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20年的企业专利创造活动分析与思考:提升专利运用和自主创新能力

宁波20年的企业专利创造活动分析与思考:提升专利运用和自主创新能力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波专利活动的增加与政府的鼓励、促进密不可分。在这些专利政策的强有力引导和支撑下,宁波专利活动有了很大起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些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基于股权考虑,认为专利以个人名义进行申请,能够避免可能的权益纷争,这表明宁波企业家已经充分认识到专利作为无形财产的重要性。

宁波20年的企业专利创造活动分析与思考:提升专利运用和自主创新能力

李伟

为了充分了解宁波企业专利申请情况,分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宁波经济活动之间的规律,为今后宁波知识产权战略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有利的支撑和决策依据,2006年初,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和宁波市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成立课题组,就《专利法》实施以来,宁波以企业名义申请的专利活动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涉及1899家企业的8698件专利。

宁波专利活动的增加与政府的鼓励、促进密不可分。特别是1999年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科教兴市“一号工程”以来,宁波科技投入快速增加,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科技进步对宁波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宁波专利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2001年5月,宁波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全国的20座专利试点城市之一。宁波市政府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促进技术创新城市专利试点工作导则》的要求,出台了《关于加强专利工作促进技术创新的若干意见》,增加了对专利工作的经费投入。2002年1月,印发了《宁波市专利申请与产业化示范资助办法(试行)》,市财政安排专利专项资金用于专利申请和产业化资助。2002年,宁波市知识产权局在前宁波市专利管理处的基础上成立。2003年,以“尽可能避免专利纠纷和专利侵权的发生,引导企业利用专利制度进行技术创新”为目的的《宁波市专利管理条例》正式出台,规范了政府部门专利管理的主体和管理内容。在这些专利政策的强有力引导和支撑下,宁波专利活动有了很大起色。

在专利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方面,宁波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专利生产函数的稳定回报规模特征。[1]从1986年至2005年,宁波授权专利平均年增长率为39.64%,GDP平均年增长率为19.72%,专利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

统计表明,在《专利法》实施的20年期间,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专利申请工作,企业专利申请活动日益增多。但据宁波市统计局发布的宁波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2004年底宁波共有企业法人单位59974个,若假设全部申请企业均为企业法人,按此计算,宁波申请过专利的企业比例仅为3.15%;2004年末,宁波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37994个,假设申请专利的企业都是工业企业,那么申请专利的企业比例也仅为4.97%。

值得探讨的是,宁波企业专利活动却没有与宁波总体专利活动保持同步增长。考察2001-2005年宁波企业专利创造活动,可以发现,除2001年,2002年申请专利企业家数和企业申请专利数两个指标有明显增长夕卜,其他年份的申请专利数和企业专利申请数增长幅度都比较缓慢,2003年申请专利企业数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但这并不表明宁波企业的专利活动不踊跃,事实上2001-2005年同期宁波专利授权量和申请量增长显著,专利授权量年平均增长16.84%。据我们了解,这些专利事实上绝大多数都来源于企业,但大多数专利不是以企业名义申请,而是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名义进行,专利权益归属于个人而非企业。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些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基于股权考虑,认为专利以个人名义进行申请,能够避免可能的权益纷争,这表明宁波企业家已经充分认识到专利作为无形财产的重要性。一些中小企业则或许更多地从成本角度考虑。2003年9月,宁波修改了专利申请资助办法,新的专利申请办法调整了2002年1月的专利资助对象,取消了原有对三类专利申请费用的补助,而只给予发明授权和实用新型授权补助。由于宁波对企业和个人专利授权的资助力度一样,而国家对个人的专利申请存在费用减免,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出口型的企业,由于专利申请活动较多,从减少专利申请成本出发,,往往将职务发明作为非职务发明进行申请。

1986-2005年宁波1899家企业申请的8698件专利中,共有发明专利714件,占全部专利的8.21%,实用新型专利3047件,占全部专利的35.03%,外观设计专利4937件,占全部专利的56.76%。

