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袁家沟:4位省委书记的传奇经历

袁家沟:4位省委书记的传奇经历

时间:2024-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袁家沟古今部分人物事迹介绍白行顺(?事迹载《名宦录》和《万姓通谱》。)字大本,袁家沟村人祖先。死后被命名为乡贤。1912年3月11日出生于袁家沟一个农民家庭。1928年10月担任中共袁家沟支部书记,代理东区区委书记。1931年1月后,任袁家沟特支书记,东区区委书记。1994年4月8日,这位忠贞的共产主义战士,因患心脏病,医治无效,在济南与世长辞。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等唁电致哀。

袁家沟:4位省委书记的传奇经历

袁家沟古今部分人物事迹介绍

白行顺

(?—1483)

字致和,号纳庵。袁家沟人祖先。明汉州(今四川广汉)知

州白亨(岁贡)三子。其“器度魁岸,议论卓荦”,一时为学者所钦仰。正统六年(1441)中举,翌年会试不第,遂奋发攻读,决心以天下为己任,十三年(1448)终成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封工部主事,户部员外郎。成化年间继为济南、太原知府。其访求治原,教民耕种,缓刑法,兴学校,招抚流散,赈恤穷独。旋转山西布政司参政,左右布政使,士民挽留,为之立碑,以彰其功。擢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湖广(治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巡抚。所至政绩煊赫,深得人心。成化十九年(1483)辞世,被请入乡贤祠。事迹载《名宦录》和《万姓通谱》。

白行中

(?)

字大本,袁家沟村人祖先。明正统九年(1444)举人。初任襄垣(今属山西)、安肃(今河北徐水)知县,抚民治政,不辞辛劳,百姓称颂。进擢监察御史,巡按广东、河南,罢黜贪官,群吏震慑,颇有“揽辔澄清”之志。后转松江(治今上海松江)知府,升两淮盐运使,清白廉洁,多有政绩。死后被命名为乡贤。

白如冰

(1912—1994)

乳名恩儿,原名树梁、树勋,化名高超。1912年3月11日出生于袁家沟一个农民家庭。祖父白锡龄,清末贡生,家境富有。他的父亲白汉濯,务农兼作小生意。他的母亲白氏,家庭妇女,聪明能干。他在清涧县第二高小读书时,受到革命熏陶。

民主革命时期:1925年参加了学生运动。白明善等共产党人不时从外地邮寄《共产主义ABC》、《向导》和《中国青年》等进步书刊,他从中获益良多。高小毕业后,任乡村小学教员。1927年11月加入共青团,翌年6月转为中共党员。在党的领导下,深入农村、学校,发展党团力量,积极参与陕北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红军工作。1928年10月担任中共袁家沟支部书记,代理东区区委书记。次年2月,考入省立第四师范深造,任学校党支部书记。1931年1月后,任袁家沟特支书记,东区区委书记。1933年四五月间,参与红二支队的创建准备工作。6月,任安定县(现子长县)区委宣传委员,9月复任清涧东区区委书记。1934年1月,同白雪山等在解家沟杀豪绅衙役9人,揭开清涧土地革命新的一页;1至2月间,任绥清县委秘书长兼宣传部长。1934年3月起,先后任中共陕北特委候补委员、特派员,中共横山县委书记、延长县委书记,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特派员兼延长县委书记,陕甘晋军区供给部代部长。1935年3月后,任中共延川工委、县委书记; 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晋军委供给部部长;11月,任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供给部副部长兼后方供给部部长。1936年至1937年春,担任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供给部副部长。

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8月后,任陕甘宁边区三边特委书记、内蒙古工作委员会书记、绥蒙工作委员会书记兼绥蒙游击队司令部政委。1938年11月至1940年2月,任中共绥远省委书记。1940年3月后,任中共晋绥边区党委书记大青山游击队二支队政委、晋西北区委常委、延安晋绥办事处主任等职。晋绥蒙环境艰险,斗争残酷,他以惊人的胆识,为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西北财经办事处秘书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勤部部长、陕甘宁边区财政厅厅长。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至1954年12月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1950年4月至1953年1月任西北军政委员会财政部部长。1953年4月至10月任西北总工会主席。1953年4月至1954年12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职工工作委员会书记。1953年12月至1954年12月任西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54年11月至1958年3月任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局长兼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1955年4月任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党组书记)。1954年12月任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筹备委员会主任。1955年4月至1958年3月任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党组书记。1957年12月至1958年3月任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主任。1958年3月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未到职)。1958年6月至1967年2月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1958年6月至1963年12月任山东省副省长(1959年2月至9月兼省计划委员会主任)。1963年12月至1967年1月任山东省省长。1961年2月至1966年冬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几年中受冲击。1970年6月至1974年11月任山东省革委会副主任。1970年6月至1971年4月任山东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成员。1971年4月至1973年8月任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1973年8月至1974年11月任中共山东省委第2书记。1974年11月至1982年12月任山东省委第1书记、山东省革委会主任(至1979年12月)。1975年8月至1980年1月兼任济南军区第1政委、军区党委第2书记。1977年12月至1979年6月兼任山东省政协主席。1980年1月至1982年10月兼任济南军区政委、军区党委第3书记。他是中共第七、八、十至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二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82年中共第十二大、1987年中共第十三大均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半个世纪中,他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在山东担任领导的近30年中,为建设山东,开拓进取,多有建树,誉满齐鲁。在指导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大胆探索。离休后,著有《风雨八十年》自传一书。1994年4月8日,这位忠贞的共产主义战士,因患心脏病,医治无效,在济南与世长辞。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等唁电致哀。

