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延安中小企业创新调查:发掘陕北新创业机遇

延安中小企业创新调查:发掘陕北新创业机遇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延安市已建成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4个,分别是延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服务发展中心、延川县小微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延安市电商孵化基地和1938街区,均已列为陕西省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据统计,延安市中小企业比西安市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高约18%,运输费用高约

延安中小企业创新调查:发掘陕北新创业机遇

(一)延安市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现状

2015年,延安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稳增长、转方式、促升级的目标,突出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全市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成效初显。

1.创业创新市场主体不断增多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中小市场主体14700户,其中法人企业2272户,个体经营户12428个。到2015年底,全市中小企业发展到86000户,其中法人企业8590户,个体经营户78000户;四上企业达到931户,新增197户,其中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40户,新增22户;全市中小企业实施重点建设项目50个,总投资72亿元。

2.创业创新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到2015年底,全市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349亿元,比2010年增长120%,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17.1%提高到2015年的23.4%,年均增长1.06个百分点;全市中小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336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利润总额120亿元,比2010年增长6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比2010年增长140%;从业人员达到37万人,分别比2010年增长130%和增加86000人,占到全市二、三产从业人数的81%;全市中小企业支付劳动者报酬稳步增长,从2010年的35亿元增长到65亿元,从业人员的年工资从2010年的12962元增长到18935元,年均增长7.9%;实缴税金37亿元,比2010年增长71%,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从2010年的19%提高到现在的23%,成为继石油、煤炭工业外又一重要的税收来源。

3.启动建成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

为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延安市委、市政府积极为广大的大学毕业生、转岗职工、退伍军人社会创业者等提供必需的创业创新场所。目前,延安市已建成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4个,分别是延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服务发展中心、延川县小微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延安市电商孵化基地和1938街区,均已列为陕西省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延川县申报了陕西省创业创新示范县,宝塔区、安塞县、黄陵县也都在积极筹建中小企业孵化基地。

4.创业创新融资难题有所突破

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离不开资金保障,而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全市中小企业的一大难题。为此,延安市委、市政府和中小企业促进局等相关部门,通过多方探讨和不断尝试,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一是通过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引导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投入。2015年,共召开银企对接会54次,投放资金21.18亿元,中小企业贷款金额125.26亿元,增长26.91%,高于全部贷款增速6.48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贷款户数1352户,增加405户。二是扩充资本金,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担保融资力度。全市共成立信用担保机构18家,注册资本金4.18亿元,累计担保企业3652户,担保资金12.12亿元;全市成立小额贷款公司42个,注册资本金32.26亿元,覆盖13个县区,投放贷款金额28亿元。三是建立新四板融资直通窗口。由于我市中小企业多规模小、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在沪深的主板市场上市十分困难,为此我们在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上建立四板上市培训窗口。截至目前,延安市汇宝实业有限公司、延安恒德工贸有限公司、富县宏佳果贸有限责任公司、延川宏达枣业公司共4户企业分别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与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四是建立新三板上市后备企业库,开展上市事项培训。向省中小企业促进局推荐新三板上市后备企业44户,今年重点选择3户企业培育,助推企业在新三板上市。

(二)延安市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创业创新融资难融资贵

尽管延安市委、市政府和中小企业促进局等相关部门,通过多方探讨和不断尝试,破解融资难题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但融资难融资贵仍是困扰全市中小企业产业创新的一大难题。初创中小企业往往没有资信,也没有无固定资产做担保,要从银行获取贷款相当困难。有些中小企业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只好借用高利贷,增加了中小企业负担,削弱了中小企业本来就较弱的竞争力,使得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不利于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据了解,延安市大多数中小企业都背负着数量不等的高利贷,就连被认为是延安中小企业的龙头企业——延安制药有限公司,也借用高利贷,而且有一大批中小企业因借用高利贷而破产。

