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钢轨闪光对焊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国内钢轨闪光对焊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都电焊机研究所也在对钢轨闪光对焊技术进行开发。目前,我国的钢轨闪光对焊机一部分是在国外进口的焊机基础上,对焊机内部的个别系统进行优化改进,从而获得部分自主知识产权的焊机。通过这些改进措施,大大提高了K190пK型钢轨闪光对焊机液压送进系统的响应速度,并使其兼具了脉冲闪光对焊的功能。K900钢轨交流闪光对焊机是移动式连续闪光对焊机,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因此已在我国广泛使用。

国内钢轨闪光对焊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国内闪光对焊机的发展经历了从引进到自主制造的过程,许多外国品牌,如德国巴赫(MIEBACH)、法国的克莱西姆(CLECIM)、美国的泰勒(TAYLOR)等闪光对焊机制造商在我国市场做得较好。南车集团上海铁路局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改进K900机型。成都艾格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改进AMS60型等交流闪光对焊机。此外,西南交通大学开发了移动式钢轨闪光对焊机,适用于高速重载钢轨,如P43、P50、P60、P75等轨型的钢轨线上、线下和无缝线路;可用于同型钢轨和异型钢轨的多种场合焊接;适当改进夹钳也可用于工字钢等大截面尺寸钢轨的焊接,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特别适合于截面面积≤10000mm2焊件的高效焊接。现已于北京地铁、广州地铁、成都地铁、上海地铁等轨道建设中。西南交通大学校产集团的钢轨焊接设备已经投入生产和销售。成都电焊机研究所也在对钢轨闪光对焊技术进行开发。

目前,我国的钢轨闪光对焊机一部分是在国外进口的焊机基础上,对焊机内部的个别系统进行优化改进,从而获得部分自主知识产权的焊机。也有一部分焊机是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产钢轨闪光对焊设备主要包括:二次侧整流闪光对焊机和交流闪光对焊机两种机型,直流焊机的主要代表是瑞士Schlatter公司的GAAS80三相二次侧整流式焊机;交流焊机则以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研究生产的K系列焊机为代表。交流钢轨闪光对焊机体积仅为同容量直流焊机的三分之一,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现场焊接的闪光对焊机要求体积小、质量轻,所以多采用交流焊机。国内焊机的改进工作也主要是围绕乌克兰的K系列焊机进行的。

(1)K190пK型钢轨闪光对焊机K190пK型钢轨闪光对焊机是早年由苏联引进过来的固定式连续闪光对焊机,因为它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维护费用低等优点,至今仍有部分厂家使用。该型号焊机的钢轨送进系统采用伺服放大系统,电压调节则采用了接触器切换方式,另外,这种焊机只能采用连续闪光对焊工艺。目前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已经对该型号焊机做了一些工作,包括重新设计电压调节系统、稳压系统,对液压送进系统进行改进,通过使用电液比例方向阀来替代原有的电液随动装置,以及采用PLC为控制核心的焊接控制系统。通过这些改进措施,大大提高了K190пK型钢轨闪光对焊机液压送进系统的响应速度,并使其兼具了脉冲闪光对焊的功能。

K190пK型钢轨闪光对焊机改进前电液随动装置原理如图6-4所示。

K190пK型钢轨闪光对焊机液压送进系统是一个特制的电液驱动装置。其组成包括了直流电动机蜗杆减速器螺母式螺旋偶和顶锻电磁铁。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直流电动机输入端的电压大小和极性,控制液压阀的开口大小和方向,实现动立柱运动方向和速度的控制。焊机原液压系统的反应时间为2s以上,而脉冲闪光要求短路与断开的最大周期必须在40ms之内,显然该焊机原有的液压系统是无法满足要求的。为此,可以采用电液比例方向阀来代替电液驱动装置,依靠电磁线圈流过电流的大小直接控制液压阀开口大小和方向,并采用位移反馈对液压阀的开口进行调整,现有的电磁比例方向阀响应频率能达到50Hz以上,完全可以满足脉动闪光对焊工艺要求。为了提高控制精度,焊接控制系统以PLC为控制核心,并采用焊接电流负反馈调节送进速度。当闪光过程焊接电流偏离规范时,在设定时间内进行速度修正,从而实现焊接回路中焊接电流和送进速度之间的动态匹配。