白栋材

(1916.1—)

192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后,历任陕北高级小学团支部书记、团区委书记,陕北游击队经济员。193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至1938年任陕北省贸易局秘书,陕北省苏维埃主席团巡视员,后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任教员、班主任、部主任。1938年至1945年任陕甘宁边区党委党务委员会副书记,中共三边地委书记,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地方部部长兼干部科科长处长办公室主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党务指导科科长,西北局党校副校长,延安中共中央党校五部主任。1945年至1949年任中共吉林省工委组织部部长,中共吉林省委组织部部长,中共吉林省委秘书长,中共图们市市委书记,中共永吉县县委书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江西省南昌地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第3副书记兼南昌市委书记、南昌市市长。1953年6月至1956年7月任中共江西省委第3副书记,其间:1954年1月至9月兼任江西省工业工作部部长。1956年7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处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69年任江西省冶金公司负责人,江西省重工业局革委会主任。1970年12月前任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成员。1970年12月至1972年4月任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1972年4月至1982年8月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常务书记。1979年12月至1982年8月任江西省省长。1982年8月至1985年6月任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书记兼江西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82年10月起)。

他是中共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任职至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大会),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和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分别增选、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白治民

(1918—2007)

1930年2月在清涧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先后任团小组长、团区委组织委员、团县委组织部长。1934年9月任共青团陕北特委特派员、安定团县委书记。1935年6月至11月任少共陕北特委宣传部部长。同年11月,由朱理治、李景林介绍,从团员转为中共党员,任陕甘省委候补常委、少共陕甘省委书记。1936年1月,任少共陕北省委代理书记、组织部部长。1936年2月参加红军东征,任中国工农红军地方工作委员会青年科长兼山西工委委员、青年部长,十五军团地方科长。1936年5月至1937年1月任陕甘宁省委候补常委、少共陕甘宁省委书记。1937年4月,任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常委,5月至8月任主任。同年5月出席苏区党代表大会并当选为陕甘宁边区党委常委。1937年9月至11月任陕北东地分区组织部部长,陕甘宁边区党委巡视团主任,中共延长中心县委书记(辖延长、延川、固临三县)。1939年出席边区第二次党代表大会被选为边区党委候补委员。1940年1月至1941年任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党委书记,三边分区保安司令部政委,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参议员。1942年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干部科长。同年6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党务研究委员会成员。1943年2月至1945年8月任陕甘宁边区绥德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1945年9月至1949年3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绥德地委书记、绥德军分区政委,(其中1947年7月至1948年4月改任绥德地委副书记,张邦英代理书记)。1949年4月至1950年1月任陕甘宁边区三原地委书记、三原军分区政委、党委书记(1949年12月起)。1949年10月起兼三原地委干部学校校长。1950年1月至1953年1月任中共陕西省委常委、秘书长。1950年2月至1953年2月任中共陕西省委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1953年1月至1954年12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农村工作部副部长。1954年10月至1955年6月任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1955年6月至1960年11月任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1955年3月至1959年7月任陕西省第一届政协委员会常委。1960年11月至1966年10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兼组织部长。“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7年4月至10月任西安公路学院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7年10月至1979年7月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8年9月起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1979年7月至1983年7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1983年7月至1987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顾问。1982年9月至1987年11月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他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共产党第七大、第八大、第十二大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7年1月26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9岁。

他病重期间及去世后,胡锦涛、曾庆红、贺国强、王刚、乔石、宋平尉健行、何勇、刘延东等党和国家现任、前任领导人分别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

白恩培

(1946—)

