离,还有很远很远,有的可能一步就跨过去了,有的要付出艰巨的努力,才能迈出这一步。这一步很遥远,可能需要20年,也有可能是某一个历史的瞬间。

第二节 对中国经济的冷思考

经济神话层出不穷

古往今来,我们不知道看见过多少笑话。大凡当时的神话,现今也成为笑话。神这个东西,本身就是可怕的。神话,成为笑话,也就成为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如此而已。东西方文化中,关于神两种文化的理解迥然不同。这种文化的不同,观照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

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发起人是犹太人。犹太人创立的资本主义精神成为全球经济学家一直在研究的现象,并形成了许多派别。史学家至今不明白的是,当年希特勒为何非得将犹太人置之死地?要回答这个问题,的确很难。因为犹太人的资本主义是一种信仰,而这种信仰源自对神的信仰,因为神是上帝。因此,犹太人的神是神圣的,是不可侵犯的。

中国的神有褒义,但更多的是贬义。褒义的是称赞,常说成:很神。中国人对周易的研究经久不衰说明一个问题:周易八卦很神。西方人的神在中国不存在。而贬义的神,常说的话是:“你这人很神”说的是你这人得了神经病,神神叨叨的。

所以,中国没有人敢说自己很神也没人说自己神。当年股市的水皮、老沙、管金生等都把自己当股神,结果如何,大家知道。功名心是最害人的,明朝时,于谦老是说,“君为轻,民为重”,结果呢?被明朝皇帝杀了头。

曾有人问苏格拉底天与地的距离是多少?“三尺!”苏格拉底回答。怎么会这么低?我们每个人不都身高五尺吗?苏格拉底笑了:“凡是身高超过三尺的人,要想在天地间立足,就必须学会低头!”低头是一种智慧,一种美德,一种素质,一种涵养。水深波浪静,学广语声低;山高鸟飞集,德厚人自亲。

当今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神话一个接一个。

一个神话是,一个北京城房地产公司,总值高达180万亿元,总值可以买下一个美国。真的价值无限啊!比当年的日本更牛。幢幢高楼之中,隐藏的是什么?美其名曰房产升值了,大家都可以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财富增长。实际上呢?明明是货币出现巨大的贬值。在货币出现大量贬值的同时,中国的财富去了哪里?一是美国,我们有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相当于20多万亿的人民币,就这样送给美国人用了。二是央行,央行总资产在这三年中增加了五倍,因为人民币的大幅贬值,中国央行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央行。

现在深圳也在到处传,一个保姆当年花3万元在雅颂居买了一个房子,这3万元其实是首付的一部分,现在一下成了300多万元房产的主人。各种神话都在传说,而传诵这些神话的人,现在心里同样存在巨大的恐惧。他们突然发现,2009年8毛钱的大米,现在要4.8元,而赚钱却越来越难。一夜之间,深圳什么商品的价格都比香港贵。原来是香港人来深圳消费,而现在却是深圳人到香港去消费。一切都表明,乾坤倒转了,而产生这种乾坤倒转的主要原因就是货币出了大问题。

我国经济连续增长靠的是什么?神话。我们先来看看都是什么神话。

第一个神话:中国货币一年新增总量占全球的52%。三年间,货币贬值了200%,所有以人民币计价的商品价格都涨了两倍。这样的翻倍,原先掩盖的各种矛盾就将全面爆发。货币泡沫一旦衍生,破灭起来就不仅仅只是房价。

第二个神话:中国的GDP连续8年高增长。

第三个神话:外汇储备高达3.2万亿美元。中国的外汇储备是许多蓝领工人创造的,而这些蓝领工人在创造这些财富时拿的是全球最为廉价的薪水。最为奇怪的是,我们为了创造外汇储备专门制定了出口退税和进口加税的制度,实行的是单边升值的汇率模式,而这种模式一旦走到头,灾难就将降临。这种灾难,前有阿根廷、苏联和越南等国,20世纪90年代有日本,而我们却步其后尘。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将被迫扩大进口,不断消耗外汇储备,直到所有外汇储备消耗完毕。随后就是:人民币被打回原形。

