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申报《培训管理工程》研究课题?文件解读

如何申报《培训管理工程》研究课题?文件解读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将1999年度《研究课题申报表》及“关于填写《研究课题申报表》的注意事项”寄发给你们。有关中国农业干部培训的理论探讨,已有部分学者参与,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至今缺乏系统的研究。

如何申报《培训管理工程》研究课题?文件解读

一、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文件

(98)院字第26号

关于申报1999年度研究课题的通知

各分院:

为提高我院职工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推动学院各项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根据华南工作座谈会的精神,总院继续组织全院职工开展自立项目的研究工作。现将1999年度《研究课题申报表》及“关于填写《研究课题申报表》的注意事项”寄发给你们。请按要求认真填写并于1999年1月10日以前寄到总院成人教育研究室,经总院汇总审批后,正式立项并开展研究工作。

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

1998年11月25日

二、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研究课题申报表

1999年1月9日

课题名称:培训管理工程

申报单位: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分院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马锦郁 管镇滨 黄惠玲 谢江

研究时间:1999年4月10日~2001年12月10日

课题主持:马锦郁

(一)课题的立论根据和意义

1.课题的立论根据

(1)21世纪农业领导干部培训,涉及到社会经济、市场、资源等多个领域,也关联到领导干部自身的工作经历、实践经验、文化学历、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心理倾向、求知欲望等多个层面,是一项庞大的灰色社会系统管理工程。我们还有许多或然性或不确定性的未知领域,需要进行科学探索和系统研究。不如此,我们就不可能了解这项系统工程的系统结构、系统功能、系统接口和系统运行规律、机制和模式,就不可能驾驭系统进行良性运转。

(2)21世纪同本世纪相比,由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两大因素作用,迫使农业完全改变原有的观念、模式,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全新概念的现代农业将取代传统农业。农业领导干部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不间断地接受新涌现出来的新理论、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来提高农业管理的科学决策水平,并通过培训管理工程实践达到提高综合素质和创造性能力的目标。

根据(1)、(2)可推断出,本课题立项有充足的必要性和需求性。

(3)本课题组全体成员长期从事县(市)级农业领导干部培训实践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世纪后20年,本课题组成员主持广东省委组织部和中组部农业部下达的农业经济管理干部专修科和全国9省(区)县级农业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培训了包括省、市、县、镇领导干部4000多人,他们已经成为华南四省(区)和西北五省(区)各级领导骨干,是本课题研究所依托的主要社会力量和培训管理质量信息反馈的原材料的源泉。这是本课题牢牢扎根于社会实践土壤之中的可靠保证,又使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向赋予实践品格

本课题组成员在长期进行农业领导干部培训实践中开展深入地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理论研究成果,撰写了培训管理专著和公开发表几十篇教育管理论文,其中具有代表性有:

①《培训管理系统》,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5

②Establishing Safety Experiment Psychology-A New Problem on Safety Education on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Training《Proceeding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m Industrial Training》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1988.12

③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训目标因子系统分析,《中华学术研究》,1991.7

④An Optimum System Designed for Guangdong' s Country-side Enterprize Cadreds Training Program,《Proceeding of the Third Intem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rn Industrial Training》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9

⑤论经济“板块结构”模式及人才“板块结构”现象,《广东技术经济与现代管理》1992年第1期

⑥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格局与人才培训,《南方经济》,1992年第1期

⑦世纪交替时期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格局与人才培训架构,《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研讨会论文摘要选集》,1992.6

⑧转轨:素质的再造,《高等农业教育》,1992年第3期

⑨高教改革与市场经济,《开放地区研究》,1992年第1期

⑩海南经济发展战略与市场经济培训决策目标,《开放地区研究》,1994年第2期

⑪万宁领导干部市场经济培训工程,《开放地区研究》,1994年第3期

⑫广东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训决策目标探讨,《中国经济文库》,1995年10月第1版

⑬为和平县农业生产发展增加造血功能增强发展后劲,《开放地区研究》1997年第1期

本课题组理论研究成果表明,本课题组具有整体综合研究实力和创新能力。本课题组主持人正在主持撰写《21世纪初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专著和主持《21世纪农业领导干部培训体系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为本课题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来看,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使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理论性、新颖性、体系性和可操作性,填补国内培训学术界研究领域一项空白,具有可能性和可靠性