1965年8月至1970年8月在西北工业大学航海设备与自动控制系学习。1970年8月至1972年4月,在陕西省军区独立师农场劳动锻炼。1972年4月至1974年11月,任陕西省延安柴油机厂车间调度员、技术员。1974年11月至1981年12月任陕西省延安柴油机厂革委会副主任、副厂长。1981年12月至1983年2月任陕西省延安柴油机厂厂长、党委副书记。1983年2月至1983年9月任陕西省延安卷烟厂党委副书记、厂长。1983年9月至1985年7月任延安地委副书记。1985年7月至1990年5月任延安地委书记(其间:1987年9月至1988年7月在中央党校培训部学习)。1990年5月至1992年3月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92年3月至1993年8月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1993年8月至1997年2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其间于1994年12月当选为第六届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区委副书记)。1997年2月至1997年4月任青海省委副书记。1997年4月至1998年1月任青海省委副书记、代省长。1998年1月至1999年8月任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1999年6月至2000年1月任青海省委书记。2000年1月至2001年10月任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2001年10月至2003年1月任云南省委书记。2003年1月至2011年8月任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2011年8月至今任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他是中共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白炳炘

(1906—1987)

乳名千祥,化名马义。1906年3月2日生于袁家沟村一个贫

苦农家,少时曾当过长工。1925年参加农民协会。1926年投身革命,在白色恐怖年代由于工作需要,化名为马义,意思是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列主义。1927年参与清涧东区抗粮暴动。1929年春加入共产党。1933年成为红军游击队员。

土地革命时期,历任交通员、战士、班长、中队长,游击队总指挥,清涧县革命委员会军事委员,陕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驻东地区办事处主任,陕北军分会主席,中共陕北第一分区特委书记、政委,陕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陕北东地区特委书记兼政委,并秘密从事交通工作,建立联络据点,运送武器弹药,迎接谢子长回陕北,支援东征红军渡河,为开创陕北东部革命根据地贡献颇大。

抗战时期,担任绥德特委民运部长,米脂县县委书记,子洲县县委书记,葭县(现佳县)县长,陕甘宁边区运输公司经理、运输盐业总公司政委等职,在领导剿灭土匪,开展大生产运动,巩固和保卫边区,支援抗日等工作中,成效显著,被选为中共七大候补代表,并出席中共七大。

解放战争时,先后任中共晋西工委第十地委军事部部长、山西吕梁军区第十军分区司令员,石楼、永和、大宁3县中心县长,乡宁县长,晋绥行署第十专署副专员,晋南行署新绛专署副专员。发动军民顽强战敌,开展土地改革,成绩斐然。

新中国成立后,为甘肃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曾任甘肃省定西专署专员,甘肃省劳动局局长、政协常委、总工会副主席、农牧局副局长,甘肃省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届人大代表,甘肃省政协第五届常委会委员。他实事求是,敢于直言。1958年,在甘肃省委扩大会上批评了一些负责人弄虚作假、盲目蛮干的作风,被视为“老右倾”,下放郊区劳动。“文革”中,曾痛斥迫害老干部的行径。1987年1月病危期间,将自己的全部积蓄作为党费上缴组织,1987年1月21日,病故于兰州

白玉

(1916—)

原名金熙,代号小怪物。1927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转入共产党。曾任团清涧县委书记,河北省委巡视员,宁夏自治区地下工委副书记。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北行政委员会机关党委副书记,宁夏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宁夏检察院副检察长。

白耀明

(1913—1991)

原名炳照,1926年加入共青团,后入党。曾任共青团清涧县委书记,中共延安市委书记,陕甘宁边区学校校长,清涧县委书记,清涧县中医院副院长,米脂县县长。新中国成立后任陕北区党委秘书长,咸阳专署专员,西北地质局党组书记、局长,地质部石油局局长,地矿司司长,陕西省地质局局长、党组书记,陕西省冶金地质公司党委书记、主任,陕西省纪检委副书记,陕西省储量委员会主任,陕西省地质学会理事长。

白天

(1952.10—)

白栋材之子,现任深圳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197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10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英语专业),助理翻译。

1968年10月至1969年4月在江西省丰城县荣塘公社当插队知青。1969年4月至1975年12月任福州军区守备三团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参谋。1975年12月至1977年10月任江西省军区独立师一团参谋。1977年10月至1980年12月入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学习。1980年12月至1981年12月分配江西省军区独立师工作。1981年12月至1983年9月任中国旅行社南昌分社助理翻译、党支部副书记。1983年9月至1988年10月任江西省政府外事办副处长、处长、党组成员。1988年10月至1992年3月任江西省政府外事办副主任、党组成员。1992年3月至1994年3月任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副主任、党组成员,市友协副会长(1992年12月)。1994年3月至1997年7月任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主任、党组书记,市友协副会长。1997年7月至1998年8月任中共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人民政府外事办主任、党组书记(1998年6月免),市友协副会长。1998年8月至2002年9月任中共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友协副会长。2002年9月至2003年2月任中共深圳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市友协副会长。2003年2月至2003年8月任中共深圳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校长(2003年6月),市友协副会长。2003年8月至2004年4月任中共深圳市委副书记兼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党校校长,市友协副会长。2004年4月至2008年5月任深圳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校长,市友协副会长。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任深圳市委副书记兼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友协副会长。2010年6月2日在政协深圳市五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深圳市政协主席。

白树标

(1893—1968)

