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祖毅著:《中国翻译简史》,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1988。
■ 马祖毅、任荣珍编:《汉籍外译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 陈辉著:《论早期东亚与欧洲的语言接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 张西平、杨慧玲编:《近代西方汉语研究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 邓联健著:《委曲求传: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汉英翻译史论(1807—1850)》,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 杨玉良:《一部尚未刊行的翻译词典——清官方敕纂的〈华夷译语〉》,《故宫博物院院刊》1985.04。
■ 张南达、刘隽姬:《洋泾浜英语》,《中国科技翻译》1992.03。
■ 吴孟雪:《明清欧人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1—4),《文史知识》1993.01、1993.02、1993.03、1993.05。
■ 章文钦:《广东葡语和广东英语初探》,广乐炎黄文化研究会编:《岭峤春秋:岭南文化论集》,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
■ 刘耘华:《从语言视角看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错位现象》,《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03。
■ 周振鹤:《〈别琴竹枝词〉百首笺释——洋泾浜英语研究之一》,《上海文化》1995.03。
■ 石定栩:《洋泾浜语及克里奥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国外语言学》1995.04。
■ 姚小平:《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语言学史》,《国外语言学》1996.03。
■ 周振鹤:《鬼话·华英通语及其他》,《读书杂志》1996.03。
■ 董明:《明代来华传教士的汉语学习及其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06。
■ 程美宝:《“番鬼”学粤语》,《东方文化》1997.04。
■ 康志杰:《耶稣会士与辞书编纂》,《辞书研究》1998.01。
■ 陈琪、黄品全:《从洋泾浜语到非克里奥耳语化——谈谈一种语言发展的三个阶段》,《浙江水产学院学报》1998.03。
■ 雍和明:《试论“怪调洋泾浜”英语的滋生》,《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04。
■ 赵文利:《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华与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1998.04。
■ 周振鹤:《〈红毛番话〉索解》,《广东社会科学》1998.04。
■ 谢军:《论“洋泾滨”英语》,《云梦学刊》1999.01。
■ 高彦梅:《洋泾浜语和克里尔语概说》,《外语教学》1999.02。
■ 祁文英:《语言混血儿——洋泾浜英语》,《兰州大学学报》2000.S1。
■ 李淑仪:《十六至二十世纪澳门葡语文学的探索与研究》,广州暨南大学2000年博士学位论文。
■ 顾卫星:《晚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苏州大学2001年博士学位论文。
■ 吴义雄:《“广州英语”与19世纪中叶以前的中西交往》,《近代史研究》2001.03。
■ 姜亚军:《克里奥耳语言学述评》,《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03。
■ 张西平:《西方人早期汉语学习史简述——兼论对外汉语教学史的研究》,《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2002。
■ 季压西、陈伟民:《近代中国的洋泾滨英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01。
■ 司佳:《从“通事”到“翻译官”——论近代中外语言接触史上的主、被动角色的转换》,《复旦学报(社科版)》2002.03。
■ 林宝卿:《闽南方言与外来文化》,《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2003;《闽都文化研究》,2004.01。
■ 周振鹤:《中国洋泾浜英语最早的语词集》,《广东社会科学》2003.01。
■ 施光:《浅析洋泾浜语的形成及其特征》,《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01。
■ 张西平:《应加强对西方人早期汉语学习史的研究——兼论对外汉语教学史的研究》,《国际汉学》2003.02。
■ 鲍登:《18世纪澳门葡语方言的汉语资料》,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五十期,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2004年春季刊。
■ 刘文慧:《中国历史上的洋泾浜英语》,《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4。
■ 徐文堪:《谈早期西方传教士与辞书编纂》,《辞书研究》2004.05。
■ 刘树森:《探讨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源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传教士与翻译”综述》,《高校社科信息》2004.05。
■ 董海樱:《西人汉语研究述论——16—19世纪初期》,浙江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 周毅:《晚清洋泾浜英语及其影响史》,四川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 管恩森:《十字架遭遇龙图腾》,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 岳岚:《晚清时期西方人所编汉语教材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博士学位论文。
■ 周振鹤:《大英图书馆所藏〈红毛番话〉抄本译解》,纪宗安、汤开建主编:《暨南史学(第四辑)》,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 周毅:《论近代中国最早的洋泾浜语——广东葡语的历史渊源和影响》,《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01。
■ 周毅:《洋泾浜英语在近代中国产生的历史渊源之探讨》,《中国文化研究》2005.01。
■ 梁真惠、陈卫国:《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西学翻译对比研究初探》,《昌吉学院学报》2005.02。
■ 邱志红:《洋泾浜英语小述》,《清史研究》2005.02。
■ 陈辉:《论早期东亚与欧洲的语言接触》,浙江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 王佳娣:《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翻译活动特点》,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 王佳娣:《明末清初明末清初汉籍西译及中学西传》,《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02。
■ 周玉蓉、杨秋:《十八十九世纪“广州英语”的使用者》,《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02。
■ 张振江:《中国洋泾浜英语研究述评与探索》,《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02。
■ 邹振环:《19世纪早期广州版商务英语读本的编刊及其影响》,《学术研究》2006.08。
■ 邹振环:《丝绸之路:文明对话之路上的〈华夷译语〉》,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等主编:《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
