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美学思想与文化传播美学

西方美学思想与文化传播美学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西方美学思想简述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西方,西方美学比中国美学有更为明确清晰的发展线索。这一阶段的美学思想家,主要有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等。启蒙主义美学以狄德罗为思想代表,认为美表征着一切物体所共有的品质。当代西方人文主义美学以人为核心、地点和归宿来探究审美现象。其他一些美学思潮,如现象学派、存

西方美学思想与文化传播美学

(一)西方美学思想简述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西方,西方美学比中国美学有更为明确清晰的发展线索。

古希腊早期到16世纪的西方美学,主旨是透过具体个别的美的事物,追求一种独立的、终极的、普遍的美,也就是使一切事物成为美的共同本质。这一阶段的美学思想家,主要有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等。毕达哥拉斯及其追随者是从数学入手进行哲学和美学思考的,在美学思想上,毕达哥拉斯学派坚信,音乐是数的生动展开,是数造成的最为典范的和谐形式。音乐的和谐与生活的和谐内在相关;柏拉图开启了西方美学关于美的形而上学思考方式,严格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两个概念,柏拉图提出,真正的美是理念,真正的审美活动并不是对一个具体的美的事物的知觉,而是灵魂摆脱肉体的感性欲望,超越尘世的喜怒哀乐的理性活动;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一反柏拉图将理念与现实、本体与现象、形式与材料分离开来的世界构成论,转而到“一个世界”探讨“存在”,认为美不能脱离现实的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而只能作为客观属性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亚里士多德把美的形式归结为“秩序、匀称与明确”,认为事物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即是美和善的显现过程,提出艺术是对“应当有的事”的再现和模仿,艺术高于自然,从而对后世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人则把哲学和美学导向了神学。认为真即与上帝心中的观念相一致、符合自然本性的存在,善即与上帝的心智相一致的目的与趋向,美即以上帝为原型的完善形式。这样,全部审美活动成了人类向上帝的一种皈依,而美学则成了神学的一个奴婢。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美学进入认识论阶段,主旨是探求审美何以可能与审美如何构成。围绕这一主旨,英国经验主义、法国启蒙主义、德国古典哲学先后从不同视角展开论述。经验主义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感官知觉和经验,夏夫兹博里认为心灵是美的根源,人的审美能力是天生的“内感觉”;休谟美学思想中的核心问题是审美趣味的标准问题,认为美并不是事物自身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不同人的心灵见出各种不同的美。理性主义强调人的理性能力,在美学上,理性主义虽然并不否认审美活动与感觉经验的联系,但它更看重感觉经验对理性、法则的尊崇和服从。笛卡儿提出“我思故我在”,从“我思故我在”入手,笛卡儿建立了审美主体理论,找到了审美活动的理性原则。鲍姆加登在理性主义哲学基础上创立了美学,并把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学科。启蒙主义美学以狄德罗为思想代表,认为美表征着一切物体所共有的品质。德国古典美学是古希腊以来西方美学的一个高峰,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美学家,如康德席勒、黑格尔等。康德以鉴赏判断为核心的《判断力批判》也就是美学,《判断力批判》以美学作为沟通认识论和伦理学桥梁,其所表述的美学思想至今还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为深刻、最有魅力的美学思想之一。黑格尔认为,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同真理一样,是绝对理念的一种表现方式,美学研究的对象应是艺术,美学应是“艺术哲学”。

当代西方人文主义美学以人为核心、地点和归宿来探究审美现象。其思想先导是19世纪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唯意志主义美学,以后又产生、形成了心理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符号学、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解释学诸美学流派。弗洛伊德强调人的本能,把审美和艺术创造的本质都归结为无意识的升华和转移;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认为人类种族代代相承的“原始意象”是全部美学的基础和出发点;胡塞尔前期主张回到原初意识,后期主张回到生活世界,始终致力于打破主客二分的思维框架,在人与世界一体圆融的意向性活动中揭示审美的根源;海德格尔通过对“此在在世”的生存论分析,把感性个体人生看成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开显其存在意义的过程,认为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审美和艺术是对存在的揭示;伽达默尔提出解释学美学理论,他把“理解”看成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认为艺术经验是世界经验的一部分,艺术意义的展示是一个无止境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姚斯和伊瑟尔又根据解释学提出接受美学,认为一切文学史都是有效果的历史,接受是整个文学活动中对作品价值意义起决定作用的能动因素。马克思与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早先只包含了一种美学的基本原则,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根据这一原则,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如普列汉诺夫在《艺术与社会生活》一文中,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美学理论。辩证唯物主义美学近年来又有发展,而且恢复了与其他理论体系的对话。这一点,在匈牙利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的重要著作(如《当代现实主义的意义》,1958)中以及波兰马克思主义者S.穆洛斯基的著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变迁》,1962)中可以得到证明。

当代西方科学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主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思想前驱是19世纪中叶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美学和19、20世纪之交以马赫为代表的经验批判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语义学美学、格式塔心理美学、分析美学等,总体特色是强调经验和实证,侧重归纳法。乔治·桑塔耶那提出“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强调艺术的物质体现,肯定美的功利性。托马斯·门罗强调运用描述的、求实的方法解释艺术现象和审美经验;杜威认为艺术是自然经验的延续和完善,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不可分离;美国美学家阿恩海姆运用“格式塔”原理来分析艺术与视知觉的关系,认为客观对象之所以能够表现人类的情感心理,是因为世界的物理场与人类的心理场之间存在着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即异质同构关系。

20世纪的西方美学在整个西方美学史上是一个空前活跃、百家争鸣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许多学派、理论先后或同时登上历史舞台,涌现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勇于开拓的人物。这当中,克罗齐的直觉说曾风靡一时,他的理论又得到了科林伍德和柏格森的进一步发展;继之而起的自然主义美学在美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桑塔耶纳和杜威。这一派的其他理论家,如普劳尔、刘易斯、佩珀等,则从不同的角度扩大了这种理论,并使之更加深入美学的各特殊领域。符号学方法,尤其是苏珊·朗格的符号论也曾形成一股强大的潮流。其他一些美学思潮,如现象学派、存在主义、结构主义也相当活跃。(www.xing528.com)

当代西方美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在传统美学所规定的大致范围内,当代美学的重心转移到与艺术有关的具体的、有限的问题的技术性处理上,这些问题包括艺术品与艺术品的本质、艺术意义、艺术表现、艺术本源等。围绕这些问题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二是分析哲学的发展对传统美学提出了严重挑战。由于传统美学本身的一些弊病,分析美学得以迅速发展,并促成了美学中的一次变革。但是分析美学也有其致命弱点,这就是它过分局限于对审美语言、审美判断的逻辑分析,忽视了艺术创造、艺术心理学等广阔的美学领域。

三是当代心理学的发展为美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增进了对艺术创造、艺术实践和艺术欣赏等美学领域的科学认识。

四是现代艺术的发展改变着美学的面貌。本世纪出现的从表现艺术到达达主义,从意识流到发生戏剧无一不在美学中找到了自己的市场,使美学中的相对主义唯心主义大肆泛滥,而美学又反过来鼓励了这些艺术的畸形发展。这不仅反映了西方现代文化的危机,而且反映了西方美学对艺术的从属地位。

五是美学中的不同学派、美学与其他科学领域互相交叠,互相作用。传统哲学家开始利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来补充自己的理论,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纷纷闯进了美学的禁苑。这种不同学派相互斗争又相互同化,不同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必定能开创美学史上一个崭新的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