1933年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前曾任陕北省苏维埃政府贸易局和陕甘省苏维埃政府贸易局局长,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国民经济部贸易总局局长,是白如冰的大哥。

白志明

(1918.2—2005.11)

少年时随其舅父就读私塾,后毕业于高杰村小学。1934年3

月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3月至1935年1月任清涧县、乡共青团支部书记,区团委宣传委员。1935年2月至1936年8月任清涧团县委秘书,陕北团省委宣传干事、部长。1936年8月至1937年2月任陕北团省委宣传部长兼东区特委书记。1937年3月至1942年2月任陕甘宁边区青年救国会组织部长兼边区青年干部训练班主任。1942年3月至1943年10月在中共中央党校一部学习。1943年11月至1945年2月任中共中央党校四部组教科干事。1945年3月至1947年7月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干部科科长。1947年8月至1948年8月任府谷县县委书记。1948年8月至1949年3月任神木专区专员。1949年4月至1953年2月任中共西北局党校教务处主任。1953年3月至1953年11月任宝鸡地委副书记。1953年12月至1964年4月任延安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省委候补委员、委员。1956年被选为中共“八大”代表,并作大会发言。1965年3月至1969年8月任陕西省贫下中农协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1969年9月至1978年11月任陕西省交通局核心小组副书记。1978年11月至1982年1月任陕西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并兼任陕西省革命英烈编纂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委武装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副省级待遇离休。

他一生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人民利

益高度负责,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能刻苦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本色。

白晓林

(1963.12.29—)

1981年至1991年在部队工作。1984年军校毕业后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在云南马里坡县八理河东山1441.8高地开设炮兵前沿观察所,配合了多次战斗的炮火保障任务。战后在新疆军区参战学员中获得参战学员评比第一。1986年作为战斗骨干担任连长,完成了国防施工、战备训练、后勤建设等项任务,所带连队连续三年荣获集体三等功,本人多次立功受奖。1989年至1991年分别担任团机关副营职参谋、副营长等职。1992年至1993年担任西山油库支部书记、公司党委委员。1994年至1997年分别担任行政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修建处长、机关支部书记、机场供油工程副总指挥、总经理助理。1998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西北公司副总经理。2002年至2003年负责安技、修建工作。2003年担任公司党委书记、代总经理。2004年9月开始负责全面工作。2007年至2009年10月任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西北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2009年10月至今任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企业管理法律部总经理。

白炳书

(1924—)

1935年加入共青团,任支部宣传委员。1936年先后任子长县四区团委和陕北团省委儿童部干事。1937年调陕甘宁边区抗战剧团,深入边区各地及国统区宣传抗战。1942年调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担任过党总支副书记。1946年调清涧县委任秘书、宣传部长,参加了收复清涧的战斗和土改工作。1948年任绥德分区青年团筹委会主任。在任期间,使绥德分区成为全边区团员最多、组织最健全和生活最活跃的先进地区。因此于1949年出席全国第一次团代会。1952年考入北京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前身)学习。1955年调北京市委党校,任哲学教研室教员、初级部副主任等职。“文化大革命”中曾被下放农村劳动。1978年调中国科学院基建局,先后任局办公室主任及党委办主任,为北京中关村科学城的建设和全国各所的建设作出了贡献。1984年离休。

白珍实

(1941—)

1960年7月参军。1966年6月入党。毕业于空军技术学院(地空导弹学院),在校期间在空军三基地四营、二营当兵三年,毕业后在南京空军高炮十八师五十三团任战士、排长。1973年转业,在陕西机械学院(西安理工大学)工作。1973年至1984年先后在陕西机械学院人事处和组织部任干事。1984年任陕西机械学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1986年任陕西机械学院党委副书记。1991年任陕西机械学院党委书记。2001年退休。

白晓明

(1940—)

生于1940年5月,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国语言专业,分配到国家民航局科研所任翻译。1986年任北京外航服务公司经理。1991年任国家民航总局翻译室主任。1997年退休。

才智

(1925—)

出生在袁家沟村一贫民家庭。1937年至1944年,在袁家沟村和高杰村小学学习。1944年2月在本村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至1947年在陕西绥德师范学习。1947年11月在绥德师范毕业后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至1948年在绥德县搞土改工作。1949年至1950年在清涧县保安科工作。1952年至1953年在清涧县公安局担任局长。1953年至1956年在陕西省公安厅一处政治部任科长。1956年至1958年在国际旅行社西安分社任科长。1958年至1965年在西安大厦任科长。1965年至1970年在陕西省委办公厅人事处任副处长。1972年至1975年在长庆油田一分部钻井处政治处任主任。1975年至1978年在陕西省委审干办公室三组任组长。1981年任陕西省机械设备成套局人事处处长。在省机械设备成套局离休后,享受副厅级待遇。

白荣华

(1919.9—2005.4)