很多经济危机是一夜来临的。就像日本的海啸,半小时前还是阳光灿烂,风平浪静,但是,很快山呼海啸迎面扑来,随后引发9级大地震。

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

一个肥胖病人是不容易倒下的。然而,一旦倒下,就很难爬起来。大而不倒,是全球经济学家对中国即将出现的经济危机的看法。理由是,我们一旦倒下,对全球经济是一场灾难,因为各个国家在中国都有利益。这种观点甚嚣尘上,很有市场。在国际上,国家与国家之间从来都是从利益出发,一旦货币超发,影响他国利益时,他国贸易必然受损,贸易大战就会打得不亦乐乎。

从2002年到2010年底,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从2002年底的18.5万亿元涨到了2010年的72万亿元,涨了3倍,中国的高速工业化驱动着名义经济总量涨了2倍。货币供应和名义经济增长似乎不匹配,多出的货币哪里去了?土地和房产等像海绵一样吸收了溢出的货币量。 这期间,美国的货币量增加了多少呢?

美国的M2增长了53%,而美国的广义货币M2从9万亿美元涨到当下的13万亿美元,增长了45%。同期,美国的名义经济总量涨了36%,而自金融海啸以来美国国内资产缩水了40%以上,几乎退回到2000年的水平。不考虑CPI数据,仅凭直接经验,中国的通胀实际上已经失控:货币增幅将维持在16%以上,五年后将翻一番;多种要素价格长期被管制,潜在的涨价因素蠢蠢欲动;农村红利消失殆尽;输入性通胀压力空前。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滥发货币的结果就是大通胀和大萧条。道理很简单,在一切的价格都高于全球各国的时候,货币滥发就无以为继。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对所有的货币只有一条路径,那就是——贬值。人民币所有的资产价格都将打回原形。

大,有大的好处,正如中国经济所说的,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大,有大的坏处,一旦腐败就不可收拾,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彻底腐败下去。大而不倒,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到了要倒的时候,谁也扶不住。现在已经到了这个历史关头,继续执迷不悟,就会轰然倒下。何去何从,考验的是一个民族的智慧。

第三节 转型之难(www.xing528.com)

2012年8月9日,当国家统计局公布CPI数据为1.8%时,有记者问我:你对此怎么看?我对他说,再多的货币投放,也只能刺激资产价格的上涨,而不能达到以刺激商品价格上涨刺激生产的目的,同时说明内需极其羸弱,普通百姓根本没有消费力,最后必然导致资产价格暴跌。

第一,我们面临的是还债。

最近,放下未写完的书稿,抽时间去安徽、湖南等省的一些地方转悠了一通。湖南长沙市精心策划包装了195个项目向全球金融机构发出投融资邀请,包括“四十”重大项目和155个一般项目,总投资达8292亿元。

对长沙这一轮的投资,我们姑且作一点分析。从银行贷款、地方财政、土地出让金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长沙公布的重点项目大概不会面临明显的资金短缺。假设8292亿元的投资资金有15%是靠银行信贷来筹集,那么需要1200亿元新增信贷资金。而“十二五”期间长沙年均1500亿元中长期贷款是比较可能的,即五年大约有7500亿元新增信贷。这些项目所需信贷资金占总新增信贷的16%,并不算高。

2011年,长沙市全年的地方财政总收入只有668.11亿元,长沙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2010年和2011年实现了高增长,增速都在30%左右。即使在经济环境较差的2008年和2009年,增速也有20%。2012年的前5个月,长沙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为17.4%,从月度数据趋势上看已经止跌企稳,接下来应该能有所反弹。预计未来几年,长沙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应当能在20%~30%。

如果只是这样分析,长沙的这些项目可以得以铺开。但是,中国的危机不在这里,很多真相如果不去基层走走是发现不了的。在安徽的一个县城,一望无际的住宅让我感叹。接待我的县长告诉我,现在真的不能做了,一开门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债务。最近三年来,该县与全国其他2200个县级建制行政区一样,不顾一切保增长。到目前为止,该县累计债务170亿元人民币,而该县财政名义上是去年突破10亿元,实际上只有6.5亿元,另外3.8亿元是去外省一个县买的税收。买税,就是税收造假,充当增长指标。从这里可以看出,所谓财政收入增长32%完全是一个泡沫,而且,泡沫不比房价泡沫小。6.5亿元财政收入还170亿元贷款的利息都不够,2009年当年有50亿元贷款到期,现在一分钱也还不了。更可怕的是,前两年都是用新增贷款还利息,现在因为没有新增贷款,连利息也支付不了。