978-7-111-50078-0-Chapter07-7.jpg

图6-4 K190пK型钢轨闪光对焊机改进前电液随动装置原理

K190пK型钢轨闪光对焊机改进后的液压送进系统如图6-5所示。调理回路先将焊接电流转换成电压信号,然后通过A/D转换模块转换为数字信号传递给PLC,PLC将其与初始设定电流值进行比较运算,再送入D/A模块,随后输出至电液比例放大器,电液比例放大器将信号转化为电磁阀电磁线圈控制电流,最终由电磁阀控制送进。

978-7-111-50078-0-Chapter07-8.jpg

图6-5 K190пK型钢轨闪光对焊机改进后的液压送进系统

通过采用PLC为控制核心的焊接控制系统,还使K190пK型钢轨闪光对焊机可完成脉冲闪光对焊工艺。首先,需要在计算机中预先设定好送进机构的最大送进速度、回拉速度、基准电流、送进极限电流和回拉极限电流等参数。在焊接过程中,需要对焊接电流进行实时监测,当焊接电流小于或者等于基准电流时,送进机构将以最大送进速度送进,当钢轨之间出现微小接触后,钢轨焊接端面上形成过梁并逐渐增加,焊接电流开始上升,在焊接电流超过基值电流时,送进机构仍然按照一定比例送进,不过随着钢轨之间的距离缩小,焊接电流进一步增大,送进速度也随电流的增加成比例地逐渐减小。当钢轨之间的距离减小到一定程度,焊接电流超过了送进极限电流时,接头的闪光较为剧烈。为了保证接头质量,送进机构停止送进,此时过梁仍然增加并变粗,焊接电流继续上升。当检测到焊接电流超过回拉极限电流时,送进机构按已设定好的回拉速度迅速回拉,钢轨间距离被拉大,已形成的过梁被迫拉细爆断,焊接电流下降,由此完成一个焊接脉冲的控制。

(2)K900钢轨闪光对焊机20世纪90年代,我国从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引进了K900钢轨交流闪光对焊机。K900钢轨交流闪光对焊机是移动式连续闪光对焊机,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因此已在我国广泛使用。

由于我国铁路发展的需要,2000年,中国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下简称戚研所),研制了首台国产K900钢轨闪光对焊机。该焊机具有连续闪光对焊和脉动闪光对焊两种功能。

国产K900钢轨闪光对焊机的特点如下:

①国产K900钢轨闪光对焊机在脉动闪光对焊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损失,热能有效利用系数高达80%,而其他接触焊机在焊接过程中能量损失比较大,热能有效利用系数为40%~50%。

②国产K900钢轨闪光对焊机,能够保证焊接过程发热的稳定性和温度场的均匀性。例如在功率为100~350kW的条件下,即可高质量地焊接65~70kg/m的重型钢轨,相应的焊接时间仅为50~90s,同时焊缝处的热影响宽度大幅度变窄,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焊接质量,具有同类型其他焊机无法比拟的优势。

③当功率足够大时,国产K900钢轨闪光对焊机可以保证高度集中地加热,因而使轨端区域达到最高的温度,同时热影响区的范围明显变小。当进行脉动闪光对焊时,加热与冷却的时间都明显变短。顶锻时,钢轨金属在高温区内发生了更为强烈的变形,因而改善了焊接部位的金相组织,提高了焊缝静弯性能指标。另外,由于国产K900钢轨闪光对焊机采用的是钳口夹持钢轨轨腰,在轨底角电流密度低时,高度集中地加热可以减少灰斑的形成。因此,大大减少了产生裂纹源的机会。

