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北中小企业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与环境调查

陕北中小企业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与环境调查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陕北中小企业在陕北经济转型中的作用调查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转型的资源型地区来说,发展中小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陕北中小企业所处的环境调查陕北产业结构仍然处于深度调整的时期。但是,我国目前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表现在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方面,而这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税收直接分配环节的让利。中小企业的利润不断下滑,导致现有的税收政策对促进和引导中小企业的发展起不到预期的作用。

陕北中小企业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与环境调查

(一)陕北中小企业在陕北经济转型中的作用调查

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转型的资源型地区来说,发展中小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资源型地区企业结构普遍存在着以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中小企业为辅的情况,进而导致地方财政积累不足、产业转型升级动力缺乏,经济发展活力不够等问题的出现。因此,要充分利用中小企业机制灵活、适应力强、吸纳就业多等特点,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

1.发展中小企业是培育资源型地区未来接续产业的重要途径

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的发展与该地区自然资源富集程度息息相关,随着资源的消耗,企业生产成本必然逐渐提高,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也会逐渐丧失。所以,这类城市必然提出经济转型,寻找适合的接续产业。要使接续产业真正成为未来主导产业,除了培养一定数量的大企业外,更需要培养一批可以为大企业提供生产原材料、零部件及各种配套服务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因此,发展民营中小企业是资源型城市培育未来接续产业的重要途径。陕北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地区,以石油煤炭开采加工为主导的经济模式兴旺了几十年,但近年来,第二产业呈现走低势头,“煤油主沉浮”的产业格局增加了陕北经济发展的压力和风险,严重制约了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已开始大力推进能源加工转型,积极发展非能源工业和新兴产业,随着大量工业园区的建设,必将促进大批中小企业发展,涉及农产品加工、生物、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构建多点带动、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新格局。

2.发展中小企业是缓解资源型城市就业压力的重要保障

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企业裁员、失业人数增加等问题。而发展中小企业是解决人员再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因为很多中小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有吸纳就业多的特点。此外,多数失业人员和未就业人员自主创业,创办的经济实体也是中小企业、微型企业、甚至是个体工商户。因此,对处于转型期的资源型城市来讲,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可以极大地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3.发展中小企业可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缩小县域收入差距

受主导产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延安市北部子长、安塞、志丹、吴起等县经济发展速度快,实力较强。延安市南部黄龙、宜川、富县、洛川等县资源相对较少,经济发展速度慢,经济实力相对薄弱。各县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民营经济在各县的发展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各县域比例失衡问题突出,这直接制约延安市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最高收入县区和最低收入县区的差距连续扩大。从GDP总量来看,南部六县占全市GDP总量不足35%,北部六县占全市GDP超过50%。从地方财政总收入来看,扣除市本级和宝塔区外,北部县占比接近80%,南部县仅有20%左右。大力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可以解决民营经济在县域分布的不平衡问题,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缩小县域收入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榆林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神木、府谷、靖边与子洲、吴堡、清涧发展差距大,需要解决缩小差距的问题。

(二)陕北中小企业所处的环境调查

陕北产业结构仍然处于深度调整的时期。政策环境不理想、产业选择规划不合理、融资困难、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影响了当下陕北经济的增长。

1.政策环境不理想

各级政府对发展中小企业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政策摇摆不定,宣传不力,造成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不理想。上级优惠政策难以全面落实到位,政策配套措施不健全是最突出问题。例如,企业奖励政策迟迟不能兑现。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的政策在落实过程中环节多,政府各部门之间配合不紧密,导致政策悬空,落实周期偏长。个别地方政府有对中小企业的摊派任务,加重了企业经营负担。中小企业缺乏高效的政策环境,因而难以实现总量上扩大,结构上升级,质量上提高,难以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

2.陕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第一,陕北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难度大,民间资金利用有限。正规金融机构考虑到中小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信贷风险过大、直接获利较小,所以在贷款时会十分谨慎。加上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不正规、信誉度差、可供抵押资产较少、缺乏融资的基本条件,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致使企业只得转向民间融资。但是民间融资往往使一些中小企业陷入了“越借越多、越借越难、借了难还”的恶性循环。第二,金融市场发展缓慢导致企业融资效率不高。陕北各类金融机构不健全、数量少、规模小。金融机构与网点少,布局不合理,多集中于市区,各县城分布较少。地方性金融机构没有成立,村镇银行、融资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缓慢。第三,金融创新不足,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不健全。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是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来完成。对于运用现代金融工具和手段融资,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企业还不成熟。私人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信托融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短期融资券等,基本没有开展。(www.xing528.com)