■ 胡照青:《晚清社会变迁中的法学翻译及其影响》,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 闫思行:《中国对法汉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吉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 张振江:《早期中英接触沟通语言的变迁——从葡萄牙语基础语言到英语基础语言》,《语言研究》2007.01。(www.xing528.com)
■ 尹美:《“洋泾浜”英语的成因及启示》,《山东外语教学》2007.03。
■ 陈辉:《耶稣会士对汉字的解析与认知》,《浙江大学学报(人社版)》2007.04。
■ 朱芸芸:《对“洋泾浜汉语”的文化阐释》,《法制与社会》2007.08。
■ 韩丽娜:《〈英吉利国译语〉研究》,吉林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 宋丽娟、孙逊:《中国古典小说的早期翻译和传播——以〈好逑传〉英译本为中心》,《文学评论》2008.04。
■ 吴义雄:《〈中国丛报〉与中国语言文字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8.04。
■ 刘自强:《浅析洋泾浜英语》,《中国科技信息杂志》2008.24。
■ 顾钧:《美国人早期的汉语学习》,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七十一期,澳门政府文化局,2009年夏季刊。
■ 谢亚军:《洋泾浜语、克里奥耳语及其语言特点》,《辽宁医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01。
■ 王铁梅:《洋泾浜英语的发音方式对现代英语学习的启示》,《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1。
■ 欧阳偶春、邹亮:《广东洋泾滨英语的产生、发展与遗忘》,《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 高美云:《论洋泾浜英语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2。
■ 曲伟新:《明末传教士的中文教学对汉语发展的影响》,《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 卞浩宇:《明清时期来华传教士汉语学习方法浅探》,《学术交流》2009.12。
■ 肖应云:《明清西方传教士的汉语学习与文化交流(1582—1795)》,暨南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 卞浩宇:《晚清来华西方人汉语学习与研究》,苏州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 田茹:《西方传教士与早期澳门汉语传播(16-19世纪)》,暨南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 黄兴涛:《〈英咭唎国译语〉的编撰与“西洋馆”问题》,《江海学刊》2010.01。
■ 张莉:《欧洲传教士、明清学人与汉语拼音的形成》,《中州学刊》2010.04。
■ 朱海玲:《清末的洋泾浜英语》,《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
■ 王颖平:《明清之际传教士翻译概述》,《魅力中国》2010.14。
■ 严佳、卞浩宇:《浅谈十六世纪葡萄牙、西班牙来华传教士对汉语的认识与研究》,《科技信息》2010.31。
■ 司佳:《见闻、谈资与讽刺诗——中国洋泾浜英语在十八至二十世纪初西方出版物中的流传》,复旦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合编:《九州学林·2010·春夏季》,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 司佳:《耶鲁大学传教士档案所见清代圣谕广训方言手抄稿若干种》,日本近代东西言语文化接触研究会《或问》第21号,2011。
■ 曾文雄:《文化资本与文化会通——对明末至五四时期文化翻译观的考察》,《民族翻译》2011.01。
■ 薛雨:《回民街洋泾浜英语》,《新乡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04。
■ 宋巧燕:《明清之际耶稣会士译著文献的刊刻与流传》,《世界宗教研究》2011.06。
■ 莫再树:《晚清商务英语教学源流考镜》,湖南大学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
■ 曹石亚:《从〈华语官话语法〉看明清西班牙传教士汉语学习》,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 骆泠霏:《16—18世纪耶稣会传教士的汉语言文化研习及其在欧洲的传播》,重庆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 谭树林:《马礼逊汉语教学活动述论》,《暨南史学》2012.00。
■ 莫再树、肖云南:《我国早期商务英语的产生及语言属性——兼论泾浜英语与商务英语的关系》,长沙:《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02。
■ 杨国强、王正英:《从翻译文学史角度看西方传教士与儒家经典外译》,《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03。
■ 尹延安:《传教士中文报刊译述语言文化研究(1815-1907年)》,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
■ 白鸽:《西方来华传教士对中国语言文字变革运动影响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
■ 赵征军:《中国戏剧典籍译介研究——以〈牡丹亭〉的英译与传播为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
■ 季华:《鸦片战争时期来华传教士汉语学习语境探析——以裨治文及其中文作品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 周振鹤:《中国洋泾浜英语的形成》,《复旦学报(社科版)》2013.05。
■ 于美晨:《建国60年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外译书目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 赵长江:《19世纪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研究》,南开大学2014年博士学位论文。
■ 叶锋:《17—19世纪欧美汉语语法专著研究——以官话为中心》,浙江大学2014年博士学位论文。
■ 郑晓菁:《早期汉语学习与跨文化诠释——以鲍康宁英译〈圣谕广训〉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 余姝航:《〈汉字西译〉音系研究》,厦门大学2014硕士学位论文。
■ 杨文信:《中西贸易混合语咖啡汉语词汇短语集的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 刘章才:《试论耶稣会士在澳门的汉语学习》,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九十二期,澳门政府文化局,2014年秋季刊。
■ 田娜、李伟彬:《从〈红毛番话〉译本探究英语在中国的最初传播》,《兰台世界》2014.33。
■ 岳岚:《晚清时期西方人所编汉语教材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博士学位论文。
■ 田茹:《西方传教士与早期澳门汉语传播(16—19世纪)》,暨南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 蔡香玉:《广州十三行法语文献略述》,李庆新主编:《海洋史研究》第七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 刘超群、高军:《洋泾浜英语的来源及历史影响》,《文学教育(下)》2015.01。
■ 高英、卢鸿进:《作为文化现象的洋泾浜英语之透视》,《兰台世界》2015.01。
■ 王丛慧:《明清时期传教士的汉语学习对当今对外汉语教学的启发》,《语文学刊》2015.15。
■ 张西平、胡文婷:《十七世纪汉字在欧洲的传播》,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九十六期,澳门政府文化局,2015年秋季刊。
■ 严靓雯:《明清时期来华西方人所编汉语教材中的汉字教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
■ 叶霭云:《粤语与英语合璧下的广府文化——从1877年在美国出版的〈英华常语合璧〉说起》,廖伟阳主编:《走进广府——首届广府文化学术年会论文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