1933年1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11月离休并享受副地师级待遇。

新中国成立前:先后在陕西省清涧县保卫局、延川县委、陕甘宁边区党委、关中、延安地委工作,还在西北党校学习,并担任过山西省石楼县运粮站站长。

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安市公安局四分局派出所所长、大华纺织厂保卫科科长、西安市三奶场副场长、西安市水利机械修造厂革委会副主任、西安市水电局物资站站长。

白焕儒

(1924.2.13—1996.9.18)

系白树凯的长子。少年时代经受革命思想的熏陶投身革命活动,曾担任过袁家沟村儿童团团长。1936年春在高杰村模范小学上学时参加了共青团组织,并作为清涧县儿童团代表之一,参加了苏维埃陕北省儿童团代表大会。之后当过小学教员。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春考入绥德师范学校,担任班党支部书记,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曾受党组织派遣做过内线工作,其情况《康生与延安审干运动》一书中有记载。离校后当过完小教员、教导主任。

1947年起历任清涧县解家沟区宣传科长,清涧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干事,清涧县农会秘书,清涧县委秘书,清涧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绥德地委秘书处秘书,绥德地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绥德地委组织部科长。

1953年10月起历任中共延川县委书记兼县兵役局政委,中共延长县委书记处第2书记,中共吴旗县委第1书记、代县长、县人民武装部政委,安塞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县革委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县委副书记,中共黄龙县委第1书记、县革委会主任,延安地区卫生局局长、党组书记、顾问。1985年10月按副地师级干部离休。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一、二、三次代表大会代表。

白焕章

(1927—1991)

1927年农历三月四日生。1943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3月21日在延安病逝。

抗日战争时期在家乡务农。由于陕北久旱缺雨,虽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几亩薄地一年到头总是收获无几,家中一贫如洗。加之父亲早逝,家境雪上加霜。母亲不甘贫困,求助于时任绥德地委副书记的堂兄白治民。在白治民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明确了人生志向。先后在绥德地委电台、大华商店、骑兵六师供给部经济科等单位工作。后任清涧县折家坪区委宣传科长、区委副书记。

1949年4月任清涧团县委书记。1954年6月任中共绥德县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1961年2月至1964年5月任洛川县委副书记。1964年5月任宜川县委副书记。“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信仰从未动摇过。1969年1月,获得重新工作的机会,先后任延安地区民工团副团长、延安钢厂筹建处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等职。之后任延安地区工业局副局长,延安地区轻工业局局长,延安地区物价委员会主任,延安地区计划委员会顾问。1987年离休并享受副地师级待遇。任职期间,为延安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干部队伍的发展壮大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

白炳文

(1923—2011)

1923年9月出生于袁家沟村一个贫农家庭,自幼深受革命家庭的熏陶,追求真理,积极投身革命活动。1940年2月在家乡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党员。1941年8月至1943年12月经党组织安排在延安边区师范学习。1944年1月至1949年9月先后在清涧县区政府任助理员,区委组织科科长,花岩寺完全小学教导主任,后调入延安大学教务处工作,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积极贡献。1949年10月至1954年6月任清涧县委、吴堡县委宣传部长。1954年7月至1958年7月任子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为革命老区的恢复重建做了许多重要工作。1958年8月至1970年任延安地区农科所书记、所长,并兼任农校校长。1970年底至1972年任延安地区农业服务站书记、主任、农校书记、校长。1973年至1978年10月任延安地区农业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1978年11月至1983年12月任延安地委农工部副部长。1985年离休(享受副地师级干部待遇)。2011年4月27日逝世,享年89岁。(www.xing528.com)

白树概

(1901—1970)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开始参加革命活动。历任清涧县苏维埃政府财政局长、国民经济部部长、红军医院院长、绥清军区办事处经委主任。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高杰村乡长、东区区委委员。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高杰村乡指导员、乡长。新中国成立后,在清涧供销社工作,多次被评为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供销系统先进工作者,出席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的先进工作者会议。从抗日战争起一直是清涧县历次党代会、人代会代表。1951年作为陕北老区国庆观礼团成员,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曾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并分别受邀参加了毛主席和内政部长谢觉哉的招待会。1961年因病离职。

白树昌

(1908—1997.5.4)

1933年3月以前在家乡务农。1933年4月任清涧县折家坪区赤卫队中队长。1934年6月至1940年1月任乡文书。1940年2月至1942年2月任清涧县折家坪区三民乡联保主任。1942年3月至1944年3月任子洲县周福区区长。1944年4月至1947年7月任子洲县老君殿区区长、区支书。1947年7月至1948年3月任子洲裴家湾区区委书记。1948年4月至1949年4月任宜川县河坬区区委书记。1949年5月至1951年4月任宜川县委组织部部长。1951年5月至1953年11月在陕西省委党校学习期间担任班党支部书记。1953年11月至1958年6月任铜川矿区党委组织部部长。1959年4月至1959年10月任铜川市煤炭工业部组织部长。1959年10月至1963年4月任铜川矿务局党委副书记。1963年4月之后任铜川矿务局工会主席。