这个县长帮我算了一笔账,问我的博客里提到的地方政府债务12万亿元数据是从哪里来的,我回答是央行公布的。县长说,远远不止。道理是,以这个县的债务水平为中间值来算,2200个县总债务已经高达37.4万亿元。600多个三、四线城市基本中间值为1000亿元,这就是60万亿元。像昆明、南昌、合肥、武汉、长沙等这样的城市有70个,以昆明总负债2000亿元为中间值,也有14万亿元。

第二,2013年是中国的拍房年。

闲暇时,我跑了一趟杭州。杭州一位法官告诉我,今年是债务案件最多的一年。这让法院喜出望外,平常年份一般每年经法院判决后拍卖的住宅只有几百套,最多的时候是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时突破1000套,这大约创造了杭州法院拍卖住宅的最高峰。而2012年上半年经过法院判决的住宅有5600套,趋势正在增加,预计全年可达1.4万套至1.5万套。

这位法官说:“哪里需要开征房产税,只要央行不再大量发行货币,杭州空置的住宅就可全部逼出来,十年不用造房子,法院拍卖出去的房子就可以满足杭州住宅的供给。从法院系统来看,这种异常的现象,其他城市应该和杭州一样,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所以,牛刀老师不用去呐喊住宅空置率的问题。”

我一听,喜出望外,用这种方法逼出空置住宅尽管很残酷,倒也是一件好事。因为法院拍卖住宅,只按照市场估价的60%,等于房价下降了40%至50%。有的朝向不好的或者楼层很差的实在拍不出去的,最后会按照市场估价的20%拍卖。市场估价理论上要比新盘价格低得多,因为会考虑折旧。中国660个城市,现在拥有空置住宅早已超过1.6亿套,可新增5亿人居住,在经济不好的时候根本不存在住房需求,预期每年需求不超过500万套则可以供应32年,多少人要住的房子也早已造好,不存在市场供应的问题。

可想而知,2013年后,中国法院将成为最好的产业,房子永远拍不完。全国三、四线城市大抵如此,有的可能更加恶劣。拍房子,将成为2013年“刚需”的口头禅。

第三,房地产业崩盘。

谢国忠描述房价泡沫破灭的前景时这样说,房价每年跌去7%,连跌20年,最终将跌去80%。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我的观点是要么泡沫破灭,主动清理烂账、坏账,重新修复金融体系,这样房价开始大跌,断崖式的,炒房客彻底被套;要么暴涨,一年再涨20%,这样炒房客才有钱赚,因为楼市投机资金不可能听任财富损失,可能会殊死一战;要么大通胀来临,继续印钞。只有这三种方式。下面,我详细分析一下这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就是调结构扩内需。所谓调结构扩内需,就是让投资和出口在GDP比重中逐步归于正常,逐年放大内需的比重,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把内需扩大到60%至70%之间;把投资从57%降到20%左右;把出口降低到15%左右,这才是经济运行的良性反应。这不只是人力所为,而是经济规律的必然。所以,对房价泡沫的容忍度最多只有一年,也是我以前一直判断的,2013年底前房价泡沫破灭。

第二种方式就是稳投资保增长。所谓稳投资保增长就是继续以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那样,房价泡沫会被继续放大,数据依然好看。但是,这就增大了对整个经济体的危害,崩溃起来就会更加轰轰烈烈。后一步必然要加强制度性建设,取消房地产预售,开征房产税就会被提上议事日程。

第三种方式就是继续印钞,消化地方债务。这一步是冒险,因为大通胀一旦爆发,货币体系就将崩溃,尽管可以消除地方政府债务,但是,稀释了全民财富,导致制造业全部倒闭,失业人数会增加到1.8亿人口。