2.创业创新速度缓慢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数量增加了8.2%,增幅列全省倒数第三位;中小企业从业人数增加了9%,增幅列全省第6位;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增长了42%,增幅排全省倒数第2位。中小企业经济总量小,占GDP的比重只有23.4%左右,远远低于全省53.4%和全国60%的平均水平,在全省10个地市中列最末位。中小企业规模小,平均每个中小企业年营业收入只有125万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2%,位列全省倒数第4。中小企业数量少,尤其是工业中小企业数量少,县均拥有法人企业数全国为4706户、全省为3012户、我市只有623户。县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为10个,是全国的8%、全省的23%。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全市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科学的发展战略和相应的发展规划,在资本投资倾向上更愿意投向短缺的、投机性的、回报率高的行业,大多数企业仍然依靠低水平技术状态维持生存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从技术创新来源看,采取自主研发的企业只占到9.4%,联合研发的占13.1%,靠引进与模仿别人技术的企业占到46.6%,其他30.95%的企业创新意识不强。从研发机构的设置来看,有独立技术研究部门的企业只占到13.3%。有省级研发中心的企业只有19户,用于研发的费用不足营业收入的1%,远低于全国2.05%、全省2.07%的水平。大专以上学历技术人员占企业人数比例不足5%,大多数企业没有任何技术专利和发明。

4.创业创新成本较高,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由于受地理位置、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延安市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成本比西安市高得多。据统计,延安市中小企业比西安市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高约18%,运输费用高约8%,工人平均工资高近一倍。延安市针对一般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服务的中介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协同程度低,运行不规范,服务功能单一,在某些领域仍存在服务盲点。中小企业对市场化服务机构不了解、不信任、用不起、不敢用。中小企业在创业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难以解决,制约了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进程。

(三)延安市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对策建议

纵观延安市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受当前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的影响,延安市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形势更加严峻。延安市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推动延安市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应多管齐下,当务之急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学习培训,提升中小企业家素质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家观念的转变、素质提高是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而企业家观念的转变、素质提高除了要靠企业家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摸爬滚打外,学习培训是其中最重要的途径。

(1)做好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训

延安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对所有中小企业家进行创业创新培训,不仅不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培训效果也不会好。因此,应选择一批有思想、懂经营、勤耕耘、创新意识强的中小企业家,进行有对性的创业创新培训,增强其创新意识、风险意识、市场意识,进一步提高其经营管理平和创业创新能力。通过调研发现,延安龙飞盛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曹春景和延安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学军,市场意识、创业创新意识和创业创新能力强,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创新培训,不仅能够激发本企业创业创新活力,还能够带动延安市其他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动的开展,扎实推动延安市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

(2)实施创业者、小老板培训计划

助推延安中小企业创业创新,除了实施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训计划外,还应选择一批有文化、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又懂经营的创业者、小老板,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和培训机构合作,或外出学习观摩、考察调研等多种途径,开展创业创新培训,使其成为创业创新的示范者,成为延安市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推动者。

2.破解融资难、融资贵

资金是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基本要件,融资是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产业创新的一大难题,也是困扰延安市中小企业产业创新的一大难题,因此,推动延安市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必须破解融资难题。破解延安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仅仅依靠企业自身力量不够,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

(1)设立“中小企业创业创新专项扶持基金

为了推动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延安市政府可以在中小企业上缴的部分税收的基础上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创新专项扶持基金”,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积极申报,用于扶持中小企业进行产品开发、设备改造、技术进步、市场营销、组织转型或制度创新。

(2)加大对中小企业创业创新信贷支持

为了助推延安市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延安市要落实和深化工信部与有关银行签署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备忘录和战略合作协议,并探索中小企业的多种增信途径,支持引导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和互联网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试点等等。加大对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信贷支持。

(3)助推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延安市中小企业规模小、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在沪深的主板市场上市十分困难,应继续加强融资直通窗口和新三板上市后备企业库建设,并开展上市事项培训,助推中小企业在新四板和新三板上市,争取更多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进而破解延安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4)创新政府融资支持方式

延安除延长石油、陕西煤业、长庆油田、延安卷烟厂、国电公司等一些央企省企和个别的如延安能源集团等市属企业外,几乎全部为中小企业,是真正的量大面宽,几乎涉及所有行业和领域,很难找到适合所有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方式。所以,应根据中小企业实际需要,探索灵活多样的融资支持途径,真正做到雪中送炭。如恒丰制粉有限公司厂址就在延安市中央储备粮库院内,据厂长介绍,中央、陕西省和延安市三级储粮上万吨,平均三四年更换一次,若将这些储粮交给恒丰制粉有限公司,不仅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问题,还不会增加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财政压力,同时也提高了粮食储备的安全性和新鲜程度。

3.努力搭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平台

基于延安市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现状,充分激发延安市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努力搭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平台,主要应积极筹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和积极搭建网上创业创新平台。