④对于某些高强钢轨,随着焊接时间的延长,合金元素会逐步损失,引起焊缝部位强度的下降,即形成所谓的软化带。而国产K900钢轨闪光对焊机,当采用脉冲闪光对焊工艺时,由于热能有效利用系数远高于同类型其他焊机,所以在较短时间内就能达到所需要的温度,大大减少了焊接时间,从而降低了焊缝区域硬度的下降,热影响区的软化带宽度也明显减小。

⑤国产K900钢轨闪光对焊机采用脉冲闪光对焊时,烧化留量仅为连续闪光对焊工艺时的1/3~1/2,顶锻留量为连续闪光对焊工艺时的1/3。因此减少了金属的飞溅与焊渣的数量,从而减少了焊工清理焊渣的负担,提高了生产效率。

⑥国产K900钢轨闪光对焊机采用脉动闪光对焊工艺时,由于在焊接接触面上电流分布均匀,因而在最后阶段高空载电压下烧熔时,在整个接触面上烧化更为均匀,在焊缝内形成缺陷的可能性更小。

⑦国产K900钢轨闪光对焊机所采用的是脉动闪光对焊技术,特别适用于野外焊接,在无缝线路完成最后的闭合焊接时,由于脉动闪光对焊接头的烧化余量减少,也减少了对长轨进行张拉的要求。而且脉动闪光对焊接头处加热区窄,焊后需要的冷却时间短,这样可避免路轨在拉应力的作用下接头产生裂纹的危险。国产K900钢轨闪光对焊机脉冲闪光对焊焊接参数见表6-3。

表6-3 国产K900钢轨闪光对焊机脉冲闪光对焊焊接参数

978-7-111-50078-0-Chapter07-9.jpg

西南交通大学也对K900闪光对焊机进行了一些改进工作,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对K900钢轨闪光对焊机的监控系统进行了国产化研究,解决了K900闪光对焊机存在的几个缺陷:原有控制系统在DOS操作系统下使用C语言编制而成,在实现数据管理质量管理功能方面存在较大难度,不能充分发挥现代IPC的优越性能;由于采用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陈旧,计算机检测和控制系统软硬件无法维护,设备无法正常使用;原有控制系统中的参数修改功能不健全,给焊接工艺的调整带来不便。

改进后的K900钢轨闪光对焊机硬件采用AB公司SL/05型PLC控制焊接过程。在焊接过程中,PLC对焊接过程中的焊接电压、焊接电流、液压系统压力和送进位移等主要参数进行采集。其中,焊接电压、焊接电流取自焊接变压器一次侧,信号处理后送至PLC的A/D模块;油压系统的油压通过压力传感器,转换为标准范围内电压信号,送至PLC的A/D模块;焊接过程中的送进位移,通过位移传感器转换为标准范围内电压信号,送至PLC的A/D模块。上位机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通过工业485网络通信的方式与PLC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监控系统硬件组成如图6-6所示。

978-7-111-50078-0-Chapter07-10.jpg

图6-6 监控系统硬件组成

整个监控系统在软件上采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平台,RSView32组态软件与VB6.0编程软件结合进行开发。根据焊接的实际生产工艺过程,软件的编制采用模块化方式,共分为焊接参数实时显示模块、焊接数据保存与处理模块、焊接历史数据查询和历史曲线调用模块、焊接生产报表模块、焊接参数修改查询模块。整个监控系统的平台是基于RSView32组态软件开发的,将基于Visual Basic 6.0开发的数据报表处理程序和曲线显示程序嵌入到该平台中。(www.xing528.com)

(3)我国自由研发的典型钢轨闪光对焊机 目前,除了在进口原型机上进行部分系统升级改造外,国内一些科研机构通过对国外先进闪光对焊机技术的学习和吸收,并结合我国实际生产的需要,自主研发了部分型号的钢轨闪光对焊机,其中许多性能指标达到或者超过国外同类型焊机的性能指标。