泡沫经济已经极大地危害了经济基础,崩溃即将来临。何去何从,考验的是中国人民的智慧。

第四,大萧条绞杀房产泡沫。

在写作《中国通胀,世界通缩》时,我就预料了“金砖四国”以后的命运一定与亚洲四小龙相似,以一场惊心动魄的金融风暴结束,这是注定的。1997年的亚洲四小龙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在金融风暴中拼死挣扎的惨状,我至今仍历历在目。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中国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10月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

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兑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就这样,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在随后的两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印尼、日本。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最惨的是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金融系统几近摧毁,外汇储备耗尽。韩国为了偿付国际基金货币组织的贷款,不得不宣布国家破产,首尔35%的家庭债务暴露出来。当时,韩国民众纷纷将自己家里的外汇、黄金送给政府渡过难关。香港房价两年暴跌68%。

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这四个金砖国家目前正处在这个同样的金融风暴的前夜,或者,某种迹象显示,或许已经在发生。巴西,今年的GDP增长从5.4%突然滑落到1.2%,印度从9.4%增长滑落到5.3%,中国两年时间从10%的增长速度滑落到7.6%(实际GDP可能不到5%,从社会用电量可以看出)。高速发展带来的投资泡沫毫无疑问已经破坏了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

我相信国家抵御金融风暴的力量,最坏的结果是外汇储备被洗劫一空,人民币汇率大跌至22元的水平。所以,对国家没什么担忧的,我最担心的是这场金融风暴很快刺破房价泡沫,很多家庭债务暴露无遗。经济大萧条已经在降临,外来工返乡潮正在涌起。昨夜,深圳一位持有多套住宅的朋友和我在电话里辩论,我质问他一句话:“经济大萧条来袭,你的房子卖给谁?”他回答:“中国城市化空间很大,很多农民要进城。”我说:“鬼话,如果进城农民能买得起你的房子,那说明你的房子已经一文不值了。”就是一文不值,也没有人买。很简单,大家都守着一点外汇准备过冬,谁去倒腾房子。很多房子跌去50%也不会有人出手,现在这个房价还能糊弄人。金融危机爆发,很多债务过重的人,抛售都出不了手。

仔细想想吧,经济大萧条,谁买你的房。外来工吗?

第五,烂账的处理。

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十多家金融机构与两家地方国企向江西赛维太阳能公司提供的借款余额高达128.85亿元。其中,期限不高于一年的短期借款高达82.67亿元,这将对基本面临严重恶化的赛维形成严峻挑战。赛维债务的爆发,只是冰山一角。

赛维这种公司必然是:兴,靠政府,因为政府可以动用财力和信誉,为发展企业进行融资;败,也靠政府,因为大家都要到企业里面分利,必然会破产,留下一堆烂账,最后,由下一任领导处理。

全国600多个三、四线城市中,像赛维这样的公司大约有370家(我在2011年调查的结果),在银行的烂账已经突破3万亿元(2011年末的数据)。这种烂账,在GDP下滑时就会自动现形。也就是说,其他370家类似公司,都将爆发债务危机,只是时间而已。

目前,我国金融系统总资产113万亿元,总负债106万亿元,实际净资产只有7.5万亿元。我们的烂账是多少呢?除企业烂账(不包括40个大中城市企业烂账)有3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12万亿元,连带债务4万亿元,总共高达19万亿元。

房地产烂账也将爆发出来。房地产烂账集中产生在三、四线城市,鄂尔多斯一城2000亿元,加上温州、威海、乳山、义乌、岳阳、长沙、南昌、厦门、海口、太原、运城、临汾、大同、石家庄、安阳、郑州等的烂账不少于7万亿元(不包括已经正在断供和将来要断供的房贷约1.1万亿元)。

全部算起来,金融系统全部烂账至少已经高达26万亿元。最近,李克强副总理反复强调“调结构扩内需”,说明这种投资大跃进已经终结,无法进行下去了,接下来只有一条路,就是清算债务。

第六,所有关于房价上涨的预期都已经破产。

开发商这么多年来一直在炒作所谓的预期价格,现在这些预期已经全部破产。预期价格是什么意思,大家很清楚,他卖的不是现在的价格,而是未来的价格,现在他们的未来已经是一片黑暗,面临死亡,怎么可能出现预期价值?