(1)积极筹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

延安市委、市政府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目前,延安市已建成中小企业创业基地4个,延川县申报了陕西省创业创新示范县,宝塔区、安塞县、黄陵县也都在积极筹建中小企业孵化基地。这些创业创新基地建成无疑会推动延安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今后应继续在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设方面发力,积极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搭建平台。

(2)积极搭建中小企业网上创业创新平台

为此,一方面要认真落实《延安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延安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建立延安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入驻服务机构的进入、退出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延安中小企业网络平台建设,提高资源共享率。目前平台网络已正式上线运营,建成电视电话视频会商系统、呼叫系统,已有28户特约服务机构入驻平台为企业提供服务。今后应继续努力发挥实体平台与网络平台的结合效力,为延安市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提供新平台。

4.加强与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及自身能力的提升

对于创业创新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或者科研院所合作在一定程度有助于填补企业在创新方面的短板,特别是对于资金比较紧张,对创新的投入不足的中小企业,更是如此。在对部分延安中小企业的调研中,发现仅延安常泰药业与西安农林科技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其余中小企业均未与高校包括当地的延安大学建立起相关的合作机制。由于产学研结合得不够紧密,一方面导致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难以应用到企业的生产销售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导致中小企业的创新不足,发展不力。

然而,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或者科研院所合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当合作企业与自身存在一定竞争关系时,这种合作带来的收益只是暂时的,并不足以弥补企业本身的短板。所以,中小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在合作中学习先进的思想、制度与管理,从而在合作中获得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www.xing528.com)

除此之外,推动延安市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还应实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和充分发挥商会、联盟及企业集团的作用,激发延安市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力,提高延安市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能力。

附录:

资政报告:关于推动陕北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建议

一、调研基本情况

从陕北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新形势下,陕北能源经济困境与经济转型中,中小企业的作用与发展环境,研究中小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及中小企业成长发展战略与创新创业态势,为陕北中小企业与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性建议。调查范围涉及榆林、延安主要县区各类中小企业,重点是具有地方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能源化工延伸链企业、旅游企业。调研方式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在中小企业样本选择上,覆盖了陕北榆林与延安两个地区主要县区;按农业企业、工业企业、服务企业分类,企业涉及各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考虑。陕北中小企业发展情况与企业管理调研基本情况如下:

(一)陕北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榆林现中小企业增加值为143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8%。2015年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108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3%。企业从业人数达到了629098人,中小企业收入2822亿元,现注册登记私营企业个数21596个,个体工商户17500户。延安2016年新增市场主体25117户,累计达到11.53万户。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5.36亿元,同比增速15.01%。固定资产投资35.18亿元,同比增速12.64%。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户。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260亿元,占GDP比重26%,较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升了8.89个百分点,年均上升1.48个百分点。

总体上,陕北中小企业运行稳步回升,不断培育中小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非公经济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经济社会贡献逐年提升,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充分利用中小企业机制灵活、适应力强、吸纳就业多等特点,促进陕北产业结构转型、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

(二)陕北中小企业管理现状

1.生产经营状况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都很小,生产性企业又以加工作业为主,生产运营管理简单粗放,以经验管理为主。中小企业所采用的技术主要为传统工艺加现代化的科学生产技术,基本实现流水线作业,如老闫家、保平炒货食品公司,拥有精选机、炒货机、拌料机、烘干机包装机等一整套的生产设备,但其生产条件和设备比较陈旧落后。在原材料供应方面基本都是采取下乡收购或是外地调入的方式,尤其是红枣的生产加工,其原材料大部分都是从外地调入,本地的很少,原因主要为近几年受自然和病虫灾害的影响,产量大幅下降,以及枣农大批外出打工,种植面积锐减。

2.市场营销状况

产品定价方面,主要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法,通过原材料成本、加工成本的合计,再加上一定的利润最终形成本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与网点建设上,主要采取直接销售和中间代理商的订单销售模式,而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大多企业尚未建立,只有绥德县老闫家南瓜子炒货公司、兰花花生态食品公司、延川县森海农产品经销公司建立了电子商务销售模式,但其销售营业额占公司营业额的比重还比较低,平均不到2%。各企业在本县、周边市县甚至全国各大城市都建立了自己的营销网点,市场基本覆盖周边市县,面向全国各大城市,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3.会计财务、投融资状况

有些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比较松散,不规范,采用的还是手工记账方式。融资方面,整体反映困难,手续繁琐,门槛、成本过高。在投资扩大生产上,更是有心无力,由于土地发展有限,租金过高,再加上原材料、用工成本不断上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各企业主大多只能是望而止步。