3.中小企业税收政策不尽合理

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财政手段,对中小企业降低投资风险、完善产品结构、促进创新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目前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表现在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方面,而这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税收直接分配环节的让利。中小企业的利润不断下滑,导致现有的税收政策对促进和引导中小企业的发展起不到预期的作用。

(1)税收优惠体制中的限制。目前我国的相关税收优惠体制还不健全、不完善,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制约。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单一,执行效率偏低,申请税收优惠政策的资格认定条件较高,税收征管水平不足。

(2)增值税制中的限制。小规模纳税人经营受到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小规模纳税人不能进行进项抵扣,导致部分行业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高于同行业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平均税负率。第二,小规模纳税人无权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起征点的设置有失公平和效率,这阻碍了企业规模发展的动力,而且容易造成纳税人的纳税行为不规范。因此,起征点在一定程度上虽然为企业提供了减轻税负的积极作用,但是也不可否认,在起征点上下一定范围内的纳税人,企业发展动力明显不足,税收不遵从行为、违法行为明显增多。

(3)所得税制中的限制。小型微利企业标准过低,执行的优惠税率过高,税收优惠的政策覆盖面较窄。

(4)税务机关纳税服务水平的限制。重税务机关权力、轻纳税人权利。重大型企业,轻中小企业。重服务态度、轻服务效率。

4.中小企业产业选择及规划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产业选择不合理。受资源偏好、定位不明确、盲目选择的影响,民营中小企业以二、三产业为主。受地区资源禀赋的影响,中小企业过多集中在第二产业,主要分布在建材化工机械制造陶瓷等与石油、煤炭、天然气相关联的行业;三产的中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餐饮、住宿、房地产、运输、农产品加工等行业。而且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走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二是中小企业产业聚集度较低。一个地区的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形成规模经济。而产业集群是取得市场经济竞争优势和规模经济效应的一种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陕北中小企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依托石油、煤炭等特色资源而形成的中小企业与分散于其他行业的中小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不够紧密。产业集群难以形成,集群效应难以充分发挥,难以形成人才、资金、技术和服务的溢出效应,很多中小企业都陷入孤立发展的困境。

5.用地难已成为制约部分企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

从地理环境的客观条件来讲,陕北各县山多川少,适宜企业兴建的地块少,同时受城市规划和国有建设用地指标限制,可为企业使用的土地供给总量很小,加之使用土地成本高、农民阻扰多等综合因素造成了企业用地难的问题。

据调研,企业用地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租地和买地,两种用地方式都存在困难。租地难:第一,企业租地大多为农村土地,农民因担心土地租价上涨会减少收入,一般和企业签订的都是短期出租合同,按照市场行情一年一价,一年一交;第二,农村土地为村集体所有,而企业用地必须要经土地部门审批转变为建设用地,目前,转变用途每亩土地要交纳补耕费和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两项约2万元,较高的用地费用使得一些企业想租地扩大生产而又扩大不起,只能“望地兴叹”。租地企业没有土地产权,也没有长期用地合同的保障,就不能进行长远规划和固定资产投资,更不能以土地抵押获得大宗贷款用来扩大生产和增加市场份额,最终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买地难: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多为家庭作坊滚动发展而来的中小企业,原始积累少,流动资金有限,自身实力弱致使买不起土地。以绥德县物流园区为例,目前其农牧板块土地成本价已达18万元每亩,一个生产加工型企业要入园发展,需土地约20亩,粗略估算,这个企业土地、厂区建设及配套设备购置的资金总需求量达1000万元之多,这是大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所不能承受的。加之在国有建设用地供给量小的客观前提下,可供企业购买的土地数量极其有限。

6.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会碰到各种问题与困难,政府部门应积极主动为其发展提供服务,成立各类型专门服务机构,建立健全企业发展的服务体系。目前,民营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已经制定的部分管理制度,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管理办法》《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二,网络平台服务类型少,业务不全面。成立了中小企业网络服务平台,但平台正式运营时间短,实体服务机构入驻少,业务领域不齐全,限制其服务功能发挥。第三,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晚,成效不明显。第三方开展企业征信评级工作难度较大,企业信用评级咨询服务业务范围较小,企业信用档案建立的较少。第四,关于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建设略显滞后。第四,信息资源短缺。中小企业要获取最新技术知识和市场机会,信息是关键。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属三线城市,人才短缺,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来讲,中小企业对搜集技术创新资讯缺乏广泛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局限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