白厚东

(1933.5.21—)

1947年8月入伍,在山西省乡宁县公安局工作。1949年9月至1952年10月在甘肃省定西政府办事处工作。1952年10月至1955年7月在兰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后又考入西北外语学院俄语系学习。1957年9月至1959年2月在甘肃省定西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工作。1959年3月至1961年4月在中国民航甘肃省分航办公室任秘书。1961年4月至1961年12月在兰州民航任行政股副股长。1961年12月至1964年4月在兰州民航管理局飞行大队任财务股股长。1964年4月至1973年1月在中国民航兰州管理局保卫处工作。1973年1月至1983年8月任中国民航新疆区人事科科长、油料科科长。1983年9月至1985年8月在中国民航新疆航空区任调研员。1986年5月至1993年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汽车大队大队长。1994年6月享受处级待遇离职。

白佑东

(1938.4—2003.12)

1953年参加工作。1956年7月入党。1953年至1960年在清涧县商业系统工作。1960年至1965年在清涧县政府办公室工作。1965年至1968年在清涧县乐堂堡公社任社长。1968年至1974年在清涧县折家坪公社任书记。1974年至1980年任靖边县革委会副主任。1980年至1983年任横山县委常务副书记。1983年至1986年任榆林地区建设局局长。1986年至1990年任榆林地区物价局局长。1990年至1995年任榆林地区统计局局长。1995年至1998年任榆林市统计局调研员。1999年12月退休。

白清生

(1949.7.7—2007)

196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0年任解放军雷达通讯站班长。1975年任解放军雷达通讯站技术员。1980年任雷达通讯站科长。1985年任雷达通讯站站长。1987年任济南军区通讯设备处主任,中校军衔。1990年转业到山东省电力局电子公司任经理。1995年任山东省电子工业公司副经理。

白洁

(1955.2.1—)

1975年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县下放劳动。1978年在山东省财政厅财务处工作。1986年任山东省财政厅财务处副科长。1990年任山东省财政厅财务处科长。1999年任山东省地方税务局财务装备处处长。2005年至今任山东省地方税务局总会计师。

白焕智

(1950.7—)

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现任延安市总工会研究员(正县级)。历任陕西省总工会第十届、十一届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政协延安市第二届、三届委员会委员,延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1958年9月至1964年7月在袁家沟村小学读书。1964年至1969年在高杰村中学读书。1970年至1971年先后在清涧解家沟、高杰村中学读书。1972年至1973年在高杰村镇张家畔学校任教。1973年9月至1976年8月在西安矿业学院机电系机械制造及工艺专业学习,先后任班长、党支部书记。1976年8月至1979年12月在延安地区农机研究所任技术员。1979年12月至1988年9月在延安大学人事处任师资科副科长、劳资科科长、经济师职务。1988年9月至1995年12月在吴旗县任副县长(其中1994年经省人事厅批准为高级经济师职务,1995年被延大党委任命为正处级调研员),县上工作期间曾分管过公交、文教、科技、经济开发、石油开发等工作。1995年底任延安市总工会副主席、党组成员。2007年9月任延安市总工会调研员。

白汉勋

(1924—1984)

1943年元月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清涧县新社区乡文书、区青年主任;清涧县新社区委宣传科科长;延安陕北青工会事务所秘书;陕西省行政干校组织助理员;铜川矿区保卫股长;铜川矿区一矿保卫科长;一矿党委纪律监察委员会书记;铜川矿区一矿副矿长;铜川矿务局党委纪律监察委员会副书记;铜川矿务局保卫处处长。

白耀东

(1952.1.23—)

1958年至1964年7月在袁家沟村小学读书。1964年8月至1968年8月在清涧县解家沟中学学习。1968年9月至1970年3月返乡劳动。1970年3月至1971年2月在解家沟中学高中班学习。1971年3月至1972年12月转入清涧县高杰村中学高中班学习。1972年2月至1973年8月在清涧县高杰村乡赵家山村任民办教师。1973年9月至1976年7月在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学习。1976年8月至1978年7月在清涧县解家沟中学任教。1978年9月至1983年11月在清涧县教育局教研室工作,任中教组组长。1983年12月至1984年11月在清涧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任副书记兼打经办主任。1984年12月至1987年9月在清涧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任书记,其间在陕西省委党校中青班学习两年。1987年10月至1992年1月在清涧县政府任副县长。1992年2月至1998年10月在米脂县政府任副县长,其间在山东邹城市任挂职副市长一年。1998年11月至2005年3月在吴堡县任县长、书记,其间在中央党校学习半年。2005年4月至2009年4月任榆林市农发办主任、党组书记。2009年5月任榆林市农发办调研员。曾是陕西省十届党代会代表,一届榆林市党代会代表,市委委员,一届榆林市人代会代表,二届榆林市政协委员。