开发商最经典的预期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民币汇率涨到2元人民币兑1美元,中国会永远通胀,所以住宅会永远保值。道理上可以这么说,如果人民币上涨,热钱始终流入,房价必然会上涨。客观现实恰恰相反,人民币已经涨到顶,热钱正在大规模出逃,未来人民币将进入长期下跌的通道。按照开发商的这个原理来看,中国房价现在已经见顶,将来房价是一直下跌的。

二是中国城市化率很低,将来农民都会进城。是的,那看进什么城,鄂尔多斯康巴什这个鬼城也是城。山东乳山一个包括农民在内总共人口只有30万人的城市,现在空置房有25万套,可住75万人。春节后,我到过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等省的许多县城,一眼望去,都是一个景观,那就是盖好了的和正在盖的房子一望无际。多少农民都可以住,条件是农民得有钱才能住进去,谁给他们钱?

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土地增值税366亿元,同比增长56.6%;耕地占用税282亿元,同比增长39.7%;城镇土地使用税184亿元,同比增长51.2%。可见,农民承受的税收压力多么大。

三是GDP增长,房价也要涨。理论上,房价上涨与居民收入上涨正相关。现在恰恰相反,城市居民不仅收入没有上涨,人民币购买力却在下降,这三年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已经跌去50%。

2012年上半年,国家统计GDP增长7.6%。赵晓教授论证:上半年国内增值税13 434亿元,同比增加1001亿元,增长8.1%,据此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大约也是8.1%,再按除于1.5的经验法则,则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也许仅有5.4%。

我的论证很简单,关键看第一、第二产业的用电量,第一产业是负增长那就不用说了,现在是第二产业增长3.8%,按照中国GDP增长的需要,如果GDP增长8%,第二产业用电量应该达到10%,3.8%的用电量说明工业一片萧条,何来7.6%的增长?大衰退来临,那么,按照开发商的忽悠,就是房价大崩盘的来临。

还有什么可以忽悠的?理论上已经没有了,一切关于房价要上涨的理论全部破产。在中国房价中,不仅有土地泡沫、税收泡沫,更有灰色支出的泡沫,开发商自己算了一笔账,房价中回扣低的超过15%,高的达到25%。

第七,汇率损失残杀出口。

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714亿美元逆差,这是一季度重回顺差后,2011年以来的第二次逆差,上一次是2011年四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了290亿美元的逆差,这次逆差是上次的两倍半。上一次美元出逃是由2011年12月5日Swap引起的,这一次是资本常规性出逃,由中国继续放大房价泡沫加剧的。2012年上半年,中兴通讯一家公司,损失汇率1.8亿元人民币,而中兴通讯上半年毛利润只有1.5亿元人民币,汇率损失蚕食了所有的利润,还导致了巨亏,其他如华为等大公司都出现巨大的汇率损失。这样,房地产活了,出口型制造业全体巨亏。下半年,中国出口企业整体要趴下。

第八,无法重构的经济。

中国经济重构,才有人民币国际化的机会。不转型,中国可能会再一次与世界文明和经济繁荣失之交臂,科技、文化和经济永远落后于世界,更谈不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要转型,这也是相当痛苦的。

首先,我们必须刺破房价泡沫,只要有房价泡沫存在,内需就不可能刺激起来。道理很简单,房地产业蚕食了一切企业的利润,扼杀了所有人的消费,怎么可能有经济的繁荣?