4.人力资源与企业管理状况

人员结构上,大多企业不是很合理,年龄结构上主要以中年人为主,年轻人所占比例很少,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职责分工不是很明确,有的既是办公人员,又是业务销售人员。薪酬与激励方面,工资发放标准主要采用“基本工资+计件工资+福利”的模式,工资水平相对当地的物价水平来说,还比较低,在员工激励模式上,多采用全勤奖等物质激励方式。企业管理模式上,多为作坊式个人经营管理、家族式合作管理,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结构不合理。

5.政策扶持状况

从大的政策环境来看,近几年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扶持政策日趋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省、市、县都相应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且在税收、金融等方面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但相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巨大需求来说,其力度还不够。在具体调研中发现,真正能申请到专项资金,得到相关政策扶持的企业很少,经常是那些和政府来往密切,县里发展特别好的那几家企业,而其他企业只能是往后靠,几乎得不到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

二、调研发展问题

(一)用地难已成为制约部分企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

从地理环境的客观条件来讲,陕北各县山多川少,适宜企业兴建的地块少,同时受城市规划和国有建设用地指标限制,可为企业使用的土地供给总量很小,加之使用土地成本高、农民阻扰多等综合因素造成了企业用地难问题。据调研,企业用地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租地和买地,两种用地方式都存在困难。

租地难:第一,企业租地大多为农村土地,农民因担心土地租价上涨会减少收入,一般和企业签订的都是短期出租合同,按照市场行情一年一价,一年一交;第二,农村土地为村集体所有,而企业用地必须要经土地部门审批转变为建设用地,目前,转变用途每亩土地要交纳补耕费和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两项约2万元,较高的用地费用使得一些企业想租地扩大生产而又扩大不起,只能“望地兴叹”。租地企业没有土地产权,也没有长期用地合同的保障,就不能进行长远规划和固定资产投资,更不能以土地抵押获得大宗贷款用来扩大生产和增加市场份额,最终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买地难:中小企业原始积累少,流动资金有限,自身实力弱致使买不起土地。以绥德县物流园区为例,目前其农牧板块土地成本价已达18万元每亩,一个生产加工型企业要入园发展,需土地约20亩,粗略估算,这个企业土地、厂区建设及配套设备购置的资金总需求量达1000万元之多,这是大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所不能承受的。加之在国有建设用地供给量小的客观前提下,可供企业购买土地数量有限。

(二)技术、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在技术创新上,大多企业科技研发工作滞后,加工设备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和设备落后,专业的科研人员几乎没有,缺乏高质量的产品试制装置和高水平的检测手段,只能进行少量的简单试验,导致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产品形式单一,深加工、精加工项目少,产品附加值低,低档次产品较多,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份额难以提高。人才方面主要表现为:企业中技术研发、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均较缺乏;企业现有管理和技术人员素质低,创新能力不够,主要依靠传统的经验进行管理;高学历、专业对口、整体素质好的普通员工少;引进和留住人才困难。

(三)融资难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困难

资金困难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主要是受季节性资金需求的影响,在受季节限制的生产原料采购时期需要大量资金。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流动资金不是很充足,往往在原料采购期由于资金有限,采购的原材料只能是维持正常生产,无法满足市场的大量需求。造成企业资金短缺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银行信贷要求的有效抵押物与企业缺少有效抵押物之间的矛盾。调研的企业多以租赁形式占用土地,没有土地产权,也缺少其他有效抵押物,不能通过抵押获得大额银行贷款,同时,大多数有资金需求的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在金融单位缺乏良好信用记录,因此也很难从银行获得信用贷款。二是尚未形成由政策鼓励的第三方担保、政府信用担保等社会化融资服务机构组成的融资体系,融资渠道少。三是一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没有真正落实。相关项目资金和低息或无息贷款没有实际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存在被非企业法人空套使用的现象。

(四)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低,创新战略思维不足

从经营管理理念来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大多企业主存在严重小富即安的思想,目的是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即可,盈利部分用于改善生活品质,而不是用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二是缺乏现代企业意识。在企业管理上,主要是凭借传统的经验来管理,思维仍停留在生产—销售、进货—卖货赚差价的阶段,缺乏研发意识、品牌意识和借助外脑的意识,电子商务发展尚处刚起步。无法适应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三是不愿分享利益,没有利益共享理念,不愿更多让利于代理商和合作伙伴。在企业激励机制方面缺少创新,罚多奖少,往往导致员工不能久留。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主要表现为:管理方式粗放,存在家族式管理的烙印,科学化的管理结构、管理体系不健全。大多企业都是从家庭作坊式发展而来,虽然在形式上具备了一个企业的架构,但在经营管理决策中经常出现家长式的一言堂、随意性的情况,内部管理粗放,财务制度和用人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现象比较普遍。企业整体经营短视现象普遍,企业战略规划不够。