UN-200型固定式钢轨闪光对焊机的控制系统总体硬件框图如图6-7所示。该控制系统可以满足闪光对焊机的控制要求。控制系统以工控机为上位机,三菱FXZN系列PLC为下位机进行双CPU控制,应用电液比例伺服阀设计了电液控制系统,满足脉动闪光和连续闪光等多种需要。通过电压和电流的真有效值转换,实现焊接电压和电流控制,有效地控制了输入量。工控机通过与PLC串行通信,实现参数的设定和采集。通过研华高速采集卡,对压力、位移、电流、电压等影响焊接质量的参数进行实时采集,以便于追溯焊接实况,进行焊接质量管理。

机械部分。固定式焊接机头的机械装置主要由机身、夹紧机构、送进机构、推瘤机构和凸轮机构等组成,其中夹紧机构和送进机构是关键机构。夹紧机构采用上下夹紧方式,整个机构由静夹具和动夹具组成,动夹具与静夹具之间必须相互绝缘。焊机选用的焊接变压器容量为200kVA,机械动作全部选用了液压传动方式。固定式焊机机头及各个机械部件的名称见图6-8。

978-7-111-50078-0-Chapter07-11.jpg

图6-7 控制系统总体硬件框图

固定式焊机机头的左右两部分夹紧机构都采用上下夹持方式,为动架、静架钢轨夹紧油缸。左夹紧机构为焊机固定端,右夹紧机构为可移动端。在左夹紧机构内部安装有2台容量为100kVA的焊接变压器,并用螺栓将它们沿焊轨中心轴固定在左夹紧机构的板上。两台变压器采用并联连接方式。两台变压器二次侧的一铜极连接到左夹紧机构的夹紧头上,另一铜极端通过2块汇流排与右夹紧机构夹头连接。两顶锻油缸通过8个直径为22mm的螺栓固定在机头的框架上,并与导向轴联合协调,通过2顶锻油缸液压油的同步运动,完成焊机可移动端的前进和后退。

固定式焊机夹紧机构的最大夹紧力为1700kN,最大顶锻力为590kN(系统额定工作压力15MPa),能满足大顶锻力的需要。夹紧机构采用上下夹紧方式,通过夹紧油缸液压油的换向实现钢轨的夹紧与松开,夹紧油缸安装在焊机夹紧机构的上部,夹紧动作时上电极块往下运动,压住轨顶,实现钢轨夹紧和电极导电接通。通过轨腰水平方向夹紧油缸对钢轨左右夹紧,以钢轨轨腰的一边作为基准面,另一边通过液压油缸进行夹紧,轨腰方向的夹紧力可以通过调整动端集油块上的减压阀进行调整,也为焊前钢轨的精确对中做好准备。

固定式焊机的对中机构采用三级对中方式,第一级钢轨对中采用与主机分离的方式。设计的初级对轨架可以进行水平和垂直双向定位和调节,使钢轨夹紧和定位。采用分离的方式,还可以通过调节初级对轨架与主机的距离,选择最为适合的远端钢轨支点。钢轨第二级对中在动架和静架上各安装一组水平方向调节定位机构,由

978-7-111-50078-0-Chapter07-12.jpg

图6-8 固定式焊机机头

1—动架下支撑轴 2—挡渣板油缸 3—轨腰水平方向夹紧油缸 4—动架撑杆 5—上支撑轴

6—顶锻油缸 7—加强筋板 8—动架 9—动架钢轨夹紧油缸 10—静架钢轨夹紧油缸

11—推凸刀组 12—静架 13—对中架 14—静架挡渣板 15—静架撑杆

16—轨腰水平方向夹紧油缸 17—动架挡渣板

于油缸位置的特殊设计,使钢轨通道的空间大大增加。另外,油缸的伸缩方向与钢轨横向支撑受力方向基本相同,油缸的夹力效率增加、直径减小。静动架上轨腰水平方向夹紧油缸打开,使待焊钢轨端部水平方向对齐,轨腰方向的夹紧力可以通过调整动端集油块上的减压阀进行调整,在夹紧钢轨的同时,使挡渣板和推凸刀组就位。钢轨第三级对中,由对中架水平对中和油缸垂直对中,通过调整油缸活塞杆伸缩量共同完成对中调节。对中机构如图6-9所示。