分析表明·,最能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在历年企业申请专利所占比重始终较小,1986-2005年期间大多数年份发明专利申请数占企业申请专利总数的比重不到‘10%,只有6个年份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比例在10%-20%之间,其中3个集中在80年代末,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此期间宁波企业专利申请总量较低。但这种情况在最近两年有了一定改变,2004年,2005年企业专利创造活动中,发明专利的比重都超过了10%,并且比重正在逐步增大。

值得注意的是,1995年之前,宁波企业的专利申请以实用新型专利为主,1995年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首次超过同年企业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此后外观设计专利的比重一直超过实用新型,并且比例一直稳定保持在60%左右。课题组分析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和宁波产业结构调整有关。以最具代表性的家电产业为例,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家电产业的技术转移,并且家电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宁波家电企业抓住时机,逐步由单一的生产配件走向OEM,最后发展到创造自主品牌。但由于技术水平总体不高,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宁波企业只能更多地选择从增加工业品外观设计出发抢占市场份额,由此表现在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量的快速增长,因此某种意义上,外观设计已经成为宁波家电企业产品形成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另外一方面,外观设计专利比例过高,创造性发明及可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创造较少,这必将制约宁波家电产业市场竞争力的进一步发展。核心技术的缺乏意味着宁波家电行业在全球的产业分工中处于末端,而处在产业链条末端的利润是非常低的。

1986-2005年宁波企业申请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共涉及8个部106个大类,涵盖了89.1%的技术大类,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14件、授权180件,授权率为25.21%,实用新型专利申请3047件、授权2336件,授权率为76.67%。

从以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在发明专利中,宁波最具优势的技术范围依次为人类生活需要、作业运输和机械工程。在实用新型中,最具优势的技术范围依次为机械工程、作业运输和人类生活需要。为了更精确地分析宁波企业技术发展趋势,我们进一步从大类和小类层面对宁波企业1986-2005年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活动进行了统计分析

可以发现,大类方面,宁波企业无论是发明还是实用新型,专利活动均主要集中在H01(基本电气元件)、A47(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F24(供热;炉灶;通风)等领域,但发明专利活动的数量明显低于实用新型活动,这表明宁波企业的研发优势不强,因此宁波企业更乐于选择进行创新性相对较低的实用新型专利活动。这或许给我们以启示:宁波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实用新型专利,用大量的实用新型专利包围乃至限制国外专利的保护范围。

小类方面,宁波企业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活动则存在较大差别。企业发明专利活动主要集中在A47J(厨房用具;咖啡磨;香料磨;饮料制备装置)、G10F(自动乐器)、H01H(电开关;继电器;选择器;紧急保护装置)和F24c(其他家用炉或灶;一般用途家用炉或灶的零部件)等领域,而企业实用新型专利活动主要集中在F24C(其他家用炉或灶;一般用途家用炉或灶的零部件)、H61H(电开关;继电器;选择器;紧急保护装置)、Fl6K(阀;龙头;旋塞;致动浮子;通风或充气装置)和A47J(厨房用具;咖啡磨;香料磨;饮料制备装置)等领域。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活动在小类方面存在较大差别,主要是因为宁波企业发明专利活动总量不大,发明专利活动主要由几家行业骨干企业进行,而实用新型活动由于创新程度要求不高,有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参与其中,因此我们认为,发明专利活动主要体现宁波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实用新型专利活动则更多地体现宁波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专利申请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专利实力。为此,课题组按照专利申请量对1986-2005年宁波企业专利进行了统计。专利申请量在100件以上的企业只有4家,仅占全部企业的6.38%,而专利申请量1件的企业有164家,占全部企业的61.4%,这反映宁波企业专利创造活动在企业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企业专利申请总量前10位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总计申请专利1145件,占企业专利申请量的13.30%,这些企业可以认为是宁波企业专利实力的佼佼者。但如果与其他地区企业相比,则仍有一定差距。根据了解,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专利申请量已经分别达到3077件、2012件、1374件。