(五)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有待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大力倡导和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改善企业投资创业环境,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政府责无旁贷。各县也根据当地实际分别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是,在相关政策制度落实、工作机制的创新协调及服务观念和意识等方面仍存在严重问题。一是部分宏观部门和单位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观念上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导致服务意识差,服务水平低,缺乏统一性和连贯性。二是部分相关单位对中央、省、市,特别是县政府出台的支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了解不够,落实不够。在按照政策要求结合本县实际推动企业发展上研究的比较少,创新举措少。三是相关管理部门对企业的检查有一定的随意性,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形成了一定的干扰。

三、资政建议

(一)科学规划土地资源,合理调整企业用地

首先,要根据当地实际,做好超前规划,把中小企业用地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当中,用好最新土地政策,推进农村经营性土地流转、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实现村企合作等政策的落实,尽力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其次,要统筹利用现有国有建设用地资源,盘活存量土地,可考虑在已有的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中小企业发展园区,对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可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优先解决发展潜力大,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用地问题。第三,要针对少数农民和村干部只重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容易毁约或不履行与企业的用地协议,甚至聚众进行阻工影响企业建设的现象,政府要采取有效方式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大局观念和法制意识,增进相互理解支持,减少农民对用地企业的干扰,同时,也要保障农民的正当权益。

(二)加大技术、人才的投入力度

一方面,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针对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对本企业进行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通过无偿资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支持,同时,企业自身应加大产品的科技研发投入,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丰富产品种类。另一方面,要做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建立企业管理人员培训需求征询及培训服务长效机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各职能部门的培训资源和平台,经常性举办适宜本地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实际管理水平和创新管理能力。同时,企业要根据自身需求,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给予优厚待遇,引导企业走上科学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三)大力拓宽融资渠道,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首先,有关部门要继续积极为企业争取各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贴息贷款等项目,并加强对项目资金落实的监管,确保项目资金不浪费、不挪用。其次,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建立长效机制,搭建银企交流平台,探索推行企业联保融资,帮助有条件的企业直接在银行融资。第三,政府要鼓励成立第三方融资担保公司、村镇银行和企业资金互助组织等社会化融资机构,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第四,主管部门要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教育,督促企业规范财务管理,提高企业自身融资能力。

(四)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首先,加强企业主政治觉悟素质的培养,树立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企业不断发展,为本地区做出更多的贡献。其次,定期组织对企业主进行经营管理培训,帮助树立现代企业意识,改变重生产,轻研发、品牌、市场营销的原有思维。第三,加快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创新。摆脱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科学规范的公司化运转机制。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进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和市场化,形成有利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风险分担、收益共享的激励机制。同时,改变观念,发展区域特色的电子商务,针对本区域市场开展线上线下业务,利用互联网平台降低投资经营风险,建立健全规范的电子商务外部环境。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行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规划

一是各宏观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中小企业对发展本县域经济的重大意义,转变观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二是要认真研读上级下达的有关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结合本地实际积极研究适合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同时,加强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和覆盖面。三是要规范职能部门对企业的检查,采用检查预告制,重指导轻处罚,杜绝检查的随意性,积极探索推行管理部门集中到企业检查指导的工作办法,尽量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四是针对工业集中区建设缓慢,产业聚集度较低,政府要做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规划工作。进行战略分析与选择,重点发展制造业,主要为能源化工及其延伸产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医药与生物制药、养殖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主要为文化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商贸业、金融服务业、传统服务业。这将有助于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有助于中小企业实现创新,有助于解决人才问题。

(六)政府努力搭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平台

一是积极筹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在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设方面发力,积极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搭建平台。二是积极搭建中小企业网上创业创新平台。落实《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管理办法》《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入驻服务机构的进入、退出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中小企业网络平台建设,提高资源共享率。发挥实体平台与网络平台的结合效力,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提供新平台。三是加强与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及自身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推动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还应实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和充分发挥商会、联盟及企业集团的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力,提高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