白建琴

(1962.10.30—)

女,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79年考入西安统计学校,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7月在横山县政府统计局工作。1984年调入榆林市统计局,先后在综合科、工交投资科工作。1991年7月任榆林市统计局综合科副科长。1996年5月任榆林市统计局投资社会科科长。2003年10月任榆林市统计局农财社会科科长。2004年6月任国家统计局榆林市企业调查队队长。2007年3月20日至今任国家统计局榆林调查队队长。

白清琦

(1953—)

1953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生,大专学历,法律专业。1973年12月参加工作。1974年7月8日入党。先后任延安市卫生学校文书、政治课教师,延安市检察院秘书、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延安市宝塔区检察院检察长,延安市政府法制局副局长。2002年至今任延安市政府法制办主任。

白林森

(1944.11.23—)

1965年6月在清涧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在延安地区副食公司工作。1967年至1970年在延安地区副食公司东关冷库动力车间当技工。1970年至1979年在延安地区副食公司东关冷冻厂任车间主任、生产股股长。1980年10月任延安东关冷冻厂副厂长。1982年至1984年任延安地区食品公司生产技术科副科长。1984年至1987年6月在延安地委党校学习。1988年任延安地区食品公司冷藏科科长。1989年至1995年任延安地区食品公司副经理。1995年至2000年任延安地区食品公司副经理、工会主席。2000年至2004年任延安市食品总公司工会主席。2004年12月离休。

白瑜

(1954.7.7—)

1972年12月应征入伍。197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经济师,系白焕儒的次子。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四十七军第一三九师独立高炮营四连战士、副班长、班长;延安地区财政局干事;延安地区企业财务管理处副处长;财政部驻陕西省财政厅中央企业驻厂员处延安组组长;财政部驻陕西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延安组副组长;延安市收费资金管理处副处长;延安市财政局副调研员(正处级)。

白焕文

(1933.7—2005)

白焕章之弟,1953年3月参加工作。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至1960年在绥德县供销系统工作。1960年至1965年在绥德县委组织部工作。1969年任绥德县广播站党支部书记、站长。1971年至1975年任绥德县薛家峁乡党委书记。1976年至1986年任绥德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1991年调任榆林市直属工委驻绥德工委副书记(副县级)。1994年退休。2005年病故于绥德。为人正直,工作务实,受到干部群众的拥戴。

白海延

(1955.8—1999.7)

白焕章之子,198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陕西省烟草公司延安分公司副经理。

白焕孝

(1920—1957)

又名白怀玉,1932年参加革命。1937年入党,在中央人民剧团工作。1949年10月至1956年7月在西北局机要处任科长。1956年7月至1957年5月任西北五公司生产处处长。

白鸿岑

(1905—1943)

1932年前务农。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进行党的地下工作。1933年正式参加了清涧革命武装组织——红二支队,之后在延安联防司令部任指导员。1943年在延安逝世。

白力

(1938.2.22—)

1945年7月至1949年12月在延安保小读书。1950年至1954年在北京育才学校读书。1954年7月至1960年7月在北京师大女子附中读书。1960年7月至1965年7月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读书。1965年7月至1978年被中央组织部选派并下放农村锻炼。1979年至1984年在中央教育部给部领导当秘书。1985年至1998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担任(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马列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曾多次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高校先进工作者。

白琳

(1956—)

中共党员,1976年10月开始发表诗作。1977年12月参加高考。1982年1月毕业于延安大学中文系。出版有诗集《曳尾集》(作家出版社出版)、《旅滇诗稿》(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文革”童年小镇》(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白炳华

(1929.3.23—2010.11.26)

1945年,在共产党员白炳信和白红有的介绍下,白炳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在绥德师范就读时应征入伍。1954年考入第四军医大学。1960年分配到海军部队医务所任所长、队长、后勤处长(少校)等职。1980年转到延安地区医院任医务科科长,主治医生。

白荣真

(1934—2003)

1951年前在延安中学上学。1951年在陕西省绥德防疫站工作。1953年至1957年在绥德县医院工作。1957年至1959年在陕西省第一护校学习。1959年至1969年在洛阳铁路医院当护士。1969年至1972年在支援坦桑尼亚修铁路期间担任随团医生。1972年至1993年在陕西省临潼铁路疗养院任主治医生,并任医疗科科长。1993年退休。

白润江

(1942—)

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兰州医学院副教授,在国内一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篇,论文《当归药理作用研究》获1983年至1984年度卫生部特等奖。

白渊博

(1932—2003)