在企业专利申请量中,高新技术企业并不具有明显优势,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只有3家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但如果统计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前十位的企业,则分别有7家和6家企业是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这充分表明,单个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与一般企业相比要强,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宁波专利申请和授权密度较大的核心区,这与高新技术企业在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相一致。

如果将宁波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专利构成与宁波企业申请专利构成进行比较,可见宁波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所占比例(16%)比宁波总体企业发明专利比例(8%)要高将近一倍,表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能力比一般企业要强,并更加注重产品的技术创新。但宁波高新技术企业实用新型专利与宁波总体企业实用新型专利比例相比,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表明一般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一样都十分注重产品工艺创新等小的技术革新。

1986-2005年,宁波专利随宁波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2000年以后,专利授权每年平均增长16.84%,但企业专利创造活动却没有保持同步增长,2004年,2005年企业专利申请分别仅占宁波当年度专利申请的25.54%和12.89%。事实上,将职务发明作为企业家个人的非职务发明进行申请,使真正从事创造性劳动的技术人员不能成为该创造的发明人,将侵害技术研发人员的合法权益,影响研发人员继续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将给企业自身在维权、无形资产作价等多方面造成影响,宁波一些企业已经出现了不少这方面的问题。(www.xing528.com)

宁波民营经济发达,民营企业占有市场的意愿较强,应对市场竞争的反映较快,这就决定了民营企业各项专利指标数在各类型所有制企业中处于最高的地位。根据我们的抽样调查分析,1899家企业中约有70%的企业属于民营企业,其所拥有的专利约占整个宁波企业专利申请量的80%左右。这一点宁波与发达国家相似,发达国家的R&D活动和专利活动越来越集中到企业等非公共部门,而发展中国家多集中在高校、研究机构等公共部门。

宁波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比重一直很低。宁波企业的发明活动在2002年政府出台扶持专利资助等相关政策下,发明专利申请比例逐步增加,2005年达到14%左右。与宁波发明专利总体情况比较,宁波企业发明专利的比例比宁波总体专利情况稍高。但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数据统计,专利法实施以来全国企业专利申请活动中发明专利的比例在20%左右,其中2001-2005年“十五”期间,发明专利的比例提高到27%。[2]与之相比,宁波企业发明专利所占的比重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得多,这表明宁波企业主观上提高专利水平的意愿在增强,但客观上其实际创新能力不可能在短期内有明显改变。

宁波高新技术企业专利创造活动比一般企业耍频繁,企业技术创新比较活跃,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宁波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密度较大的核心区。但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宁波高新技术企业专利创造活动仍需加强,高层次、高技术含量的原创性发明专利并不突出,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专利活动与R&D活动是创新过程的关键环节,是侧重于创新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的活动。“R&D一专利一市场”被认为是企业投入产出的模式,创新与R&D、专利活动直接相关,R&D的投入是专利创新的源头。但宁波R&D的资金投入量比较低,R&D投入的严重不足是导致宁波专利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显示,2004年宁波的R&D经费支出、R&D经费占GDP的比重、R&D投入强度等指标均低于青岛无锡杭州等同类城市。

通过以上调研分析,结合宁波专利工作的现状和专利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的全过程,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促进宁波企业的专利活动,提升企业专利能力:

我们应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上,制定宁波市知识产权战略和今后几年的具体行动计划。知识产权战略应当立足宁波的实际情况和整体发展,以专利、商标、版权形成有机结合,突显政府引导下的市场规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应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引导创新主体在高起点上开展技术创新,加速技术升级,提升城市产业能级