2.意义

(1)本课题研究具有体系性。有关中国农业干部培训的理论探讨,已有部分学者参与,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至今缺乏系统的研究。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及下属的16个分院是我国培训农业干部的重要基地,为我国培训了大量农业干部,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培训经验,但缺乏全国性的协调性的系统研究。而我国21世纪农业现代化建设,对我国农业干部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展望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它必将是一个高新技术发展的世纪,一个人力资源培训教育的世纪。人力资源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培训开发将真正构成新世纪发展的基础。本课题必须进行体系性研究,具有对培训管理实践理论系统指导作用。

(2)本课题研究具有超前性。21世纪我国农村正面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内向型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国际型内涵扩大再生产转型,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和科技密集型转型过程中,要实现农村经济“两个根本性转变”,需要培训一大批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创造性思维和能开拓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农业领导干部,需要对21世纪农业领导干部培训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

农业干部培训教育作为一项事业和一门职业,它需要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与技术作指导。为了将我国21世纪的农业干部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之更为科学、更为合理和更为有效,必须研究和探讨现代培训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使培训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填补空白,有着非常可观的应用前景。

(二)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1.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认真总结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分院和广东农业管理干部培训部20年农业领导干部培训经验,探索21世纪中国农业领导干部培训理论、体制、机制、手段和模式,设计培训管理指标定量分析和指标逼近控制系统,撰写“培训管理工程”专著。(www.xing528.com)

本课题研究在21世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资源配置条件下的农业结构与农业市场对农业领导干部的素质需求,提出与21世纪相适应的农业领导干部培训管理目标体系,探索培训管理新理论、新观念、新手段、新方法和新模式、设计培训管理体制、运作机制改革的模型,安排与21世纪现代农业管理相适应的培训计划,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设置,优化课题系统,改革基础课程、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同时研究和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系统建立在以21世纪信息技术为主要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上。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培训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方案——实行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培训对象、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编写出反映21世纪国内外农业人才市场所需求的农业领导干部培训系统教材。

2.研究预期目标

培训管理创新目标表现在,逐步地从传统的专业技术培训转移到21世纪以研究“人本主义”为中心的管理行为、目标调整、心理控制、信息工程科学决策、统筹规划的现代培训,以满足培训对象对未开拓的前沿学科和边缘学科新领域的憧憬和求知欲望,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经济竞争撞击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应变能力。

通过包括模糊管理、梯度管理、目标管理和结构管理的培训管理理论的创新,达到在培训实践上,转变培训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培训计划与培训手段、培训内容与培训方法的现代化,提高与21世纪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领导干部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决策水平与管理素质。

(三)研究计划进度

1.研究宏观时间表

调查分析华南地区和西北五省(区)的农业领导干部现状及问题,写出阶段性论文;研究提出与21世纪相适应的农业领导干部培训管理体系架构新思路和干部素质要求,写出阶段性论文;研究设计干部培训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培训形式、培训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模型,写出阶段性论文;培训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培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培训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培训对象选择、课程系统设置、培训计划设计等,写出阶段性论文;最后撰写出专著:《培训管理工程》。

2.研究微观时间表

1999年5月,完成撰写《培训管理工程》课题核心论文:《21世纪初期农业领导干部培训计划系统设计》工作,并在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上发表;2001年12月底,完成《培训管理工程》专著(40万字)撰写工作,于2002年春出版。

(四)经费预算

1.希望得到总院力所能及的经费支持

2.总经费策划

包括区域调查研究、资料搜集整理、召开研讨交流会议、撰写并出版专著,需10万元(自筹)。

(五)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该课题申请人马锦郁及其课题组成员具有丰富的农业领导干部培训工作实践经验,发表论文和专著100多篇(部)。而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分院及其培训基地则为该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该课题研究将为华南地区及至整个中国农业领导干部培训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南。

三、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文件(1999)院字第10号

关于1999年度研究课题立项的通知

各分院:

1999年度学院研究课题立项审定工作已经结束。自(98)院字第26号《关于申报1999年度研究课题的通知》文件发出后,受到全院广大干部职工的重视和支持,先后有13所分院及总院有关处(室)共申报了25个课题。经院长扩大会议审定,批准18个课题正式立项。现将1999年度研究课题一览表寄发给你们。希望各课题组抓紧时间,认真开展研究,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具体工作请与总院研究室联系。

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

1999年3月29日

附件: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度研究课题一览表

抄报:农业部科教司

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度研究课题一览表

续表

注:各分院课题按收到申报表时间排序。

《培训管理工程》核心论文:《21世纪初期农业领导干部培训计划系统设计》在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第1卷1999年第2期上发表,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转载,2001年5月9日获全国高等农业成人继续教育协会课题评选一等奖。

21世纪初期农业领导干部培训计划系统设计

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分院课题组

摘要:本文着力阐述21世纪初期农业领导干部培训计划设计的系统观念,试图构建培训计划设计的系统模型,并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培训计划的内容、目标和课程的系统设计作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农业 领导干部 培训计划 系统设计

展望即将到来的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新世纪,它必将是一个高新技术发展的世纪,一个人力资源培训教育的世纪,而人力资源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培训开发,将真正构成新世纪发展的基础。

21世纪初期我国农村正面临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在由内向型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外向型内涵扩大再生产转型,劳动和资源型密集向智力和科技密集型转型过程中,要实现农村经济“两个根本性转变”,需要培训一大批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创造性思维和能开拓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农业领导干部,需要对新世纪农业领导干部培训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而培训计划则是培训理论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着重研究培训计划系统设计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一、培训计划的目标设计

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观点来看,培训计划是农业领导干部培训理论系统中的一个具有广泛牵动力的子系统,一头接引社会经济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一头连接培训转化的社会效果。首先,培训计划决定于社会需求,这反映了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环境密切联系,并由此决定培训目标,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作出社会规定和制的;第二,培训计划必须优化配置培训要素,要具有理论的创新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第三,通过培训计划功能的实施,转化成为培训对象的知识、观念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达到设计期望的培训目标;第四,培训计划实施的社会效果要反馈于社会需求,加上社会经济的变动因素,必须对培训计划进行修正,使之更具有适应变化的弹性和活力。

21世纪初期农业领导干部培训计划,要经过广泛的社会调查研究,由教育管理专家与有关部门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共同研讨,设计出培训的优化方案。这个方案要能反映时代前进的脉搏,反映农村体制改革、农村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具有与时代同步或超前的功能,并且还表现在促进学员观念转变和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性。具体表现在:培训计划要围绕着21世纪初期我国农村经济的热点、难点和关键,即农村产权政策与农村股份合作制、农业新科技革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前沿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培训计划的实施,系统地了解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观念、模式、途径和措施,有效地吸收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认真地掌握农业科技革命所创造出来的新思想和新方法,达到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增强内功、转变观念、提高综合素质,推动学员所在地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培训计划的内容设计

21世纪初期农业干部培训计划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分区域调查分析农业领导干部现状及问题,研究提出21世纪初期农业领导干部培训计划的思路;研究设计农业干部培训管理体制、运作机制改革的模型;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设置,改革培训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改革基础课程、主干课程的教学,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建立在现代化教育的平台之上。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培训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方案——实行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培训管理人员、培训对象的整合与优化。编写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农业干部培训课程教材。培训计划内容的创新应体现在:转变培训教育思想,更新培训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的现代化。