1948年8月在西北财经学校学习。1949年3月至1951年7月在西北后勤军械部任统计、出纳、会计。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11月在西北后勤军械部西安办事处任会计。1953年7月在西北军区军械部三四七仓库任司务员。1956年8月在解放军三一库管理科任管理员。1961年5月在总后建筑九总队管理科任助理员。1963年1月在后勤工程四团后勤处财务科任助理员。1964年5月在总后勤部财务部会计处任助理员。1969年2月在北京海淀区甘家口街道参加了部队。1972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供应部办公室工作。1976年从部队转业在国营113厂总务科任科长。1992年8月离休。

白源东

(1936—2005)

中共党员。1944年至1955年在陕甘宁边区保育小学和陕西省省立第一中学就读。1960年至1973年留校工作并任团委书记。1973年至1996年担任中国兵器工业第213研究所高级工程师。1996年退休。

白青山

(1920—2009)

1920年3月出生于陕西清涧县白李家河村。1934年秋参加革命。1935年3月加入共青团,11月由团转党。1935年11月任红军女工厂党支部书记。1936年5月任陕甘宁省工会女工部长。1937年和白治民结婚。1938年至1939年先后任富县妇救会副主任、子长县妇联副主任、安塞县妇联主任。1940年1月任三边分区妇联主任,1943年任绥德地委组织部干事。1944年至1946年在绥德师范学习。1946年至1947年担任绥德女小教师。1947年冬在米脂县搞土改,任工作组副组长。1948年秋至1949年5月代理绥德分区妇联主任。1949年7月任三原县委委员、县妇联主任。1950年2月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民政部社会处一科副科长。1952年到中央第二中级党校学习。1955年任陕西省委农工部干部处副处长。1965年任西北局组织部干事。“文革”中下放劳动。1977年随白治民调福建。1979年调中组部。1982年离休,局级。2009年享受副部级医疗待遇。2009年10月8日在北京逝世。

高峻峰

(1912—2002)

1912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杜家圪台村。1929年5月与白如冰结婚。1935年4月参加革命。1935年4月至1936年4月任袁家沟农村工作区妇女主任。1936年4月随红二十九军及中央供给部一起行军作战,曾给毛主席、周总理缝制过衣服。1937年1月担任延川县永远区妇女主任,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至1943年任袁家沟区妇女主任。1941年被选为边区特等劳动模范,得到毛主席的接见。1943年至1945年曾先后任晋绥边区行署财政处工作队队长,延安妇女联合会干部。1945年8月至1946年9月,在延安西北党校学习。1946年10月至1948年12月在陕甘宁边区后勤部工作。1949年1月至10月在边区财政厅总务科工作。1949年至1958年在西北财校工作。1958年至1970年在陕西省机械设备成套局工作。1979年9月离职休养。1984年4月享受县处级政治生活待遇。1987年10月享受局级待遇。2002年5月3日在北京逝世,骨灰安葬在八宝山红军墙。

冯芝桂

(1933—)

白焕章夫人冯芝桂,中共党员,出生于山西临县,抗日战争时期到陕西。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榆林师范上学。1953年毕业留校工作,后调入中共榆林地委宣传部。1958年考入延安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留校工作,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研究生班。1963年毕业后回延安大学。后调入延安革命纪念馆。1983年调到延安市党史研究室,任副主任、副编审。1993年退休,先后在省内外报刊发表文章70余篇。其中《延安时代的廉政建设》收编进《全国领导干部学“三个代表”理论文献》一书。《邓小平四回延安》参加学习“三个代表”研讨会,被评为优秀论文特等奖。

宋东茹

(1957.2—)

白海生夫人宋东茹,大学文化程度,祖籍吴堡县,出生于绥德县义合镇。1978年1月参加工作,现任绥德县委常委、榆林市委驻绥德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书记,曾任绥德县畜牧局副局长、中角乡党委书记、绥德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绥德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她与时俱进,创新工作。在中角乡和县人大任职期间,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兴修高标准宽条梯田3000多亩,生产的谷子和洋芋获全国和全省高产。1999年以来,她多次亲赴深圳争取慈善资金3000多万元,解决村民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等实际困难。每逢春节,她组织善款给群众发放面粉和棉被。先后为榆林市慈善机构争取回善款1200多万元。担任绥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之后,为打造绥德汉品牌,绥德石雕,绥德文化艺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白玉桂

(1907—1984)

白玉桂的第一个丈夫叫师延发,是清涧县城郊师家园则村人。师延发很早就参加革命,在国民革命军担任连长,吴岱峰是指导员,都是共产党的地下党员。这个连后来又调拨到安徽国民革命军,师延发仍是连长,吴岱峰仍是指导员。师延发和吴岱峰带领部队在执行一次秘密任务时被国民党当局发觉,并被敌人四面包围,于是一场血战展开,师延发壮烈牺牲。迫于生计,她带着五岁的儿子改嫁给了袁家沟的白发荣,白发荣是袁家沟的第五任党支部书记。1936年毛主席东征来到袁家沟时,她给毛主席缝制了衣服,毛主席用四块红军票来嘉奖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