其次,金融改革。我们祖宗一千多年前就有很好的民间金融体系,有良好的信誉和可靠的担保,发展到晋商、浙商等民间机构,何曾逊于朝廷?为什么我们现在就不能推进,这样畏畏缩缩?过去的十年间,深圳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小型金融机构,大部分被收购、兼并、重组并上市,成为跨区域甚至跨国的大型金融机构,大家对深发展、招商、平安等名字应该耳熟能详。全国很多地方,也是借金融改革之名将各类小型金融机构合并、重组并上市,成为地方金融主力,大名鼎鼎的金融新秀们都是资本市场的天之骄子。在深圳乃至全国的金融改革过程中,一些超级金融关系人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富可敌国的超级富豪。然而,在这金光闪闪的“金融改革”背后,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破碎了。直到2008年的金融风暴之后,中小企业的金融环境彻底恶化,它们变成了国家金融体系的弃儿,超级金融特权全部转向房地产和金融投机等特殊领域。试问,现在的温州金融改革是在改革吗?NO!各种势力的介入都是为了在高利贷崩盘中来分一杯羹,成立的民间团体都是官方人士或者有官方背景的,有什么有影响的民间人士参加?没有。不从实质上改革,这种推进是毫无意义的。

其三,三驾马车的重构。没有一个经济体敢于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为投资完全不能支撑一个经济体的运行。投资占GDP的比重达57%,这是一件极其冒进而疯狂的行为,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泡沫泛滥,债务发生巨大危机,以致最后崩盘。2012年7月进出口增长2.7%,距离全年目标的10%相差较远。说明受内外需影响,进出口没有明显起色。其中,出口增长仅为1%,出口这驾马车几乎完全停滞下来,出口一直如此低迷对经济影响无疑非常大。内需更不用说,恶性通胀之下,哪来的消费增长?所以,中国经济必须重构,这不是转型的问题,而是要推倒重来。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只有内需,而内需扩大的前提是保证全体国民的长期利益,对未来没有压力,能够进行透支性消费,而不是一味地增加生活的压力。要做到这点,现行体制就要迎接许多革命性挑战。

那么,目前需要做的那就是八个字:生老病死,衣食住行。这八个字代表着中国内需的基础,夯实这个基础,经济就能起飞,而且,可以稳稳当当地参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只有这样,人民币的币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如果做不好这八个字,说什么繁荣都是假的。

其四,货币战略的制高点。如何在货币战略上稳操胜券,要取决于如何建立战略制高点。这个问题的提出源于我们的汇率和财政的问题。当我国汇率问题日益严重时,我国管理层的货币战略的着眼点,一定要放在财政问题上。我们最紧迫的工作是巩固国家财政实力和强化国家财政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可能就要面对极为剧烈的价格重置,我们的土地价格和一切资产价格已经高得离谱。千万不要以为货币政策可以独立解决经济问题。当我们依赖货币政策解决经济问题的时候,经济问题非但不能解决,而会以乘数效应不断深化并放大。所谓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十分危险的诱惑,货币政策的独立将意味着行政体系的失控。苏联已经是一个经典的案例。

严重的资产泡沫必然导致社会生产成本的迅速攀升和社会生产效率的迅速下降。当社会生产效率下降到达临界点的时候,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将会接踵而至。如果不能及早地处理结构性矛盾,我们面临的结果可能不仅仅是“失去的十年”。由于我国财政不能自主和自觉地解决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我们必须借助国际金融资本开发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以达到高速发展和充分就业的目的。在借助国际金融资本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让渡一部分财政主权。被让渡的财政主权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货币主权。所谓的联系汇率制度,实际上是一种被动的货币发行制度,其本质是部分丧失了货币发行主权。与此同时,也就基本失去了资产定价权和商品定价权。

国际金融资本流入和国际贸易顺差构成中国货币发行依据。财政问题,才是货币战略的制高点。解决不好财政,单纯说货币战略毫无意义。如果汇率大战开打,金融风暴来袭,中国目前的财政将毫无防御之力。

其五,强化民族工业。内需是强化民族工业的基础,没有消费持续增长就根本不可能有自己的民族工业品牌。我们一向认为,我们是在引进技术。技术,难道只能靠引进吗?换一句话来说,引进的就是技术吗?毫无疑问,这么多年引进的技术,基本都是西方即将淘汰的低端技术,高端技术我们根本就引进不了。因为这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经济基础的核心。我们要有自己的高端技术,才能有真正的民族工业和民族品牌。靠什么?靠全民消费能力的提高,而不是掠夺全民财富来提升财力,那样只能进一步遏制全民的消费力。

一问一答

问:记得你说跨国公司撤出中国会推高库存,三年都消化不完,这是什么概念?