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领导干部培训计划的内容设计要遵循三个原则:多样性、变动性和超前性。第一,多样性。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区别,在于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交织在一起。不同的农业生产区域,受着不同的气候资源、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因素制约,同时又受着不同区位的社会因素,包括投资、科技、管理、信息、市场等制约,因而各区域的作物品种、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也会迥然不同。这种由于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决策活动的多样性,必将带来培训对象知识需求的多样性,因此培训计划的内容设计中既要体现多样性,又要提供选择性。各类培训通过比较分析,选择出来自不同区域共同需求的主干课程,而有区域性需求的课程则加设选修课。第二,变动性。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冲破区域边界的深入发展,各个区域经济都在向前发展,尤其是沿海、沿江、沿边、沿路的“四沿”地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农业领导干部适应这种发展变化,从传统农业粗放型的经营管理转变到现代农业集约型的科学经营管理的轨道上来。因而培训计划的内容设计也要适应这种转变,不能停留在原来的传统水平上。第三,超前性。21世纪初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和中国加入WTO之后农业按国际市场规则运作,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源将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农业领导干部必须进行知识储备、知识积累,具备有前瞻性的眼光和能力,来适应中国农业国际化程度提高所出现新的经济环境。显然,农业领导干部培训必须站在21世纪初期的制高点,反映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科技、信息、管理和决策知识的超前性。因此,培训内容的设计要注意到:其一,反映21初期的时代属性和特征,反映知识在农业经济活动中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规律,反映农村经济和农村体制深化改革的主旋律;其二,反映农业领导干部对知识的新需求。实践表明:一个成功、有效的培训计划对于鼓励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调整学员的知识结构,是十分必要的,是培训工作能否达到目标的关键所在;其三,农业领导干部处在农村经济深化改革和农村经济实践的第一线,承受着市场经济浪潮(包括市场变化、信息采集、科技资讯、项目决策、国际贸易等要素)的冲击。因此,金融市场、科学决策、管理行为、统筹控制、信息工程、心理调节等学科将会成为农业领导干部必修课程。我们应把这些课程融会到培训计划中去,逐步把专业知识培训与提高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训结合起来。特别是对那些高学历的学员,要满足他们对包括前沿学科和边缘学科高新知识的追求。

三、培训计划的课程设计

课程系统是培训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起聚合作用的一个子系统。课程系统反映出培训计划对培训对象包括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作用,转化为有效的程度和水平。而其他子系统都是要围绕着课程子系统运转,如果其他子系统(比如师资子系统)的功能较低,则可以通过人才的流动解决。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课程系统就等于培训计划的灵魂和基石。

为提高课程系统的整体性、前沿性、创新性和针对性,我们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和VE头脑风暴法来进行策划设计。比如,我院1997~1999年县级农业领导干部农业产业化研讨班的课程系统,运用上述方法,将两条互相垂直的轴线展开推进课程元素。纵向轴线的课程安排依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发展途径)→农村股份合作制与农村所有制结构和经营方式(体制改革)→农业科技革命与农业高科技及政策(发展手段)→三高农业(发展目标)→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发展道路)→领导观念与领导方法(发展决策)→农业法规(发展秩序),横向轴线的课程安排依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与措施(发展方法)→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区域优势)→流通组织运行模式(流通体制)→完善农业生产条件(硬件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软件建设)→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资讯决策)→WTO与中国农业政策(市场接轨)。显然,整个课程形成一个二维系统结构,各课程子系统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交叉、互相制约,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和一个有机整体。从纵向轴线看,农业产业化发展途径、体制、手段、目标、道路、决策和秩序是农业产业化运行轨道中紧密相连的有序链条;从横向轴线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区域优势、流通体制、硬件建设、软件建设、资讯决策、市场接轨又是促进其发展的主要条件。从1998年与1997年、1999年与1998年相比较,县级农业领导干部研讨班的课程系统,每年都要做必要调整,增开知识经济和农业系统工程等新课,丰富课程内容,反映时代特征,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在科学决策上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的整体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对人才素质产生的新需求,21世纪初期农业领导干部培训的课程系统的设计,要能反映用信息产业技术贯通、渗透和融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产业所形成的超大农业体系的新领域和新的价值观念,安排作为形成农业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知识基础的决策学、运筹学、规划学和博弈论等课程。随着培训对象学历和实践工作能力的提高,对于过时、重复的培训课程已感到厌倦,对新理论、新知识有着强烈欲望。因此课程系统应当反映21世纪初期的最新理论、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和最新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应当是从粗放型经营向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转变。因此,对于课程系统的设计也要作相应转变,要从知识技术专业型转变到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型,特别是在参与市场激烈竞争所带来的超重负荷、变动负荷和持久负荷对培训对象的心理造成的失衡影响,必须开设心理控制、心理调节和心理训练等课程,以提高心理素质,成为能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优秀干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