切实加强专利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建立健全各级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近期应抓紧修改《宁波市专利管理条例》,此外还应积极制定《宁波市职务发明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切实保护作为知识产权最终创造者的职务发明人的各项合法权益,不仅要落实《专利法》赋予职务发明人的“一奖二酬”,更要保护发明创造人对自身发明创造所享有的荣誉权和名誉权,防止企业或者企业主、股东对职务发明人权益的侵害。同时,要建立杜绝假冒、冒充和侵犯知识产权商品的长效监管机制,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的衔接,建立与知识产权工作相关的经侦、治安、信安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对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保持高压打击态势。

应当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技术创新中的保障和激励作用,在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专利活动主体的同时,应大力扶植和培育专利实施载体。一是完善创业中心体系的建设,推进专利成果的转化,强化专利技术的成果孵化载体。应该正确地理解企业是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这一观念,企业和高校既要紧密结合,又要发挥各自的优势,承担不同的职能。在专利实施与成果转化前期的培育阶段,要促使企业加大成果转化的培育力度,掌握培育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提高可供转化成果的成熟度,缩小成果供需之间的差距,要多柒道筹集资金,逐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或风险基金,加大专利产业化专项资金力度,加快专利实施与成果产业化的进程。二是依托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强化R&D活动的专利知识产权产业化载体。三是集中力量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铸就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的产品,强化专利产品载体。

要积极引导、鼓励企业申报专利。事实证明,宁波企业专利在维持、实施等方面远高于其他主体进行的专利活动。促进企业专利工作应当是当前宁波专利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应当积极引导、鼓励企业进行专利活动。专利创造是专利能力的基础,只有每个产品都能产生一定数量的专利申请,才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鼓励企业以企业名义申请专利,可在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和专利示范试点企业中进行专利申请资助或专利费用减免试点,逐步在企业中推行专利管理工程师资格,适时引导宁波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尽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联盟”。

要引导企业充分利用专利文献信息,加强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部门在文献信息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建设包括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系统和知识产权信息工程管理系统的知识产权信息工程,形成覆盖全市、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层面且操作便捷的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研究、传播、利用的网络。推动行业、企业对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以及成套设备、现代中药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等重点领域的国内外专利技术和情报的跟踪、分析,组织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加快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建设好特色行业和企业专利数据库,有效地帮助企业掌握和分析行业竞争状况,了解竞争对手的战略意图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确定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向。利用知识产权预警平台,针对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电子与信息等宁波高新技术企业集中的行业,绘制专利地图,监测竞争对手动态,及时反馈信息,对可能产生的知识产权纠纷,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企业发出警示,提前应对。

要大力加强人才工作,加大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着力解决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在数量、结构、素质和能力上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问题,企业、科研单位创造、管理、运用、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亟待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职能分散,知识产权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不适应需要等问题,使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大力抓好知识产权中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素质优良、勇于创新的中青年人才,实现人才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积极培育和建立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对知识产权代理、知识产权司法鉴定、许可贸易、专利检索、专利侵权技术判定、专利战略研究等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给予扶持,从而为企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服务。加强本市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培育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专业化律师事务所或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从而带动宁波知识产权中介组织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水平的提高。

宁波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没有自己的商标,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和专利能力缺失。因此,我们应当依托高校和知识产权科研机构,建立知识产权教育基地,组建知识产权宣讲团,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进行集体学习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和管理知识,将知识产权纳入到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学习当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识产权观念。重点加强对有关企事业单位领导、专利管理人员和企业专利工作人员的培训。可以建立知识产权示范学校,加大对中小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在中小学校中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教育系列活动,把知识产权法制宣传纳入年度普法教育计划,把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列为每年科普活动的内容。在条件成熟时组织举办宁波市保护知识产权成果展览会,展示宁波保护知识产权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加强保护知识产权的对外宣传和对内教育。同时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培育宁波创新和谐的知识产权文化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注释

[1]刘华(2003)、吕薇(2004)等也运用过回归分析对专利和GDP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分析。

[2]《我国民营企业专利状况调查报告》,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编《专利工作动态》2006年9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