答:当年日本房价泡沫破灭后,消化库存花了5年时间。中国和日本一样,在泡沫经济时期,市场总是盲目乐观,不断扩大产能,拼命生产,国家宏观经济决策部门也在有意无意地鼓励企业扩张,而经济衰退一出现,原来的市场瞬间不见。

比方说汽车,2011年国内汽车一举突破销售1850万辆,于是,各省拼命上汽车项目。从现在立项的情况看,2015年中国汽车产能将突破3250万辆。他们的理由是:中国人口居全球之首、领土面积世界第四、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况且现在处于经济发展的腾飞期;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汽车、当官和为民的都需要汽车,在原汽车与世界人均保有量对比还是较少的情况下(中国每千人拥有的汽车在60辆左右,而美国在800辆左右,不要说达到美国一半的水平,就是千人保有量再翻一番达到100辆以上,这在全球范围内仍是很低的数字),汽车工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各地大力发展汽车产业的原因与动力所在。这些理由,都是泡沫经济的显著特征,人们的乐观情绪占市场的主导。经济大衰退一来,这些理由其实都不存在。

关于人口,14亿本身是一个伪数据,首先,2015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开始,无事可干的老年人会突破4亿人,以农村的老年人居多,这些人连病都看不起,更 论买车。关于领土,我国的面积很大,但是,具有地理常识就应该知道,中国的山林、水面、戈壁滩、大草原占去73%,美国可年产粮食40万亿吨,中国最多只能生产粮食16万亿吨。何况,这两年飞速发展房地产、高铁和高速公路,可耕地面积减少了四分之一,粮食产量同样减少四分之一,全依赖进口才能弥补粮食供应的不足。

现在的汽车销量已经在直线下滑,预期中国2015年的汽车销量不会超过1000万辆,多余的产能卖给谁?跨国企业正在撤出中国,目前的库存数据没有出来,过剩的产能和积压的库存将会拖死这些企业。这仅仅只是说汽车,其他的产能亦如此。房地产根本就不用说,全国县级以上城市住宅的空置房至少有1.6亿套,再来5亿人都可以居住,问题是,你到哪里去找这5亿人?

问:除了过剩的产能,还有哪些因素导致大萧条?

答:一是人口因素。从2012年开始,25岁至34岁的婚龄人口急剧减少50%,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计划生育,导致减少30%;一个是这个年龄20%的人都在和正在出国,这是一个奇特的现象。这两个原因,导致最有消费力的群体瞬间不见,买车、买房的人都没有了。

二是全社会购买力极度萎缩。从人均GDP就可以看出:当富人纷纷移民时,要减少一部分消费;其他的人生活成本那么高,社会保障极其薄弱,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普遍悲观,有多少人敢透支消费?没有一点现金,到时出现什么意外,完全没有能力应对。

三是私人债务为全球最高水平。这都是房价泡沫导致的恶果,会一个个让全社会艰难地吞咽。很多年轻的家庭,房贷支出占家庭收入的80%,而健康的经济体房贷只占家庭收入的30%左右。当经济高速增长不再时,这些家庭肯定守不住房产。这些家庭一旦增多,全社会就会出现系统性崩溃。

四是货币巨幅贬值,大多数人的财富大幅缩水。表面上看房价上涨了,个人财富增值了,其实房价上涨就是货币贬值,明明是一个巨大的泡沫吞噬了城市居民的财富,看上去却增加了。一伙玩泡沫的高手,最后一定会受到处罚。因为任何骗局,最后都会被戳穿。

问:关于房价,还能说点什么?

答:没什么说的,我坚信中国房价会发生一次断崖式下跌,就在这段时间。你看看这个数据就会很清楚。

合理的房价与家庭年收入之比,世界银行的标准是5∶1,联合国制定的标准是3∶1。现实中,美国是3∶1,日本是4∶1,发达国家最高的是悉尼8.5∶1,纽约7.9∶1,伦敦6.9∶1,首尔7.7∶1,东京7.9∶1,新加坡5∶1,而中国20~30∶1,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甚至达到 4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