978-7-111-50078-0-Chapter07-13.jpg

图6-9 对中机构

1、2—油缸

焊机机头内配备有推瘤机构,该机构在焊接完成后立即从周边推掉焊瘤。推瘤刀分为左右两块,分别安装在动架轨腰水平方向夹紧机构上,更换和修磨方便。当轨腰水平方向夹紧机构夹紧钢轨轨腰时,推瘤刀也同时定位合拢。焊接保压结束后,动架电极张开,使顶锻油缸继续前进,以完成推凸,直至推掉焊瘤。由于推瘤刀组的特殊设计,能够达到先推轨腰再推轨顶和轨底的效果,有利于焊瘤脱落,同时减少对推凸力的要求。顶锻油缸在焊接和推凸中共用。

②液压部分。在液压控制系统中,电液控制的关键是送进速度的控制,送进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电流的大小、焊接闪光烧化速度和烧化稳定性。

电液控制系统采用比例伺服阀实现电流和速度双闭环电液控制。电液控制系统原理图如图6-10所示,系统由PLC系统、比例伺服阀放大板、比例伺服阀、顶锻油缸、液压系统和静动夹具、焊接主回路组成。双闭环控制分内闭环和外闭环。内闭环控制由比例伺服阀放大板与比例伺服阀构成,焊机的液压伺服阀装置较为先进,它是带有位置传感器的高精度控制阀、电子放大器组成滑阀位置的闭环控制系统。

978-7-111-50078-0-Chapter07-14.jpg

图6-10 电液控制系统原理

内闭环控制系统的实现过程,外部预置信号和伺服阀的位置传感信号进入电路放大器进行比较,输出指令给伺服阀电磁线圈。电磁线圈带动阀心动作,并推动回复弹簧。位置传感器将电磁线圈实际位置反馈给放大器,再次与预置信号比较,并输出指令控制电磁线圈运动,直至电磁线圈和回复弹簧之间的力达到平衡,从而精确地控制伺服阀的动作,实现内闭环控制。也就是当PLC给定速度,内闭环自动调节流量达到稳定。

外闭环控制系统通过采集焊接电流,输入PLC进行程序运算,与PLC设定的焊接电流值进行比较,依照控制系统设定的电流与送进曲线,给出比例伺服阀控制信号,通过控制液压驱动控制电路的电压值,控制动立柱的送进和后退,从而实现焊接过程中送进速度的控制。

对送进速度的控制是整个液压系统的关键。在整个焊接过程中,分两个阶段对送进速度进行控制。在闪光阶段,需要送进的速度控制响应快,通过电液比例伺服阀进行控制能达到要求;在顶锻阶段,要求顶锻初速度≥30mm/s,此时电液比例伺服阀的流量已经满足不了顶锻的流量要求,因此系统采用电磁换向阀作为顶锻阶段的控制阀。系统顶锻油缸采用电磁换向阀与电液比例伺服阀并联的结构,能完成送进、后退速度和顶锻过程的控制。

③PLC控制部分。系统的PLC控制软件主要由初始化程序模块、调整程序模块、焊接程序模块、公共程序模块构成。初始化程序模块主要实现系统的上电复位、中断功能允许、状态寄存器清零、置初始状态、焊接电流参数的比例计算等功能。调整程序模块实现焊件调整的功能和各种动作的手动单步功能。焊接程序模块实现闪光对焊的整个自动焊接过程,包括脉动闪光对焊与连续闪光对焊。公共程序块主要实现各种公共数据的PID运算、A/D转换、D/A转换等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