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能在中国:外国引入与本土发展

电能在中国:外国引入与本土发展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电工技术发展史,则是与之相反,先由外国人将电能这一新技术引入国内,携资金、带设备兴办电厂和电信企业,而后才缓慢地发展起本国的电机制造业。1879年中国第一次引入电能,直到1917年在上海华生电器厂诞生第一台国产实用直流发电机,走了一条先发电后造机的路子。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后,出于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的需要,几乎在欧美电力工业起步的同时,把先进的电能引入到了中国。该水电站于1928年建成发电,开创了西藏用电的历史。

电能在中国:外国引入与本土发展

世界电工技术发展历程中,电机工业是电力工业的先导,世界上先有电机制造业,而后才有电力、电信工业。中国的电工技术发展史,则是与之相反,先由外国人将电能这一新技术引入国内,携资金、带设备兴办电厂和电信企业,而后才缓慢地发展起本国的电机制造业。

1879年中国第一次引入电能,直到1917年在上海华生电器厂诞生第一台国产实用直流发电机,走了一条先发电后造机的路子。中国电机工业,比本国的电力工业,也晚了38年之久!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后,出于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的需要,几乎在欧美电力工业起步的同时,把先进的电能引入到了中国。

1875年,法国巴黎北火车站,建起了世界首座火力发电厂,供附近弧光灯照明用电。

四年后的1879年,当时霸占上海公共租界的英国殖民统治者,为欢迎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路过上海而筹办“水龙盛会”,购买了德国西门子哈尔斯克公司(Siemens&Halske,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前身)的一台10马力自励式直流发电机,于当年5月17日、18日两个晚上,在外滩发电亮灯。上海外滩发电亮灯,开创了中国电灯照明的先河,当时被称为“奇异的灯”、“奇异的自来月”。

图1-4 上海外滩的弧光灯(摄于1887年)

1882年4月,在上海的几位英国商人,投资5万两白银,开办了上海电气公司,购进美国克里夫兰电气公司制造的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等设备,在南京路江西路西北角31号A(今南京东路190号)同孚洋行后面的一个旧仓库内,建立了一座容量为12千瓦的发电厂。与此同时,在南京路江西中路转角围墙内,竖起了中国第一根电杆,沿着外滩到虹口招商局码头,架设了6.4千米的线路,串接了15盏弧光灯。7月26日晚7时,电厂开始供电,霎时街头一片光亮。上海电气公司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大地上诞生了第一家电力生产企业,它比法国巴黎世界上第一座发电厂晚7年,比英国伦敦霍而蓬发电厂仅仅晚两个月,而比美国纽约珠街发电厂早两个月,比日本东京电灯公司更是早了5年!

受先进电能的诱惑,当时的清政府也开始办电业。1888年在北京、广州、台湾先后建设电厂,主要供皇宫、衙门照明用电。

1888年,慈禧太后准备“还政”于光绪皇帝,清工部为慈禧太后“退居修养”做准备,在旧时的西苑(今中南海)大兴土木,除了大加修葺园林房舍外,还建电厂、装电灯。经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成立西苑电灯公所,以白银6000两,向丹麦祈罗弗洋行购买了容量为20马力的发电设备,并于1889年1月30日发电,供宫廷照明使用。这是中国第一家自己创办的电厂。

1891年,清政府又从德国购入由蒸汽机带动的20马力发电机组,成立颐和园电灯公所,并于1892年建成发电。

1900年,西苑电灯公所和颐和园电灯公所,均毁于八国联军的铁蹄之下。1901年“庚子之变”后,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太子少保、工部左侍郎盛宣怀筹集白银12.49万两,重建西苑和颐和园两个电灯公所,并于1907年6月先后完工发电。现在在颐和园乐寿堂内供游人观赏的彩色电灯,就是那时安装的。

1888年7月,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两广总督张之洞从国外购入一套发电机组和100盏电灯,安装在位于广州的总督府附近,发电后供衙门照明。(www.xing528.com)

1889年,张之洞又批准旅居美国旧金山华侨商人黄秉常,成立广州电灯公司,购买美国2台100马力柴油机和2台1000伏交流发电机,于次年9月发电,供商业照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由民营资本兴办的电力企业。

洋务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刘铭传,在任职台湾巡抚期间,于1888年开办铁路、煤矿。同时,在台北创设兴市公司,购买小型燃煤锅炉和汽轮发电机组,建成发电后供巡抚衙门、市政司各官署以及附近街道照明用电。

1907年,上海新申电气公司(即原上海电气公司)购买英国派生斯(Parsons)公司的8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于当年9月在虹口裴伦路发电厂投运。

图1-5 石龙坝水电站

中国第一座水电站,是日本占领台湾时期,于1905年在台北附近新店溪支流上兴建的龟山水电站,装机容量为600千瓦。而国人自建的第一座水电站,是1910年8月开工建设的石龙坝水电站。当时,为解决滇越铁路电力供应问题,以王筱斋为首的云南民间人士集资成立“云南耀龙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云南昆明西山区螳螂川上游的石龙坝水电站,安装2台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240千瓦发电机和奥地利伏依特(Voith)公司生产的水轮机,1912年4月第一机房建成发电。该电站至今仍在运行。

1921年,在曾经留学英国诺菲里大学学习电力的强俄巴·仁增多吉的建议下,西藏地方政府批准在拉萨北郊夺底沟建设水电站。从英国基尔斯机器厂购买的125马力水轮发电机组,靠人背马驮,辗转经印度、尼泊尔运到我国西藏。该水电站于1928年建成发电,开创了西藏用电的历史。

中国最早形成的电网,建成于1907年的上海,从裴伦路发电厂通向市中心,共有5条输电线路,最高电压为2500伏,设有12个配电站。输电线路主要分布在现在的虹口区和黄浦区一带,最远延伸到静安寺路。到1912年云南昆明石龙坝水电站建成后,建设了23千伏输电线路向昆明送电,这是当时中国自建的最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

辛亥革命以前的清末时期,在电力工业一路先行的情况下,中国的电机工业胎动腹中,却迟迟未能面世,是有其社会历史原因的。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入侵中国,英、德、法、美、日等国家的电机工业产品,紧随其殖民资本大量进入中国,不但外资电力、电信企业的技术装备悉数来自国外,就是本国的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举办的电力、电信企业,也是全部采购国外进口的技术装备。

1911年辛亥革命时,全国有电力企业52家,总装机容量为76239千瓦,其中外资企业有24家,装机容量占54.5%,具有代表性的是英资上海电气公司6400千瓦和日资在东北建立的电灯公司7500千瓦;内资企业有28家,装机容量占45.5%,包括清朝官吏兴办的京师华商电灯公司3035千瓦。

这些电力设施中,有110伏、220伏、440伏等不同电压的直流发电设备,有110伏/220伏、220伏/330伏、220伏/440伏等不同电压的交流发电设备,有25赫、50赫、60赫等不同频率的输变电设备。因电压不同、频率各异,难以形成电网,基本处于一厂一网的孤立状态。

这些电力设施的技术装备,也全部来自西方各国,无一国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